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幕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1747发布日期:2019-04-09 21:14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光伏幕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伏幕墙。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也称作太阳能发电,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

目前,现有的光伏幕墙无法透光,使得在安装后建筑室内较为昏暗,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幕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光伏幕墙不透光,影响室内采光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幕墙,光伏幕墙包括:框架;光伏组件,设置在框架上;背板,设置在框架上,且与光伏组件间隔设置,背板由透光材料制成;透光件,设置在框架的顶端;第一反光件,设置在背板的朝向光伏组件的一侧,且靠近背板的顶部设置;第二反光件,设置在光伏组件的朝向背板的一侧,光线顺次通过透光件、第一反光件以及第二反光件进入室内。

进一步地,光伏组件与背板之间具有上下贯通的空气流道,空气流道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进一步地,进风口设置在空气流道的底部,出风口设置在框架的靠近背板的一侧,出风口位于进风口的上方。

进一步地,光伏幕墙还包括风门,进风口和出风口处均设置有风门。

进一步地,光伏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框架上,光伏组件相对框架具有竖直状态和倾斜状态。

进一步地,光伏幕墙还包括:支撑结构,设置在框架和光伏组件之间,支撑结构用于在光伏组件处于倾斜状态时对光伏组件进行支撑。

进一步地,光伏幕墙还包括:驱动机构,设置在框架和光伏组件之间,驱动机构与光伏组件驱动连接,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光伏组件相对框架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光伏幕墙包括多个光伏组件,每个光伏组件对应设置有一个支撑结构以及一个驱动机构。

进一步地,第二反光件与光伏组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光伏组件由铜铟镓硒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第二反光件由漫反射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光伏幕墙还包括盖板,可活动地设置在框架上,盖板具有遮挡透光件的遮挡位置以及避让位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框架顶端设置透光件,在背板的朝向光伏组件的一侧设置第一反光件,在光伏组件的朝向背板的一侧设置第二反光件,通过透光件、第一反光件和第二反光件配合,可以使光线进入光伏组件和背板之间的间隔内,并照射在背板上,由于背板为透光材料,因此照射在背板上的光线可透过背板射入室内,进而可以提高室内亮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幕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光伏组件与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光伏组件与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框架;20、光伏组件;30、背板;40、透光件;50、空气流道;51、进风口;52、出风口;60、支撑结构;70、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幕墙,该光伏幕墙包括:框架10、光伏组件20、背板30、透光件40、第一反光件以及第二反光件。其中,光伏组件20和背板30分别设置在框架10上,且光伏组件20与背板30间隔设置,背板30由透光材料制成,如玻璃或合成塑料等。透光件40设置在框架10的顶端,如此可使阳光能够从该透光件40进入光伏组件20和背板30的间隔内。第一反光件设置在背板30上,且靠近背板30的顶部设置。第二反光件设置在光伏组件20的靠近背板30的一侧。通过上述设置方式,使得光线从透光件40进入光伏组件20与背板30之间时,可顺次通过透光件、第一反光件以及第二反光件反射后照射在背板30上,由于背板30为透光材料,因此光线可透光背板30进入室内。

通过在框架10顶端设置透光件40,在背板30的朝向光伏组件20的一侧设置第一反光件,在光伏组件20的朝向背板30的一侧设置第二反光件,通过透光件40、第一反光件和第二反光件配合,可以使光线进入光伏组件20和背板30之间的间隔内,并照射在背板30上,由于背板30为透光材料,因此照射在背板30上的光线可透过背板30射入室内,进而可以提高室内亮度,以通过上述结构满足室内基本的采光要求,节省室内照明能耗。

具体的,该光伏组件20与背板30之间具有上下贯通的空气流道50,空气流道50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口51和出风口52。通过设置该空气流道50,可以使光伏组件20与背板30之间空气的流通,以带走由光伏组件20工作产生的热量,降低光伏组件20周围的温度,保证光伏组件20的正常工作。

