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施工双层芯板保温混凝土顶层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2599发布日期:2019-04-02 23:59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干式施工双层芯板保温混凝土顶层墙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干式施工双层芯板保温混凝土顶层墙板。



背景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指以工厂化生产的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通过现场装配的方式设计建造的混凝土结构类房屋建筑。构件的装配方法一般有现场后浇叠合层混凝土、钢筋锚固后浇混凝土连接等,钢筋连接可采用套筒灌浆连接、焊接、机械连接及预留孔洞搭接连接等做法。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流行的装配式预制大板住宅,由于结构整体性差、渗漏、楼板裂缝等原因,存在许多影响结构安全及正常使用的隐患和缺陷,逐渐被现浇混凝土结构所取代。但随着当前新兴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应用,特别是近年来引进了许多国外先进技术,本土化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新技术正逐步形成。

随着我国“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人口红利”的不断减少,建筑行业用工荒的出现,使住宅工业产业化的趋势日渐明显。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应用重新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出住宅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新技术、新形式。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有利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发展绿色环保建筑,并且有利于提高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与现浇施工工法相比,装配式RC结构有利于绿色施工,因为装配式施工更能符合绿色施工的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等要求,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包括降低噪音、防止扬尘、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减少场地干扰、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和能源,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而且,装配式结构可以连续地按顺序完成工程的多个或全部工序,从而减少进场的工程机械种类和数量,消除工序衔接的停闲时间,实现立体交叉作业,减少施工人员,从而提高工效、降低物料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为绿色施工提供保障。另外,装配式结构在较大程度上减少建筑垃圾(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竹木材、废弃混凝土等。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依据装配化程度高低可分为全装配和部分装配两大类。全装配建筑一般限制为低层或抗震设防要求较低的多层建筑;部分装配混凝土建筑主要构件一般采用预制构件、在现场通过现浇混凝土连接,形成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建筑。

北美地区主要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主.由于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协会(PCI)长期研究与推广预制建筑,预制混凝土的相关标准规范也很完善,所以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应用非常普遍。北美的预制建筑主要包括建筑预制外墙和结构预制构件两大系列,预制构件的共同特点是大型化和预应力相结合,可优化结构配筋和连接构造。减少制作和安装工作量,缩短旖工工期,充分体现工业化、标准化和技术经济性特征。在20世纪,北美的预制建筑主要用于低层非抗震设防地区。由于加州地区的地震影响,近年来非常重视抗震和中高层预制结构的工程应用技术研究。PCI最近出版了《预制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一书,从理论和实践角度系统地分析了预制建筑的抗震设计问题,总结了许多预制结构抗震设计的最新科研成果,对指导预制结构设计和工程应用推广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欧洲是预制建筑的发源地,早在17世纪就开始了建筑工业化之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劳动力资源短缺,欧洲更进一步研究探索建筑工业化模式。无论是经济发达的北欧、西欧,还是经济欠发达的东欧,一直都在积极推行预制装配混凝土建筑的设计施工方式。积累了许多预制建筑的设计施工经验,形成了各种专用预制建筑体系和标准化的通用预制产品系列,并编制了一系列预制混凝土工程标准和应用手册,对推动预制混凝土在全世界的应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日本和韩国借鉴了欧美的成功经验,在探索预制建筑的标准化设计施工基础上。结合自身要求。在预制结构体系整体性抗震和隔震设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具有代表性成就的是日本2008年采用预制装配框架结构建成的两栋58层的东京塔。同时,日本的预制混凝土建筑体系设计、制作和施工的标准规范也很完善,目前使用的预制规范有《预制混凝土工程}(JASSl0)和《混凝土幕墙)(JASSl4)。

