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遇水膨胀止水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6562发布日期:2019-10-15 18:05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遇水膨胀止水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遇水膨胀止水条。



背景技术:

制品型遇水膨胀止水条是一种既有一般橡胶制品的性能,又有遇水自行膨胀的性能的新型防水材料。制品型遇水膨胀止水条比普通止水带相当具有膨胀倍率高,移动补充性强,置于施工缝,后浇缝后具有较强的平衡自愈功能,可自行封堵因沉降而出现的新的微小缝隙,对于已完工的工程,如缝隙渗漏水,可用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重新堵漏。

现有的制品型遇水膨胀止水条在施工过程中一般需要以钢钉对其进行固定,然而钢钉固定,整个固定过程都过于繁琐,导致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遇水膨胀止水条,解决现在的制品型遇水膨胀止水条在固定过程中过于繁琐,导致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遇水膨胀止水条,包括基体、自黏胶块、保护膜,所述基体与所述自黏胶块相粘结为一体,且所述基体通过所述自黏胶块固定于混凝土墙体的中心线两侧,所述保护膜包裹于所述基体和所述自黏胶块,其中:

所述基体呈长条状结构,所述基体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V型槽,所述V 型槽所成夹角为α,且120°≤α≤145°,所述基体的上侧和下侧均开设有燕尾槽;

所述自黏胶块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基体的上侧和下侧,所述自黏胶块由燕尾凸台和直条板,所述燕尾凸台放置于所述基体的所述燕尾槽内,所述直条板的内侧与所述基体的上侧或下侧相固定连接,所述直条板的外侧与所述混凝土墙体相固定连接;

所述保护膜包括上保护膜和下保护膜,所述上保护膜包裹于所述V型槽的两侧斜面和位于所述基体上侧的所述直条板的外侧平面,所述下保护膜包裹于所述V型槽的两侧斜面和位于所述基体下侧的所述直条板的外侧平面,所述上保护膜与所述下保护膜在所述V型槽处相重叠。

进一步,所述基体横截面的宽度为W、高度为H,且20mm≤W≤ 50mm、10mm≤H≤50mm。

进一步,所述基体横截面W的取值为20mm、30mm、40mm、50mm,所述基体横截面H的取值为10mm、20mm、30mm、40mm、50mm。

进一步,所述基体横截面的宽度W和高度H具体为:20mm*10mm,或者30mm*10mm,或者20mm*20mm,或者30mm*20mm,或者30mm*30mm,或者40mm*30mm,或者50mm*30mm,或者50mm*40mm,或者50mm*50mm。

进一步,所述V型槽的夹角α具体为30°,或者35°,或者38°,或者40°,或者42°,或者45°。

进一步,所述基体由聚氨酯、丙稀酸钠和橡胶加工而成。

进一步,所述自黏胶块的材质为聚氨酯密封胶。

进一步,所述保护膜不限于具体为PE、或者、PVC、或者PET。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遇水膨胀止水条,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自黏胶块将基体固定于混凝土墙体的中心线两侧,从而避免了目前采用钢钉的固定方式使得整个固定过程都过于繁琐,导致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的自黏胶块将燕尾凸台部分放置于基体的燕尾槽内,从而使得自黏胶块与基体连为一体,另外因自黏胶块具有超强的粘结力和强大的蠕变渗透能力,使得自黏胶块渗透到混凝土墙体的孔隙中,因此借助于自黏胶块增强了基体与混凝土墙体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体左右两侧开设有V型槽,一方面能够起到对从混凝土墙体的裂缝中渗出的水进行导流,降低遇水膨胀止水条受到的水压,提高遇水膨胀止水条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减少了基体的用料,节约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通过用保护膜包裹基体和自黏胶块,使其在不会暴露在灰尘杂质中,保持了外表面的清洁,不受灰尘、水泥砂浆及作业刮擦的破坏。

附图说明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图1为具体实施例中制品型遇水膨胀止水条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例中基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例中制品型遇水膨胀止水条的横截面施工示意图;

图例说明:1-基体;11-V型槽;12-燕尾槽;2-自黏胶块;21-燕尾凸台;22- 直条板;3-保护膜;31-上保护膜;32-下保护膜;4-混凝土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下文为了描述方便,所引用的“上”、“下”、“左”、“右”等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等方向一致,下文中的“第一”、“第二”等为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其他特殊含义。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遇水膨胀止水条,如图1-3所示,包括基体1、自黏胶块2、保护膜3,具体说明如下:

(1)基体

如图1、3所示,所述基体1与所述自黏胶块2相粘结为一体,且所述基体 1通过所述自黏胶块2固定于混凝土墙体4的中心线两侧。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在膨胀止水条施工前,将需要施工的混凝土墙体 4进行凿毛、剔平,使凹凸不平的墙面保持平整,从而有利于膨胀止水条的施工。

