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立式自行车停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4628发布日期:2019-09-20 21:0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立式自行车停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的停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化立式自行车停放装置。



背景技术:

自行车的停放装置多用于公共场所的划定区域,使用户停放自行车更加规整。现有的自行车停放普遍使用五种形式:

(1)地面划分停车位置:在特定的区域划分适当的位置来停放自行车,无法固定自行车的停放位置,容易让用户在一个停车位中停放多辆车以至于出现取车困难、损伤车身、停放杂乱无章等问题;

(2)栏杆式停车装置:机械结构,利用普通的金属制成的形状各异的栏杆,依靠车锁把自行车固定在栏杆上,或者通过两杆间的间隙夹持住车轮来保证自行车停放的稳定。具有结构简单、停放装置安装简便、成本低、可转移性较好的优点,缺点是自行车存入量增加时,因车架间隙小,造成自行车之间相互阻碍和摩擦。此自行车停放装置属于露天式的停放装置,易受到雨淋、日晒和外界行为的影响,不能达到对自行车的有效保护;

(3)双层自行车停放装置:机械结构,它主要由纵向支撑架、水平向固定架、可滑动的抽拉架和下层停车架组成。存车者先将抽拉架抽出,再把自行车推上抽拉架,最后将抽拉架推举回水平向固定架,即可完成了自行车在上层的停放,取车者按着逆向步骤便可取走自行车。优点是增大了存车容量;缺点是靠人力将自行车推举至1.2m以上的上层车位,以至于用户存取车的负担大,使用不太方便;

(4)悬挂式自行车停放装置:机电一体化结构,具有安全防盗、方便、美化环境的特点,适合于城市发展较成熟的商业中心地段、社区街道等。悬挂式停车装置的出现弥补了现存停车装置的不足。该装置提升了空间利用率,考虑了地面以上空间,但其要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5)全自动地下自行车车库:机电一体化智能结构,具有全自动化、海量存储、存取快捷、防盗的特点,适应于新时代发展特点——城市不断扩大、人口持续增加,自行车使用量递增,以及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该种停车装置充分减少了地面占用空间,延伸到地下空间,形成了“地上操作,地下停放”的工作模式;但该模式开发成本较高,还是无法平衡成本与空间利用率之间的关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以下问题:

①地面划分停车位置的取车困难、损伤车身、停放杂乱无章、占地面积大问题;

②栏杆式停车装置的车架间隙小,造成自行车之间相互阻碍和摩擦问题;

③双层自行车停放装置的用户停取车负担大问题;

④其他与电子结合的自行车停放装置的需要配备电机以及供电问题,且要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无法较好地平衡成本与空间利用率之间的关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一种模块化立式自行车停放装置,包括配重块101、支架102、导轨滑块机构103、夹头104、底座105;所述配重块101中间开有两个通孔,其中一个通孔用于引出钢绳A106与所述夹头104刚性连接,钢绳B(107)从另一个通孔穿过,起导向作用;

所述支架102与底座105刚性连接,所述支架102与导轨滑块机构103通过螺栓刚性连接,所述夹头104与所述导轨滑块机构103的滑块通过螺钉刚性连接。

技术方案中所述导轨滑块机构103的滑块设为两块。

所述支架(102)包括左边竖直一根杆和右边一根斜的型材,左边竖直一根杆、右边一根斜的型材均链接在底座(105)上;支架(102)右边一根斜的型材与导轨滑块机构(103)中的导轨配合。

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105中设有限位槽,用于限定自行车的最终停放位置。

技术方案中所述夹头104,包括支撑板1、夹板2、翘板3、防护板4、拉杆5和托板6;

所述支撑板1与防护板4通过螺栓组10刚性连接;

所述夹板2,对称设置两块,设置在支撑板1左右两侧,左侧夹板通过定位销A7、扭力弹簧A8与所述支撑板1柔性连接;右侧夹板通过定位销B19、扭力弹簧C21与所述支撑板1柔性连接;

所述翘板3通过定位销C20、扭力弹簧B11与所述支撑板1柔性连接;

所述防护板4、拉杆5与托板6三者通过螺栓刚性连接。

技术方案中所述两块夹板均设有两个斜坡;

所述翘板3的下部设有锁孔13;

所述托板6设有定位槽17。

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销A7依次穿过支撑板1设定的孔A1、一块夹板上设定的配合孔B1、扭力弹簧A8的中心孔、一块夹板上设定的配合孔B2和支撑板1设定的孔A2;所述扭力弹簧A8的一端顶在夹板没有斜坡的一端,另一端被固定在支撑板1上;