我国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计施工技术,形成了一系列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体系,较为典型的建筑体系有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建筑体系、装配式多层框架建筑体系、装配式大板建筑体系等。到20世纪80年代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应用达到全盛时期,全国许多地方都形成了设计、制作和施工安装一体化的装配式混凝土工业化建筑模式.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采用预制空心楼板的砌体建筑成为两种最主要的建筑体系,应用普及率达70%以上。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功能和物理性能存在许多局限和不足,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研发水平还跟不上社会需求及建筑技术发展的变化,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已逐渐被全现浇混凝土建筑体系取代,目前除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建筑体系应用较广泛外。其他预制装配式建筑体系的工程应用极少。预制结构抗震的整体性和设计施工管理的专业化研究不够,造成其技术经济性较差。是导致预制结构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的根本原因。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干式施工双层芯板保温混凝土顶层墙板,主要解决装配式混凝土三明治墙体的整体协同性能,提高节能性能,采用整体无热桥技术和增强暗柱体系,显著提高抗震性能,并大幅降低连接件数量,简化施工,显著提升其工业化效率,推动我国装配式混凝土高层住宅产业化发展进程,降低资源及能源消耗。全装配混凝土墙体在楼层处连接,楼层抗剪能力严重不足,会造成抗震能力严重不足。

2、技术方案:

干式施工双层芯板保温混凝土顶层墙板,包括保温板体、室内混凝土面层、室外混凝土面层、中间厚混凝土层、内排暗柱、外排暗柱、连接暗柱、外层保温板、内层保温板、接缝保温板、中间钢筋网、内排暗柱顶剪力键、外排暗柱顶剪力键、连接暗柱顶剪力键、室内混凝土低搭接口、室外混凝土高遮挡板、中间厚混凝土接口卡槽、外层保温高遮挡板、内层保温低搭接口、接缝保温低搭接口、内排暗柱底剪力槽、内排底部剪力键、外排暗柱底剪力槽、中排底部剪力键、连接槽形剪力搭接口、外层防水凹卯、外层防水凸榫、中间防水凸榫、中间防水凹卯、中间保温凹卯、中间保温凸榫、内表保温凸榫、内表保温凹卯、外排竖向连接钢筋、内排竖向钢筋、水平连接钢筋、连接螺帽、内排钢筋连接盒、外排钢筋连接盒、水平钢筋连接盒、楼板连接螺孔、水平连接螺栓穿孔、墙体正交连接螺孔、墙体正交连接螺母安装口、墙-板安装口;保温板体包括5层,由里到外分别为室内混凝土面层、内层保温层、中间厚混凝土层、外层保温层和室外混凝土面层,中间厚混凝土层的厚度为室内混凝土面层和室外混凝土面层厚度的1.2-2倍;

内层保温层由若干块保温板成排布置,两端为均分别为接缝保温板,中间为若干内层保温板,接缝保温板和内层保温板均匀成排分布,在接缝保温板和内层保温板之间以及在内层保温板之间的混凝土肋、中间厚混凝土层和室内混凝土面层共同形成内排暗柱;

外层保温层由若干外层保温板均匀成排分布,外层保温板之间的混凝土肋、中间厚混凝土层和室外混凝土面层共同形成外排暗柱,在顶端伸出墙板顶面形成外排暗柱顶剪力键;外层保温层、中间厚混凝土层和室外混凝土面层的两端共同形成连接暗柱,在顶端伸出墙板顶面形成连接暗柱顶剪力键;外排暗柱顶剪力键和连接暗柱顶剪力键上分别开设垂直与墙板方向的楼板连接螺孔;

室外混凝土面层、外层保温板均伸出墙板顶面,其顶面低于外排暗柱顶剪力键、连接暗柱顶剪力键的顶面且高于内排暗柱顶面,分别形成层间保温、防水、围护的室外混凝土高遮挡板、外层保温高遮挡板;

室内混凝土面层、中间厚混凝土层、内层保温板、接缝保温板的顶面低于外排暗柱顶剪力键、连接暗柱顶剪力键的顶面300-500mm,分别形成室内混凝土低搭接口、中间厚混凝土接口卡槽、内层保温低搭接口、接缝保温低搭接口;室内混凝土低搭接口、中间厚混凝土接口卡槽、内层保温低搭接口、接缝保温低搭接口与内排暗柱的顶面齐平,形成连续多个顶面齐平的连接槽形剪力搭接口;

