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埋管道洞口的定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5102发布日期:2019-11-25 23:03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预埋管道洞口的定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预埋管道洞口的定型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民用建筑工程中,各类安装预留洞口在厨房、卫生间及阳台等位置处分布较多,各类安装预留洞口均是随土建结构施工同步进行预留,预留时皆采用pvc管道固定在楼面上。

在浇筑混凝土时,pvc管道位置极易受到干扰产生偏移,致使每层预留洞口位置不一,后期对接管道时存在较大地困难。且在后期管道安装完毕后,需对管道周边进行吊模,将管道周边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此时需将预埋pvc管进行凿除,并将结构板与pvc管接触面进行凿毛处理。因安装预留洞口在民用建筑工程中厨房、卫生间及阳台位置分布较多,以上部位皆是多水部位,吊模处存在较大渗漏水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预埋管道洞口的定型模具,解决预留洞口的渗漏水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预埋管道洞口的定型模具,包括止水结构部和固定部;

所述止水结构部包括第一套管、第一圆盘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圆盘的底面中部;所述第一圆盘的侧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圆盘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壁中上部设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第二套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设有止水环套;所述止水环套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圆盘的底面;

所述固定部包括螺杆;所述螺杆带有螺纹的一端贯穿通孔;所述螺杆带有螺纹的一端端部设有螺母;所述螺杆的头部设有第二圆盘;所述第二圆盘上开设有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套管的高度大于第二套管的高度;所述止水环套的高度与第一圆盘的厚度之和小于第二套管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盘与第一套管的半径差等于止水环套的厚度;所述止水环套的厚度为15-20mm。

进一步的,所述止水环套的外侧壁底端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圆盘位于第一套管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圆盘位于第一套管的底部,所述第二圆盘的直径等于第一套管的外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与套管之间固定连接有止水环套。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止水环套共同组成定型模具的防水结构,将洞口处的混凝土筑成带有防水止口的结构,彻底解决预留洞口处的漏水问题。

(2)、螺杆的头部设有第二圆盘,第二圆盘上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贯穿有铁钉与模板固定,方便安装和拆卸,避免使用传统的螺栓方式带来的复杂操作,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通过调节螺杆带有螺纹的一端螺母,使套管的底端与模板精准固定,保证定型模具的位置准确和较高的施工质量。

(3)、第一圆盘的侧壁上设有外螺纹,第二套管的内壁中上部设有内螺纹,通过凸缘与第一套管的可调节连接,可以实现第一套管的进行上下移动,方便组装和拆卸,同时能保证混凝土在止水环套下方有良好的密实度。同时止水环套的外侧壁底端设有密封圈,防止混凝土进入内外螺纹连接面,保证装置的使用率和施工质量。本实用新型还设有把手,通过旋转把手,可以将模具整体拔出,方便使用和携带。

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定位精准、制作成本低、可循环利用,相比传统预埋pvc套管更省时省力,施工质量也能得到有效保障,同时规避洞口的渗漏水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定型结构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工况图。

图中:1、第二套管,2、第一套管,3、把手,4、止水环套,5、螺杆,6、通孔,7、第二圆盘,8、第一圆盘,9、内螺纹,10、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预埋管道洞口的定型模具,包括长度为60mm、外径为160mm、内径为120mm的第二套管1和长度为120mm、外径为80mm、内径为40mm的套管2。第一套管2的顶端焊接连接有厚度为20mm、宽度为20mm的第一圆盘8,第一圆盘8的侧壁上开设有外螺纹9。

第二套管1与第一套管2之间焊接连接有长度为30mm、厚度为20mm的止水环套4。通过第一套管2、止水环套4和第二套管1共同组成定型模具的止水结构,可以将管道口处的混凝土定型为带有防水止口的结构,避免后期安装管道导致在管道洞口出的漏水问题发生。且止水环套4的外侧壁底端设有密封圈,防止混凝土进入外螺纹10和内螺纹9的连接面,影响装置的使用,同时便于后期拆模。

第二套管1的顶端焊接连接有把手3,方便携带;同时有利于后期拆模,只需通过旋转把手3即可将柱桶1整体拔出,便于使用和提高施工效率。第一圆盘8的中部开设有通孔6;通孔6内贯穿有螺杆5;螺杆5的头部位于第一套管2的内侧;螺杆5带有螺纹的一端配合有螺母,螺母位于通孔6的上方。通过螺杆3的头部与模板固定,通过调节螺母将第一套管2的底端与模板紧密接触,防止混凝土进入定型模具内部,有效保证施工质量。

螺杆5的头部设有第二圆盘7,第二圆盘7上开设有四个连接孔,连接孔内贯穿有铁钉与模板固定,方便安装和拆卸,避免使用传统的螺栓方式带来的复杂操作,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可重复使用,大大节约成本。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第二圆盘7位于第一套管2的底部,且第二圆盘7的直径等于第一套管2的外径,适用于厚度较大的混凝土浇筑面,通过第二圆盘7的厚度和第一圆盘8和第二套管1的配合使用,即可达到相同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铁钉贯穿连接孔,将第一圆盘7与模板固定,螺杆5贯穿通孔6,对第二套管1、第一套管2和止水环套4的工作表面涂抹拆模剂,将第二套管1的内侧壁上的内螺纹9与第一圆盘8侧壁的外螺纹10配合,至第二套管1的底部与止水环套4的底部齐平;通过调节螺母将第一套管2的底端与模板固定,后续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混凝土后,立即通过把手3顺时针旋转将第一套管2调节至设计深度;拆除定型模具时,卸下螺母通过顺时针旋转把手3,将第二套管2和第二套管1松动,提拉把手3即可将模具取出,拔出第二圆盘7内的铁钉,即可完成洞口的定型。通过柱桶1、止水环套4和套管2组成定型模具的止水结构,可以将预留管道处的混凝土筑成防水止口,有利于洞口的防水,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述替代可以是部分结构、器件、方法步骤的替代,也可以是完整的技术方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