如图2所示,所述基体1呈长条状结构,所述基体1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V型槽11,所述V型槽11所成夹角为α,且120°≤α≤145°,所述基体1的上侧和下侧均开设有燕尾槽12。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在基体1左右两侧开设有V型槽11,不仅对从混凝土墙体4的裂缝中渗出的水进行导流,降低遇水膨胀止水条受到的水压,提高遇水膨胀止水条的使用寿命;还可以减少了基体1的用料,节约生产成本。因此在基体1左右两侧开设的凹槽形状不仅可以为V型槽11,还可以为矩形槽、三角形槽,在保证遇水膨胀止水条的使用寿命和成本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凹槽具体采用何种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这样的形状的变化不影响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所述基体1横截面的宽度为W、高度为H,且20mm≤W≤ 50mm、10mm≤H≤50mm。

进一步,所述基体1横截面W的取值为20mm、30mm、40mm、50mm,所述基体1横截面H的取值为10mm、20mm、30mm、40mm、50mm。

进一步,所述基体1横截面的宽度W和高度H具体为:20mm*10mm,或者30mm*10mm,或者20mm*20mm,或者30mm*20mm,或者30mm*30mm,或者40mm*30mm,或者50mm*30mm,或者50mm*40mm,或者50mm*50mm。

进一步,所述V型槽11的夹角α具体为30°,或者35°,或者38°,或者40°,或者42°,或者45°。

进一步,所述基体1由聚氨酯、丙稀酸钠和橡胶加工而成。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基体1是由聚氨酯、丙稀酸钠等高分子吸水性树脂等材料,与合成橡胶或天然橡胶制得的条状固体防水材料,从而使得遇水膨胀止水条的膨胀倍率高,能使混凝土施工缝具有较强的平衡自愈功能。

(2)自黏胶块

如图1、3所示,所述自黏胶块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基体1的上侧和下侧,所述自黏胶块2由燕尾凸台21和直条板22,所述燕尾凸台21放置于所述基体1的所述燕尾槽12内,所述直条板22的内侧与所述基体1的上侧或下侧相固定连接,所述直条板22的外侧与所述混凝土墙体4相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自黏胶块2的材质为聚氨酯密封胶。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自黏胶块2的聚氨酯密封胶由高分子原料反应而成,具有不易老化、脆裂,粘结牢固等有点,同时具有超强的粘结力和抗老化性能。另外通过加入多种助剂,使其具有随形的蠕变和渗透功能,从而增强了基体 1与混凝土墙体4的连接强度。

其中,自黏胶块2的材质不仅可以为聚氨酯密封胶,还可以为丁基橡胶等制成的粘胶剂,在保证基体1与混凝土墙体4的连接强度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自黏胶块2具体采用何种材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这样的材质的变化不影响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3)保护膜

所述保护膜3包裹于所述基体1和所述自黏胶块2。

如图1所示,所述保护膜3包括上保护膜31和下保护膜32,所述上保护膜31包裹于所述V型槽11的两侧斜面和位于所述基体1上侧的所述直条板22的外侧平面,所述下保护膜32包裹于所述V型槽11的两侧斜面和位于所述基体1下侧的所述直条板22的外侧平面,所述上保护膜31与所述下保护膜 32在所述V型槽11处相重叠。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通过保护膜3包裹于所述基体1和所述自黏胶块 2,完全避免了施工前膨胀止水条完全暴露于空气中,使得其外表面被灰尘及水泥砂浆污染,或者易被施工机械或钢筋扎坏,从而影响止水效果的问题。

其中,保护膜3中还具有防紫外线因子,从而防止基体1和自黏胶块 2因太阳的照射造成的止水效果降低。

进一步,所述保护膜3不限于具体为PE、或者、PVC、或者PE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遇水膨胀止水条,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自黏胶块2将基体1固定于混凝土墙体4的中心线两侧,从而避免了目前采用钢钉的固定方式使得整个固定过程都过于繁琐,导致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的自黏胶块2将燕尾凸台21部分放置于基体1的燕尾槽12内,从而使得自黏胶块2与基体1连为一体,另外因自黏胶块2具有超强的粘结力和强大的蠕变渗透能力,使得自黏胶块2渗透到混凝土墙体4的孔隙中,因此借助于自黏胶块2增强了基体1与混凝土墙体4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体1左右两侧开设有V型槽11,一方面能够起到对从混凝土墙体4的裂缝中渗出的水进行导流,降低遇水膨胀止水条受到的水压,提高遇水膨胀止水条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减少了基体1的用料,节约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通过用保护膜3包裹基体1和自黏胶块2,使其在不会暴露在灰尘杂质中,保持了外表面的清洁,不受灰尘、水泥砂浆及作业刮擦的破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新型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新型的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