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坯体高压注浆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14706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陶瓷坯体高压注浆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坯体注浆成型设备领域,特别是陶瓷坯体高压注浆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全包连体坐便器本体的坯体过去一直通过石膏模具来制造。模具结构复杂,生产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如果需要降低劳动强度,必须采用自动生产线和高压注浆工艺。而采用高压注浆工艺制造连体坐便器本体坯体,同样面临非常巨大的挑战,首先是模具多,需要从各个方向完成合模和脱模;其次是高压注浆压力大,需要对合模的各模具锁紧,否则必然会发生漏浆。因此,迫切需要有能够满足全包连体坐便器本体坯体高压浇注成型合模与脱模工艺需要的陶瓷坯体高压注浆成型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能够简单可靠地锁紧合模模具以避免发生漏浆,且能实现多模具多向合模及锁模的一种陶瓷坯体高压注浆成型机。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陶瓷坯体高压注浆成型机,包括两个中模架、中模锁模油缸和中模锁模旋转油缸;所述的两个中模架相对设置,并通过相对移动实现合模或分模;其中一个中模架上设有中模锁模油缸,另一个中模架上设有中模锁模旋转油缸,且中模锁模油缸的输出端与中模锁模旋转油缸的输出端相对设置;中模锁模油缸的输出端设有中模锁模拉头;中模锁模旋转油缸的输出端设有中模锁模腔,所述的中模锁模腔端部设有端盖,所述的端盖上设有端盖孔,所述的端盖孔供中模锁模拉头伸入或退出中模锁模腔;所述的端盖孔的截面与中模锁模拉头的截面相匹配;中模锁模拉头通过端盖孔伸入中模锁模腔后,中模锁模旋转油缸驱动中模锁模腔及其上的端盖相对中模锁模拉头旋转人为设定的角度;旋转到位后,端盖孔的截面轴向投影与中模锁模拉头的截面轴向投影不相重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立柱和横梁,所述的横梁横跨在立柱顶端并设有中模合模导轨;所述的两个中模架滑设于中模合模导轨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上模架和上模合模驱动单元,所述的上模合模驱动单元设于横梁中部,其输出部与上模架固定连接并驱动上模架上下运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上模锁模油缸和上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所述的上模架两侧均设有向外侧开口的上模锁模孔;所述的两个中模架均设有上模锁模油缸和上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所述的上模锁模油缸输出端设有上模锁模拉头;所述的上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驱动上模锁模油缸摆动,以使上模锁模拉头从上模锁模孔的开口处摆入上模锁模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后梁和后模架,所述的后梁固定安装在横梁中部并向后延伸,其上设有后模合模导轨;所述的后模架滑设于后模合模导轨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后模锁模油缸和后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所述的两个中模架均设有向外侧开口的后模锁模孔;所述的后模架两侧设有后模锁模油缸和后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所述的后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驱动后模锁模油缸摆动,以使后模锁模拉头从后模锁模孔的开口处摆入后模锁模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下模架;所述的立柱设有下模合模导轨,所述的下模架滑设于下模合模导轨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下模锁模油缸和下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所述的下模架两侧均设有向外侧开口的上模锁模孔;所述的两个中模架均设有下模锁模油缸和下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所述的下模锁模油缸输出端设有下模锁模拉头;所述的下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驱动下模锁模油缸摆动,以使下模锁模拉头从下模锁模孔的开口处摆入下模锁模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立柱向前或向后倾斜4度至10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立柱向左或向右倾斜4度至10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两个中模架之间通过中模锁模拉头与端盖孔之间的相对旋转,实现锁模预备,从而使结构简单,空间更小,避免了因较大位移,为实现更多模具的合模和锁模留下了空间。

(2)通过在后模架上装设后模锁模油缸而在两个中模架上开设后模锁模孔,避免了中模架有过多的锁模机构,从而能够实现更为合理的锁模机构布局。

(3)通过在中模架上装设上模锁模油缸和下模锁模油缸,从而避免上下运动的上模架和下模架机构过于繁琐,负载过大。

(4)通过整体的三轴合模和锁模布局,从而实现了五块模具的合模和锁模,为生产全包连体坐便器本体提供了设备条件。

(5)通过立柱向前或向后倾斜,使高压注浆过程中,模具中浆料能较为顺畅地流向出浆口,不会产生浆料遗留。

(6)进一步地,立柱向左或向右倾斜,使浆料流出更为顺畅。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右视图;

