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箱梁方钢管芯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74972发布日期:2018-07-20 19:00阅读:11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箱梁方钢管芯模,具体包括上支撑框架、下支撑框架、侧支撑框架、顶部支撑框架及底部支撑框架。



背景技术:

箱梁为桥梁工程的一种,其内部呈现空心的状态,其上部两侧设置有翼型边缘,因其形状类似箱子而得名,箱梁可分为预制箱梁和现浇箱梁。现浇箱梁多用于大型连续桥梁,预制箱梁可在独立的场地进行预制,因此可以节约施工周期,加快工程进度,因此在道路以及桥梁的施工中被广泛应用。然而在目前的道路及桥梁施工过程时,预制箱梁一般采用木模或者拆装式钢模,其中木模制作过程较为繁琐,并且拆除过程浪费时间,重复利用率低,不仅增加了施工成本,同时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拆装式钢芯模在使用时也有一定的缺点,通常现有的拆装式钢芯模由多块固定的支撑板组合成,其形状及尺寸基本固定,不能根据实际工程状况进行调整,并且在拆除时需人工进入芯模内部,然而其内部空间有限,施工困难,并且施工条件恶劣,容易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

如中国专利申请201520785734.5公开了一种小箱梁芯模板,该申请通过多个U型夹子固定将各角模板、各侧平板分块拼装成模板整体,便于拆模安装的方便,缩短了拆模安装时间,但未能解决如何针对不同工程状况,对芯模结构调整。

又如中国专利申请201020112358.0公开了一种抽拉式预制小箱梁钢芯模,该申请中所述小箱梁钢芯模的上下侧模通过活络装置连接支撑杆,上下支撑杆通过拉杆及安装在拉杆上的轴销连接。通过这种结构,在脱模时只需要拉动主拉杆的扣合端,将芯模整体拉出。该申请仍未能解决如何针对不同工程状况,对芯模结构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箱梁方钢管芯模,该芯模可以针对不同工程状况对其结构进行调整,且其连接方式简单便于安装,同时可拉动主拉杆进行脱模简单易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使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制箱梁方钢管芯模,分为左侧模及右侧模,左侧模及右侧模通过底部支撑框架及顶部支撑框架连接为一体,左侧模及右侧模均包括上支撑框架、侧支撑框架、下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框架的两侧翼板,下支撑框架的两侧翼板可旋转至一定角度并固定;所述侧支撑框架两端分别与上支撑框架、下支撑框架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支撑框架两侧翼板的结合处、下支撑框架两侧翼板的结合处均设置有一端带螺纹的旋转轴,且螺纹端设置螺母。

优选地,所述侧支撑框架两端分别与上支撑框架、下支撑框架通过合页铰接。该设计可以使侧支撑框架、上支撑框架、下支撑框架可以相对转动。

优选地,所述上支撑框架内侧与上支撑杆上端铰接,所述下支撑框架内侧与下支撑杆下端铰接,所述上支撑杆下端与下支撑杆上端铰接。该设计可以通过支撑杆对芯模结构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上支撑杆下端与下支撑杆上端铰接后,铰接部位还与主拉杆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拉杆端部设置有拉扣。该设计可以将拉扣与卷扬机连接,通过卷扬机拉动主拉杆从而实现脱模。

优选地,所述芯模前后平行设置多组,并与同一主拉杆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预制箱梁方钢管芯模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所述芯模的上支撑框架、下支撑框架角度可调,选取合适的侧支撑框架与之配合,可以针对不同工程状况,对芯模结构调整;

(2)上支撑杆,下支撑杆连接分别与上支撑框架,下支撑框架连接,稳定芯模结构;

(3)脱模时可以将卷扬机与主拉杆上的拉环连接,通过卷扬机拉动主拉杆,使得各支撑框架、支撑杆绕相应合页转动并向芯模内部收缩,脱模作业方便;

(4)各支撑框架之间连接方式简单,易于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述的芯模结构示意图;

图2为脱模时上支撑杆、下支撑杆及主拉杆状态示意图;

其中:1为下支撑框架,11为下支撑框架两侧翼板,2为上支撑框架,21为上支撑框架两侧翼板,3为侧支撑框架,4为底部支撑框架,5为顶部支撑框架,6为合页,71为旋转轴,7为螺母,8为上支撑杆,81为下支撑杆,82为主拉杆,821为拉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并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所示的一种预制箱梁方钢管芯模,该芯模可分为左侧模及右侧模两部分,左侧模及右侧模通过底部支撑框架4及顶部支撑框架5连接为一体,左侧模及右侧模均包括上支撑框架2、侧支撑框架3、下支撑框架1。上支撑框架两侧翼板21的结合处,下支撑框架两侧翼板11的结合处均设置了一端带有螺纹的旋转轴71,上支撑框架以两侧翼板21及下支撑框架两侧翼板11均可绕着对应的旋转轴71旋转至一定角度,螺纹端设置的固定螺母7可以将上支撑框架两侧翼板21,下支撑框架两侧翼板11固定在该角度。侧支撑框架3的一端通过合页6与上支撑框架2铰接,另一端通过合页6与下支撑框架1铰接。该箱梁方钢管芯模内还设置了上支撑杆8及下支撑杆81,其中上支撑杆8的上端与上支撑框架2内侧铰接,下支撑杆81的下端与下支撑框架1内侧铰接,上支撑杆8下端与下支撑杆81上端铰接,二者铰接部位与一端设置有拉扣821的主拉杆82连接。该箱梁方钢管芯模,可前后平行设置多组,与同一根主拉杆82连接。

该箱梁方钢管芯模安装时,先将下支撑框架1两侧翼板11绕旋转轴71调整至所需角度,并拧紧固定螺母7,以固定其角度。然后将左右两侧的下支撑框架1与底部支撑框架4通过合页6铰接,并将侧支撑框架3的下端,与下支撑框架1的上端通过合页6铰接。安装上支撑框架2之前,先将其两侧翼板21绕绕旋转轴71调整至所需角度,并拧紧固定螺母7,以固定其角度,随后将上支撑框架2下端与侧支撑框架3的上端通过合页6铰接,并将顶部支撑框架5两端与上支撑框架2通过合页6铰接。将上支撑杆8上端铰接在上支撑框架2内侧,将下支撑杆81下端铰接在下支撑框架1内侧,铰接上支撑杆8下端及下支撑杆81上端,并将主拉杆82连接在上支撑杆8及下支撑杆81的铰接处。该箱梁方钢管芯模可以前后平行设置多组,并且贯穿在同一主拉杆82上。箱梁成型后,只需将主拉杆82一端的拉扣821与卷扬机连接,通过卷扬机拉动主拉杆82,使得各支撑框架及各支撑杆绕合页6旋转并向箱梁内部收缩,最终将芯模脱出。

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本行业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要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