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门周边抗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6839发布日期:2018-08-08 08:50阅读:7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门周边抗风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厂房崛地而起,琳琅满目,人们对厂房的各项结构也越来越重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当山墙跨度比较大时,需要设置抗风柱。如果山墙要开大门洞,一般做法为门顶设抗风桁架,桁架搁在两边刚架柱上,门两边抗风柱以抗风桁架为水平支座。或者抗风柱到山墙顶,门顶设抗风钢梁,钢梁搁置在抗风柱上。

授权公告号为“CN204804035U”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单层厂房排架结构,其包括纵向外墙、吊车梁、柱子、屋架、屋面板、墙头柱、抗风柱、山墙、勒脚、窗洞口、散水、基础梁、连系梁和室内地面;所述纵向外墙设置在吊车梁一端且纵向外墙一侧固定柱子;所述柱子与室内地面固定接触;所述屋架设置在吊车梁顶端且屋架与屋面板紧密接触;所述墙头柱设置在屋面板一端且墙头柱一侧设置抗风柱;所述墙头柱与抗风柱都与山墙紧密接触;所述勒脚设置在山墙底端且勒脚一侧开设窗洞口;所述散水设置在窗洞口一侧,并且散水一侧设置基础梁;所述基础梁与柱子固定连接且基础梁与屋面板紧密接触;所述连系梁设置在屋面板一端。

上述技术方案披露的一种单层厂房排架结构连接紧密,适合推广使用,但是当山墙高度及跨度值都比较大时,山墙对风进行承载过程中,抗风柱上受水平方向的力较大,由于其竖直跨度较大,且抗风柱顶端在进行固定时,通过墙头柱与顶面山墙刚性连接,在进行承载过程中,由于其计算长度较长,长细比大,容易导致失稳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门周边抗风结构,具有减少抗风桁架跨度,增加抗风柱稳定性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大门周边抗风结构,包括山墙,所述山墙上设有门洞,所述山墙位于所述门洞两侧设有与所述山墙一体设置的抗风柱,所述抗风柱与所述山墙等高设置,所述山墙上位于抗风柱两侧各设有一根刚架柱,所述刚架柱顶端高于所述门洞的最高点,所述刚架柱为两个且在门顶标高设有抗风载用的抗风桁架,所述抗风柱上设有承接所述抗风桁架的承接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受风力较大时,由于抗风柱在竖直方向上跨度过大,其计算长度较长,长细比大,会导致抗风柱失稳破坏,通过抗风桁架作为抗风柱的水平支座用,使得通过抗风桁架将抗风柱的计算长度分为上下两段,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在抗风柱的失稳,通过承接装置将抗风桁架的受力力矩分为若干截,从而使得抗风桁架的垂直弯矩减少,避免抗风桁架垂直变形过大,在进行承载过程中,抗风桁架主要用于抵抗水平力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承接装置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抗风柱上的承接梁,所述承接梁与所述抗风桁架底部相互贴合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承接梁对抗风桁架进行承接,并通过斜撑杆、承接梁及抗风柱的侧壁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通过承接梁及刚架柱对抗风桁架进行支撑,使得抗风桁架在水平面上的跨度通过抗风柱分为若干截,使得抗风桁架在进行垂直承载过程中,其受力力矩减少,从而避免抗风桁架由于垂直受力而导致破坏。

优选的,所述抗风桁架为一榀水平放置的桁架,且所述抗风桁架长度方向两侧设有H形钢,所述H形钢固定设置在钢架柱及承接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其长度方向两侧H形钢对抗风桁架进行固定,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抗风桁架受力导致倾斜向下滑落。

优选的,所述抗风桁架靠近门洞一侧向外延伸并贯穿山墙设置,且所述抗风桁架凸出山墙一侧下方设有固定轨道,所述门洞下方设有与固定轨道相互配合的地槽,所述地槽与所述固定轨道之间设有滑移设置的两个门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门洞开启过大,通过滑移设置的两个门扇,在进行使用过程中开启更加方便,且门扇在进行风力的承载过程中,通过两侧的门扇对风力进行分别承载,使得门扇的承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

优选的,所述抗风桁架凸出山墙一侧上方设有雨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雨棚的设置对山墙上端凸出的缝隙进行雨水的预防,避免在下雨天气时,雨水通过山墙上门洞处的缝隙飘入到室内,导致室内地面湿滑。

