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边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5863发布日期:2019-01-04 23:03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收边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边线。



背景技术:

收边线是包裹墙体的柔和性装饰线条,就是安装物的压条、卡条部分,在现代家居生活中,收边线是居室装修中非常重要的构造节点,不仅能够使结合部位更加牢固,而且对居室的美观非常重要。现有的收边线不方便安装且对不同厚度的装饰板适应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安装且对不同厚度的装饰板适应性强的收边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收边线,包括第一收边部和第二收边部,所述第一收边部和所述第二收边部连接形成U形;所述第一收边部包括相互衔接形成L形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垂直于所述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收边部包括相互衔接形成L形的第三构件和第四构件,所述第三构件和所述第四构件相互垂直;所述第二构件远离所述第一构件的一端设有沿所述第二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T形槽,所述第四构件远离所述第三构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T形槽相匹配的T形凸台;所述T形凸台位于所述 T形槽内且所述T形凸台可在所述T形槽内沿所述第四构件的宽度方向滑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构件平行设置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与所述第一构件之间设有气囊组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板和所述第三构件相对的表面上均设有锯齿状防滑楞。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构件和所述第四构件衔接端的外侧楞均设有斜切面,两所述斜切面构成V形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气囊组件包括数个气囊,数个所述气囊沿所述调节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气囊连接有进排气管,所述进排气管位于所述第二构件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构件相对所述第四构件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构件相对所述第二构件的高度。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一种收边线,包括第一收边部和第二收边部通过位于第二构件上的T形槽和位于第三构件上的T形凸台相互卡接,设置T形凸台在所述第三构件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T形槽在第三构件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同时,所述调节板与所述第一构件之间设有气囊组件,安装固定好后的第一收边部朝外具有缓冲撞击的作用。由于气囊组件的设置,也为装配提供了充足的空间,避免调整过程中对装饰板造成划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完成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构件;2-第二构件;3-第三构件;4-第四构件;5-气囊组件; 6-调节板;7-装饰板;8-T形凸台;9-T形槽;10-V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收边线,包括第一收边部和第二收边部,所述第一收边部和所述第二收边部连接形成U形;所述第一收边部包括相互衔接形成 L形的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所述第一构件1垂直于所述第二构件2。所述第二收边部包括相互衔接形成L形的第三构件3和第四构件4,所述第三构件3 和所述第四构件4相互垂直。所述第三构件3相对所述第四构件4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构件1相对所述第二构件2的高度,保证外观的前提下增大收边线与装饰板的接触面积,提高连接固定强度。其中,第二构件2和第四构件4相互连接,所述第二构件2远离所述第一构件1的一端设有沿所述第二构件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T形槽9,所述第四构件4远离所述第三构件3的一端设有与所述 T形槽9相匹配的T形凸台8;所述T形凸台8位于所述T形槽9内且所述T 形凸台8可在所述T形槽9内沿所述第四构件4的宽度方向滑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构件1平行设置的调节板6,所述调节板6与所述第一构件1之间设有气囊组件5。所述气囊组件5包括数个气囊,即气囊点状分布在调节板6与第一构件1之间,数个所述气囊沿所述调节板6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气囊连接有进排气管,所述进排气管位于所述第二构件2上。

为了保证固定的有效性,所述调节板6和所述第三构件3相对的表面上均设有锯齿状防滑楞。所述第二构件2和所述第四构件4衔接端的外侧楞均设有斜切面,两所述斜切面构成V形槽10,美观大方。

装饰板7夹在第三构件3和调节板6之间,装配式,由于气囊组件5的气囊内不充气,调节板6可相对第三构件3进行距离的调整,提供足够大的安装空间,当装饰板7与第三构件3位置调整好之后,向气囊内充气,气囊即可将调节板6压向装饰板7实现夹紧固定。装配好后的第一构件1朝外,当有外力撞击时,气囊及T形槽和T形台的设置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避免收边线损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