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加工用釉浆喷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34976发布日期:2020-01-18 04:21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陶瓷加工用釉浆喷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涂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陶瓷加工用釉浆喷涂装置。



背景技术:

陶瓷,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就发明了陶器。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古人称陶瓷为瓯。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陶瓷的制作中,为了保证陶瓷的质量,且使得陶瓷更加美观,都需要对陶瓷进行喷釉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目前,人们都是手拿着喷釉工具对陶瓷进行喷涂,但为了陶瓷能全面的喷涂釉浆,人们需要不断的移动喷釉工具,比较费力,并且由于手难以掌控喷釉工具与陶瓷之间的距离,导致喷在陶瓷上的釉浆不均匀,进一步的影响到陶瓷的美观。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能够代替人工对陶瓷进行喷釉,比较省力,并且喷涂的釉浆还均匀,不影响陶瓷的美观的陶瓷加工用釉浆喷涂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人拿着喷釉工具对陶瓷进行喷涂,需要不断的移动,比较费力,并且难以掌控距离,导致喷釉不均匀影响陶瓷的美观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代替人工对陶瓷进行喷釉,比较省力,并且喷涂的釉浆还均匀,不影响陶瓷的美观的陶瓷加工用釉浆喷涂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陶瓷加工用釉浆喷涂装置,包括有底座,还包括有筒体、喷釉机构、l型放置板、推动机构和旋转机构,所述底座上方设有筒体,筒体内壁与底座顶部之间设有喷釉机构,喷釉机构用于将釉浆喷在陶瓷上,且筒体与底座顶部之间设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用于使筒体转动,所述底座顶部的其中一部设有推动机构,推动机构上连接有可使陶瓷放置的l型放置板,l型放置板与筒体配合。

进一步说明,喷釉机构包括有喷釉泵、连接管、环形管和喷管,所述筒体内壁靠近底座的一部安装有环形管,环形管上连接有两根可将釉浆喷在陶瓷上的喷管,底座顶部中间安装有喷釉泵,喷釉泵的出料端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尾端贯穿筒体圆心位置与环形管连接。

进一步说明,所述连接管通过一根管子与环形管转动式连接,管子两端与环形管连接且连通。

进一步说明,推动机构包括有导杆、活动板、拉板和第一弹簧,所述底座顶部靠近筒体的一部安装有导杆,导杆上滑动式的设有活动板,活动板的其中一端与l型放置板外连接,活动板的另一端则连接有拉板,活动板底部与底座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

进一步说明,旋转机构包括有环形滑轨、环形滑块、外齿圈、驱动电机和齿轮,所述筒体外侧设有环形滑轨,且环形滑轨内壁与筒体外壁连接,环形滑轨上滑动式的连接有环形滑块,环形滑块底部与底座顶部固接,所述外齿圈安装于环形滑轨外侧面中部,底座顶部远离导杆的一部嵌入式的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齿轮,齿轮与外齿圈啮合。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有弧形接触板、斜板、l型支撑板、l型板、第二弹簧、固定板、卡杆和第三弹簧,所述底座顶部靠近驱动电机的一部安装有l型支撑板,l型支撑板靠近筒体的一部滑动式的设有l型板,且l型板与l型支撑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l型板内底部靠近第二弹簧的一部安装有固定板,所述l型支撑板靠近筒体的一端铰接有与固定板配合的卡杆,卡杆靠近l型板的一侧与l型支撑板外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l型放置板上部安装有与l型板配合的弧形接触板,弧形接触板外顶部远离拉板的一侧固接有与卡杆配合的斜板。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将陶瓷放在l型放置板上,且使得陶瓷移动至筒体内,启动喷釉泵和驱动电机,即可使得喷管转动对陶瓷进行全面的喷釉,无需人拿着喷釉工具进行喷釉,比较省力,工作效率高,并且喷釉还均匀,不影响陶瓷的美观,通过固定机构的作用,能将l型放置板固定,无需操作人员一直拉着拉板,更加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各零部件的标记如下:1、底座,2、喷釉泵,3、筒体,4、连接管,5、环形管,6、喷管,7、l型放置板,8、推动机构,81、导杆,82、活动板,83、拉板,84、第一弹簧,9、旋转机构,91、环形滑轨,92、环形滑块,93、外齿圈,94、驱动电机,95、齿轮,10、固定机构,101、弧形接触板,102、斜板,103、l型支撑板,104、l型板,105、第二弹簧,106、固定板,107、卡杆,108、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应用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一种陶瓷加工用釉浆喷涂装置,包括有底座1、喷釉泵2、筒体3、连接管4、环形管5、喷管6、l型放置板7、推动机构8和旋转机构9,底座1顶部中间安装有喷釉泵2,底座1顶部设有旋转机构9,旋转机构9上连接有筒体3,筒体3内壁下部固接有环形管5,环形管5内壁左右两侧都连接有可将釉浆喷出的喷管6,喷釉泵2的出料端连接有连接管4,连接管4顶端贯穿筒体3圆心位置与环形管5通过一根管子转动式连接,底座1顶部左侧设有推动机构8,推动机构8上连接有可使陶瓷放置的l型放置板7,l型放置板7位于筒体3正上方。

