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安装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用于辅助装配式预制墙板安装的斜支撑。
背景技术:
预制墙板是装配式建筑的一大重要部件,在现场安装时,如何便捷、高效的实现预制墙板的固定,同时保证墙板固定后不发生微小晃动,是目前许多业内人士正在着力解决的一大难题。
现有的用于预制墙板安装的斜支撑,大多安装繁琐,需要在墙板定位后,但未与结构主体实现可靠连接前,由工人借助梯子或者其他工具,攀爬到墙板上部2/3位置处,进行斜支撑的安装。不但繁琐耗时,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现有的用于预制墙板安装的斜支撑,大多只考虑到了对墙板进行固定和对其垂直度调节这两个方面,而并未考虑到当墙板下部定位不准确时,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整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安装过程中既快捷高效、又能保证工人安全,并且能够同时调整预制墙板上部的垂直度和预制墙板下部的面外位移的用于辅助装配式预制墙板安装的斜支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辅助装配式预制墙板安装的斜支撑,包括用于支撑预制墙板上部的第一伸缩杆和用于支撑预制墙板下部的第二伸缩杆,其中,
所述第一伸缩杆包括第一上部杆件、第一螺纹杆和第一下部杆件,所述第一上部杆件的上端与所述预制墙板之间采用可拆卸的卡扣式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两端设置有旋向相反的外螺纹,所述第一上部杆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下部杆件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下部杆件的下端与楼板或地面之间采用可拆卸的卡扣式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所述第二伸缩杆包括第二上部杆件、第二螺纹杆和第二下部杆件,所述第二上部杆件的上端与所述预制墙板之间采用可拆卸的卡扣式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两端设置有旋向相反的外螺纹,所述第二上部杆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下部杆件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下部杆件的下端与楼板或地面之间采用可拆卸的卡扣式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部杆件的上端、第一下部杆件的下端、第二上部杆件的上端和第二下部杆件的下端分别设置有卡扣式连接环,所述卡扣式连接环包括带有缺口的第一圆环和套设在所述第一圆环上的弧形套筒,所述弧形套筒能够补全所述缺口,所述预制墙板和楼板或地面上均设置有与所述弧形套筒套接的第二圆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环的外表面设置有限位凸起和第一销孔,所述弧形套筒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凸起相配合的限位凹槽,所述弧形套筒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销孔相对应的第二销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圆环的内径与所述弧形套筒的管外径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2mm。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墙板上设置有吊环螺栓,所述吊环螺栓的螺杆与预制墙板螺纹连接,所述吊环螺栓的圆环即为所述第二圆环。
进一步的,所述楼板或地面上设置有固定支座,所述固定支座上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圆环,其中一个第二圆环与设置于所述第一下部杆件的下端的卡扣式连接环套接,另一个第二圆环与设置于所述第二下部杆件的下端的卡扣式连接环套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直径与所述第一上部杆件和第一下部杆件的内径相吻合的第一圆柱,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直径与所述第二上部杆件和第二下部杆件的内径相吻合的第二圆柱。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的中部均设置有旋转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辅助装配式预制墙板安装的斜支撑采用可拆卸的卡扣式连接方式将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连接在预制墙板与楼板或地面之间,结构简单,安装快捷高效,并且无需工人借助梯子或者其他工具攀爬到预制墙板的上部进行斜支撑的安装,保证了工人的安全,且易于施工、经济实用。