优选的,所述山墙顶部设有刚架,所述抗风柱顶端与所述刚架通过弹簧板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簧板连接抗风柱顶端与山墙顶顶部,屋面荷载全部由刚架承受,抗风柱在受力过程中不承受上部刚性之架传递的竖向荷载,只承受墙体和自身的重量和风荷载,从而减少了抗风柱的受力,在进行承载过程中,通过柔性的连接对抗风柱进行保护。

优选的,所述刚架柱为格构柱,所述抗风桁架两端搁置在所述刚架柱门顶标高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刚架柱作为抗风桁架重力的主要载体,通过格构柱的设置增加其承载能力,避免在进行使用过程中,刚架柱载荷不够,导致不能很好地对抗风桁架进行承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抗风柱与抗风桁架互为支座方式。抗风柱到山墙顶,通过门顶抗风桁架作为抗风柱的水平支座用,抗风桁架搁在两边刚架柱上,将门两边的抗风柱也作为抗风桁架的垂直支座。这种做法,对抗风桁架、抗风柱的受力最巧妙,材料最节约;

2、通过水平设置在所述抗风柱上的承接梁,使得在进行承载过程中,通过承接梁将抗风桁架上的受力力矩分为三段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抗风桁架的失稳破坏;

3、通过山墙顶顶部设有刚架,所述抗风柱顶端与所述刚架通过弹簧板连接,通过弹簧板连接抗风柱顶端与山墙顶顶部,屋面荷载全部由刚架承受,抗风柱在受力过程中不承受上部刚性之架传递的竖向荷载,减少了抗风柱的受力载荷。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大门抗风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一种大门抗风结构上山墙背部的整体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山墙;11、门洞;111、门扇;1111、雨棚;112、地槽;113、固定轨道;12、刚架;121、弹簧板;2、抗风柱;21、承接梁;22、H形钢;3、抗风桁架;31、刚架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大门周边抗风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山墙1,其中一侧山墙1上设有门洞11,门洞11两侧设有与山墙1一体设置的抗风柱2,山墙1高度方向两侧各设有一根刚架柱31,且刚架柱31上端设有抵接在抗风柱2上的抗风桁架3,本实施例中,刚架柱31为格构柱,且抗风桁架3的两端搁置在刚架柱31门顶标高处,抗风柱2上设有承接抗风桁架3的承接装置。通过抗风柱2及抗风桁架3之间互为支架,将抗风桁架3作为抗风柱2的水平支座用。抗风桁架3搁在两边刚架柱31上,将门两边的抗风柱2也作为抗风桁架3的垂直支座。这种做法,对抗风桁架3、抗风柱2的受力最巧妙,在进行承载过程中,抗风桁架3仅需要使用一榀水平放置的双肢腹杆桁架就可以满足受力要求,使得在进行承载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节省材料。

如图2和图3所示,承接装置包括水平设置在抗风柱2上的承接梁21,承接梁21与抗风桁架3底部相互贴合设置,可以通过在承接梁21底部设有斜撑杆来提高承接梁21的承载力,通过抗风柱2上的承接梁21对抗风桁架3进行承接,作为其垂直支座。

如图2所示,承接梁21上位于抗风桁架3的两侧分别设有抵接在抗风桁架3上的H形钢22,通过H形钢22对抗风桁架3进行抵接,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抗风桁架3的滑落。

如图4所示,山墙1顶部设有刚架12,抗风柱2顶端与刚架12底部通过弹簧板121相互连接,通过弹簧板121连接抗风柱2顶端与山墙1顶部,屋面荷载全部由刚架12承受,减少了抗风柱2的受力,在进行承载过程中,通过柔性的连接对抗风柱2进行保护,对抗风柱2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承载力进行缓冲。

为了进一步对风压进行承载,如图2所示,抗风桁架3靠近山墙1一侧凸出设置,且凸出端下侧设有固定轨道113,门洞11底部设有与固定轨道113相配合的地槽112,地槽112与固定轨道113之间滑移设置的两个门扇111,滑移设置的门扇111,不仅开启灵活,且经久耐用,其抗风压的变形能力很强。在使用过程中,门洞11处会出现较多的缝隙,为了对缝隙进行防雨的处理,如图5所示,位于抗风桁架3凸出山墙1一侧的上侧设有雨棚1111,通过雨棚1111对雨水进行预防,避免雨水进入到室内,引起地面湿滑,造成工作人员的摔倒。

工作原理:

通过抗风柱2及抗风桁架3之间互为支架,将抗风桁架3作为抗风柱2的水平支座用。抗风桁架3搁在两边刚架柱31上,将门两边的抗风柱2也作为抗风桁架3的垂直支座。这种做法,对抗风桁架3、抗风柱2的受力最巧妙,材料最节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