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体系及其建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314073发布日期:2019-12-03 23:49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体系及其建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工业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体系及其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板房是一种建筑工地常用的临时房屋,可方便快捷地进行组装和拆卸,实现了临时建筑的通用标准化,树立了环保节能、快捷高效的建筑理念。

申请公布号为cn10531711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包括模块化设计的建筑本体,所述建筑本体底部靠近中央位置设有向下延伸的柱承,柱承底端设置插接部;所述与柱承和插接部构成的安装部适配的衔接部设置于建筑本体顶部。所述建筑本体顶部且高于建筑顶部的位置设有向外侧延伸的扶檐。但其不足之处在于,通过带动柱承端部上的插接部插接至适配部内,当将多个建筑本体用作房屋的某一面板时,建筑本体可能会沿垂直于建筑本体所在的平面的方向带动柱承和插接部与适配部之间脱离,从而造成相邻的建筑本体不在同一个平面上,降低了整个装配式建筑的强度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拼装后强度和稳定性的装配式建筑体系。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体系,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且位于底板的四角设置有立柱,相邻的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侧板,多个所述立柱远离底板的端部设置有顶板,所述底板包括多个相互拼接而成的第一拼接条,相邻的所述第一拼接条相对的面上开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插槽和第一插条,所述第一插槽和第一插条均沿第一拼接条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插槽的两端贯穿第一拼接条设置,所述第一插槽的横截面呈“t”形设置,所述第一插条与“t”形的所述第一插槽配合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拼接条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将多个第一拼接条的两端包覆起来的第一包覆条,所述第一包覆条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第一拼接条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包覆条的横截面呈“u”形设置,“u”形的所述第一包覆条的内壁与多个第一拼接条的三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底板拼接时,将第一拼接条上的第一插条插接至相邻第一拼接条上的第一插槽内,从而带动多个第一拼接条安装至一起,因第一插槽和第一插条呈“t”形设置,使得相邻的第一拼接条不会沿着垂直于第一拼接条的长度方向脱离,使得多个第一拼接条位于同一个平面上,提高了相邻的第一拼接条之间的固定效果,将第一包覆条朝向多个第一拼接条的端部移动,使得第一包覆条将多个第一拼接条的端部包覆,防止多个第一拼接条沿立柱的高度之间出现偏差,进一步使得多个第一拼接条位于同一个平面上,提高了相邻的第一拼接条之间的拼接固定效果,从而提高了装配式建筑体系的强度和稳定性;将底板分成多个第一拼接条,减小了整个底板的占地面积,方便对底板进行运输;并且提高了相邻的第一拼接条之间的密封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朝向顶板的面上且位于底板的两侧开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第一插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槽的两端贯穿所述底板设置,“u”形的所述第一包覆条的内壁上设置有插接且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内的第一连接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槽和第一连接条的设置使得多个第一连接条通过第一包覆条固定至一起,因第一连接槽和第一连接条呈“t”形设置,防止第一连接条沿垂直于第一连接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连接槽脱离,从而提高了第一包覆条对多个第一连接条的连接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上且位于立柱所在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插接杆,所述立柱远离顶板的端部朝向立柱内开设有用于供第一插接杆插入的第一槽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立柱安装时,将立柱移动至第一插接杆所在的位置,带动第一插接杆插接至立柱上的第一槽体内,使得立柱安装至底板上,采用第一插接杆和第一槽体的设置方便对立柱进行安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柱朝向两侧侧板的面上均开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沿立柱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槽的两端贯穿立柱设置,所述侧板上设置有插接至第二连接槽内的第二连接条,所述第二连接条沿侧板边缘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槽的横截面呈“t”形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条与“t”形的第二连接槽配合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侧板安装至立柱上时,通过将侧板上的第二连接条沿立柱的高度方向插接至第二连接槽内,使得侧板固定至立柱上,因第二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条呈“t”形设置,可防止第二连接条沿垂直于第二连接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连接槽之间脱离,提高了侧板固定至立柱上的固定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板包括多个相互拼接而成的第二拼接条,相邻的所述第二拼接条相对的面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二插槽和第二插条,所述第二插条和第二插槽均沿第二拼接条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插槽的两端贯穿第二拼接条设置,所述第二插槽的横截面呈“t”形设置,所述第二插条与“t”形的第二插槽配合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侧板包括多个第二拼接条,方便对整个侧板进行运输,当需要对侧板拼接时,将第二拼接条上的第二插条插接至相邻的第二拼接条上的第二插槽内,使得相邻的第二拼接条固定至一起,因第二插槽和第二插条呈“t”形设置,可防止第二插条沿垂直于第二插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插槽之间脱离,防止相邻的第二拼接条之间沿垂直于第二拼接条的长度方向相互脱离,提高了整个侧板的强度和稳定性,方便对侧板进行拼装,并且提高了相邻的第二拼接条之间的密封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柱远离底板的端部朝向立柱内开设有第二槽体,所述顶板上设置有插接至所述第二槽体内的第二插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顶板固定至立柱上时,将顶板上的第二插接杆插接至第二槽体内,使得顶板固定至立柱上,采用第二插接杆和第二槽体的设置方便对顶板进行安装和固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板包括多个相互拼接而成的第三拼接条,相邻的所述第三拼接条相对的面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三插槽和第三插条,所述第三插条和第三插槽均沿第三拼接条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三插槽的两端贯穿第三拼接条设置,所述第三插槽的横截面呈“t”形设置,所述第三插条与“t”形的第三插槽配合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顶板包括多个第三拼接条,减小了整个顶板的占地面积,方便对顶板进行运输,当需要对顶板拼接安装时,通过将第三拼接条上的第三插条插接至相邻的第三拼接条上的第三插槽内,从而使得顶板通过多个第三拼接条被拼接固定至一起,因第三插槽和第三插条呈“t”形设置,可防止第三插条沿垂直于第三插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三插槽脱离,提高了第三插条固定至第三插槽内的固定效果,从而提高了顶板的强度和稳定性,并且提高了相邻的第三拼接条之间的密封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多个所述第三拼接条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将多个第三拼接条的两端包覆起来的第二包覆条,所述第二包覆条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第三拼接条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包覆条的横截面呈“u”形设置,“u”形的所述第二包覆条的内壁与多个第三拼接条的三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包覆条可将多个第三拼接条的端部固定至一起,从而间接提高了相邻的第三拼接条之间的拼接效果,使得多个第三拼接条位于同一个平面上,进一步提高了整个顶板的强度和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板朝向底板的面上且位于顶板的两侧开设有第三连接槽,所述第三连接槽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第三插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槽的两端贯穿顶板设置,“u”形的所述第二包覆条的内壁上设置有插接且滑动连接于第三连接槽内的第三连接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连接槽和第三连接条的设置可使得第二包覆条将多个第三拼接条固定至一起,提高了第二包覆条对多个第三拼接条的固定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整个顶板的强度和稳定性。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体系建造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体系建造方法,包括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体系,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第一拼接条带动第一插条插接至相邻的第一拼接条上的第一插槽内,完成对多个第一拼接条的拼接安装,从而完成对底板的拼接,此时带动多个第一拼接条上的第一连接槽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s2:将第一包覆条带动第一连接条插接至多个第一拼接条上的第一连接槽内,使得第一包覆条将多个第一拼接条的两端包覆起来;