在保温板体的其中一端由外向里分别为外层防水凹卯、中间防水凸榫、中间保温凹卯、内表保温凸榫,水平横截面均为平齐的,且之间均有斜坡连接;外层防水凹卯为直角梯形缺口,中间防水凸榫为等腰梯形凸起,中间保温凹卯为等腰梯形缺口,内表保温凸榫为直角梯形凸起;外层防水凹卯、中间防水凸榫位于连接暗柱顶剪力键的外端,中间保温凹卯位于连接暗柱顶剪力键和接缝保温板的外端;在保温板体的另一端由外向里分别为外层防水凸榫、中间防水凹卯、中间保温凸榫、内表保温凹卯,分别与另一端的外层防水凹卯、中间防水凸榫、中间保温凹卯、内表保温凸榫分别契合;

在内排暗柱内均分别设置一根内排竖向钢筋,所有内排竖向钢筋成一排,且在底部均分别连接内排钢筋连接盒,内排钢筋连接盒为无盖金属盒,无盖侧露到室内一侧,内排钢筋连接盒的底端设置开向底部的螺孔;外排暗柱和连接暗柱内均分别设置一根外排竖向连接钢筋,其顶端均分别伸出外排暗柱顶剪力键、连接暗柱顶剪力键的顶面,所有外排竖向连接钢筋成一排,且顶部均带螺丝扣,并均能安装连接螺帽,在底部均分别连接外排钢筋连接盒,外排钢筋连接盒为无盖金属盒,无盖侧露到室外一侧,外排钢筋连接盒的底端设置开向底部的螺孔;

在内排暗柱的底部均分别设置内排暗柱底剪力槽,内排暗柱底剪力槽为矩形缺口,在内排暗柱底剪力槽之间和两端的外侧的室内混凝土面层、内层保温板或接缝保温板形成内排底部剪力键;在外排暗柱、连接暗柱的底部均分别设置外排暗柱底剪力槽,外排暗柱底剪力槽为矩形缺口,在外排暗柱底剪力槽之间中间厚混凝土层形成中排底部剪力键;

在中间厚混凝土层内设置若干水平均匀分布的水平连接钢筋,在其两端均连接水平钢筋连接盒,水平钢筋连接盒为无盖金属盒,无盖侧露到室外一侧,水平钢筋连接盒的端部均设置开向两端的水平连接螺栓穿孔;

在与干式施工暗柱剪力键装配式混凝土墙板连接的内排暗柱上从上至下开设一排墙体正交连接螺孔,在户外一侧对应墙体正交连接螺孔的位置开设墙体正交连接螺母安装口,墙体正交连接螺母安装口的深度至内排暗柱。

所述接缝保温板在保温板体的两侧露出板体,两端的接缝保温板相契合,接缝保温板的二分之一至一倍的端面为斜端口,其倾斜角度与中间保温凹卯或中间保温凸榫的等腰梯形的斜边角度一致。

3、优点与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和优点是连接方式采用干作业施工,简化施工;连接可靠,整体性好,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刚度显著提升,并降低连接件数量,显著提升其工业化效率,降低资源及能源消耗,并可以实现通用化,标准化。并能实现了承重与围护等一体化。有效解决了全装配混凝土结构的层间抗剪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且既有效切断了热桥,又保证了墙板的整体性,无需拉结件就能保证各叶墙片协同工作,受力性能、保温性能、耐久性均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干式施工双层芯板保温混凝土顶层墙板俯视示意图。

