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砼楼板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54962发布日期:2019-06-11 22:30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砼楼板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砼楼板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钢结构建筑所占比重不足10%,主要应用在工业厂房、高层商用建筑和公共建筑上。限制我国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一些结构层面的技术问题,例如:1、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梁-柱-斜撑等主体结构构件的连接,这些连接节点的存在对构件的工厂预制以及现场吊装的精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主体结构的装配速度;2、外围护墙体的现场安装造成了与主体结构间的缝隙,这些缝隙的后期处理给施工带来了不小的难题,也为围护墙体的防渗抗裂带来了隐患;3、钢结构建筑的楼板形式多样,但均存在与主体结构连接复杂的问题,这也是限制钢结构装配施工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砼楼板组合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砼楼板组合结构,包括:钢框架预制围墙和钢筋混凝土预制楼板;

所述预制围墙包括:墙体,以及用作墙体支撑结构的钢框架;

所述钢框架包括:立柱和横梁;

所述横梁包括设置所述墙体上侧边缘的上边框梁和设置在所述墙体下侧边缘的下边框梁;

所述上边框梁顶面上预设有上连接结构;所述下边框梁的底面上预设有下连接结构;

所述立柱上端设置有突出所述上边框梁顶面的上突出部,所述立柱下端设置有突出所述下边框梁底面的下突出部;

两个所述预制围墙上下对应拼接在一起,上方预制围墙立柱的下突出部与下方预制围墙立柱的上突出部对接且固定连接;

上方预制围墙的下边框梁与下方预制围墙的上边框梁之间留有间隔,所述预制楼板的边缘伸入所述间隔并搭接在下方预制围墙的上边框梁顶面上;

所述预制楼板边缘设置有钢筋伸出部,所述钢筋伸出部伸入所述间隔,所述钢筋伸出部分别与所述上方预制围墙的下边框梁下连接结构和所述下方预制围墙的上边框梁上连接结构交错搭接;

所述间隔内浇筑有混凝土,进而使得上方预制围墙、下方预制围墙以及预制楼板连接成一整体。

其中,钢筋伸出部为预制楼板内部钢筋骨架的伸出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楼板顶面边缘设置有下沉的阶台,所述阶台与所述上方预制围墙的下边框梁之间形成连通所述间隔内外的缝隙。

通过该缝隙可向两个预制围墙间的间隔内浇筑混凝土。

进一步地,所述缝隙横截面为L型;所述下突出部和所述上突出部的高度总和小于所述预制楼板的厚度;在高度方向上,所述上方预制围墙的下边框梁伸入所述阶台内。

在高度方向上,所述上方预制围墙的下边框梁伸入所述阶台内,即预制楼板的顶面高出上方预制围墙的下边框梁底面设置,由此上方预制围墙的下边框梁自然形成一个防止预制楼板水平移动的限位结构,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可有效防止预制楼板脱离预制围墙内的钢框架而掉落,抗震性能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结构和所述下连接结构为栓钉、连接杆、钢筋段或者框架式连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为工字型钢梁、槽钢或者箱型截面的型钢。

其中优选地,所述横梁为工字型钢梁,其包括翼缘和腹板;所述上连接结构或所述下连接结构设置在工字型钢梁的外侧翼缘的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为箱型截面的型钢。

在高度方向上,所述预制楼板的边缘包括搭接部和阶台部,所述预制楼板通过所述搭接部架设在所述下方预制围墙的上边框梁上;阶台部为一沉台用于容纳上方预制围墙的上边框梁,同时阶台部的侧面与上方预制围墙的上边框梁之间形成限位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搭接部侧面和所述阶台部的侧面上均设置有所述钢筋伸出部。

进一步地,所述搭接部侧面设置有下钢筋伸出部,在高度方向上,所述下钢筋伸出部与所述下方预制围墙的上连接结构交错搭接;

所述阶台部的侧面上设置有上钢筋伸出部,在高度方向上,所述上钢筋伸出部与所述上方预制围墙的下连接结构交错搭接。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伸出部为在垂直平面内设置的框架。

进一步地,在所述墙体厚度方向上,所述立柱宽度小于所述横梁的宽度,所述横梁在所述立柱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搭接所述预制楼板的阶台;所述述钢筋伸出部对应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立柱之间的间隙对应的所述预制楼板的边缘部位上,且在所述墙体厚度方向上,所述述钢筋伸出部伸入所述间隙内。

立柱两侧设置阶台,从而便于快速实现预制楼板的搭接作业,而钢筋伸出部(钢筋突出预制楼板边缘的部分)加长设置并伸入相邻两个立柱的间隙内,浇筑水泥后,与预制围墙之间的有效连接长度更长,由此更加牢固。

