一种新型复合屋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8165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复合屋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板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复合屋面板。



背景技术:

屋面板是应用于屋顶的金属板,可直接承受屋面载荷,是建筑屋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属屋面系统因具有轻质、美观、耐候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室外建筑的房屋面中,但目前各生产厂家生产的金属屋面板均存在抗风压能力低的问题,屋面板与屋面板的搭接处是屋面板系统的薄弱环节,现有的屋面板安装时通常在两块屋面板之间通过简单的子母扣扣合连接,通过自攻钉贯穿整个屋面板使之与屋面固定,连接不牢固,在长期风压作用下屋面板会产生震动,时间长了子母扣和自攻钉会发生松动,如遇强风会造成整个屋面被掀起,不仅带来财产损失,而且也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且两块屋面板之间的连接处往往容易渗水,防水性较差,单层的金属屋面板的保温和隔音性能也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复合屋面板,用以解决现有的金属屋面板抗风压能力差、防水性不好、保温隔音性能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新型复合屋面板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顶板和底板以及连接在顶板和底板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顶板、底板、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围成内部为空腔的封闭结构,所述空腔内填充有保温隔音层,所述顶板上间隔设有多个波峰和/或多条加强筋,所述第一侧板下部向外突出形成一级榫头,所述第二侧板下部向内凹陷形成与所述一级榫头相配合的一级凹槽,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方分别设有能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优选的,所述一级凹槽的内壁向外突出形成二级榫头,所述一级榫头的外端向内凹陷形成与所述二级榫头相配合的二级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直立部和第一勾接部,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直立部和第二勾接部,第一直立部和第二直立部由顶板的两端部分别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第一勾接部和第二勾接部分别连接至第一直立部和第二直立部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勾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第二勾接部分别由第一直立部和第二直立部的顶端水平弯折后再向下弯折形成,第一直立部和第二直立部的水平弯折方向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勾接部由第一直立部的顶端水平弯折后再斜向下卷曲形成,所述第二勾接部由第二直立部的顶端水平弯折后再斜向下弯折形成,第一直立部和第二直立部的水平弯折方向相同,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配合时第二勾接部的弯折斜部被卷曲包覆在第一勾接部的弯折斜部内形成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勾接部和第二勾接部分别由第一直立部和第二直立部的顶端水平弯折并延伸形成横置的u形槽结构,呈u形槽结构的第一勾接部和第二勾接部的敞口方向均水平朝外。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配合时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设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包括第三直立部和第三勾接部,第三勾接部连接至第三直立部的顶端,第三直立部下端沿第一侧板向下延伸至一级榫头上表面后水平弯折,第三直立部下端的水平弯折部通过自攻螺钉与一级榫头固定连接,自攻螺钉下端贯穿一级榫头与屋面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勾接部与第二勾接部的形状相同,第三勾接部勾接在第二勾接部上,第一勾接部勾接在第二勾接部上。

