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隔墙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可移动隔墙板、墙体及隔墙板移动结构。
背景技术:
隔墙板是指用于建筑物内部隔墙的墙体预制板,作用是将室内空间按照装修设计规划进行分隔以满足住户的不同住房需求,一般的隔墙板采用固定式设计,在装修后与地面及室内屋顶形成整体,当后期再次装修变动时,只能将旧的隔墙板破坏、拆除,建筑材料难以再次利用,使得装修成本增加,并且新的隔墙板需要再次运输、安装、装饰,施工时间随之延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装配式可移动隔墙板,隔墙板在工厂内预制完成,采用装配式设计,使用顶压螺杆将隔墙板顶压在天花板与地面之间,安装方便、现场施工时间短,可大大缩短施工周期,后期装修可将隔墙板组成的墙体拆分,拆除顶压螺杆后隔墙板能在室内方便的移动并能再次利用,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预制装配式可移动隔墙板,包括隔墙板本体,所述隔墙板本体的上端设置有墙板固定结构,所述的墙板固定结构包括顶压螺杆及封板,所述的顶压螺杆与埋设在隔墙板本体上端的螺套形成伸缩可调的螺纹连接,所述的封板在隔墙板本体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的顶压螺杆设置在两组封板之间。
所述的隔墙板本体呈夹心结构,包括两侧的硬质墙面层及夹设在硬质墙面层之间的轻质填充层,所述的轻质填充层内设置有钢筋龙骨,硬质墙面层及轻质填充层借助钢筋龙骨形成整体结构。
所述的螺套与钢筋龙骨固定连接。
所述的隔墙板本体下端设置有墙板移动结构,所述的墙板移动结构包括贯穿隔墙板本体的穿轴孔。
所述的穿轴孔内设置有支撑钢管,支撑钢管与钢筋龙骨固定连接。
所述的顶压螺杆包括螺杆本体及在螺杆本体上端设置的倒锥形结构的顶碗,所述的顶碗下端设置有转轴孔,所述的螺杆本体上端设置有转轴,所述的转轴插入在转轴孔内使得顶碗具有相对螺杆本体转动的自由度,所述的螺杆本体上还设置有截面为六边形的螺帽旋紧部。
所述的隔墙板本体左右两侧设置有墙板连接结构,所述的墙板连接结构包括操作槽及连接孔,所述的连接孔贯穿设置在操作槽的侧壁与隔墙板本体的侧面之间,所述的连接孔内设置有墙体螺栓,相邻隔墙板本体借助墙体螺栓形成为整体结构。
所述的操作槽包括设置在隔墙板本体上端面的顶槽及设置在隔墙板本体下端面板上的底槽。
所述的隔墙板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凹凸槽。
所述的封板上设置有封板连接孔,两侧封板借助设置在封板连接孔内的螺栓形成可拆卸固定连接。
所述的封板外侧面还设置有石膏线,所述的隔墙板本体下端设置有踢脚线。
所述的隔墙板本体内设置有走线管,所述的走线管连接有设置在隔墙板本体墙面上的线盒。
包括第一隔墙板、第二隔墙板及第三隔墙板,所述的第一、二隔墙板、呈一字型共面设置,所述的第三隔墙板与第一、二隔墙板、垂直拼接为丁字墙连接结构,第一、二隔墙板、的相接端借助其操作槽内设置的墙体螺栓形成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三隔墙板端部的操作槽内设置分别与第一、二隔墙板、的操作槽侧帮连接的墙体螺栓。
包括第一隔墙板、第二隔墙板、第三隔墙板及第四隔墙板,所述的第一、二隔墙板、呈一字型共面设置,所述的第三、四隔墙板、与第一、二隔墙板、垂直设置,且第三、四隔墙板、在第一、二隔墙板、两侧对称设置,第一、二隔墙板、的相接端借助其操作槽内设置的墙体螺栓形成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三、四隔墙板、端部的操作槽内设置分别与第一、二隔墙板、的操作槽侧帮连接的墙体螺栓。
所述的穿轴孔内穿插有穿杆,穿杆两端安装行走轮,所述的隔墙板移动结构还设置有三角架,三角架的两端分别与穿杆固定,三角架的顶端与顶压螺杆栓接固定,所述的可移动隔墙板借助行走轮具有移动的自由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隔墙板本体左右相邻摆放并放置在地面之上,通过调节顶压螺杆,使得顶压螺杆与天花板接触并形成挤压,使得隔墙板本体被顶压在天花板与地面之间,实现隔墙板本体的安装,安装方便,施工效率高,当需要调整隔墙板位置时,可将顶压螺杆松开,隔墙板本体与天花板及地面分离,从而方便的进行移动,施工过程中隔墙板本体结构完整,能够再次利用,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隔墙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成隔墙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隔墙板本体进行移动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顶压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具体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丁字墙顶槽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丁字墙底槽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十字墙顶槽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十字墙底槽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隔墙板本体,2、顶压螺杆,3、封板,4、螺套,5、硬质墙面层,6、轻质填充层,7、钢筋龙骨,8、穿轴孔,9、支撑钢管,1001、顶槽,1002、底槽,11、连接孔,12、墙体螺栓,13、凹凸槽,14、封板连接孔,15、石膏线,16、踢脚线,101、第一隔墙板,102、第二隔墙板, 