所述定位销B19依次穿过支撑板1设定的孔A5、一块夹板上设定的配合孔B1、扭力弹簧C21的中心孔、一块夹板上设定的配合孔B2和支撑板1设定的孔A6;所述扭力弹簧C21的一端顶在夹板没有斜坡的一端,另一端被固定在支撑板1上。

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板1的中间位置设有孔,通过螺栓螺母及垫片16,将扭力弹簧A8、扭力弹簧C21的一端均固定在支撑板1上。

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销C20依次穿过支撑板1设定的孔A3、翘板3上设定的孔C1、扭力弹簧B11的中心孔、翘板3上设定的孔C2和支撑板1设定的孔A3;所述扭力弹簧B11的一端顶在翘板3上,另一端顶在支撑板(1)上。

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板1上设有三块限位条,分别是限位条a12、限位条b14和限位条c15,限位条b14和限位条c15分别用于限定两块夹板的位置,限位条a12用于限定翘板3的位置。

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板1通过钢绳A106与配重块101刚性连接。

所述支撑板1与导轨滑块机构103的滑块通过螺钉刚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①自行车的停放井然有序。自行车的停放位置以及方向已经设定;只要把自行车停放在所述装置上,就能呈现出一种井然有序的感觉,一方面解决了杂乱无章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增加艺术美感;

②自行车的存取不再困难,不再担心损伤车身。每一个自行车的停放位置之间的距离固定且足够大,使得自行的存取都不会受到相邻自行车的影响,更不会因为间距不足使得存取自行车困难和产生碰撞;

③节省占地面积,整齐停放的前提下,同样大小的地面面积可停放2倍数量的自行车。利用所述模块化立式自行车停放装置的交叉背向拼接的方式,使自行车的停放形式变成两列重合式停放,从而节省占地面积;

本装置采用纯机械化设计、节能环保且停取方便,在后期维护方面简单,同时该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随时扩展数量,适用性广,对环境要求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夹头轴侧图;

图2是夹头的右视图;

图3是图2中C-C向夹头的剖视图;

图4是支撑板结构图;

图5是夹板结构图;

图6是托板结构图;

图7是翘板结构图;

图8是只保留支撑板、夹板以及翘板的正视图;

图9是图8中A-A向夹板与支撑板间的装配图;

图10是图8中B-B向翘板与支撑板件的装配图;

图11是模块化立式自行车停放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12是模块化立式自行车停放装置三个交叉拼接示意图;

图13是模块化立式自行车停放装置单个正视图;

图14是图13中G-G向剖视图;

图15是图14中H的局部放大图;

图16是图15中I的局部放大图;

图17是图15中K的局部放大图;

图18是机架102与导轨滑块机构103中的导轨103C间的配合图;

图19是支架102的轴测图。

图中:

1、支撑板;2、夹板;3、翘板;4、防护板;5、拉杆;6、托板;7、定位销A;8、扭力弹簧A;9、开口销;10、螺栓组;11、扭力弹簧B;12、限位条A;13、锁孔;14、限位条B、15、限位条C;16、螺栓螺母及垫片;17、限位槽;18、斜坡;19、定位销B;20、定位销C;21、扭力弹簧C;101、配重块;102、支架;103、导轨滑块机构;104、夹头;105、底座;106、钢绳A;107、钢绳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一种模块化立式自行车停放装置,包括配重块101、支架102、导轨滑块机构103、夹头104、底座105,所述配重块101中间开有两个通孔,其中一个用于引出一根钢绳A106与所述夹头104刚性连接,以抵消自行车的一部分重力,另一个通过一根钢绳B107作导向用;

导轨滑块机构103包括103A、103B及103C,其中103A、103B为两块一样的滑块,导轨滑块的型号为MGN9H,103C为导轨。

参阅图11、图13,支架102与底座105刚性连接,并与导轨滑块机构103通过螺栓刚性连接;支架102与导轨滑块机构103的导轨103C通过螺栓刚性连接,夹头104通过螺钉与所述导轨滑块机构103的滑块刚性连接。

