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高差的钢结构连廊与混凝土结构交接处防水结构体系。
背景技术:
伴随着建筑造型的日趋复杂,越来越多的钢结构出现在建筑中,由于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材质、相同温度下收缩率不同,两者交接处防水的处理往往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针对钢结构连廊,一般处防水处理主要是参照屋面和楼面变形缝做法来进行处理。参照普通变形缝方式来处理基本能保证防水效果,但也存在下列问题:1、变形缝一旦渗漏就无法处理,需要重新对变形缝部位进行施工,尤其是在交接处具有高差的情况;2、参照普通变形缝的处理方式,易出现变形缝完成面高于周边建筑完成面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高差的钢结构连廊与混凝土结构交接处防水结构体系,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高差的钢结构连廊与混凝土结构交接处防水结构体系,包括:钢结构连廊、混凝土结构体、混凝土覆盖层、回填层、面层、排水沟和盖板,所述钢结构连廊连接所述混凝土结构体,混凝土覆盖层位于所述钢结构连廊之上,所述混凝土覆盖层靠近混凝土结构体的一侧形成有凸出部,凸出部低于所述混凝土结构体的顶部,且凸出部和混凝土结构体之间形成有变形缝;所述回填层位于所述混凝土结构体和混凝土覆盖层之上,所述面层位于所述回填层之上;所述回填层中位于混凝土覆盖层上方的区域设有第一防水层,混凝土结构体顶部设有第二防水层,第一防水层之上设有U形防水层,所述U形防水层跨越变形缝沿混凝土结构体侧面延伸至顶部,与第二防水层相交叠,且在变形缝内形成U形结构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中设有第一防渗漏填充料,所述盖板一端位于混凝土覆盖层一侧,另一端跨越变形缝位于所述第二防水层上方,所述盖板与回填层之间的变形缝中设有第二防渗漏填充料,所述面层上位于第二防渗漏填充料上方的区域设有用于嵌缝第一油膏层,所述排水沟位于所述变形缝下方。
其中,所述第一防水层下方还设有附加防水层。
其中,所述盖板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位于所述U形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交叠区域之上,压住所述U形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第二板体一端连接第一板体,且平行于变形缝侧壁向下延伸至凸出部上方,另一端连接第三板体的一端;第三板体倾斜设置,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板体,所述第四板体平行于凸出部侧壁,且沿凸出部侧壁压紧U形防水层。
其中,所述第三板体倾斜设置,与第二板体连接的一端高于与第四板体连接的一端。
其中,所述第一板体通过水泥钉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体顶部,且第一板体与交叠区域的边缘以及第四板体的边缘均设有第二油膏层。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高差的钢结构连廊与混凝土结构交接处防水结构体系中,在变形缝处形成防水结构,防止水沿变形缝渗漏,并且通过U形防水层形成U形结构容纳部,容纳部中填充第一防渗漏填充料(如沥青麻丝等),盖板与回填层之间的变形缝中设有第二防渗漏填充料,即使变形缝发生变形,U形结构容纳部和盖板随着变形,保证变形缝的开口被填实,避免渗漏,即使发生渗漏,渗漏的水也会沿排水沟排出,不会影响下层的空间。而且由于钢结构连廊与混凝土结构体存在高差,盖板向低跨一侧延伸,故不会存在变形缝完成面高于周边建筑完成面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高差的钢结构连廊与混凝土结构交接处防水结构体系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盖板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椭圆虚线框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的具有高差的钢结构连廊与混凝土结构交接处防水结构体系如图1~3所示,包括:钢结构连廊1、混凝土结构体2、混凝土覆盖层3、回填层4、面层5、排水沟7和盖板9。钢结构连廊1连接混凝土结构体2,混凝土覆盖层3位于钢结构连廊1之上,混凝土覆盖层3靠近混凝土结构体2的一侧形成有凸出部,凸出部低于混凝土结构体2的顶部,且凸出部和混凝土结构体2之间形成有变形缝。回填层4位于混凝土结构体2和混凝土覆盖层3之上,面层5位于回填层4之上。回填层4中位于混凝土覆盖层3上方的区域设有第一防水层31,混凝土结构体2顶部设有第二防水层32,第一防水层31之上设有U形防水层34,U形防水层34跨越变形缝沿混凝土结构体2侧面延伸至顶部,与第二防水层32相交叠,且在变形缝内形成U形结构的容纳部,容纳部中设有第一防渗漏填充料61。盖板9一端位于混凝土覆盖层3一侧,另一端跨越变形缝位于第二防水层32上方,盖板9与回填层4之间的变形缝中设有第二防渗漏填充料62,面层5上位于第二防渗漏填充料62上方的区域设有用于嵌缝第一油膏层38,排水沟7位于变形缝下方。
本实施例的具有高差的钢结构连廊与混凝土结构交接处防水结构体系中,在变形缝处形成防水结构,防止水沿变形缝渗漏,并且通过U形防水层34形成U形结构容纳部,容纳部中填充第一防渗漏填充料61(如沥青麻丝等),盖板9与回填层4之间的变形缝中设有第二防渗漏填充料62,即使变形缝发生变形,U形结构容纳部和盖板9随着变形,保证变形缝的开口被填实,避免渗漏,即使发生渗漏,渗漏的水也会沿排水沟7排出,不会影响下层的空间。而且由于钢结构连廊1与混凝土结构体2存在高差,盖板9向低跨一侧延伸,故不会存在变形缝完成面高于周边建筑完成面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水层32下方还设有附加防水层33,进一步提升防水性能。
盖板9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板体91、第二板体92、第三板体93和第四板体94,第一板体91位于U形防水层34和第二防水层32交叠区域之上,压住U形防水层34和第二防水层32,第二板体92一端连接第一板体92,且平行于变形缝侧壁向下延伸至凸出部上方,另一端连接第三板体93的一端;第三板体93倾斜设置,另一端连接第四板体94,第四板体94平行于凸出部侧壁,且沿凸出部侧壁压紧U形防水层34。
第三板体93倾斜设置,与第二板体92连接的一端高于与第四板体94连接的一端,这种设置防止在第三板体93上兜水。
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91通过水泥钉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体2的顶部,以更加牢固地固定U形防水层34,避免在变形缝发生变形时被撕裂。而且第一板体91与交叠区域的边缘以及第四板体94的边缘均设有第二油膏层,防止水从边缘渗漏至变形缝。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