103、第三隔墙板,104、第四隔墙板,105、长螺杆,201、螺杆本体,202、顶碗,203、转轴孔,204、转轴,205、螺帽旋紧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1,如图1到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预制装配式可移动隔墙板,包括隔墙板本体1,所述隔墙板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墙板固定结构,所述的墙板固定结构包括顶压螺杆2及封板3,所述的顶压螺杆2与埋设在隔墙板本体1上端的螺套4形成伸缩可调的螺纹连接,所述的封板3 在隔墙板本体1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的顶压螺杆2设置在两组封板3之间。本实用新型采用工厂预制的方式进行生产,隔墙板本体1 的尺寸根据装修设计需要确定长度及高度,预制完成的隔墙板本体1在运送到室内并调整到位后施工人员调节顶压螺杆2伸出螺套4的长度,使得顶压螺杆2与天花板或梁体接触,并通过调节顶压螺杆2对隔墙板本体1 施加向下的顶压力,使得隔墙板本体1夹在地面与天花板或梁体之间,避免使用中隔墙板本体1发生倾倒,保证了隔墙板本体1的稳定性及使用的安全性,采用装配式设计,大大提高了装修的施工效率,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房屋室内的空间布局进行调整,满足住户的个性化需要。
进一步的,为了满足隔墙板本体1组成的隔墙的隔热、隔音效果,如图4所示,所述的隔墙板本体1呈夹心结构,包括两侧的硬质墙面层5及夹设在硬质墙面层5之间的轻质填充层6,所述的轻质填充层6内设置有钢筋龙骨7,硬质墙面层5及轻质填充层6借助钢筋龙骨7形成整体结构。采用钢筋龙骨将隔墙板本体1连接形成整体结构,提高了隔墙板本体1的结构强度,使得隔墙板本体1的耐用性大大提升。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的螺套4与钢筋龙骨7固定连接。设置在螺套4内的顶压螺杆2在产生顶推力后将压力传导到钢筋龙骨7上,保证了隔墙板本体1的耐用性,避免其面板层受力导致的碎裂等损坏出现。
具体实施例2,如图1、图3及图4所示,所述的隔墙板本体1下端设置有墙板移动结构,所述的墙板移动结构包括贯穿隔墙板本体1的穿轴孔 8。所述的穿轴孔8内设置有支撑钢管9,支撑钢管9与钢筋龙骨7固定连接。
当需要对室内的隔墙进行改造时,将隔墙板本体1上的顶压螺杆2拆除后,将穿杆801穿过穿轴孔8,由于支撑钢管9预制在穿轴孔8内,因此在借助穿杆801抬升及移动隔墙板本体1时,不会导致墙板的面板破损,借助升降装置如千斤顶将穿杆801和墙体升离地面,在穿杆801两端安装行走轮802,固定好穿杆801后,墙体两边稳定支撑下端固定在穿杆801 上,为了防止隔墙板本体1倾倒,还设置有三脚架,三角架803两端分别与穿杆801固定,三角架803的顶端与顶压螺杆2进行螺纹连接,从而将隔墙板本体1改造为具有行走轮802的“车体”,使得所述的可移动隔墙板借助行走轮802具有移动的自由度,如图4所示,施工人员通过推拉的方式将隔墙板本体1移动到位后,再反向将三角架803及行走轮802等拆除,从而完成隔墙板本体1的移动,再次将顶压螺杆2旋出并与天花板或顶梁挤压,完成隔墙板本体1的安装固定,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并且隔墙板本体1再次利用,极大的缩减了施工成本,具有广泛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例3,如图3所示,所述的隔墙板本体1左右两侧设置有墙板连接结构,所述的墙板连接结构包括操作槽及连接孔11,所述的连接孔11 贯穿设置在操作槽的侧壁与隔墙板本体1的侧面之间,所述的连接孔11内设置有墙体螺栓12,相邻隔墙板本体1借助墙体螺栓12形成为整体结构。所述的操作槽包括设置在隔墙板本体1上端面的顶槽1001及设置在隔墙板本体1下端面板上的底槽1002。
如图3所示,相邻的隔墙板本体1左右拼接时,通过预制的顶槽1001 或底槽1002,将墙体螺栓12穿插到两个相邻的隔墙板本体1上,此时,施工人员通过另一侧隔墙板本体1上对应的顶槽1001或底槽1002,在伸出在连接孔11之外的墙体螺栓12进行固定,从而将两个隔墙板本体1合成为整体的隔墙,提高了隔墙的整体强度,墙体螺栓12在顶槽1001或底槽1002 中可并排设置多个。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的隔墙板本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凹凸槽13。相邻的隔墙板本体1在放置时,借助凹凸槽13形成插接配合,提高隔墙板本体1接缝处的连接强度,并且提高了连接后形成的隔墙墙体的密封性。