参阅图15,导轨滑块机构103的滑块设置两块,分别是图15中103A与103B;参阅图14,夹头104中的支撑板1通过钢绳A106与配重块101刚性连接。

钢绳A106、钢绳B107为两根钢绳,其中钢绳B107的作用为配重块的导向,防止运作过程中配种块的摆动。

参阅图16,图16是图15中I的局部放大图(支撑板1与滑块103A的连接图);夹头104的支撑板1与导轨滑块机构103的滑块103A通过螺钉刚性连接。

参阅图17,图17是图15中K的局部放大图(支撑板1与钢绳106的连接图);夹头104中的支撑板1通过钢绳A106与配重块101刚性连接。

参阅图11、图19,支架102包括左边竖直一根杆,链接在底座105上,还包括右边一根斜的型材,型材链接在底座105上。

参阅图18,支架102右边的型材与导轨滑块机构103中的导轨103C配合。

所述底座105中设有限位槽用于限定自行车的最终停放位置。

参阅图1,所述夹头104,包括支撑板1、夹板2、翘板3、防护板4、拉杆5以及托板6,所述防护板4与所述拉杆5以及所述托板6三者通过螺栓刚性连接,形成一个三角关系注:其中防护板与托板间的夹角为100~120度;

参阅图6,所述托板6设有定位槽17,用于限定自行车停放时前轮在横向位置;

参阅图1、图3、图9,所述两块夹板2与所述支撑板1通过定位销A7、定位销B19、扭力弹簧C21以及扭力弹簧A8柔性连接。(注:此处是由定位销A7同时穿过支撑板1已设定的孔、扭力弹簧A8的中心孔和一块夹板2上设定的配合孔,而扭力弹簧A8的一端顶在夹板2没有斜坡的一端,另一端被固定在支撑板1上;定位销B19同时穿过支撑板1已设定的孔、扭力弹簧C21的中心孔和另一块夹板2上设定的配合孔,而扭力弹簧C21的一端顶在夹板2没有斜坡的一端,另一端被固定在支撑板1上。)参阅图4,A1、A2、A3、A4、A5、A6为支撑板上设定的孔。

参阅图5,B1、B2为夹板上设定的配合孔;所述夹板2设有两个斜坡,用于存取自行的车时对自行车的前轮的导向,以减少用户的负担。在支撑板1的中间位置设有孔,通过螺栓螺母及垫片16,将扭力弹簧A8、扭力弹簧C21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板上,通过调节螺栓可对扭力弹簧力的弹力大小进行调节,从而能够满足不同大小的自行车车轮进入夹紧机构;

所述翘板3与所述支撑板1通过定位销C20以及扭力弹簧B11柔性连接(注:此处是由定位销穿过支撑板已设定的孔、扭力弹簧的中心孔和翘板上设定的孔配合,而扭力弹簧的一端顶在翘板较长的一端,另一端顶在支撑板上。)

参阅图7,C1、C2为翘板上设定的孔。翘板3的下部设有锁孔13,用于锁定夹持机构空置状态的位置;

所述支撑板1与所述防护板4通过螺栓组10刚性连接,

参阅图3,支撑板1中设有三块限位条12、14、15,其中限位条b14和限位条c15用于限定所述夹板2的位置,而限位条a12用于限定所述翘板3的位置(注:当两夹板由于扭力弹簧的作用下,有相互加紧的趋势时,限位条b与限位条c使其保持已设定的相对位置;当翘板在扭力弹簧B11的作用下,翘板设有锁孔的一端产生靠向支撑板趋势时,限位条a使其保持已设定位置。)

刚性连接是指二者虽然是两个零件,连接的固定性非常好,可视为一体。比如过盈配合、螺纹连接、焊接等,都称之为刚性连接。

柔性连接是指两个零件连接时并没有固定的相对位置,但有确定的位置关系。比如通过弹簧、橡皮筋、与定位销配合连接等,都称之为柔性连接。

自行车前轮定位方案:停放自行车前,装置的夹头被锁定在支架的最低处,当用户把自行车前轮顺着夹头推进到夹头的托板的定位槽的过程中,自行车前轮的最前点与翘板接触并使翘板的一端跟随着车轮移动一定的位移,从而使夹头的翘板(3)解除锁定,同时夹头上的夹板依靠扭力弹簧的弹力将自行车的前轮夹持在夹头上,使夹头可以带动自行车上下移动。

自行车的抬升及取车方案:当自行车前轮被限定在夹头上后,用户只需一手轻轻提车头,同时用另一手扶住坐垫将自行轻推,然后使自行车后轮进入停车装置底座的限位槽,即可实现自行抬升及停放完毕(注:自行车的抬升过程中大部分的抬升力均由配重块承担);取自行车时,用户只需用一只手扶住自行车的坐垫,把自行车往外拉出,另一手扶住自行车车把往下轻压,使装置的夹头到达装置支架的最低处,然后将自行车拉出装置即可完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