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造粒粉均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3524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陶瓷造粒粉均化设备。



背景技术:

陶瓷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而且在近现代得到了很大的应用和进步,陶瓷的制备需要多种不同的原料,原料需要均匀混合,稳定的过程一般称为均化。

陶瓷造粒粉是将陶瓷浆料通过喷雾干燥形成呈颗粒状的粉体,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一定的强度、一定的颗粒级配、一定的粘结特性和润滑特性等造粒特性。由于在加工过程中,陶瓷造粒粉的同一批次之间和不同批次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就对后期的加工工艺以及陶瓷成品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一种均化设备对造粒粉进行均化处理,均化可以使得陶瓷造粒粉的化学成分均匀一致且具有较好的流动性、稳定性等性能。

而现有的均化设备一般是采用铲车或挖土机反复堆挖或将原料送至高处洒落至地面来实现搅拌,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是费时费力、成本高、效率低且均化不完全,不足以满足生产要求。因此,如何对均化设备进行改进或者设计一种新的陶瓷造粒粉均化设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陶瓷造粒粉均化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陶瓷造粒粉均化设备,包括均化设备罐体、搅拌轴和搅拌叶片,所述均化设备罐体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下端设置有出料口和支架,所述搅拌轴位于均化设备罐体的中心轴线上且上端连接电机,搅拌轴在均化设备罐体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搅拌叶片,搅拌叶片包括内层的搅拌叶片Ⅰ和外层的搅拌叶片Ⅱ,搅拌叶片Ⅰ和搅拌叶片Ⅱ分别位于以搅拌轴为中心轴线的不同的圆柱体面上,搅拌叶片Ⅰ和搅拌叶片Ⅱ均为螺旋状。

搅拌叶片Ⅰ的轮廓设置在以均化设备罐体轴线为中心轴线、以其横截面圆的半径的三分之一为底面半径的柱状面上,所述搅拌叶片Ⅱ的轮廓设置在以均化设备罐体轴线为中心轴线、以其横截面圆的半径的三分之二为底面半径的柱状面上。

搅拌叶片Ⅰ和搅拌叶片Ⅱ分别通过多个连接轴与搅拌轴连接。

搅拌叶片Ⅰ和搅拌叶片Ⅱ均设置为向外凸出且凸面圆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均化设备罐体、搅拌轴和搅拌叶片,结构上采用两个螺旋搅拌叶的设计,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均化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率高、效果显著,可以收集更多物料,且本实用新型能够使陶瓷造粒粉的化学成分均匀一致,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进而提高陶瓷产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是均化设备罐体;2是搅拌轴; 3是搅拌叶片Ⅰ;4是搅拌叶片Ⅱ;5是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附图1所示,一种陶瓷造粒粉均化设备,包括均化设备罐体1、搅拌轴2和搅拌叶片,均化设备罐体1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下端设置有出料口和支架,搅拌轴2位于均化设备罐体1的中心轴线上且其上端连接电机,搅拌轴2在均化设备罐体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搅拌叶片,搅拌叶片包括内层的搅拌叶片Ⅰ3和外层的搅拌叶片Ⅱ4,搅拌叶片Ⅰ3和搅拌叶片Ⅱ4分别位于以搅拌轴为中心轴线的不同的圆柱体面上,搅拌叶片Ⅰ3和搅拌叶片Ⅱ4均为螺旋状。

为了使搅拌更均匀、更充分,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搅拌叶片Ⅰ3的轮廓设置在以均化设备罐体1轴线为中心轴线、以其横截面圆的半径的三分之一为底面半径的柱状面上,所述搅拌叶片Ⅱ4的轮廓设置在以均化设备罐体1轴线为中心轴线、以其横截面圆的半径的三分之二为底面半径的柱状面上。

为了使搅拌叶片搅拌时更稳固,本实用新型的搅拌叶片Ⅰ3和搅拌叶片Ⅱ4分别通过多个连接轴5与搅拌轴2连接。

为了使搅拌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的搅拌叶片Ⅰ3和搅拌叶片Ⅱ4均设置为向外凸出且凸面圆滑。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造粒粉的生产设备生产出来的物料从均化设备罐体1上端的进料口进入,通过搅拌叶片Ⅰ3和搅拌叶片Ⅱ4进行搅拌,经过一段时间后完成搅拌,搅拌好的物料从均化设备罐体1下端的出料口放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