具体实施例4,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的封板3上设置有封板连接孔 14,两侧封板3借助设置在封板连接孔14内的螺栓形成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的封板3外侧面还设置有石膏线15,所述的隔墙板本体1下端设置有踢脚线16。当隔墙板本体1固定完毕后,将封板3填塞到隔墙板本体1上端,用于遮挡顶压螺杆2,将封板3上的封板连接孔14对齐,并借助螺栓将两侧的封板3固定,从而完成对隔墙的基础施工,随后,将石膏线15固定在封板3,遮挡封板连接孔14,固定石膏线遮挡隔墙板本体1下端的穿轴孔8及底槽1002,如图2所示,获得光滑平整的隔墙效果,通过工厂预制,可直接在隔墙板本体1表面集成装修面,进一步缩短装修的施工时间,缩短住户的等待时间,提高用户体验,所述的封板3不仅可设置在隔墙板本体1顶部,对于隔墙板本体1的左右两侧缝隙也可起到密封效果,进一步简化了施工的工序,便于施工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具体实施例5,如图5所示,所述的顶压螺杆2包括螺杆本体201及在螺杆本体201上端设置的倒锥形结构的顶碗202,所述的顶碗202下端设置有转轴孔203,所述的螺杆本体201上端设置有转轴204,所述的转轴204 插入在转轴孔203内使得顶碗202具有相对螺杆本体201转动的自由度,所述的螺杆本体201上还设置有截面为六边形的螺帽旋紧部205。使用时通过扳手卡接螺帽旋紧部205,施工人员能够方便地进行顶压螺杆2的旋转,当螺杆本体201逐渐向上旋出,顶碗202与天花板或者房梁接触,此时随着螺杆本体201的继续旋转与伸出,顶碗202继续升高,保证了顶压螺杆2 有较大的压紧力产生,同时顶碗202借助转轴204与转轴孔203的配合不再随螺杆本体201旋转,顶碗202面积较大,避免隔墙板的倾倒,同时借助顶碗202避免了在施工时对天花板造成磨损,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与洁净度,所述的顶碗202的上端面上设置有防滑纹,提高了顶碗202与天花板接触的摩擦力,保证墙体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例6,如图6所示,所述的顶压螺杆2为竖排一个或并排两个,具体根据施工需要可灵活调整,作用是提高隔墙板的稳定性,保证隔墙板具有较好的抗横向力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隔墙板本体1内设置有走线管,所述的走线管连接有设置在隔墙板本体1墙面上的线盒。走线管内设置电线,电线一端与线盒连接,另一端穿过顶部的封板3与天花板或梁体内的电力线缆连接,从而方便地为隔墙板本体1内的插座或开关等接引电力。
具体实施例7,进一步的,采用预制装配式可移动隔墙板的丁字墙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隔墙板101、第二隔墙板102及第三隔墙板103,所述的第一、二隔墙板呈一字型共面设置,所述的第三隔墙板103与第一、二隔墙板垂直拼接为丁字墙连接结构,第一、二隔墙板的相接端借助其操作槽内设置的墙体螺栓12形成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三隔墙板103端部的操作槽内设置分别与第一、二隔墙板的操作槽侧帮连接的墙体螺栓12。
由于操作槽分为顶槽1001与底槽1002,如图7所示,丁字墙的顶槽 1001的连接方式如图,第一、二隔墙板通过贯穿在顶槽1001的墙体螺栓 12起到连接作用,而第三隔墙板103,通过墙体螺栓12连接在第一、二隔墙板顶槽1001的侧帮上,从而对丁字墙的上端起到固定效果;
为了增强丁字墙的连接强度,还包括如图8所示的底槽1002的连接结构,如图所示,第一、二隔墙板通过贯穿在顶槽1001的墙体螺栓12起到连接作用,而第三隔墙板103通过长螺杆105贯穿第一、二隔墙板本体并形成螺栓连接,起到了较好的固定效果。
具体实施例8,如图9所示,采用预制装配式可移动隔墙板的十字墙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隔墙板101、第二隔墙板102、第三隔墙板103及第四隔墙板104,所述的第一、二隔墙板呈一字型共面设置,所述的第三、四隔墙板与第一、二隔墙板垂直设置,且第三、四隔墙板在第一、二隔墙板两侧对称设置,第一、二隔墙板的相接端借助其操作槽内设置的墙体螺栓12形成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三、四隔墙板端部的操作槽内设置分别与第一、二隔墙板的操作槽侧帮连接的墙体螺栓12。
由于操作槽分为顶槽1001与底槽1002,如图9所示,第一、二隔墙板通过贯穿在顶槽1001的墙体螺栓12起到连接作用,第三、四隔墙板通过穿在,第一、二隔墙板顶槽1001侧帮上的墙体螺栓12连接,从而形成十字墙连接结构;
为增强十字墙的连接效果,如图10所示,第一、二隔墙板通过贯穿在底槽1002的墙体螺栓12起到连接作用,在将第三、四隔墙板摆放到位之前,首先将长螺杆105穿过第一、二隔墙板的墙体,再将第三、四隔墙板摆放到位,使得长螺杆105插入到第三、四隔墙板的底槽1002内,再借助底槽1002提供的操作空间,将长螺杆105两端借助螺母形成固定,从而形成十字墙的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