s3:将立柱带动第一槽体朝向第一插接杆移动,使得底板带动第一插接杆插接至立柱上的第一槽体内,完成对立柱的安装;

s4:将第二拼接条上的第二插条插接至相邻的第二拼接条上的第二插槽内,完成对多个第二拼接条的拼接安装,从而完成对侧板的拼接;

s5:将侧板上的第二连接条沿立柱的高度方向插接至第二连接槽内,从而完成对侧板和立柱之间的固定;

s5:将第三拼接条上的第三插条插接至相邻的第三拼接条上的第三插槽内,完成对多个第三拼接条的安装固定,从而完成对顶板的拼接,此时带动多个第三拼接条上的第三连接槽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s6:将拼接完成后的顶板上的第二插接杆插接至第二槽体内,完成顶板与立柱之间的固定;

s7:将第二包覆条带动第三连接条插接至多个第三拼接条上的第三连接槽内,使得第二包覆条将多个第三拼接条的两端包覆起来,完成对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拼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整个装配式建筑拼装完成后无需使用螺栓螺母,只需要通过带动第一插条和第一插槽、第二插条和第二插槽、第三插条和第三插槽、第一连接条和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槽以及第三连接条和第三连接槽之间相互配合即可完成对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拼装,方便简单,提高了施工人员的施工效率,并且整个装配式建筑的强度和稳定性均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将第一拼接条上的第一插条插接至相邻的第一拼接条上的第一插槽内,因第一插槽和第一插条呈“t”形设置,可防止第一插条沿垂直于第一插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插槽之间脱离,将第一包覆条带动第一连接条滑动连接至第一连接槽内,使得多个相邻的第一拼接条固定至第一包覆条内,从而完成对底板的拼装,使得整个底板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并且提高了相邻的第一连接条之间的密封性,防止装配式建筑漏水;

2.通过将侧板上的第二连接条插接至立柱上的第二连接槽内,因第二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槽呈“t”形设置,可防止第二连接条沿垂直于第二连接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连接槽之间脱离,提高了侧板固定至立柱上的固定效果,通过将第二拼接条上第二插条插接至相邻的第二拼接条上的第二插槽内,使得相邻的第二拼接条固定至一起,因第二插槽和第二插条呈“t”形设置,可防第二插条沿垂直于第二插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插槽之间脱离,提高了第二插条固定至第二插槽内的固定效果,从而提高了侧板的强度和稳定性;

