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幕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9501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幕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幕墙。



背景技术:

幕墙是建筑的外墙围护,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幕墙一方面可以满足建筑物的建筑装饰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建筑物的保温、密封、采光、防水和隔音效果。

公告号为CN20496005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明框玻璃幕墙节点结构及明框玻璃幕墙,它包括立柱、玻璃附框、玻璃和盖板;其中,所述盖板、玻璃、玻璃附框和立柱由外向内依次连接。在所述立柱与玻璃附框连接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包括上部通孔和下部通孔,其中所述上部通孔的直径大于下部通孔的直径,且上部通孔和下部通孔平滑过渡贯通;所述立柱与玻璃附框之间通过挂件连接,所述挂件穿过所述连接通孔;所述挂件还包括卡头,所述卡头的宽度小于所述上部通孔的直径且大于所述下部通孔的直径。

这种幕墙虽然节点结构稳定,但在安装时要使用自攻螺钉,安装自攻螺钉需要辅助工具,安装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幕墙,具有安装方便、提高施工效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幕墙,包括幕墙框架和幕墙板,所述幕墙框架包括幕墙上框架及幕墙下框架,下框架内设置有凹型腔,在下框架的上侧开设有第一卡嵌凹槽,所述第一卡嵌凹槽位于凹型腔的凹型位置;

所述幕墙下框架设置有供幕墙板下部卡嵌的凹型腔;

所述幕墙板下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穿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的直径略小于安装孔的直径;

所述凹型腔相对的平行于幕墙板的两槽壁开设有供凸块嵌入的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幕墙板可以通过凹型腔嵌入幕墙下框架,通过弹簧的回复作用使凸块与缺口进行插接配合,将幕墙板固定在幕墙下框架中,安装过程十分简便,可以避免在施工现场使用大量的自攻螺丝,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幕墙上框架设置有供幕墙板上部卡嵌的第二卡嵌凹槽,所述第二卡嵌凹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幕墙板上端相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幕墙板可以通过第二卡嵌凹槽嵌入幕墙上框架,幕墙板通过弹簧压紧,防止幕墙板发生上下位移,另外,弹簧受到向上的外力可以继续压缩,以便可以拆卸和更换幕墙板。

进一步的,所述凹型腔内设置有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及第六连杆;

所述凹型腔靠近第一连杆一侧的槽壁开设有通孔一;

所述第一连杆水平穿设于通孔一,所述第一连杆靠近凸块的一侧向下和与其垂直的第二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杆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五连杆铰接,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与第六连杆铰接;

所述第四连杆与第五连杆的铰接处铰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六连杆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

所述第一限位块及第二限位块呈倒梯形;

所述凹型腔远离第一连杆一侧的槽壁及靠近凹型腔槽口的内壁分别开设有与第一限位块及第二限位块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凹槽及第二限位凹槽;

当水平推动第一连杆远离第二连杆的一端时,第一连杆靠近第二连杆的一端及第五连杆靠近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与凸块相抵触,并将凸块压入幕墙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连杆机构,通过推动第一连杆,带动第二连杆及第三连杆向前移动,从而带动第四连杆向上滑动,实现第一连杆靠近第二连杆的一端及第五连杆靠近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与凸块相抵触,并将凸块压入幕墙板。该连杆机构可以方便的拆卸或更换幕墙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连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三限位块,所述凹型腔的槽底开设有与第三限位块相适配的第三限位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第三连杆上设置的第三限位块与第三限位凹槽的配合,能使第三限位块沿着第三限位凹槽滑动,以使第三连杆在第三限位块限制下沿其滑动方向移动,从而限制第三连杆上下及前后的位移,以防在使用过程中第三连杆产生扭曲变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第二限位凹槽及第三限位凹槽的槽底设置有过半球的球槽,所述球槽内设置有滚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槽底设置球槽和滚珠的方式,将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及第三限位块与第一限位凹槽、第二限位凹槽及第三限位凹槽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使得滑动更容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杆远离凸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按压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连杆一端设置按压块,使得按压更为省力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按压块中部沿平行于幕墙板长度方向开设有通孔二,所述通孔一沿与其轴线垂直的方向向上开设有通孔三;