图4为图1中A部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4的C向视图;

图6为图1中B-B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陶瓷坯体高压注浆成型机包括立柱2、横梁1、第一中模架311、第二中模架312、中模合模驱动单元(图中未示出)、中模锁模油缸32、中模锁模旋转油缸33、后梁4、后模架41、后模合模驱动单元(图中未示出)、后模锁模油缸42、后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43、上模架51、上模合模驱动单元50、上模锁模油缸52、上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53、下模架61、下模合模单元(图中未示出)、下模锁模油缸62和下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63。

横梁1横跨在立柱2顶端并设有中模合模导轨11。第一中模架311和第二中模架312滑设于中模合模导轨11上并相对设置。中模合模驱动单元采用液压系统,用于驱动第一中模架311和第二中模架312沿中模合模导轨11靠拢或分离。

本实施例中,中模锁模油缸32有四个,设置于第二中模架312的四周。每个中模锁模油缸32都包括中模锁模油缸固定部和中模锁模油缸输出部。中模锁模油缸固定部与第二中模架312固定连接,中模锁模油缸输出部向第一中模架311方向延伸,其端部设有中模锁模拉头322。

本实施例中,中模锁模旋转油缸33也有四个,设置于第一中模架311的四周,且与中模锁模油缸32相对设置。每个中模锁模旋转油缸33包括中模锁模旋转油缸固定部和中模锁模旋转油缸输出部331。中模锁模旋转油缸固定部与第一中模架311固定连接,中模锁模旋转油缸输出部331向第二中模架312方向延伸,并与中模锁模油缸输出部相对设置。中模锁模旋转油缸输出部331的端部设有供中模锁模拉头322在其内相对旋转的中模锁模腔332。中模锁模腔332的端部设有端盖333。端盖333上设有端盖孔3331。端盖孔3331供中模锁模拉头322伸入中模锁模腔332或退出中模锁模腔332。端盖孔3331的截面与中模锁模拉头322的截面相匹配。本实施例中,两者截面形状如图5和图6所示。两者截面形状还可以任意非圆形。

中模锁模拉头322通过端盖孔3331伸入中模锁模腔332后,中模锁模旋转油缸33戏动中模锁模腔332及其上的端盖333相对中模锁模拉头322旋转人为设定的角度,本实施例中是90度;旋转到位后,端盖孔3331的截面轴向投影与中模锁模拉头322的截面轴向投影不再重合,以便于中模锁模拉头322回抽,拉紧中模锁模油缸32与中模锁模旋转油缸33之间的距离,并带动拉紧第一中模架311和第二中模架312拉紧。

上模合模驱动单元50采用液压系统,位于横梁1中部,其输出部与上模架51固定连接并驱动上模架51上下运动。

上模架51两侧均设有向外侧开口的上模锁模孔511。

而在第一中模架311和第二中模架312上均设有上模锁模油缸52和上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53。

上模锁模油缸52包括上模锁模油缸固定部和上模锁模油缸输出部,上模锁模油缸输出部的端部设有上模锁模拉头521。

上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53采用气缸,包括上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固定部和上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输出部。上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固定部与第一中模架311或第二中模架312铰接,上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输出部与上模锁模油缸固定部铰接,上模锁模油缸固定部还与第一中模架311或第二中模架312铰接,所形成的铰接轴为上模锁模油缸摆动轴。上模合模完成后,上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53驱动上模锁模油缸52绕上模锁模油缸摆动轴摆动,以使上模锁模拉头521从上模锁模孔511的开口处摆入上模锁模孔511。

后梁4固定安装在横梁1中部并向后延伸。后梁4上设有后模后模导轨40。后模架41滑序曲于后模合模导轨40上。后模合模驱动单元采用液压系统,用于驱动后模架41沿后模合模导轨40滑动。而在第一中模架311的右侧开设有向右侧开口的第一后模锁模孔3111,第二中模架312的左侧开设有向左侧开口的第二后模锁模孔3121。