3.将第三拼接条上的第三插条插接至相邻的第三拼接条上的第三插槽内,因第三插槽和第三插条呈“t”形设置,可防止第三插条沿垂直于第三插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三插槽之间脱离,提高了第三插条固定至第三插槽内的固定效果,将第二包覆条带动第三连接条滑动连接至第三连接槽内,使得多个第三拼接条固定至第二包覆条内,从而完成对顶板的拼装,使得整个顶板具有较好的强度和稳定性,并且提高了相邻的第三拼接条之间的密封性,从而防止顶板漏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用于展示第一插接杆、第一连接条和第一连接槽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用于展示第二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b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的用于展示第二插接杆、第三连接槽和第三连接条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c部放大图。

图中,1、底板;11、立柱;111、第二连接槽;112、第二连接条;113、第二槽体;114、第二插接杆;12、顶板;121、第三拼接条;122、第三插槽;123、第三插条;124、第二包覆条;125、第三连接槽;126、第三连接条;13、第一拼接条;131、第一插槽;132、第一插条;133、第一包覆条;14、第一连接槽;141、第一连接条;15、第一插接杆;151、第一槽体;16、侧板;161、第二拼接条;162、第二插槽;163、第二插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体系,包括底板1,底板1上且位于底板1的四角设置有立柱11,相邻的立柱11之间设置有侧板16,多个立柱11远离底板1的端部设置有顶板12。

结合图1和图2,为了减小整个底板1的占地面积,从而方便对底板1进行运输,将底板1包括多个相互拼接而成的第一拼接条13。

结合图2和图3,为了将相邻的第一拼接条13之间固定至一起,在相邻的第一拼接条13相对的面上开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插槽131和第一插条132,第一插槽131和第一插条132均沿第一拼接条13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插槽131的两端贯穿第一拼接条13设置。

结合图2和图3,为了防止第一插条132沿垂直于第一插槽13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插槽131脱离,将第一插槽131的横截面呈“t”形设置,第一插条132与“t”形的第一插槽131配合设置。

结合图2和图3,为了进一步提高相邻的第一拼接条13之间的固定效果,从而提高整个底板1的强度,在多个第一拼接条13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将多个第一拼接条13的两端包覆起来的第一包覆条133,第一包覆条133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第一拼接条13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包覆条133的横截面呈“u”形设置,“u”形的第一包覆条133的内壁与多个第一拼接条13的三面抵接。

结合图2和图3,为了将多个第一拼接条13固定至第一包覆条133内,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底板1的固定效果,在底板1朝向顶板12的面上且位于底板1的两侧开设有第一连接槽14,第一连接槽14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第一插槽13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连接槽14的两端贯穿底板1设置,“u”形的第一包覆条133的内壁上设置有插接且滑动连接于第一连接槽14内的第一连接条141。

结合图2和图3,为了防止第一连接条141沿垂直于第一连接槽14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连接槽14之间脱离,从而提高第一拼接条13固定至第一包覆条133内的固定效果,将第一连接槽14的横截面设置为“t”形,将第一连接条141与“t”形的第一连接槽14配合设置。

当需要对底板1拼装时,首先将第一拼接条13上的第一插条132插接至相邻的第一拼接条13上的第一插槽131内,因第一插槽131和第一插条132呈“t”形设置,从而使得相邻的第一拼接条13通过第一插槽131和第一插条132固定至一起,此时将第一包覆条133移动至多个第一拼接条13的端部,带动第一包覆条133上的第一连接条141滑动连接于第一连接槽14内,使得多个第一拼接条13的端部固定至第一包覆条133内,从而完成整个底板1的拼装,使得整个底板1具有较好的强度和稳定性。

结合图2和图3,为了将立柱11可拆卸连接在底板1上,在底板1上且位于立柱11所在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插接杆15,立柱11远离顶板12的端部朝向立柱11内开设有用于供第一插接杆15插入的第一槽体151;当需要对立柱11安装时,通过将立柱11移动至第一插接杆15所在的位置,使得第一插接杆15插接至第一槽体151内,从而使得立柱11固定至底板1上。

结合图4和图5,为了将侧板16可固定至立柱11上,在立柱11朝向两侧侧板16的面上均开设有第二连接槽111,第二连接槽111沿立柱11的高度方向设置,第二连接槽111的两端贯穿立柱11设置,侧板16上设置有插接至第二连接槽111内的第二连接条112,第二连接条112沿侧板16边缘的长度方向设置。