此外,本实用新型同时使用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对预制墙板进行支撑,能够同时调整预制墙板上部的垂直度和预制墙板下部的面外位移,快速、准确的实现预制墙板的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辅助装配式预制墙板安装的斜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辅助装配式预制墙板安装的斜支撑中卡扣式连接环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其中,图(a)为第一圆环的结构示意图,图(b)为弧形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c)为组装后的卡扣式连接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辅助装配式预制墙板安装的斜支撑中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其中,图(a)为第一上部杆件和第二上部杆件的结构示意图,图(b)为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的结构示意图,图(c)为第一下部杆件和第二下部杆件的结构示意图,图(d)为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辅助装配式预制墙板安装的斜支撑中吊环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辅助装配式预制墙板安装的斜支撑中固定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辅助装配式预制墙板安装的斜支撑,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用于支撑预制墙板1上部的第一伸缩杆3和用于支撑预制墙板1下部的第二伸缩杆5,其中,
第一伸缩杆3包括第一上部杆件3-1、第一螺纹杆3-2和第一下部杆件3-3,第一上部杆件3-1的上端与预制墙板1之间采用可拆卸的卡扣式连接,第一螺纹杆3-2的两端设置有旋向相反的外螺纹,第一上部杆件3-1的下端与第一螺纹杆3-2的上端螺纹连接,第一螺纹杆3-2的下端与第一下部杆件3-3的上端螺纹连接,第一下部杆件3-3的下端与楼板7或地面之间采用可拆卸的卡扣式连接;
第二伸缩杆5包括第二上部杆件5-1、第二螺纹杆5-2和第二下部杆件5-3,第二上部杆件5-1的上端与预制墙板1之间采用可拆卸的卡扣式连接,第二螺纹杆5-2的两端设置有旋向相反的外螺纹,第二上部杆件5-1的下端与第二螺纹杆5-2的上端螺纹连接,第二螺纹杆5-2的下端与第二下部杆件5-3的上端螺纹连接,第二下部杆件5-3的下端与楼板7或地面之间采用可拆卸的卡扣式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辅助装配式预制墙板安装的斜支撑通过设置第一伸缩杆3和第二伸缩杆5来分别支撑预制墙板1的上部和下部,其中,第一伸缩杆3和第二伸缩杆5均采用上部杆件、螺纹杆和下部杆件三部分螺纹连接的结构方式,并且第一伸缩杆件3和第二伸缩杆件5分别与预制墙板1和楼板7或地面之间采用可拆卸的卡扣式连接方式进行连接。由于第一伸缩杆3需要支撑预制墙板1的上部,第一上部杆件3-1的上端需要安装在预制墙板1高度的大概2/3处。因此,为了避免预制墙板1吊装到指定位置后,工人借助梯子或者其他工具攀爬到预制墙板1高度的大概2/3处安装第一上部杆件3-1,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斜支撑辅助装配式预制墙板进行安装时,需要在预制墙板1吊装前将第一上部杆件3-1卡扣式连接在预制墙板1的上部,之后将预制墙板1吊装至指定的位置,之后将第一螺纹杆3-2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一上部杆件3-1和第一下部杆件3-3上,使得第一伸缩杆3的各部分组成一个整体。之后,将第一下部杆件3-3的下端卡扣式连接在楼板7或地面上,由此完成第一伸缩杆3对预制墙板1的支撑。该结构不仅使得斜支撑的安装简单、快捷和高效,还能保证工人在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由于第二伸缩杆5用于支撑预制墙板1的下部,在安装第二伸缩杆5时无需工人攀爬至很高的高度,因此,第二伸缩杆5的安装方法与第一伸缩杆3的安装方法有所不同。在第一伸缩杆3安装完成后,开始安装第二伸缩杆5:首先将第二上部杆件5-1卡扣式连接在预制墙板1的下部,并将第二螺纹杆5-2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二上部杆件5-1和第二下部杆件5-3上,使得第二伸缩杆5的各部分组成一个整体。之后,旋转第二螺纹杆5-2,调整第二螺纹杆5-2与第二上部杆件5-1和第二下部杆件5-3的连接长度,直至第二下部杆件5-3的下端能够固定安装在预制墙板1上。至此,斜支撑的安装工作完成。
斜支撑安装完成后,通过旋转第一螺纹杆3-2调整第一螺纹杆3-2与第一上部杆件3-1和第一下部杆件3-3的连接长度,可以实现对预制墙板1垂直度的调节;通过旋转第二螺纹杆5-2调整第二螺纹杆5-2与第二上部杆件5-1和第二下部杆件5-3的连接长度,可以实现对预制墙板1下部面外位移的调节,快速调整预制墙板1与框架之间的间隙,准确地实现预制墙板1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中,如图3所示,第一伸缩杆3和第二伸缩杆5的结构形式相同,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伸缩杆5的整体长度比第一伸缩杆3的整体长度短且应与第一伸缩杆3的长度相匹配。其中,第一上部杆件3-1、第一下部杆件3-3、第二上部杆件5-1和第二下部杆件5-2的长度可以根据预制墙板1的高度进行确定,第一螺纹杆3-2和第二螺纹杆5-2的螺纹长度也需要根据调节的长度进行确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上部杆件3-1的上端、第一下部杆件3-3的下端、第二上部杆件5-1的上端和第二下部杆件5-3的下端分别优选设置有卡扣式连接环2,卡扣式连接环2包括带有缺口2-1-1的第一圆环2-1和套设在第一圆环2-1上的弧形套筒2-2,弧形套筒2-1能够补全缺口2-1-1,预制墙板1和楼板7或地面上均设置有与弧形套筒2-2套接的第二圆环4。