具体的,该进风口51设置在空气流道50的底部,出风口52设置在框架10的靠近背板30的一侧,且出风口52位于进风口51的上方。如此可通过该结构使空气流道50形成烟囱效应,使冷空气可通过进风口51进入空气流道50,热空气从出风口52流出,使空气形成循环流动,进而可以带走光伏组件20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并且,将出风口52设置在框架10的靠近背板30的一侧,可以减少杂质进入空气流道50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例中,该光伏幕墙还包括风门,进风口51和出风口52处均设置有风门。工作人员通过打开或关闭风门实现空气流道50与外界连通或封闭,通过设置风门能够更好地保护空气流道50,避免过度杂质进入空气流道50内。

在本实施例中,该光伏组件20可转动地设置在框架10上,光伏组件20相对框架10具有竖直状态和倾斜状态。如此设置可根据需要调节光伏组件20的摆放角度,使其能够根据光照角度的变化进行调整,保证光伏组件20正常工作。并且,通过上述设置方式,光伏组件20在倾斜状态下也可进行散热,避免热量在空气流道50内形成堆积。还能通过调节光伏组件20的摆放角度进而调节第二反光件的角度,以改变光线进入室内的角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光伏幕墙还包括支撑结构60,支撑结构60设置在框架10和光伏组件20之间,支撑结构60用于在光伏组件20处于倾斜状态时对光伏组件20进行支撑。通过设置支撑结构60可保证光伏组件20处于倾斜状态时的稳定性,避免光伏组件20大幅度晃动而造成损坏。

如图1和图3所示,光伏幕墙还包括驱动机构70,驱动机构70设置在框架10和光伏组件20之间,驱动机构70与光伏组件20驱动连接,驱动机构70用于驱动光伏组件20相对框架10进行转动,以便于用户进行调节,提高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其中,该驱动机构70包括链式开窗器。该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安装。

具体的,该框架10包括多个水平安装架和多个竖直安装架,多个竖直安装架并排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竖直安装架之间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水平安装架。通过设置水平安装架和竖直安装架来进行安装,可以提高装置的稳固性。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水平安装架靠近光伏组件20的一侧设置,以使光伏组件20与背板30之间形成上下贯通的空腔结构。

如图2所示,该支撑结构60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支撑结构60的第一连接端与竖直安装架铰接,支撑结构60的第二连接端与光伏组件20铰接。具体的,该支撑结构60可以为伸缩杆或连杆机构。具体的,每个光伏组件20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结构60,以提高装置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该驱动机构70的一端与水平安装架铰接,驱动机构70的另一端与光伏组件20铰接。该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安装,提高安装效率。

光伏幕墙包括多个光伏组件20,每个光伏组件20对应设置有一个支撑结构60以及一个驱动机构70。在本实施例中,沿竖直方向相邻的两个水平安装架之间设置有光伏组件20、支撑结构60以及驱动机构70,即每两个水平安装架、光伏组件20、支撑结构60以及驱动机构70构成一个单元,光伏幕墙可包括多个单元。在一个单元中,支撑结构60靠近两个相邻水平安装架中位于上方的水平安装架设置,驱动机构70靠近两个相邻水平安装架中位于下方的水平安装架设置。

其中,该光伏幕墙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驱动机构70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驱动机构70工作,以便于用户对光伏组件20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该光伏组件20由铜铟镓硒材料制成,如此设置可提高装置的美观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二反光件可以为单独部件贴设在光伏组件20上,也可将第二反光件与光伏组件20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光伏组件20采用铜铟镓硒材料制成,其光伏组件20的背部即可带有反光效果。

其中,第二反光件由漫反射材料制成。如此可避免光线通过第一反光件和第二反光件配合反射后产生镜面炫光的问题,使得反射后的光线更加柔和。

在本实施例中,该光伏幕墙还包括盖板,盖板可活动地设置在框架10上。盖板具有遮挡透光件40的遮挡位置以及避让位置。如此可在需要通过光伏幕墙向室内进光时,打开盖板;在不需要通过光伏幕墙向室内进光时,关闭盖板,方便用户进行调节。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