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件与埋件的新型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6830发布日期:2019-07-03 03:29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主体结构件与埋件的新型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结构中的主体结构件与埋件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行的支撑在主结构上的次结构设计时,设置于原主体混凝土结构上的受压剪柱脚,考虑到减轻主体混凝土结构构件以及埋件的受力,多设计为铰接连接以便得埋件和主体结构梁柱墙构件不承受弯距和扭距作用。而在铰接压剪柱脚节点的实现方式上,目前则多为高强螺栓连接或者销轴连接形式,多颗高强螺栓实现的铰接柱脚,往往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抗弯能力,使得节点不是一个完全理想的无阻力铰,而销轴的连接形式虽然实现了理想的铰接连接,但在日常计算中,往往局压和受剪承载力偏低无法实现大承载力需要。另外,目前的铰接柱脚作法多为单向铰接,对于需要双向铰接处理的柱脚,往往无法满足要求,而且在抗剪能力上仅能单向抗剪。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主体结构件与埋件的新型连接结构,能够实现双向或多向铰接,优化节点的受力状态,提高承载力和结构稳定性。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主体结构件与埋件的新型连接结构,包括埋件以及主体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埋件的顶部设置半球型座,所述主体结构件的底端还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设置有与半球型座匹配的球面瓦以及处在球面瓦外围的多个螺栓连接位,所述螺栓连接位和埋件通过螺栓连接。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或对这些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组合使用:

所述主体结构件为钢管。

所述主体结构件为方型钢管或圆形钢管。

所述多个螺栓连接位的连线以球面瓦为中心呈长方形或正多边形

所述连接机构和埋件之间设置有转动角度限位结构。

所述转动角度限位结构采用设置在埋件上的两对呈正交配置的肋板,所述肋板处在半球型座外围,并和球面瓦配合。

在所述螺栓外套有压簧。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底板,球面瓦和螺栓连接位均设置在底板上,球面瓦焊接在底板上,且在球面瓦和底板之间焊接加强肋板。

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铰接压剪柱脚节点实现了双向或万向铰接,且轴向承压和双向受剪能力均相当的强。本实用新型不仅实现了主体结构件与埋件的铰接连接,而且受力均匀、承载力大、结构稳定,且能使主体结构件采用钢管的情况下实现铰接,能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主体结构件与埋件的连接结构,包括埋件1以及主体结构件2。所述埋件1的顶部设置半球型座11。半球型座11可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等方式连接在埋件1的顶部。

所述半球型不一定必须是高度等于半径的半球,半球型座11表面也可进一步设置摩擦纹、油槽等辅助结构。所述半球型可以是高度小于半径的球冠或大于半径的球冠,所述球冠的高度一般不宜超过半径太多,也不宜太小而减小了支撑面积和调节范围,球冠高度优选为0.8倍到1,1倍的半径。

所述主体结构件2的底端还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设置有与半球型座11匹配的球面瓦21以及处在球面瓦21外围的多个螺栓连接位22,所述多个螺栓连接位22的连线以球面瓦21为中心呈长方形或正多边形。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底板20,球面瓦21和螺栓连接位22均可设置在底板20上,球面瓦21焊接在底板20上,且在球面瓦21和底板20之间焊接加强肋板23,球面瓦21处在半球型座11之上,所述螺栓连接位22和埋件1通过螺栓3连接,而将连接机构和埋件1锁紧。在所述螺栓3外套有压簧5。

所述主体结构件2通过焊接的方式和所述连接结构连接。由于所述主体结构件2是通过连接机构上的球面瓦21和螺栓连接位22与埋件1相连接,因此,不仅实现了多向转动连接,而且所述主体结构件2也可在采用钢管的情况下,实现上述的转动连接,所述钢管可以是方型钢管、圆形钢管等。

所述连接机构和埋件之间设置有转动角度限位结构。所述转动角度限位结构采用设置在埋件1上的两对呈正交配置的肋板4,所述肋板4处在半球型座外围,并和球面瓦21配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