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4000阅读:675来源:国知局
楼板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楼板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楼板作为一种分隔承重构件,通常是将房屋垂直方向分隔为若干层,并将竖向荷载及楼板自重通过墙体、梁或柱传给基础。在楼板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设置楼板支撑装置以对其形成良好的支撑。而目前的楼板支撑装置多为固定撑杆式结构,既无法调整高度,又不容易装拆,从而降低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楼板支撑装置既无法调节高度又不容易装拆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楼板支撑装置,包括:可调支撑杆、早拆头、对拉螺栓以及依次可拆卸连接的梁底模板和梁侧模板,所述可调支撑杆包括支撑筒、滑动地插接于所述支撑筒内的可调节管以及固定于所述支撑筒上用于锁紧所述可调节管的锁紧装置,所述早拆头的底端以螺纹连接方式固定于所述可调节管的顶端,所述早拆头的顶端与对应的梁底模板抵接配合,相邻两个所述梁侧模板之间通过所述对拉螺栓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楼板支撑装置还包括以可拆卸方式连接于所述梁底模板与所述梁侧模板之间的阴角。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楼板支撑装置还包括通过所述对拉螺栓固定于所述梁侧模板的表面的背楞。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对拉螺栓包括横穿相邻两个所述梁侧模板之间的螺杆以及对称套接于所述螺杆两端的蝴蝶扣、槽钢和螺母,所述蝴蝶扣与对应的所述槽钢之间围合成背楞安装区,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且设于对应的所述槽钢远离背楞安装区的一侧,所述蝴蝶扣远离所述背楞安装区的一侧与对应的所述梁侧模板抵接配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筒上对称设有两个定位孔,所述可调节管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孔相匹配且竖直排布的多个调节孔,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穿接于所述定位孔与相对应的所述调节孔的螺栓。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早拆头包括立杆、固定于所述立杆的顶端的支撑头以及固定于所述立杆外壁的扶手,所述立杆的底端套于所述可调节管的顶端,且与所述可调节管之间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锁紧装置将滑动地插接于所述支撑筒内的所述可调节管锁紧于所述支撑筒内,可以实现对所述可调支撑杆的高度粗条;而通过将所述早拆头的底端以螺纹连接方式固定于所述可调节管的顶端,通过旋转所述早拆头可以实现对所述早拆头高度的调整,以保证与所述早拆头的顶端抵接配合的梁底模板高度符合要求,而所述梁底模板又是与所述梁侧模板依次连接的,并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梁侧模板之间又是通过对拉螺栓固定的,因此,通过所述楼板支撑装置可以对所述梁底模板和所述梁侧模板形成很好地支撑,并且可以对其高度做调整,从而使得其上的楼板高度达到要求;此外,所述楼板支撑装置的各部件之间都是可拆卸连接的,从而在施工中也便于装拆,以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楼板支撑装置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对拉螺栓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可调支撑杆;11、支撑筒;12、可调节管;13、锁紧装置;2、早拆头;21、立杆;22、支撑头;23、扶手;3、对拉螺栓; 31、螺杆;32、蝴蝶扣;33、槽钢;34、螺母;4、梁底模板;5、梁侧模板;6、阴角;7、背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楼板支撑装置,包括可调支撑杆1、早拆头2、对拉螺栓3以及依次可拆卸连接的梁底模板4和梁侧模板5,所述可调支撑杆1包括支撑筒11、滑动地插接于所述支撑筒11内的可调节管12以及固定于所述支撑筒11上用于锁紧所述可调节管12的锁紧装置13,所述早拆头2的底端以螺纹连接方式固定于所述可调节管12的顶端,所述早拆头2的顶端与对应的梁底模板4抵接配合,相邻两个所述梁侧模板5之间通过所述对拉螺栓3可拆卸连接。

使用时,可以首先通过所述锁紧装置13将滑动地插接于所述支撑筒11内的所述可调节管12锁紧于所述支撑筒11内,以实现对所述可调支撑杆1的高度粗条;之后在将所述早拆头2安装于所述可调节管12的顶端后,通过旋转所述早拆头2以实现对所述早拆头2高度的调整,以保证与所述早拆头2的顶端抵接配合的梁底模板4高度符合要求,而所述梁底模板4又是与所述梁侧模板5依次连接的,并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梁侧模板5之间又是通过对拉螺栓3固定的,因此,通过所述楼板支撑装置可以对所述梁底模板4和所述梁侧模板5形成很好地支撑,并且可以对其高度做调整,从而使得其上的楼板高度达到要求;此外,所述楼板支撑装置的各部件之间都是可拆卸连接的,从而在施工中也便于装拆,以提高工作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所述楼板支撑装置之间增设阴角6,并使所述阴角6以可拆卸方式连接于所述梁底模板4与所述梁侧模板5 之间,从而很好地将所述梁底模板4与所述梁侧模板5之间的角度匹配,以连接两模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还可以在所述楼板支撑装置中增设背楞7,并通过所述对拉螺栓3将所述背楞7固定于所述梁侧模板5的表面,以增强所述梁侧模板5的强度,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变形。

具体的,所述对拉螺栓3可以包括横穿相邻两个所述梁侧模板5 之间的螺杆31以及对称套接于所述螺杆31两端的蝴蝶扣32、槽钢33 和螺母34,所述蝴蝶扣32与对应的所述槽钢33之间围合成背楞7安装区,所述螺母34与所述螺杆31螺纹连接,且设于对应的所述槽钢33 远离背楞7安装区的一侧,所述蝴蝶扣32远离所述背楞7安装区的一侧与对应的所述梁侧模板5抵接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支撑筒11上对称设置两个定位孔,并在所述可调节管12上设置与所述定位孔相匹配且竖直排布的多个调节孔,而使所述锁紧装置13包括穿接于所述定位孔与相对应的所述调节孔的螺栓,以便于在所述可调节管12调节的过程中,通过所述螺栓将所述可调节管12锁紧于所述支撑筒11上,提高工作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早拆头2可以包括立杆21、固定于所述立杆21的顶端的支撑头22以及固定于所述立杆21外壁的扶手23,所述立杆21的底端套于所述可调节管12的顶端,且与所述可调节管12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支撑头22用于与所述梁底模板4抵接配合,而所述扶手 23可以用于施力,以使所述立杆21转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