图2为干式施工双层芯板保温混凝土顶层墙板室内一侧立面示意图。

图3为干式施工双层芯板保温混凝土顶层墙板室外一侧立面示意图。

图4为干式施工双层芯板保温混凝土顶层墙板侧立面示意图。

图5为图2的A-A剖面示意图。

图中,1-1为保温板体;1-2为室内混凝土面层;1-3为室外混凝土面层;1-4为中间厚混凝土层;1-5为内排暗柱;1-6为外排暗柱;1-7为连接暗柱;1-8为外层保温板;1-9为内层保温板;1-10为接缝保温板;1-11为中间钢筋网;1-12为内排暗柱顶剪力键;1-13为外排暗柱顶剪力键;1-14为连接暗柱顶剪力键;1-15为室内混凝土低搭接口;1-16为室外混凝土高遮挡板;1-17为中间厚混凝土接口卡槽;1-18为外层保温高遮挡板;1-19为内层保温低搭接口;1-20为接缝保温低搭接口;1-21为内排暗柱底剪力槽;1-22为内排底部剪力键;1-23为外排暗柱底剪力槽;1-24为中排底部剪力键;1-25为连接槽形剪力搭接口;1-27为外层防水凹卯;1-28为外层防水凸榫;1-29为中间防水凸榫;1-30为中间防水凹卯;1-31为中间保温凹卯;1-32为中间保温凸榫;1-33为内表保温凸榫;1-34为内表保温凹卯;1-35为外排竖向连接钢筋;1-36为内排竖向钢筋;1-37为水平连接钢筋;1-38为连接螺帽;1-39为内排钢筋连接盒;1-40为外排钢筋连接盒;1-41为水平钢筋连接盒;1-42为楼板连接螺孔;1-43为水平连接螺栓穿孔;1-44为墙体正交连接螺孔;1-45为墙体正交连接螺母安装口;1-46为墙-板安装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

实施例:如图1~图5所示,干式施工双层芯板保温混凝土顶层墙板,包括保温板体1-1、室内混凝土面层1-2、室外混凝土面层1-3、中间厚混凝土层1-4、内排暗柱1-5、外排暗柱1-6、连接暗柱1-7、外层保温板1-8、内层保温板1-9、接缝保温板1-10、中间钢筋网1-11、内排暗柱顶剪力键1-12、外排暗柱顶剪力键1-13、连接暗柱顶剪力键1-14、室内混凝土低搭接口1-15、室外混凝土高遮挡板1-16、中间厚混凝土接口卡槽1-17、外层保温高遮挡板1-18、内层保温低搭接口1-19、接缝保温低搭接口1-20、内排暗柱底剪力槽1-21、内排底部剪力键1-22、外排暗柱底剪力槽1-23、中排底部剪力键1-24、连接槽形剪力搭接口1-25、外层防水凹卯1-27、外层防水凸榫1-28、中间防水凸榫1-29、中间防水凹卯1-30、中间保温凹卯1-31、中间保温凸榫1-32、内表保温凸榫1-33、内表保温凹卯1-34、外排竖向连接钢筋1-35、内排竖向钢筋1-36、水平连接钢筋1-37、连接螺帽1-38、内排钢筋连接盒1-39、外排钢筋连接盒1-40、水平钢筋连接盒1-41、楼板连接螺孔1-42、水平连接螺栓穿孔1-43、墙体正交连接螺孔1-44、墙体正交连接螺母安装口1-45、墙-板安装口1-46;保温板体1包括5层,由里到外分别为室内混凝土面层1-2、内层保温层、中间厚混凝土层1-4、外层保温层和室外混凝土面层1-3,中间厚混凝土层1-4的厚度为室内混凝土面层1-2和室外混凝土面层1-3厚度的1.2-2倍;

内层保温层由若干块保温板成排布置,两端为均分别为接缝保温板1-10,中间为若干内层保温板1-9,接缝保温板1-10和内层保温板1-9均匀成排分布,在接缝保温板1-10和内层保温板1-9之间以及在内层保温板1-9之间的混凝土肋、中间厚混凝土层1-4和室内混凝土面层1-2共同形成内排暗柱1-5;

外层保温层由若干外层保温板1-8均匀成排分布,外层保温板1-8之间的混凝土肋、中间厚混凝土层1-4和室外混凝土面层1-3共同形成外排暗柱1-6,在顶端伸出墙板顶面形成外排暗柱顶剪力键1-13;外层保温层、中间厚混凝土层1-4和室外混凝土面层1-3的两端共同形成连接暗柱1-7,在顶端伸出墙板顶面形成连接暗柱顶剪力键1-14;外排暗柱顶剪力键1-13和连接暗柱顶剪力键1-14上分别开设垂直与墙板方向的楼板连接螺孔1-42;

室外混凝土面层1-3、外层保温板1-8均伸出墙板顶面,其顶面低于外排暗柱顶剪力键1-13、连接暗柱顶剪力键1-14的顶面且高于内排暗柱1-5顶面,分别形成层间保温、防水、围护的室外混凝土高遮挡板1-16、外层保温高遮挡板1-18;