当按下按压块,使第一连杆与第五连杆将凸块压入幕墙板时,通孔二与通孔三重合;

所述通孔二与通孔三中穿设有销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拆卸或更换幕墙板时,通过按下按压块,在通孔二与通孔三重合时,将销钉插入通孔二与通孔三,从而实现凸块持续位于幕墙板内,无需用手持续按住按压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嵌凹槽的槽壁分别设置有与幕墙板抵触的密封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卡嵌凹槽的槽壁设置密封垫,既起到良好的防水密封效果,又可以避免幕墙板与幕墙上框架之间刚性接触,起到缓冲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幕墙下框架远离按压块的一侧上方位于凹型腔槽口的位置沿凹型腔长度方向设置有与幕墙板抵触的三角形密封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幕墙下框架与幕墙板接缝处设置三角形的密封条,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水密封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凸块与缺口进行插接配合,通过弹簧的回复作用,将幕墙板固定在幕墙下框架中,安装过程十分简便,可以避免在施工现场使用大量的自攻螺丝,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

2.采用弹簧压紧幕墙板,使幕墙板固定安装在幕墙上框架内,可防止幕墙发生上下位移。另外,弹簧受到向上的外力可以继续压缩,以便可以拆卸和更换幕墙板;

3.采用连杆机构,可实现第一连杆靠近第二连杆的一端及第五连杆靠近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与凸块相抵触,并将凸块压入幕墙板。该连杆机构可以方便的拆卸或更换幕墙板;

4.采用第一连杆一端的按压块,可以实现凸块持续位于幕墙板内,无需用手持续按住按压块。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幕墙板与幕墙框架整体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幕墙板与幕墙下框架之间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3中B部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C部的放大图;

图6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幕墙板与幕墙上框架之间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幕墙框架;11、幕墙上框架;12、幕墙下框架;13、第一卡嵌凹槽;2、幕墙板;21、安装孔;121、凹型腔;122、第一弹簧;123、凸块;124、缺口;111、第二卡嵌凹槽;112、第二弹簧;3、连杆机构;31、第一连杆;32、第二连杆;33、第三连杆;34、第四连杆;35、第五连杆;36、第六连杆;311、通孔一;351、第一限位块;361、第二限位块;3511、第一限位凹槽;3611、第二限位凹槽;331、第三限位块;3311、第三限位凹槽;4、球槽;5、滚珠;6、按压块;61、通孔二;7、通孔三;71、销钉;8、密封垫;9、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幕墙,如图1所示,包括幕墙框架1和幕墙板2,幕墙框架1由幕墙上框架11、幕墙下框架12组成的。

如图3所示,幕墙下框架12设置有凹型腔13,供幕墙板2下部卡嵌的凹型腔121,凹型腔121的凹型位置设置有第一卡嵌凹槽13,幕墙板2下部穿设有第一弹簧122,第一弹簧122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凸块123。凹型腔121左右两槽壁开设有供凸块123嵌入的缺口124。该幕墙为预制幕墙,在安装幕墙时,先将幕墙下框架12安装好,然后将幕墙板2插入幕墙下框架12中,然后安装幕墙上框架11。通过凸块123嵌入缺口124,实现幕墙板2在幕墙下框架11中的固定。

如图6所示,幕墙上框架11内向下开设有供幕墙板2上部卡嵌的第二卡嵌凹槽111,且其槽底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12,第二弹簧112的另一端与幕墙板2上端相抵触。通过在幕墙上框架11内部设置第二弹簧112,使幕墙板2始终保持竖直状态。另外,弹簧对幕墙板2能起缓冲作用。

