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型材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叠合板及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介绍建筑工业化已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现浇建筑模式转变为由工厂预制,现场组装的装配整体式建筑模式,已成为现代建筑行业的使命。叠合板是预制和现浇混凝土相结合的一种较好结构形式。
在公开号为CN20302221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钢筋压型钢板条混凝土叠合板,所述预制底板有钢骨架和混凝土组成,该钢骨架由上部钢筋、下部钢筋和压型钢板条组成,压型钢板条沿叠合板横向平行间隔设置,上、下部钢筋分别顺条状压型钢板条走向与压型钢板条的上、下表面固接,在钢骨架中浇筑混凝土形成的预制底板,其压型钢板条的上部和上部钢筋全部显露在外,此实用新型提高了叠合板的抗剪能力、抗震性能以及整体承载能力。
上述叠合板内埋入有钢筋和压型钢板条,这种预制模板存在重量大、不够轻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叠合板及其安装结构,通过采用轻便且结构强度高的桁架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其具有抗剪力强,重量轻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叠合板,包括预制板,所述预制板内设置有若干跟拼接钢筋,所述拼接钢筋平行设置,所述拼接钢筋的两端均伸出于预制板,所述拼接钢筋伸出于预制板的部分呈钩状;
所述预制板内设置有若干组用于支撑预制板的桁架组件,所述桁架组件和拼接钢筋相互垂直,所述桁架组件的下半部分设置在预制板内,其上半部分设置在预制板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制板为混凝土板,拼接钢筋和桁架组件相互垂直增加了预制板的结构强度,制作预制板时,先将拼接钢筋和桁架组件相互垂直设置并用钢丝绑扎,然后在其上浇筑混凝土,再通过蒸汽养护、晾干等步骤,最终得到成型的预制板,其结构简单,并且没有使用到压型钢板条,重量轻便。
进一步的,所述桁架组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桁架钢筋和三根第一连接钢筋,两个所述第一桁架钢筋呈波浪形且两个第一桁架钢筋的最高点固定连接,三根所述第一连接钢筋分别与第一桁架钢筋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桁架组件采用波浪形的第一桁架钢筋,再用三根第一连接钢筋固定,当在其上浇筑混凝土之后,呈波浪形的第一桁架组件抗剪力性能强,预制板不易出现裂缝,结构强度好,并且钢筋材料用的较少,其重量轻便。
进一步的,所述桁架组件包括若干个第二桁架钢筋和三根第二连接钢筋,若干个第二桁架钢筋呈倒V状且互相平行设置,三根所述第二连接钢筋分别与第二桁架钢筋的三个顶点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桁架组件采用若干个倒V形的第二桁架钢筋,再用三根第二连接钢筋固定,当在其上浇筑混凝土之后,呈倒V状的第二桁架组件抗剪力性能强,预制板不易出现裂缝,结构强度好,并且钢筋材料用的较少,其重量轻便。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板内设置有若干跟支撑钢筋,所述支撑钢筋和拼接钢筋相互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钢筋与桁架组件平行,一定程度上,支撑组件代替了部分桁架组件,支撑组件和桁架组件搭配使用,不仅节省了用料,使预制板重量轻便,并且预制板的结构强度不会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板朝向桁架组件的一面呈粗糙面,且其上设置有结合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制板运到施工现场使用时,需要在其表面浇筑混凝土,预制板表面的粗糙和结合洞使预制板和其上的浇筑混凝土结合更加紧密,不会出现缝隙,并且结合洞的设置避免混凝土膨胀而撑裂。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板朝向拼接钢筋的一侧面设置为锯齿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制板在现场使用时,需要多个预制板相互拼接,然后在拼接处浇筑混凝土,预制板的侧面设置呈锯齿状,混凝土浇筑后,结合更加紧密,并且不容易出现拼接缝隙,结构强度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叠合板的安装结构,其具有抗剪力强,重量轻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二,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叠合板的安装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如目的一中所述的叠合板,所述预制板具有拼接钢筋的一侧面相对设置,两个预制板侧面的拼接钢筋相互紧靠且用钢丝绑扎。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制板在现场安装时,两个预制板相互拼接,通过绑扎对应的拼接钢筋,达到固定两个预制板的作用,预制板不会出现相互偏移的现象。