推动机构8包括有导杆81、活动板82、拉板83和第一弹簧84,底座1顶部左侧固接有导杆81,导杆81上滑动式的设有活动板82,活动板82左侧面固接有拉板83,活动板82右侧面与l型放置板7外左侧面上部固定连接,活动板82底部与底座1顶部左侧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84。

首先操作人员将陶瓷放在l型放置板7上,再将喷釉泵2外接釉浆,手即可推着推动机构8向下运动,推动机构8向下运动带动l型放置板7向下移动,l型放置板7向下移动带动陶瓷向下移动,陶瓷向下移动至筒体3内时,停止向下推动推动机构8,启动喷釉泵2,喷釉泵2将釉浆通过连接管4排入环形管5内,环形管5内的釉浆通过喷管6喷出,釉浆喷出喷在陶瓷上,再启动旋转机构9,旋转机构9带动筒体3转动,筒体3转动带动环形管5转动,环形管5转动带动喷管6转动,喷管6转动则对陶瓷进行全面的喷釉。当陶瓷全面喷釉完成后,即可关闭喷釉泵2和旋转机构9,松开推动机构8向上移动复位,进而l型放置板7带动陶瓷向上移动复位,操作人员即可将陶瓷取下,如此反复,即可不断的对陶瓷进行全面的喷釉。

当陶瓷放在l型放置板7上时,操作人员即可拉动拉板83向下移动,拉板83向下移动带动活动板82向下移动,第一弹簧84压缩,活动板82向下移动带动l型放置板7向下移动,进而带动陶瓷向下移动至筒体3内。当陶瓷移动至筒体3内合适的位置时,停止拉动拉板83,即可开始对陶瓷进行喷釉。当陶瓷完全喷釉完成后,松开拉板83,因第一弹簧84的作用,活动板82向上移动带动l型放置板7向上移动,进而带动陶瓷向上移动复位,即可将陶瓷取下。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照图1,旋转机构9包括有环形滑轨91、环形滑块92、外齿圈93、驱动电机94和齿轮95,导杆81右方设有环形滑轨91,环形滑块92内侧面与筒体3外壁上部固定连接,环形滑轨91上滑动式的设有环形滑块92,环形滑块92与环形滑轨91滑动配合,环形滑块92底部与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环形滑轨91外侧面中部固接有外齿圈93,驱动电机94安装于底座1顶部右侧,驱动电机9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齿轮95,齿轮95位于外齿圈93正右侧与其啮合。

当陶瓷移动至筒体3内,且停止移动时,即可启动驱动电机94,驱动电机94转动带动齿轮95转动,齿轮95转动带动外齿圈93转动,外齿圈93转动带动环形滑轨91转动,环形滑轨91转动带动筒体3转动,进而使得喷管6转动对陶瓷进行全面的喷釉。当陶瓷全面喷釉完成后,关闭驱动电机94即可,喷管6也就停止转动。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参照图1和图2,还包括有固定机构10,固定机构10包括有弧形接触板101、斜板102、l型支撑板103、l型板104、第二弹簧105、固定板106、卡杆107和第三弹簧108,底座1顶部右侧固接有l型支撑板103,l型支撑板103左部滑动式的设有l型板104,l型板104内底部右侧与l型支撑板103内顶部左侧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05,l型板104内底部右侧固接有固定板106,l型支撑板103左端铰接有卡杆107,卡杆107下部与固定板106左侧接触配合,卡杆107右侧面上部与l型支撑板103外顶部左侧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108,l型放置板7内左侧面上部固接有与l型板104配合的弧形接触板101,弧形接触板101右端固接有与卡杆107配合的斜板102。

初始时,第三弹簧108为压缩状态,当操作人员拉动拉板83向下移动时,l型放置板7还带动弧形接触板101向下移动,弧形接触板101向下移动带动斜板102向下移动,弧形接触板101向下移动至一定距离时,弧形接触板101带动l型板104向下移动,第二弹簧105拉伸,l型板104向下移动带动固定板106向下移动,固定板106向下移动与卡杆107脱离,因第三弹簧108的作用,卡杆107上部向左摆动与斜板102接触,卡杆107也就通过斜板102将弧形接触板101固定,进而使得l型放置板7固定,松开拉板83,即可开始对陶瓷进行喷釉。当陶瓷全面的喷釉完成后,即可拉动卡杆107上部向右摆动复位,第三弹簧108压缩,卡杆107也就不与斜板102接触,因第一弹簧84的作用,l型放置板7带动弧形接触板101向上移动复位,因第二弹簧105的作用,l型板104向上移动带动固定板106向上移动复位将卡杆107挡住,松开卡杆107即可。如此,无需操作人员一直拉着拉板83,比较省力。

尽管已经参照本公开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多种改变。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应该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应该不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进行确定,还由所附权利要求的等同物来进行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