如图3所示,凹型腔121内设置有连杆机构3,连杆机构3包括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第三连杆33、第四连杆34、第五连杆35及第六连杆36。

如图5所示,凹型腔121左侧槽壁开设有用于穿设第一连杆31的通孔一311。

如图3所示,第一连杆31靠近凸块123的一侧下方和与其垂直的第二连杆32固定连接,第二连杆32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3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连杆33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杆34铰接,第四连杆34的另一端与第五连杆35铰接,第五连杆35的另一端与第六连杆36铰接。

如图3所示,第四连杆34与第五连杆35的铰接处铰接有用于限制其左右移位的第一限位块351,第六连杆36固定连接有用于限制其上下移位的第二限位块361,第一限位块351及第二限位块361呈梯形。

凹型腔121远离第一连杆31一侧的槽壁及靠近凹型腔121槽口的内壁分别开设有与第一限位块351及第二限位块361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凹槽3511及第二限位凹槽3611。当水平推动第一连杆31的左端时,第一连杆31右端及第五连杆35左端分别与凸块123相抵触,并将凸块123压入幕墙板2。通过幕墙板2上移,使幕墙板2上框架内的第二弹簧112压缩,此时幕墙板2下部脱离幕墙下框架12,从而实现幕墙板2可拆卸。

如图3所示,第三连杆33上固定连接有用于限制其上下移位的第三限位块331,凹型腔121的槽底开设有与第三限位块331相适配的第三限位凹槽3311。

如图4所示,第一限位凹槽3511、第二限位凹槽3611及第三限位凹槽3311的槽底均设置有过半球的球槽4,球槽4内设置有滚珠5。

如图5所示,第一连杆31远离第二连杆3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按压块6。按压块6中部沿平行于幕墙板2长度方向开设有通孔二61,通孔一311沿与其轴线垂直的方向向上开设有通孔三7。

如图3和图5所示,当按下按压块6,使第一连杆31与第五连杆35将凸块123压入幕墙板2时,通孔二61与通孔三7重合;通孔二61与通孔三7中穿设有销钉71,以固定按压块6的位置,从而使凸块123保持压入幕墙板2内部的状态,方便幕墙板2拔出。

如图6所示,第二卡嵌凹槽111的槽壁分别设置有与幕墙板2抵触的密封垫8。

如图2所示,幕墙下框架12沿凹型腔121长度方向设置有与幕墙板2抵触的三角形密封条9。

具体实施过程:

连杆结构运动过程:推动第一连杆31,第一连杆31推动凸块123一端,第一连杆31与第二连杆32固定连接同时第一连杆31带动第三连杆33与第一连杆31同方向运动,由于331限位作用,第三连杆33不会出现左右移动,第一连杆31将第三连杆33向前推动,由于第一限位块351的限位作用,第四连杆34与第五连杆35的连接点向上移动,第五连杆35和3第六连杆6铰接,第二限位块36收到第二限位块361限位作用,只能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又由于第四连杆34与第五连杆35的交点需要向上移动,第六连杆36将凸块123另一端推动。

安装幕墙板2的过程:该幕墙为预制幕墙,在安装幕墙时,先将幕墙下框架12安装好,按下幕墙板22下部的凸块123,使凸块123压入幕墙板2内,将幕墙板2插入幕墙下框架12中,通过弹簧的回复作用使凸块123与缺口124进行插接配合,将幕墙板2固定在幕墙下框架12中。最后将幕墙上框架11套设在幕墙板2上,幕墙上框架11远离幕墙板2的一侧固定在安装横梁上。

拆卸幕墙板2的过程:向内按下按压块6,当通孔二61与通孔三7重合时,将销钉71插入通孔二61与通孔三7,使凸块123持续位于幕墙板2内。在幕墙板2上连接一个用于施加外力的吸盘,给幕墙板2一个向上的外力,使幕墙上框架11内的弹簧压缩,幕墙板2向上移动,使其下部脱离幕墙下框架12,倾斜取下幕墙板2。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