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吊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5051发布日期:2019-04-13 01:52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吊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顶装饰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装配式吊顶结构。



背景技术:

天花吊顶主要用于机场、车站、写字楼、商场、地铁站及住宅等场所,市场上有石膏板、矿棉板、PVC、铝扣板及软性天花等,是室内装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吊顶具有保温、隔热、隔声、吸声的作用,也是电气、通风空调、通信和防火、报警管线设备等工程的隐蔽层。

目前,公布号为CN10601358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集成吊顶及其安装方法,该集成吊顶包括至少一条主龙骨、中央平面单元和用于安装在墙面上的收边龙骨;其中,在所述中央平面单元上预设有至少一条背挂龙骨;所述背挂龙骨通过能够上下左右调整位置的调节挂件悬挂在所述主龙骨的下方;所述中央平面单元的边缘收纳在所述收边龙骨内。

虽然,该发明提供的集成吊顶,其减少了安装程序,能快速组装、缩短了工期、降低了劳动强度,并减少环境污染,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扩大了适用范围。但是,中央平面单元由于增设电器或者需要进行维修等原因而需要拆卸时,中央平面单元上预设的至少一条背挂龙骨与调节挂件之间的连接使得难以直接拆卸中央平面单元,使其拆卸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吊顶结构,其能在快速组装的同时,方便拆卸吊顶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装配式吊顶结构,包括若干固定在墙顶的主龙骨,所述主龙骨下方连接有若干吊顶单元,所述主龙骨下方设有供吊顶单元安装的竖直设置的插接筒,所述插接筒上设有至少一对沿其径向相对滑移的滑移杆,所述滑移杆与插接筒之间设有驱动滑移杆向插接筒内滑移的弹性件,所述吊顶单元上贯穿设有纵截面成“工”字形的承接件,所述承接件插接于所述插接筒内,所述承接件上端下表面抵接于所述滑移杆上表面上,所述吊顶单元抵接于所述承接件下端上表面上,所述滑移杆位于所述插接筒外侧部分设有上下贯通的斜孔,所述斜孔的上端口靠近所述插接筒,所述吊顶单元上连接有与斜孔相匹配的斜杆,所述斜杆上端位于所述斜孔下端口的正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承接件插接于插接筒内,弹性件驱动滑移杆向插接筒内滑移并使滑移杆抵接于承接件上端的下表面,从而固定承接件的位置,并通过承接件下端来承接吊顶单元的重量。而斜杆与滑移杆上开设的斜孔配合,通过推动吊顶单元,将斜杆竖直向上推,通过对倾斜方向的限定即实现了将吊顶单元上推时使滑移杆往远离插接筒的方向滑移的效果。故而安装时能通过吊顶单元的上推将使得承接件上端顺利插接于插接筒内,放下后滑移杆又在弹性件作用下复位而抵接于承接件上端的下表面,实现其安装;拆卸时再次上推吊顶单元,再使滑移杆滑移,承接件在重力作用下滑至其上端位于滑移杆下方时,吊顶单元即可拆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包括套接于滑移杆外的套筒以及固定于滑移杆上的凸环,所述套筒固定于插接筒,所述凸环位于套筒内,所述套筒远离插接筒一端内端面与凸环之间抵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套接于滑移杆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筒的设置稳定了滑移杆的水平滑移,减少滑移杆在滑移过程中可能发生倾斜的程度,并在无外力施加时配合压缩弹簧将凸环抵接于插接筒外周面,保证安装后滑移杆能在无外力施加时复位并抵接于插接块下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接件包括竖直设置的承接杆、固定于承接杆上端的插接块以及固定于承接杆下端的承接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接杆用于连接上端的插接块以及下端的承接板,插接块用于插接于插接筒内部,承接板用以承接吊顶单元的重力,最终固定住吊顶单元的安装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块的侧面为锥面,且其上端为较小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块倾斜的侧面使得该锥面能主动顶开滑移杆,从而向上插接进插接筒内部,而后滑移杆在弹性件作用下复位,插接块下表面与滑移杆抵接,使插接块固定于插接筒内,相比于将斜杆找准斜孔位置来使滑移杆滑移打开的方式操作更加简便、容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杆位于所述插接筒内的端面为与所述插接块锥面配合的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面配合插接块的侧面使得插接块推开滑移杆的动作更加顺畅,方便使用者的在安装,使得安装过程更加的省力顺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吊顶单元下表面开有与承接板相匹配的容置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将承接板至于容置槽内,与吊顶单元的下表面融为一体,使得吊顶单元的下表面光滑平整;另一方面,与承接板相匹配的容置槽稳定了吊顶单元的位置,防止吊顶单元绕承接杆做轻微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接板上设有若干竖直设置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贯穿所述吊顶单元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的设置导向了吊顶单元竖直向上的滑移,使得斜杆能准确地插入斜孔,避免由于吊顶单元上推的过程发生绕承接杆的转动而使斜杆找不准斜孔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杆上端设有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的设置使得拆卸时承接杆不会由于自重而使得导向杆脱离吊顶单元,节省了现场施工的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筒下端向下延伸设有喇叭口状的导向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插接块对插接筒的插接,防止由于难以看到吊顶单元上方的情况而找不准插接筒的开口位置,使得施工过程更为迅速,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斜杆上端倒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角对斜杆插接入斜孔的过程做一定导向,防止由于对准不精确而造成磕碰或卡顿,使得斜杆与斜孔的对接更加顺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滑移杆、弹性件以及承接件的设置将承接件固定插接于插接筒内,完成其安装;通过斜孔与斜杆的配合,推动吊顶单元即可将滑移杆推动滑移,实现承接杆的插接与退出,方便吊顶单元的安装与拆卸;