进一步地,所述钢框架还包括一个或者若干个斜撑。

本实用新型在现场一体吊装,只进行柱-柱连接和梁-板连接的钢结构建筑体系,该体系的最大特点在于,多个开间的构件整体预制为一个吊装单元,一个单元具有上下两个边框梁(上边框梁和下边框梁),预制楼板位于相邻上下两个吊装单元的边框梁(上边框梁和下边框梁)之间,预制楼板的钢筋伸出部与边框梁的连接结构(上连接结构和下连接结构)连接,预制楼板荷载将同时向上下传递,使得两个边框梁与中间夹层的预制楼板共同形成了“钢梁-楼板-钢梁”的组合构件,更加牢固,消除了围护墙体渗漏、开裂的隐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钢框架砼楼板组合结构,将梁、柱、撑、墙等构件多开间一体加工预制,一体吊装,避免了现场大量主体结构构件的连接施工,提高了装配效率;避免了维护墙体与主体结构间的拼接缝隙,消除了围护墙体渗漏、开裂的隐患;简化了钢筋混凝土楼板与主体结构间的连接构造,避免了施工现场大量的钢筋工程,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上述装配式钢框架砼楼板组合结构的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所述预制楼板的边缘搭接在所述下方预制围墙的上边框梁顶面上,所述预制楼板与所述下方预制围墙搁置连接,预制楼板的钢筋伸出部与所述下方预制围墙的上边框梁上连接结构交错搭接;

步骤二:将所述上方预制围墙吊装在所述下方预制围墙上,上方预制围墙与所述下方预制围墙上下对齐,上方预制围墙的所述立柱与下方预制围墙的立柱固定连接;所述上方预制围墙的下连接结构与钢筋伸出部交错搭接;

步骤三:向所述上方预制围墙的下边框梁与所述下方预制围墙的上边框梁之间浇筑混凝土,使得上方预制围墙、下方预制围墙以及预制楼板连接成一整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钢框架砼楼板组合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预制围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预制楼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预制楼板搭接在下方预制围墙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上方预制围墙和下方预制围墙对接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预制围墙和预制楼板对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预制围墙和预制楼板对接处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0-预制围墙;10a-上方预制围墙;10b-下方预制围墙;11-墙体;12-钢框架;13-横梁;13a-上边框梁;13b-下边框梁;14-立柱;14a-上突出部;14b-下突出部;15-斜撑;17a-上连接结构;17b-下连接结构;20-预制楼板;21-钢筋伸出部;22-阶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砼楼板组合结构,包括:钢框架预制围墙10和钢筋混凝土预制楼板20。

具体参照图2所示,预制围墙10包括:墙体11,以及用作墙体11支撑结构的钢框架12;钢框架12包括:立柱14、横梁13和斜撑15。横梁13包括设置墙体11上侧边缘的上边框梁13a和设置在墙体11下侧边缘的下边框梁13b。上边框梁13a顶面上预设有上连接结构17a;下边框梁13b的底面上预设有下连接结构17b。

立柱14上端设置有突出上边框梁13a顶面的上突出部14a,立柱14下端设置有突出下边框梁13b底面的下突出部14b;两个预制围墙10上下对应拼接在一起,上方预制围墙10a立柱14的下突出部14b与下方预制围墙10b立柱14的上突出部14a对接且固定连接。

上方预制围墙10a的下边框梁13b与下方预制围墙10b的上边框梁13a之间留有间隔,预制楼板20的边缘伸入间隔并搭接在下方预制围墙10b的上边框梁13a顶面上。

具体参照图3所示,预制楼板20边缘设置有钢筋伸出部21,钢筋伸出部21伸入间隔,钢筋伸出部21分别与上方预制围墙10a的下边框梁13b下连接结构17b和下方预制围墙10b的上边框梁13a上连接结构17a交错搭接;间隔内浇筑有混凝土,进而使得上方预制围墙10a、下方预制围墙10b以及预制楼板20连接成一整体。

其中,钢筋伸出部21为预制楼板20内部钢筋骨架的伸出部分。

预制楼板20顶面边缘设置有下沉的阶台22,阶台22与上方预制围墙10a的下边框梁13b之间形成连通间隔内外的缝隙。

通过该缝隙可向两个预制围墙10间的间隔内浇筑混凝土。

其中,上方预制围墙10a的下边框梁底面可以预制楼板顶面齐平或者略高于预制楼板顶面。但更为优选地,缝隙横截面为L型;下突出部14b和上突出部14a的高度总和小于预制楼板20的厚度;在高度方向上,上方预制围墙10a的下边框梁13b伸入阶台22内。

