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建筑模板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框板结合模。
背景技术:
现有的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多采用钢模板或者木模板,两种模板相比各有优缺点。钢模板具有强度高、刚度大,拼装严密,不易变形,阳角刚正,周转率较快、周转次数多等优点,但是也存在自重大、制作精度要求高,施工技术水平要求高等缺点;木模板具有灵活性强,适应性广,制作快速方便,施工工艺要求较低等优点,但是存在模板强度低、需要支撑结构较多,施工周期长等缺点。随着建筑施工的对支模板的灵活制作,周转率、刚度以及施工成本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钢模板或者木模板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可拆卸钢筋桁架楼承板在装配施工时存在端部支撑结构不稳定的问题,提供框板结合模,其能够将支撑结构的支撑力有效的传递给钢筋桁架,避免楼承板受力过大而损坏或者失效。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框板结合模,包括拼装成放置框架结构槽型形状的两侧模板和一底模板,所述侧模板包括侧板和与侧板边部连接的侧框,所述底模板包括底板和与底板连接的底框,所述底框与两侧框连接。本发明通过底框和侧框连接,使得模板连接快速稳定,而且底框和侧框大大提高模板的强度,减少支撑结构,实现快拆快装、重复利用,大大降低施工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侧框包括上侧框和下侧框,所述上侧框和下侧框的横切面呈直角或者呈槽型,分别覆盖侧模板的部分侧面和上端面或者下端面。侧框对模板端部、边部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大大提高了侧板的使用次数,降低材料成本投入。
进一步地,所述上侧框设有向上突出的挡板。挡板不仅增加了侧模板的强度和竖向的抗弯能力,而且混凝土浇筑时成型较好、便于脱模。
进一步地,所述上侧框和下侧框分别设有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设有支撑件框支撑件,所述框支撑件支撑上连接板。上、下连接板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大大提高侧模板的刚强度,减少变形和失效,也应为强度、刚度大可以减少支撑结构的设置,方便拆装,同时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与框支撑件配合提高对楼承板端部的支撑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框支撑件位于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部分的长度可调节。侧框能够适用于不同宽度的侧板,提高侧框的利用率,减少固定成本的投入。
进一步地,所述框支撑件至少一端与所述上连接板或者下连接板螺纹连接,或者所述支撑件至少一端配合有调节螺母。框支撑件设置简单、调节方便,可以使用标准件,投入低效果好。
进一步地,所述底框呈矩形框状结构,所述底模板嵌于底框内或者设于底框上方。底框方便与底板配合使用,强度高方便拼装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两底框端部可拆卸连接或者分别与支撑框连接,所述支撑框设有与临时支撑结构配合的支撑部。底框能够拼接以适应不同跨度的梁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为支撑框中部的支撑座或者支撑板,其上设置有底模板或者其上端面与底模板上表面高度相当。支撑框代替底板承受支撑力,能够减少支撑件的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底框两侧设有支撑底模板的销钉或者销片,或者设置横向或者纵向的或者斜向的肋板支撑底模板。
进一步地,所述底框与下侧框为一体件或者焊接连接,或者所述底框与下侧框拼接时形成的阴角侧设有角模,所述角模分别与底框和下侧框焊接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对于不同的工程和设计要求需要不同的连接方式,侧框和底框鞥能够适应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牢固耐用,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梁的框板结合模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梁的框板结合模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框板结合模拼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框板结合模拼装侧面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框板结合模拼装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上侧框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种下侧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另一种下侧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可拆卸钢筋桁架楼承板与梁的框板结合模安装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可拆卸钢筋桁架楼承板与梁的框板结合模安装节点侧面仰视图。
图中:1-钢筋桁架、11-下弦钢筋、12-上弦钢筋、13-腹杆钢筋、14-上锚固筋、15-下锚固筋、2-楼承板、20-钢筋桁架板、5-框架结构、51-通筋、7-框架模板、71-底模板、712-底板、711-底框、72-侧模板、721/1721"-上侧框、722/722"-下侧框、723-侧板、724-框支撑件、7214-销钉、713/713"-角模、7211-挡板、7213-垫板、7212-上连接板、7214-销钉、7221-下连接板、7222-拼接板、73-支撑框、81-第一支撑件、83-第三支撑件、9-分布筋、10-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实施例1