优选的,所述第三勾接部中间与第三直立部顶端连接形成t形结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配合时呈u形槽结构的第一勾接部和第二勾接部分别扣入t形结构的上翼缘两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第一侧板一端的单个波峰,所述第二侧板一端的顶板向外延伸弯折形成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弯折轮廓与第一连接部单个波峰的外轮廓相同,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配合时第二连接部搭接在第一连接部的上方。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复合屋面板的接口型式采用了卯榫连接结构型式,在两块复合屋面板之间形成稳固连接,两级卯榫连接使得抗风压性能大大提高;2、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连接处的咬合连接对接口处进一步固定,复合屋面板的抗风压性能进一步提高,并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增加了固定强度,连接节点处的配合和咬合使得连接处被较好的覆盖,起到有效防水的效果;3、复合屋面板内部填充有保温隔音层,起到较好的保温和隔音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新型复合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新型复合屋面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新型复合屋面板的咬合节点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新型复合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新型复合屋面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新型复合屋面板的咬合节点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一种新型复合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一种新型复合屋面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一种新型复合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一种新型复合屋面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一种新型复合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新型复合屋面板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顶板1和底板2以及连接在顶板1和底板2两侧的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顶板1、底板2、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均为钢板,顶板1、底板2、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围成内部为空腔的封闭结构,空腔内填充有保温隔音层5,保温隔音层5材料为岩棉、pu、pir或者玻璃丝棉,具备较好的隔音保温性能。顶板1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起的波峰11,且顶板1上沿横向平行设置有多条加强筋12,波峰11与加强筋12均能起到对复合屋面板增强的作用,第一侧板3下部向内凹陷形成一级凹槽31,第二侧板4下部向外突出形成与一级榫头31相配合的一级榫头41,一级凹槽31的内壁向外突出形成二级榫头32,一级榫头41的外端向内凹陷形成与二级榫头32相配合的二级凹槽42。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上方分别设有能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部33和第二连接部43,第一连接部33包括第一直立部和第一勾接部,第二连接部43包括第二直立部和第二勾接部,第一直立部和第二直立部由顶板1的两端部分别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第一勾接部和第二勾接部分别由第一直立部和第二直立部的顶端水平弯折后再向下弯折形成,第一直立部和第二直立部的水平弯折方向相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复合屋面板相互连接安装时,一级榫头41与另一块复合屋面板的一级凹槽31相互配合,二级榫头32与另一块复合屋面板的二级凹槽42相互配合,形成两级的榫卯连接,结构稳定,一级榫头41和一级凹槽31之间预留有设置自攻螺钉8的空隙。在第一连接部33与第二连接部43之间设置固定支架7,固定支架7包括第三直立部和第三勾接部,第三勾接部连接至第三直立部的顶端,第三勾接部与第一勾接部的形状相同,第三勾接部勾接在第二勾接部上,第一勾接部勾接在第二勾接部上。配合完成后再通过专用咬口机对第一勾接部、第二勾接部以及第三勾接部进行卷压使三者形成180°咬合,其咬合最终效果如图3所示。第三直立部下端沿第一侧板3向下延伸至一级榫头41上表面后水平弯折,第三直立部下端的水平弯折部通过自攻螺钉8与一级榫头41固定连接,自攻螺钉8的顶端卡合在相互配合的一级榫头41与一级凹槽31之间,自攻螺钉8下端穿过一级榫头41与屋面6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33与第二连接部43之间的咬合缝隙内填充有防水密封胶,可防止雨水由第一连接部33与第二连接部43之间的空隙渗入。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新型复合屋面板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顶板1和底板2以及连接在顶板1和底板2两侧的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顶板1、底板2、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均为钢板,顶板1、底板2、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围成内部为空腔的封闭结构,空腔内填充有保温隔音层5,保温隔音层5材料为岩棉、pu、pir或者玻璃丝绵,具备较好的隔音保温性能。顶板1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起的波峰11,且顶板1上沿横向平行设置有多条加强筋12,波峰11与加强筋12均能起到对复合屋面板增强的作用,第一侧板3下部向内凹陷形成一级凹槽31,第二侧板4下部向外突出形成与一级榫头31相配合的一级榫头41,一级凹槽31的内壁向外突出形成二级榫头32,一级榫头41的外端向内凹陷形成与二级榫头32相配合的二级凹槽42。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上方分别设有能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部33和第二连接部43,第一连接部33包括第一直立部和第一勾接部,第二连接部43包括第二直立部和第二勾接部,第一直立部和第二直立部由顶板1的两端部分别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第一勾接部由第一直立部的顶端水平弯折后再斜向下卷曲形成,第二勾接部由第二直立部的顶端水平弯折后再斜向下弯折形成,第一直立部和第二直立部的水平弯折方向相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复合屋面板相互连接安装时,一级榫头41与另一块复合屋面板的一级凹槽31相互配合,二级榫头32与另一块复合屋面板的二级凹槽42相互配合,形成两级的榫卯连接,结构稳定,一级榫头41和一级凹槽31之间预留有设置自攻螺钉8的空隙。在第一连接部33与第二连接部43之间设置固定支架7,固定支架7包括第三直立部和第三勾接部,第三勾接部连接至第三直立部的顶端,第三勾接部与第一勾接部的形状相同,第三勾接部勾接在第二勾接部上,第一勾接部勾接在第二勾接部上,第二勾接部和第三勾接部的弯折斜部被卷曲包覆在第一勾接部的弯折斜部内形成配合。配合完成后再通过专用咬口机对第一勾接部、第二勾接部以及第三勾接部进行卷压使三者形成360°咬合,其咬合最终效果如图6所示。第三直立部下端沿第一侧板3向下延伸至一级榫头41上表面后水平弯折,第三直立部下端的水平弯折部通过自攻螺钉8与一级榫头41固定连接,自攻螺钉8的顶端卡合在相互配合的一级榫头41与一级凹槽31之间,自攻螺钉8下端穿过一级榫头41与屋面6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33与第二连接部43之间的咬合缝隙内填充防水密封胶,可防止雨水由第一连接部33与第二连接部43之间的空隙渗入。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新型复合屋面板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顶板1和底板2以及连接在顶板1和底板2两侧的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顶板1、底板2、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均为钢板,顶板1、底板2、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围成内部为空腔的封闭结构,空腔内填充有保温隔音层5,保温隔音层5材料为岩棉、pu、pir或者玻璃丝棉,具备较好的隔音保温性能。顶板1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起的波峰11,且顶板1上沿横向平行设置有多条加强筋12,波峰11与加强筋12均能起到对复合屋面板增强的作用,第一侧板3下部向内凹陷形成一级凹槽31,第二侧板4下部向外突出形成与一级榫头31相配合的一级榫头41,一级凹槽31的内壁向外突出形成二级榫头32,一级榫头41的外端向内凹陷形成与二级榫头32相配合的二级凹槽42。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上方分别设有能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部33和第二连接部43,第一连接部33包括第一直立部和第一勾接部,第二连接部43包括第二直立部和第二勾接部,第一直立部和第二直立部由顶板1的两端部分别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第一勾接部和第二勾接部分别由第一直立部和第二直立部的顶端水平弯折并延伸形成横置的u形槽结构,呈u形槽结构的第一勾接部和第二勾接部的敞口方向均水平朝外。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复合屋面板相互连接安装时,一级榫头41与另一块复合屋面板的一级凹槽31相互配合,二级榫头32与另一块复合屋面板的二级凹槽42相互配合,形成两级的榫卯连接,结构稳定,一级榫头41和一级凹槽31之间预留有设置自攻螺钉8的空隙。在第一连接部33与第二连接部43之间设置固定支架7,固定支架7包括第三直立部和第三勾接部,第三勾接部中间与第三直立部顶端连接形成t形结构,第一连接部33与第二连接部43相配合时采用扣槽式咬合方式,呈u形槽结构的第一勾接部和第二勾接部分别扣入由第三勾接部和第三直立部形成的t形结构的上翼缘两侧,形成稳定的扣槽式连接的连接体,并在连接体外部套有防水密封胶套9。第三直立部下端沿第一侧板3向下延伸至一级榫头41上表面后水平弯折,第三直立部下端的水平弯折部通过自攻螺钉8与一级榫头41固定连接,自攻螺钉8的顶端卡合在相互配合的一级榫头41与一级凹槽31之间,自攻螺钉8下端穿过一级榫头41与屋面6固定连接。