2.通过插接块的侧面设为锥面以及滑移杆配合设有斜面,使得安装时可以直接推动承接杆向上顶开滑移杆,并插接进插接筒内部,实现其固定安装,操作更加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吊顶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吊顶结构中插接筒以及承接杆等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主龙骨;2、吊顶单元;21、斜杆;211、倒角;3、插接筒;31、套筒;32、导向口;4、滑移杆;41、凸环;42、压缩弹簧;43、斜孔;5、承接杆;51、插接块;52、承接板;6、导向杆;61、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装配式吊顶结构,参照图1,包括若干固定在墙顶的主龙骨1,主龙骨1下方连接有若干吊顶单元2,主龙骨1下方连接有供吊顶单元2安装的竖直设置的插接筒3,参照图2,插接筒3上设有一对沿其径向相对滑移的滑移杆4,这里,为了不使滑移杆4发生转动,滑移杆4的横截面为方形,滑移杆4与插接筒3之间设有驱动滑移杆4向插接筒3内滑移的弹性件,吊顶单元2上贯穿设有纵截面成“工”字形的承接件。具体的,承接件包括竖直贯穿吊顶单元2的承接杆5,以及承接杆5上端的插接块51,插接块51的侧面为锥面,且其上端为较小端,而滑移杆4位于插接筒3内的端面为与插接块51锥面配合的斜面,插接块51插接于插接筒3内且其下表面抵接于滑移杆4上,承接件还包括承接杆5下端固定的承接板52,承接板52上表面抵接于吊顶单元2的下表面。在主龙骨1上安装吊顶单元2,安装时,推动承接板52,带动承接杆5上端的插接块51向上推动,由插接块51的锥面以及滑移杆4倾斜的端面顶开滑移杆4,从而使插接块51向上插接进插接筒3内部,而后滑移杆4在弹性件作用下复位,插接块51下表面与滑移杆4抵接,使插接块51固定于插接筒3内,方便地实现了吊顶单元2的安装。

参照图2,弹性件包括套接于滑移杆4外的套筒31以及固定于滑移杆4上的凸环41,套筒31固定于插接筒3,凸环41位于套筒31内,套筒31远离插接筒3一端内端面与凸环41之间抵接有压缩弹簧42,压缩弹簧42套接于滑移杆4外。套筒31的设置稳定滑移杆4在水平方向上的滑移,减少滑移杆4在滑移过程中发生倾斜的可能,无外力施加时通过压缩弹簧42将凸环41抵接于插接筒3外周面,保证安装后滑移杆4能在无外力施加时复位并抵接于插接块51下表面。

由于安装时难以看到吊顶单元2上方的情况,为了便于安装,参照图2,插接筒3下端向下延伸设有喇叭口状的导向口32,以导向插接块51对插接筒3的插接,使得施工过程更为迅速,提高施工效率。

参照图3,滑移杆4上开有上下贯通的斜孔43,斜孔43靠近插接筒3一端为上端,吊顶单元2上连接有与斜孔43相匹配的斜杆21,斜杆21上端位于斜孔43下端正下方。在将吊顶单元2沿承接杆5竖直向上推时,斜杆21竖直向上,其与斜孔43相配合即可实现在吊顶单元2上推时滑移杆4往远离插接筒3的方向滑移的效果,方便吊顶单元2的拆卸。

为了使得斜杆21与斜孔43的对接更加顺畅,参照图3,斜杆21上端倒有倒角211,其对斜杆21插接入斜孔43的过程做一定导向,防止由于对准不精确而造成磕碰或卡顿,提高安装效率。

参照图2,吊顶单元2下表面开有与承接板52相匹配的容置槽。将承接板52至于容置槽内,与吊顶单元2的下表面融为一体,使得吊顶单元2的下表面光滑平整,且相互匹配的承接板52与容置槽稳定了吊顶单元2的位置,防止吊顶单元2绕承接杆5做轻微转动。

为了导向吊顶单元2的上下滑移,使得斜杆21能准确地插入斜孔43,参照图2,承接板52上绕承接杆5均匀设有4根竖直设置的导向杆6,导向杆6贯穿吊顶单元2设置,避免由于吊顶单元2在上推的过程中绕承接杆5发生一定转动而使斜杆21找不准斜孔43的位置。

参照图2,导向杆6上端设有限位块61。限位块61使得在拆卸时承接杆5不会由于自重而使导向杆6脱离吊顶单元2,使导向杆6始终贯穿于吊顶单元2中,保证吊顶单元2上下竖直推动的同时不会发生转动,使得斜杆21与斜孔43对接更精准,节省了现场施工的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工作过程概述:

安装时,向上推动承接板52,带动承接杆5上端的插接块51向上推动,并在导向口32的导向下进入插接筒3,由插接块51的侧锥面以及滑移杆4倾斜的端面顶开滑移杆4,从而使插接块51向上插接进插接筒3内部,而后滑移杆4在压缩弹簧42作用下复位,插接块51下表面与滑移杆4抵接,使插接块51固定于插接筒3内,方便的实现了吊顶单元2的安装。

拆卸时,单独向上推动吊顶单元2,带动斜杆21竖直向上,并在导向杆6和倒角211的作用下与斜孔43精准对接,继续上推后,在斜孔43与斜杆21的配合作用下,推动滑移杆4往远离插接筒3的方向滑移,使插接块51失去滑移杆4的抵接,插接块51在重力作用下滑至滑移杆4下方,并继续下滑直至限位块61与吊顶单元2上表面的抵接时停止下落,吊顶单元2即可取下去维修或者更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