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升降防护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7138阅读:13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护网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动升降防护网。



背景技术:

传统防护围网的立杆和围网架杆通过焊接固定,不能拆卸,无法根据需要调节围网的高度,无法灵活使用。现有的防护围网的立杆和围网架杆通过定位销和定位孔之间的配合实现围网的高度调节,但是这种方式,在高度调节时,效率比较低,且至少需要两人才可进行高度调节,调节时,劳动强度极大,而且无法根据现场实际的情况进行自动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自动升降防护网,设计合理,利用红外传感器和红外对射传感器的感应将现场的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气缸进行升降轴的升降操作,配合反光条进行防护网高度的调节以及相应的警示作用,可实现自动化控制,也可以人工在控制器进行实时控制,方便便捷,整体可以拆卸方便移动,布置速度快,运输方便,实用性强,适于推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升降防护网,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组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的上部均匀设置有若干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横向连接杆,相邻升降装置上等高的横向连接杆之间连接有横向栏杆支架,横向栏杆支架上悬挂有等长的挡片,挡片的侧面上设置有反光条;所述升降装置的下部设置有红外对射报警器,升降装置的上端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上安装有旋转装置,旋转装置上固定有红外传感器;所述升降装置、旋转装置、所有的红外对射报警器和所有的红外传感器共同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连接外部电源。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底座,升降底座内设置有竖向安装的气缸,气缸上设置有升降轴,升降轴的上部设置有三个安装座且升降轴的上端安装支撑座;所述气缸连接控制器。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撑座内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上传动连接有旋转支架,旋转支架上设置有红外报警器;所述旋转电机连接控制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利用红外传感器和红外对射传感器的感应将现场的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气缸进行升降轴的升降操作,配合反光条进行防护网高度的调节以及相应的警示作用,可实现自动化控制,也可以人工在控制器进行实时控制,方便便捷,整体可以拆卸方便移动,布置速度快,运输方便,实用性强,适于推广。

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升降防护网,包括若干组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的上部均匀设置有若干安装座7,安装座7上设置有横向连接杆6,相邻升降装置上等高的横向连接杆6之间连接有横向栏杆支架1,横向栏杆支架1上悬挂有等长的挡片12,挡片12的侧面上设置有反光条。所述升降装置的下部设置有红外对射报警器8,升降装置的上端设置有支撑座4,支撑座4上安装有旋转装置,旋转装置上固定有红外传感器2。所述升降装置、旋转装置、所有的红外对射报警器和所有的红外传感器共同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连接外部电源。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底座11,升降底座11内设置有竖向安装的气缸10,气缸10上设置有升降轴5,升降轴5的上部设置有三个安装座7且升降轴的上端安装支撑座4。所述气缸连接控制器。为了保证气缸和升降轴连接的牢固,气缸和升降轴之前设置有支撑支架9。

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撑座4内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上传动连接有旋转支架3,旋转支架3上设置有红外报警器2。所述旋转电机连接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利用红外传感器和红外对射传感器的感应将现场的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气缸进行升降轴的升降操作,配合反光条进行防护网高度的调节以及相应的警示作用,可实现自动化控制,也可以人工在控制器进行实时控制,方便便捷,整体可以拆卸方便移动,布置速度快,运输方便,实用性强,适于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