在高度方向上,上方预制围墙10a的下边框梁13b伸入阶台22内,即预制楼板20的顶面高出上方预制围墙10a的下边框梁13b底面设置,由此上方预制围墙10a的下边框梁13b自然形成一个防止预制楼板20水平移动的限位结构,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可有效防止预制楼板20脱离预制围墙10内的钢框架12而掉落,抗震性能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上连接结构17a和下连接结构17b为栓钉。横梁13为工字型钢梁,其包括翼缘和腹板;上连接结构17a和下连接结构17b设置在工字型钢梁的外侧翼缘的表面上。立柱14为箱型截面的型钢。

在高度方向上,预制楼板20的边缘包括搭接部和阶台部,预制楼板20通过搭接部架设在下方预制围墙10b的上边框梁13a上;

阶台部为阶台22的对应部分,为一沉台用于容纳上方预制围墙10a的上边框梁13a,同时阶台部的侧面与上方预制围墙10a的上边框梁13a之间形成限位结构。

搭接部侧面和阶台部的侧面上均设置有钢筋伸出部21。搭接部侧面设置有下钢筋伸出部21,在高度方向上,下钢筋伸出部21与下方预制围墙10b的上连接结构17a交错搭接;阶台部的侧面上设置有上钢筋伸出部21,在高度方向上,上钢筋伸出部21与上方预制围墙10a的下连接结构17b交错搭接。钢筋伸出部21为在垂直平面内设置的框架。

具体参照图1和4所示,在墙体11厚度方向上,立柱14宽度小于横梁13的宽度,横梁13在立柱14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搭接预制楼板20的阶台22;述钢筋伸出部21对应设置在相邻两个立柱14之间的间隙对应的预制楼板20的边缘部位上,且在墙体11厚度方向上,述钢筋伸出部21伸入间隙内。

立柱14两侧设置阶台22,从而便于快速实现预制楼板20的搭接作业,而钢筋伸出部21(钢筋突出预制楼板20边缘的部分)加长设置并伸入相邻两个立柱14的间隙内,浇筑水泥后,与预制围墙10之间的有效连接长度更长,由此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在现场一体吊装,只进行柱-柱连接和梁-板连接的钢结构建筑体系,该体系的最大特点在于,多个开间的构件整体预制为一个吊装单元,一个单元具有上下两个边框梁(上边框梁13a和下边框梁13b),预制楼板20位于相邻上下两个吊装单元的边框梁(上边框梁13a和下边框梁13b)之间,预制楼板20的钢筋伸出部21与边框梁的连接结构(上连接结构17a和下连接结构17b)连接,预制楼板20荷载将同时向上下传递,使得两个边框梁与中间夹层的预制楼板20共同形成了“钢梁-楼板-钢梁”的组合构件,更加牢固,消除了围护墙体11渗漏、开裂的隐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钢框架12砼楼板组合结构,将梁、柱、撑、墙等构件多开间一体加工预制,一体吊装,避免了现场大量主体结构构件的连接施工,提高了装配效率;避免了维护墙体11与主体结构间的拼接缝隙,消除了围护墙体11渗漏、开裂的隐患;简化了钢筋混凝土楼板与主体结构间的连接构造,避免了施工现场大量的钢筋工程,提高了施工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上述装配式钢框架砼楼板组合结构的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参照图4所示,预制楼板20的边缘搭接在下方预制围墙10b的上边框梁13a顶面上,预制楼板20与下方预制围墙10b搁置连接,预制楼板20的钢筋伸出部21与下方预制围墙10b的上边框梁13a上连接结构17a交错搭接;

步骤二:参照图5、6和7所示,将上方预制围墙10a吊装在下方预制围墙10b上,上方预制围墙10a与下方预制围墙10b上下对齐,上方预制围墙10a的立柱14与下方预制围墙10b的立柱14固定连接;上方预制围墙10a的下连接结构17b与钢筋伸出部21交错搭接;

步骤三:参照图7所示,向上方预制围墙10a的下边框梁13b与下方预制围墙10b的上边框梁13a之间浇筑混凝土,使得上方预制围墙10a、下方预制围墙10b以及预制楼板20连接成一整体。

其中,预制楼板20顶面边缘设置有下沉的阶台22,阶台22与上方预制围墙10a的下边框梁13b之间形成连通间隔内外的缝隙。缝隙横截面为L型;通过该缝隙可向两个预制围墙间的间隔内浇筑混凝土。利用混凝土将两个预制围墙间的间隔以及L型缝隙填实,填入缝隙的混凝土顶面与预制楼板顶面齐平。

另外,上方预制围墙的下突出部和下方预制围墙的上突出部的高度总和可以小于预制楼板20的厚度,由此在高度方向上,上方预制围墙的下边框梁伸入阶台内,从而形成一种较好的抗震结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