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墙体与钢梁的连接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轻钢龙骨墙体与钢梁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并推动其向工业化方向发展,其中围护墙板与钢结构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的开发是推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发展的重中之重。
现有的连接形式需要在墙体内部打钉,故而限定了墙体的施工方式,只能先立龙骨再打钉,铺板。所有工序都需要在现场进行,限制了施工的精度。因此,施工速度缓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轻钢龙骨墙体与钢梁的连接结构,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轻钢龙骨墙体与钢梁的连接结构,由下往上依次包括:墙体、木垫以及钢梁,所述墙体与所述木垫之间通过第二钢卡和自攻螺钉固定连接,所述木垫与所述钢梁之间通过第一钢卡和自攻螺钉固定连接。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钢梁为工字型结构,该工字型的底边与所述木垫上表面贴合,并通过z字型结构的第一钢卡以及自攻螺钉实现所述第一钢卡和所述木垫之间的固定连接。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钢卡为底部具有两个支撑杆的U型结构,所述墙体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钢卡的两个支撑杆相配合的细槽,所述第二钢卡可拆卸地插入至所述细槽内。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木垫设置于所述U型结构内,所述第二钢卡的两个支撑杆插入至所述细槽内,通过自攻螺钉实现所述墙体、所述木垫以及所述第二钢卡的固定连接。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钢卡(4)、第二钢卡(5)由镀锌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把一大部分工作转到了工厂进行,大大改进了施工方法,保证了施工精度与速度。
2.减少了连接件的数量,有效减少了工序。
3.通过对钢卡切口位置的改变,可以适应大部分填充墙与钢梁的连接形式。
4.木材质弹性模量远小于钢材质,从而使墙与梁之间的缝隙处理更密实。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轻钢龙骨墙体与钢梁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轻钢龙骨墙体与钢梁的连接结构的第一钢卡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轻钢龙骨墙体与钢梁的连接结构的第二钢卡示意图。
其中:1-墙体、2-钢梁、3-木垫,4-第一钢卡,5-第二钢卡,6-自攻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以便于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轻钢龙骨墙体与钢梁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轻钢龙骨墙体与钢梁的连接结构的第一钢卡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轻钢龙骨墙体与钢梁的连接结构的第二钢卡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一种轻钢龙骨墙体与钢梁的连接结构,由下往上依次包括:墙体1、木垫3以及钢梁2。墙体1与木垫3之间通过第二钢卡5和自攻螺钉6固定连接,木垫3与钢梁2之间通过第一钢卡4和自攻螺钉6固定连接。
详细来说,钢梁2为工字型结构,该工字型的底边与木垫3贴合,并通过z字型结构的第一钢卡4以及自攻螺钉6实现第一钢卡4和木垫3之间的固定连接。第二钢卡5为底部具有两个支撑杆的U型结构,木垫3设置于U型结构内。墙体1的上端开设有与第二钢卡5的两个支撑杆相配合的细槽,第二钢卡5可拆卸地插入至细槽内,墙体1与木垫3通过第二钢卡5和自攻螺钉6实现固定连接。同时,插入至细槽的支撑杆可进一步通过自攻螺钉固定到墙体1上。第一钢卡4、第二钢卡5由镀锌材料制成,优选为Q235B。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方式是对墙体整体吊装施工的一次研究探索。通过第一钢卡4和第二钢卡5来固定墙体1与钢梁2。
施工顺序如下:墙体1在工厂完成了大部分加工工序,包括龙骨的拼装和外板的铺贴。整体运输到现场后,通过在墙顶开细槽,打钉使第二钢卡5与墙顶有效连接,再通过第一钢卡4和木垫3与钢梁2连接到一起。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不同的选择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