室内混凝土面层1-2、中间厚混凝土层1-4、内层保温板1-9、接缝保温板1-10的顶面低于外排暗柱顶剪力键1-13、连接暗柱顶剪力键1-14的顶面300-500mm,分别形成室内混凝土低搭接口1-15、中间厚混凝土接口卡槽1-17、内层保温低搭接口1-19、接缝保温低搭接口1-20;室内混凝土低搭接口1-15、中间厚混凝土接口卡槽1-17、内层保温低搭接口1-19、接缝保温低搭接口1-20与内排暗柱1-5的顶面齐平,形成连续多个顶面齐平的连接槽形剪力搭接口1-25;

在保温板体1-1的其中一端由外向里分别为外层防水凹卯1-27、中间防水凸榫1-29、中间保温凹卯1-31、内表保温凸榫1-33,水平横截面均为平齐的,且之间均有斜坡连接;外层防水凹卯1-27为直角梯形缺口,中间防水凸榫1-29为等腰梯形凸起,中间保温凹卯1-31为等腰梯形缺口,内表保温凸榫1-33为直角梯形凸起;外层防水凹卯1-27、中间防水凸榫1-29位于连接暗柱顶剪力键1-14的外端,中间保温凹卯1-31位于连接暗柱顶剪力键1-14和接缝保温板1-10的外端;在保温板体1-1的另一端由外向里分别为外层防水凸榫1-28、中间防水凹卯1-30、中间保温凸榫1-32、内表保温凹卯1-34,分别与另一端的外层防水凹卯1-27、中间防水凸榫1-29、中间保温凹卯1-31、内表保温凸榫1-33分别契合;

在内排暗柱1-5内均分别设置一根内排竖向钢筋1-36,所有内排竖向钢筋1-36成一排,且在底部均分别连接内排钢筋连接盒1-39,内排钢筋连接盒1-39为无盖金属盒,无盖侧露到室内一侧,内排钢筋连接盒1-39的底端设置开向底部的螺孔;外排暗柱1-6和连接暗柱1-7内均分别设置一根外排竖向连接钢筋1-35,其顶端均分别伸出外排暗柱顶剪力键1-13、连接暗柱顶剪力键1-14的顶面,所有外排竖向连接钢筋1-35成一排,且顶部均带螺丝扣,并均能安装连接螺帽1-38,在底部均分别连接外排钢筋连接盒1-40,外排钢筋连接盒1-40为无盖金属盒,无盖侧露到室外一侧,外排钢筋连接盒1-40的底端设置开向底部的螺孔;

在内排暗柱1-5的底部均分别设置内排暗柱底剪力槽1-21,内排暗柱底剪力槽1-21为矩形缺口,在内排暗柱底剪力槽1-21之间和两端的外侧的室内混凝土面层1-2、内层保温板1-9或接缝保温板1-10形成内排底部剪力键1-22;在外排暗柱1-6、连接暗柱1-7的底部均分别设置外排暗柱底剪力槽1-23,外排暗柱底剪力槽1-23为矩形缺口,在外排暗柱底剪力槽1-23之间中间厚混凝土层1-4形成中排底部剪力键1-24;

在中间厚混凝土层1-4内设置若干水平均匀分布的水平连接钢筋1-37,在其两端均连接水平钢筋连接盒1-41,水平钢筋连接盒1-41为无盖金属盒,无盖侧露到室外一侧,水平钢筋连接盒1-41的端部均设置开向两端的水平连接螺栓穿孔1-43;

在与干式施工暗柱剪力键装配式混凝土墙板1-2连接的内排暗柱1-5上从上至下开设一排墙体正交连接螺孔1-44,在户外一侧对应墙体正交连接螺孔1-44的位置开设墙体正交连接螺母安装口1-45,墙体正交连接螺母安装口1-45的深度至内排暗柱1-5。

所述接缝保温板1-10在保温板体1-1的两侧露出板体,两端的接缝保温板1-10相契合,接缝保温板1-10的二分之一至一倍的端面为斜端口,其倾斜角度与中间保温凹卯1-31或中间保温凸榫1-32的等腰梯形的斜边角度一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