弧形套筒2-2能够在第一圆环2-1上沿第一圆环2-1的环形中心转动,使得弧形套筒2-2能够包络中第一圆环2-1上的缺口2-1-1。当第一上部杆件3-1的上端和第二上部杆件5-1的上端与预制墙板1连接以及第一下部杆件3-3的下端和第二下部杆件5-3的下端与楼板7或地面连接时,旋转弧形套筒2-2使得第一圆环2-1上的缺口2-1-1露出缺口2-1-1,之后将缺口2-1-1穿过第二圆环4使得卡扣式连接环2扣入第二圆环4,最后旋转弧形套筒2-2补全缺口2-1-1(即闭合卡扣式连接环2),由此完成第一伸缩杆3和第二伸缩杆5与预制墙板1和楼板7或地面之间的卡扣式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圆环2-1上的缺口2-1-1的尺寸应稍大于第二圆环4的管外径,以保证缺口2-1-1能够正常穿过第二圆环4。
进一步的,第一圆环2-1的外表面优选设置有限位凸起2-1-2和第一销孔2-1-3,弧形套筒2-2的前端设置有与限位凸起2-1-2相配合的限位凹槽2-2-1,弧形套筒2-2的外表面设置有与第一销孔2-1-3相对应的第二销孔2-2-2。当旋转弧形套筒2-2使其完全补全缺口2-1-1时,随着弧形套筒2-2的继续旋转,当限位凹槽2-2-1的底部紧贴在限位凸起2-1-1上时,弧形套筒2-2停止旋转,该结构能够防止弧形套筒2-2在旋转过程中掉落出第一圆环2-1,有利于卡扣式连接环2的安装使用。而当限位凹槽2-2-1的底部与限位凸起2-1-1紧贴在一起时,第一销孔2-1-3和第二销孔2-2-2的轴线就会重合在一起,此时可以在第一销孔2-1-3和第二销孔2-2-2插入销轴,以防止第一圆环与弧形套筒2-2之间相互错动致使卡扣式连接环2打开。
卡扣式连接环2与第二圆环4连接后,为了防止卡扣式连接环2与第二圆环4之间由于间隙太大造成预制墙板1相对于楼板7或地面发生晃动,第二圆环的内径与弧形套筒的管外径之间的间隙应控制在2mm以内。
优选的,为了便于第二圆环4与预制墙板1之间的拆卸及连接,如图4所示,第二圆环4可以是吊环螺栓8的一部分,即预制墙板1上优选设置有吊环螺栓8,吊环螺栓8的螺杆8-1与预制墙板1螺纹连接,吊环螺栓8的圆环8-2即为第二圆环4。预制墙板1内预埋有内丝套筒,螺杆8-1螺纹连接在内丝套筒内。
第一下部杆件3-3的下端和第二下部杆件5-3的下端与楼板7或地面采用卡扣式连接方式进行连接时,也可以在楼板7或地面上预埋内丝套筒,之后使用吊环螺栓8将第一下部杆件3-3的下端的卡扣式连接环2和第二下部杆件5-3的下端的卡扣式连接环2套接在楼板7或地面上。
除了上述连接结构方式以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结构方式,如图5所示,楼板7或地面上可以设置有固定支座6,固定支座6上设置两个第二圆环4,其中一个第二圆环4与设置于第一下部杆件3-3的下端的卡扣式连接环2套接,另一个第二圆环4与设置于第二下部杆件5-3的下端的卡扣式连接环2套接。其中,固定支座6采用一个带有螺栓孔的底座6-1和两个第二圆环4焊接而成,底座6-1与楼板7或地面之间采用高强螺栓连接。第一伸缩杆3和第二伸缩杆5采用一个固定支座与楼板7或地面卡扣连接,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为了便于螺纹杆插入空心杆以及增加第一伸缩杆3和第二伸缩杆5的稳定性,优选的,第一螺纹杆3-2的两端均可以设置有直径与第一上部杆件3-1和第一下部杆件3-3的内径相吻合的第一圆柱3-2-1,第二螺纹杆5-2的两端均设置有直径与第二上部杆件5-1和第二下部杆件5-3的内径相吻合的第二圆柱5-2-1。
此外,为了便于旋转螺纹杆以调整第一伸缩杆3和第二伸缩杆5的总长度,第一螺纹杆3-2和第二螺纹杆5-2的中部均优选设置有旋转把手3-2-2、5-2-2。其中,第一螺纹杆3-2和第二螺纹杆5-2上位于旋转把手3-2-2、5-2-2两侧的螺纹旋向相反,单侧的螺纹长度可以为螺纹杆上位于旋转把手一侧的螺纹杆的常数的2/3。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辅助装配式预制墙板安装的斜支撑的使用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预制墙板1吊装前,将第一上部杆件3-1上端卡扣式连接在预制墙板1的上部;
步骤2:将预制墙板1吊装到指定的位置;
步骤3:将第一螺纹杆3-2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一上部杆件3-1和第一下部杆件3-3上,并将第一下部杆件3-3的下端铰接连接在楼板7或地面上;
步骤4:将第二上部杆件5-1的上端卡扣式连接在预制墙板1的下部,并将第二螺纹杆5-2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二上部杆件5-1和第二下部杆件5-3上;
步骤5:旋转第二螺纹杆5-2,调整第二螺纹杆5-2与第二上部杆件5-1和第二下部杆件5-3的连接长度,直至第二下部杆件5-3的下端能够卡扣式连接在楼板7或地面上;
步骤6:分别旋转第一螺纹杆3-2和第二螺纹杆5-2,调整第一螺纹杆3-2与第一上部杆件3-1和第一下部杆件3-3的连接长度,进而调节预制墙板1的垂直度;调整第二螺纹杆5-2与第二上部杆件5-1和第二下部杆件5-3的连接长度,进而调节预制墙板1相对于楼板7或地面之间的位移。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预制墙板安装用的斜支撑及其使用方法结构简单,安装快捷高效,无需工人借助梯子或者其他工具攀爬到预制墙板1的上部进行斜支撑的安装,保证了工人的安全,且易于施工、经济实用。此外,本实用新型同时使用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对预制墙板进行支撑,能够同时调整预制墙板上部的垂直度和预制墙板下部的面外位移,快速、准确的实现预制墙板的定位。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