如图9、10所示,可拆卸式钢筋桁架楼承板20与框架结构5模板配合组成现浇混凝土模板结构,通过少许的支撑结构支撑完成模板的支撑,能够节省大量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通过本发明一种框板结合模,能够实现梁模板的快速支撑和拆卸并能够多次重复利用,大大提高周转率,而且实现可拆卸和可调节多样化配合使用。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框板结合模包括拼装成放置框架结构5槽型形状的两侧模板72和一底模板71,所述侧模板72包括侧板723和与侧板723边部连接的侧框,所述底模板71包括底板712和与底板712连接的底框711,所述底框711与两侧框连接。
现有的梁模板通常为钢模板或者木模板,各有利弊。而实施例通过木、竹、塑料等轻质易切割裁剪材质的作为侧板723和底板712,在所述侧板723周边设有侧框,所述底板712设有底框711,所述底框711分别与两侧框连接。所述侧框和底框711为强度较侧板723和底板712高的材料制成,比如铝合金、钢材、高强塑料等材料,所述侧框和底框711作为支撑结构和连接结构。因此,本发明能够具有钢模板的快速拼装、强度高、变形小,支撑结构简单等优点,又具有木模板的轻质、切割拼装块、投入成本低的优点。所述侧框和底框711通过销接、铆接、螺钉、等紧固件连接所述侧板723和底板712,使得侧模板72和底模板71可拆卸并能适应不同尺寸的梁或者墙设计要求。
如图3-8所示,所述侧框包括上侧框721、721"和下侧框722、722",当然可以设置竖向框连接上侧框和下侧框,所述上侧框721、721"和下侧框722、722"的横切面呈直角或者呈槽型,上侧框721、721"和下侧框722、722"分别覆盖侧板723的上端面、下端面和侧板723的部分侧面,使得侧板723的端面受到保护并提升侧模板72强度。所述上侧框721、721"和下侧框722、722"侧面和侧模板72部分侧可以通过销钉7214、膨胀螺栓、锚钉以及螺钉紧固等连接方式面固定连接。所述上侧框721、721"设有向上突出的挡板7211,所述挡板7211一侧与现浇混凝土接触,挡板7211的另一侧与楼承板端部直接相抵或者设有间隙,对所述楼承板端部对具有支撑作用。所述挡板7211的宽度可以设置大于楼承板的厚度,若楼承板与挡板7211存在间隙是可以通过在所述挡板7211上端设置成直角或则片状的封堵板,使得梁和楼面板的阴角成型好。所述挡板7211与混凝土接触的侧面可以与楼层板侧面平行也可以形成阶梯。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上侧框721、721"和下侧框722、722"分别设有上连接板7212和下连接板7221,所述上连接板7212和下连接板7221分别与竖向设置的框支撑件724连接。所述上连接板7212和下连接板7221向远离梁结构的方向水平延伸,使得框支撑件724位于侧模板72的外侧即远离梁的一侧设置。在上连接板7212上可以放置不同厚度的木质垫板,楼承板端部放置在木质垫板上,当然,楼承板端部也可以直接放置在上侧框721、721"或者上连接板7212上。
可以通过调节所述框支撑件724的长度使得同一框架结构能适应不同宽度的侧模板72,减少侧框投入,并能适用不同的工程。在调节框支撑件724时,一般调节位于所述上连接板7212和下连接板7221之间部分,现有的调节杆件或则板件等的结构都可以应用到本框支撑件724的长度调节上。本实施例,一种简单的调节框支撑件724长度的方法,在所述框支撑件724至少一端与所述上连接板7212或者下连接板7221螺纹连接,通过螺纹啮合旋转框支撑件724来调节位于上下连接板7221直接的长度,或者所述框支撑件724至少一端配合有调节螺母。当然,其他的如框支撑件724有螺纹杆和螺纹管配合、调节丝杆等构成的,或者带有销孔的管杆、管管配合,或者如剪刀形状的连杆配合等结构都能实现上、下侧框722、722"高度的调节。
如图5所示,所述底框711呈矩形框状结构,所述底板712嵌于底框711内或者置于底框711上方。当底板712位于矩形底框711的上方时,底板712和底框711固定简单,可以通过销钉7214、螺栓、螺钉等方式固定,支撑稳定。当然,底板712也可以嵌入底框711的矩形空间内,通过在底框711围成的矩形空间内设置若干或者形连续成矩形突出块,对底板712起到支撑作用,也可以在所述底框711两侧设有支撑底模板71的销钉7214或者销片,或者设置横向或者纵向的或者斜向的肋板支撑底板712。
所述两底框711端部可拆卸连接或者分别与支撑框73连接,所述支撑框73设有与临时支撑结构配合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为支撑框73中部的支撑座或者支撑板,其上设置有底模板71或者其上端面与底模板71上表面高度相当。底框711可拼装拆卸适合不同长度的梁,无需单独定制。
所述底框711与下侧框722、722"为一体件或者焊接连接,或者所述底框711与下侧框722、722"拼接时形成的阴角侧设有角模713、713",所述角模713、713"分别与底框711和下侧框722、722"焊接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如图4所示,角模713、713"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设置,主要是固定底框711和下侧框722、722",当然也可代替为支撑肋结构或者方钢等。
如图9、10所示,框板结合模7应用到梁的框架结构5上与可拆卸钢筋桁架板20配合使用。可拆卸钢筋桁架板20包括钢筋桁架1、楼承板2和连接件4,连接件4与钢筋桁架1的下弦钢筋11搭扣连接,螺栓头部穿过楼承板2下侧与连接件4螺纹连接。可拆卸钢筋桁架楼承板20端部附近焊接连接有支撑座10,所述支撑座10设有支撑脚支撑在楼承板2上,在支撑脚的正下方设置第一支撑件81,第一支撑件81顶端设置方木横向支撑楼承板2。第一支撑件81的作用力主要通过支撑座10传递到钢筋桁架1上,减少楼承板2承受较大弯矩,大大减少楼承板2的变形和损害。楼承板2端部平整搭在所述上侧框721上侧和/或者上侧框721向外侧延伸的上连接板7212上侧,上侧框721可以设置垫板7213调整或者柔性连接楼承板2端部。楼承板2端部抵在挡板7211一侧或者与挡板7211存在间隙,当存在间隙是可以通过呈直角形的封堵板封堵,使得梁-板过渡平滑,浇筑时无漏浆现象发生。底模板71下方设置第三支撑件83,第三支撑件83上端设置支撑头、托板或者方木支撑在底模板71的底框711上或者与支撑框73连接对底模板71支撑。两侧模板72分别受到楼层板2端部的水平作用力、底边框711竖向作用力,模板支撑结构简单,但比较稳定,安装拆卸快捷方便,能够重复多次利用,施工成本低。本实施例中的框板结合模主要应用在梁的模板搭建上,当去掉底模板,增加侧模板的强度或者增强侧框以及框支撑件的作用时也可以作为墙的模板使用。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