后模锁模油缸42包括后模锁模油缸固定部和后模锁模油缸输出部,后模锁模油缸输出部的端部设有后模锁模拉头421。

后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43采用气缸,包括后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固定部和后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输出部。后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固定部与后模架41铰接,后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的输出部与后模锁模油缸固定部铰接。后模锁模油缸固定部还与后模架41铰接,所形成的铰接轴为后模锁模油缸摆动轴。后模合模完成后,后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43驱动后模锁模油缸42绕后模锁模油缸摆动轴摆动,以使后模锁模拉头421从开口处摆入第一后模锁模孔3111和第二后模锁模孔3121。

立柱2上设有下模合模导轨,下模架61滑设于下模合模导轨上。下模合模驱动单元采用液压系统,用于驱动下模架61沿下模合模导轨上下运动。

下模架61两侧均设有向外侧开口的下模锁模孔611。

而在第一中模架311和第二中模架312上均设有下模锁模油缸62和下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63。

下模锁模油缸62包括下模锁模油缸固定部和下模锁模油缸输出部,下模锁模油缸输出部的端部设有下模锁模拉头621。

下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63采用气缸,包括下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固定部和下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输出部。下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固定部与第一中模架311或第二中模架312铰接,下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输出部与上模锁模油缸固定部铰接,下模锁模油缸固定部还与第一中模架311或第二中模架312铰接,所形成的铰接轴为下模锁模油缸摆动轴。下模合模完成后,下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63驱动下模锁模油缸62绕下模锁模油缸摆动轴摆动,以使下模锁模拉头621从下模锁模孔611的开口处摆入下模锁模孔611。

本实施例中,立柱向后倾斜6度。在其他实施例中,立柱还可向右或向左倾斜5度。

合模时,首先由中模合模驱动单元驱动第一中模架311和第二中模架312向中间靠拢,合模到位时,中模锁模拉头322穿过端盖孔3331伸入中模锁模腔332,中模锁模旋转油缸旋转油缸33驱动中模锁模腔332和端盖333旋转90度,再由中模锁模油缸32驱动中模锁模拉头322抽回,实现中模锁紧。接着,上模合模驱动单元50驱动上模架51向中模靠拢,合模到位后,上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53驱动上模锁模油缸52绕上模锁模油缸摆动轴摆动,以使上模锁模拉头521从上模锁模孔511的开口处摆入上模锁模孔511,再由上模锁模油缸52驱动上模锁模拉头521抽回,实现上模锁紧。接着,后模合模驱动单元驱动后模架41向中模靠拢,合模到位后,后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43驱动后模锁模油缸42绕后模锁模油缸摆动轴摆动,以使后模锁模拉头421从开口处摆入第一后模锁模孔3111和第二后模锁模孔3121,再由后模锁模油缸42驱动后模锁模拉头421抽回,实现后模锁紧。再接着,下模合模驱动单元驱动下模架61向中模靠拢,合模到位后,下模锁模油缸摆动单元63驱动下模锁模油缸62绕下模锁模油缸摆动轴摆动,以使下模锁模拉头621从下模锁模孔611的开口处摆入下模锁模孔611,再由下模锁模油缸62驱动下模锁模拉头621抽回,实现下模锁紧,完成整个模具的合模和锁模。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第一中模架311和第二中模架312通过中模锁模拉头322与端盖孔3331之间的相对旋转,实现锁模预备,从而使结构简单,空间更小,避免了因较大位移,为实现更多模具的合模和锁模留下了空间。

通过在后模架41上装设后模锁模油缸42而在第一中模架311和第二中模架312上开设后模锁模孔3111和3121,避免了中模架有过多的锁模机构,从而能够实现更为合理的锁模机构布局。

通过在第一中模架311和第二中模架312上装设上模锁模油缸52和下模锁模油缸62,从而避免上下运动的上模架51和下模架61机构过于繁琐,负载过大。

通过整体的三轴合模和锁模布局,从而实现了五块模具的合模和锁模,为生产全包连体坐便器本体提供了设备条件。

通过立柱2向前或向后倾斜,使高压注浆过程中,模具中浆料能较为顺畅地流向出浆口,不会产生浆料遗留。

进一步地,立柱2向左或向右倾斜,使浆料流出更为顺畅。

各个合模驱动单元采用液压系统,使合模更为平稳;各锁模油缸摆动单元采用气缸,使摆动更为迅速。

上述说明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样的型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且不应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公知或现有技术、知识所进行的改动也应视为在本发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