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预制板之间的缝隙采用混凝土浇筑,所述预制板朝向桁架组件的一面采用混凝土浇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制板相互固定后,在其破解的缝隙浇筑混凝土,两个预制板结合紧密,拼接钢筋起到支撑和联系两个预制板的作用,最后在预制板的表面浇筑混凝土,通过预制板表面露出的一部分桁架组件,预制板与其上的混凝土结合紧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呈波浪形的第一桁架钢筋和三根第一连接钢筋,其组成具有支撑的桁架组件,再垂直设置拼接钢筋,利用钢丝将拼接钢筋和桁架组件绑扎,浇筑混凝土形成预制板,这种预制板不仅抗剪力性能强,而且结构强度高,重量轻便;
(2)通过设置拼接钢筋,以及预制板的侧面设置呈锯齿状,两块预制板在拼接时,浇筑的混凝土与两块预制板的结合强度更高,不易出现缝隙;
(3)通过在预制板的表面设置结合洞,现场浇筑混凝土后,浇筑的混凝土和预制板不易出现裂缝,预制板表面设置为粗糙面,浇筑的混凝土能够紧贴在预制板的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第一桁架钢筋和第一连接钢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中第二桁架钢筋和第二连接钢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三的整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1、预制板;2、拼接钢筋;3、第一桁架钢筋;4、第一连接钢筋;5、第二桁架钢筋;6、第二连接钢筋;7、支撑钢筋;8、结合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叠合板,包括预制板1,预制板1内设置有若干跟拼接钢筋2,拼接钢筋2平行设置,拼接钢筋2的两端均伸出于预制板1,拼接钢筋2伸出于预制板1的部分呈钩状。为了方便预制板1之间的拼接,预制板1朝向拼接钢筋2的一侧面设置为锯齿状。预制板1内设置有两组用于支撑预制板1的桁架组件,桁架组件和拼接钢筋2相互垂直,桁架组件的下半部分设置在预制板1内,其上半部分设置在预制板1外。预制板1朝向桁架组件的一面呈粗糙面,且其上设置有结合洞8。预制板1在制作时,将桁架组件和拼接钢筋2通过钢丝绑扎在一起。之后在其上浇筑混凝土,制作好的预制板1结构强度好,重量轻便。
桁架组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桁架钢筋3和三根第一连接钢筋4,两个第一桁架钢筋3呈波浪形且两个第一桁架钢筋3的最高点焊接,三根第一连接钢筋4分别与第一桁架钢筋3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焊接。呈波浪状的第一桁架钢筋3抗剪力性能强,预制板1不易开裂,且预制板1整体重量轻,用料少。
预制板1内设置有四根支撑钢筋7,支撑钢筋7和拼接钢筋2相互垂直。预制板1的支撑结构为支撑钢筋7、拼接钢筋2以及桁架组件,预制板1的支撑结构用料少,支撑结构强度高,重量轻。
实施例一的工作过程和有益效果如下:
预制板1由混凝土浇筑在支撑结构上形成,支撑结构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两组第一桁架钢筋3,四根支撑钢筋7以及与两者垂直设置的拼接钢筋2,三者之间的接触点均用钢丝绑扎好,然后浇筑混凝土,最终形成预制板1。这种预制板1结构强度高,用料少,重量轻。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一种叠合板,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桁架组件包括若干个第二桁架钢筋5和三根第二连接钢筋6,若干个第二桁架钢筋5呈倒V状且互相平行设置,三根第二连接钢筋6分别与第二桁架钢筋5的三个顶点焊接,第二桁架钢筋5抗剪力性能强,结构强度高,并且用料少,重量轻。
实施例二的工作过程和有益效果如下:
预制板1由混凝土浇筑在支撑结构上形成,支撑结构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两组第二桁架钢筋5,四根支撑钢筋7以及与两者垂直设置的拼接钢筋2,三者之间的接触点均用钢丝绑扎好,然后浇筑混凝土,最终形成预制板1。这种预制板1结构强度高,用料少,重量轻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一种叠合板的安装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如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中所述的预制板1,预制板1具有拼接钢筋2的一侧面相对设置,两个预制板1侧面的拼接钢筋2相互紧靠且用钢丝绑扎。相邻的预制板1之间的缝隙采用混凝土浇筑,预制板1朝向桁架组件的一面采用混凝土浇筑。
实施例三的工作过程和有益效果如下:
两块预制板1在拼接浇筑时,先利用钢丝绑定拼接钢筋2来固定两块预制板1,之后在两块预制板1之间浇筑混凝土,使预制板1结合紧密,预制板1侧面呈锯齿状,浇筑的混凝土不容易出现缝隙;之后在预制板1表面再浇筑一层混凝土,预制板1表面露出的桁架组件使浇筑的混凝土与预制板1紧紧结合为一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