实施例4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新型复合屋面板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顶板1和底板2以及连接在顶板1和底板2两侧的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顶板1、底板2、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均为钢板,顶板1、底板2、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围成内部为空腔的封闭结构,空腔内填充有保温隔音层5,保温隔音层5材料为岩棉、pu、pir或者玻璃丝棉,具备较好的隔音保温性能。顶板1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起的波峰11,且顶板1上横向平行设置有多条加强筋12,波峰11与加强筋12均能起到对复合屋面板增强的作用,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上方分别设置能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部33和第二连接部43,第一连接部33为设置在第一侧板3一端的单个波峰,第二侧板4一端的顶板1向外延伸弯折形成第二连接部43,第二连接部43的弯折轮廓与第一连接部33单个波峰的外轮廓相同,第一侧板3下部向内凹陷形成一级凹槽31,第二侧板4下部向外突出形成与一级榫头31相配合的一级榫头41。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复合屋面板相互连接安装时,一级榫头41与另一块复合屋面板的一级凹槽31相互配合,结构稳定,第二连接部43搭接在第一连接部33的上方,形成搭接式配合,连接紧密,防水性好,两块屋面复合板的搭接处通过自攻螺钉8与屋面6固定,自攻螺钉8下端依次穿过第二连接部43、第一连接部33以及一级榫头41后与屋面6固定连接。

实施例5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新型复合复合屋面板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顶板1和底板2以及连接在顶板1和底板2两侧的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顶板1、底板2、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均为钢板,顶板1、底板2、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围成内部为空腔的封闭结构,空腔内填充有保温隔音层5,保温隔音层5材料为岩棉、pu、pir或者玻璃丝棉,具备较好的隔音保温性能。顶板1上横向平行设置有多条加强筋12,加强筋12均能起到对复合屋面板增强的作用,第一侧板3下部向内凹陷形成一级凹槽31,第二侧板4下部向外突出形成与一级榫头31相配合的一级榫头41,一级凹槽31的内壁向外突出形成二级榫头32,一级榫头41的外端部向内凹陷形成与二级榫头32相配合的二级凹槽42。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上方分别设有能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部33和第二连接部43,第一连接部33包括第一直立部和第一勾接部,第二连接部43包括第二直立部和第二勾接部,第一直立部和第二直立部由顶板1的两端部分别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第一勾接部和第二勾接部分别由第一直立部和第二直立部的顶端水平弯折后再向下弯折形成,第一直立部和第二直立部的水平弯折方向相同。

本实施例的复合屋面板相互连接安装时第一连接部33和第二连接部43的配合与咬合方式与实施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