为了防止第二连接条112沿垂直于第二连接槽11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连接槽111之间脱离,将第二连接槽111的横截面呈“t”形设置,第二连接条112与“t”形的第二连接槽111配合设置。

当需要将侧板16安装至立柱11上时,通过将侧板16上的第二连接条112滑动连接于第二连接槽111内,因第二连接槽111和第二连接条112呈“t”形设置,使得侧板16通过第二连接槽111和第二连接条112固定至立柱11上,方便对侧板16进行安装。

结合图4和图5,为了减小侧板16的占地面积,从而方便对侧板16进行运输,将侧板16包括多个相互拼接而成的第二拼接条161,相邻的第二拼接条161相对的面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二插槽162和第二插条163,第二插条163和第二插槽162均沿第二拼接条16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插槽162的两端贯穿第二拼接条161设置。

结合图4和图5,为了防止第二插条163沿垂直于第二插槽16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插槽162之间脱离,将第二插槽162的横截面呈“t”形设置,第二插条163与“t”形的第二插槽162配合设置。

当需要对侧板16拼装时,将第二拼接条161上的第二插条163插接至相邻的第二拼接条161上的第二插槽162内,因第二插槽162和第二插条163呈“t”形设置,使得相邻的第二拼接条161通过第二插槽162和第二插条163固定至一起,采用第二插槽162和第二插条163的设置方便对侧板16进行固定。

结合图5和图6,为了将顶板12固定至立柱11上,在立柱11远离底板1的端部朝向立柱11内开设有第二槽体113,顶板12上设置有插接至第二槽体113内的第二插接杆114;通过带动顶板12上的第二插接杆114插接至立柱11上的第二槽体113内,使得顶板12固定至立柱11上,方便对顶板12安装。

结合图6和图7,为了减小顶板12的占地面积,从而方便对顶板12进行运输,将顶板12包括多个相互拼接而成的第三拼接条121,相邻的第三拼接条121相对的面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三插槽122和第三插条123,第三插条123和第三插槽122均沿第三拼接条12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三插槽122的两端贯穿第三拼接条121设置。

结合图6和图7,为了防止第三插条123沿垂直于第三插槽122的长度方向与第三插槽122之间脱离,将第三插槽122的横截面呈“t”形设置,第三插条123与“t”形的第三插槽122配合设置。

结合图6和图7,为了进一步提高多个第三拼接条121拼接后的强度和稳定性,在多个第三拼接条121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将多个第三拼接条121的两端包覆起来的第二包覆条124,第二包覆条124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第三拼接条12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包覆条124的横截面呈“u”形设置,“u”形的第二包覆条124的内壁与多个第三拼接条121的三面抵接。

为了将第三拼接条121固定至第二包覆条124内,从而进一步提高多个第三拼接条121拼接后的强度和稳定性,在顶板12朝向底板1的面上且位于顶板12的两侧开设有第三连接槽125,第三连接槽125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第三插槽122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三连接槽125的两端贯穿顶板12设置,“u”形的第二包覆条124的内壁上设置有插接且滑动连接于第三连接槽125内的第三连接条126。

为了防止第三连接条126沿垂直于第三连接槽125的长度方向与第三连接槽125之间脱离,将第三连接槽125的横截面设置为“t”形,第三连接条126与“t”形的第三连接槽125配合设置。

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体系建造方法,包括上述的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体系,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第一拼接条13带动第一插条132插接至相邻的第一拼接条13上的第一插槽131内,完成对多个第一拼接条13的拼接安装,从而完成对底板1的拼接,此时带动多个第一拼接条13上的第一连接槽14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s2:将第一包覆条133带动第一连接条141插接至多个第一拼接条13上的第一连接槽14内,使得第一包覆条133将多个第一拼接条13的两端包覆起来;

s3:将立柱11带动第一槽体151朝向第一插接杆15移动,使得底板1带动第一插接杆15插接至立柱11上的第一槽体151内,完成对立柱11的安装;

s4:将第二拼接条161上的第二插条163插接至相邻的第二拼接条161上的第二插槽162内,完成对多个第二拼接条161的拼接安装,从而完成对侧板16的拼接;

s5:将侧板16上的第二连接条112沿立柱11的高度方向插接至第二连接槽111内,从而完成对侧板16和立柱11之间的固定;

s5:将第三拼接条121上的第三插条123插接至相邻的第三拼接条121上的第三插槽122内,完成对多个第三拼接条121的安装固定,从而完成对顶板12的拼接,此时带动多个第三拼接条121上的第三连接槽125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s6:将拼接完成后的顶板12上的第二插接杆114插接至第二槽体113内,完成顶板12与立柱11之间的固定;

s7:将第二包覆条124带动第三连接条126插接至多个第三拼接条121上的第三连接槽125内,使得第二包覆条124将多个第三拼接条121的两端包覆起来,完成对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拼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