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楼层构件单元组合件预制件。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中,部分预制楼板通常通过工厂生产后,在施工现场再进行装配式施工形成整体结构。
为了加强楼板之间连接的整体性,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叠加楼板,虽然叠合楼板的整体性较好,但是现场湿作业较多,环境污染较大,而且需要大量的模板和支撑,施工效率较低。
目前,也有施工单位采用全预制楼板,一般的做法是,在相邻的两个预制楼板之间现浇混凝土,靠混凝土将预制楼板连成整体,通过该方式连接预制楼板与楼板时,预制楼板与楼板之间通过硬拼缝的方式连接,预制楼板与楼板之间的浇筑的混凝土易出现开裂的现象,从而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预制楼板连接开裂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预制楼板连接开裂问题的楼层构件单元组合件预制件。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楼层构件单元组合件预制件,包括:一第一预制楼板;
一第二预制楼板,所述第一预制楼板与所述第二预制楼板之间设置有浇筑层;
至少一第一u形钢筋,所述第一u形钢筋设置于所述第一预制楼板的侧面上,所述第一u形钢筋包括两第一直线部和一第一连接部,两所述第一直线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预制楼板的侧面连接,两所述第一直线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端连接;
至少一第二u形钢筋,所述第二u形钢筋设置于所述第二预制楼板的侧面上,所述第一u形钢筋与所述第二u形钢筋交错配合,所述第二u形钢筋包括两第二直线部和一第二连接部,两所述第二直线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预制楼板的侧面连接,两所述第二直线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端连接;
至少一第三u形钢筋,所述第三u形钢筋包括两第三直线部和一第三连接部,两第三直线部的一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一直线部的中部焊接,两第三直线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叠合,所述第三u形钢筋位于所述第一u形钢筋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u形钢筋之间;
至少一第四u形钢筋,所述第四u形钢筋包括两第四直线部和一第四连接部,两第四直线部的一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二直线部的中部焊接,两第四直线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连接部的两端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叠合,所述第四u形钢筋位于所述第一u形钢筋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u形钢筋之间;
至少一插筋,所述插筋设置于所述第一u形钢筋与所述第二u形钢筋的公共区域内;
所述第一u形钢筋、所述第二u形钢筋、所述第三u形钢筋、所述第四u形钢筋和所述插筋均位于所述浇筑层内。
上述的楼层构件单元组合件预制件,其中,所述插筋包括第一插筋、第二插筋、第三插筋和第四插筋,所述第一插筋分别与所述第一u形钢筋的所述第二u形钢筋的一侧交错配合,所述第二插筋分别与所述第一u形钢筋的所述第二u形钢筋的另一侧交错配合,所述第三插筋分别与所述第二u形钢筋和所述第三u形钢筋交错配合,所述第四插筋分别与所述第一u形钢筋和所述第四u形钢筋交错配合。
上述的楼层构件单元组合件预制件,其中,所述第一插筋、所述第二插筋、所述第三插筋和所述第四插筋均设置于所述第一u形钢筋与所述第二u形钢筋的公共区域内,所述第一插筋、所述第二插筋、所述第三插筋和所述第四插筋均位于所述浇筑层内。
上述的楼层构件单元组合件预制件,其中,所述插筋沿竖直方向设置。
上述的楼层构件单元组合件预制件,其中,所述第一u形钢筋、所述第二u形钢筋、所述第三u形钢筋和所述第四u形钢筋的数量相等。
上述的楼层构件单元组合件预制件,其中,所述第二u形钢筋与所述第三u形钢筋一一对应搭接。
上述的楼层构件单元组合件预制件,其中,所述第一u形钢筋与所述第四u形钢筋一一对应搭接。
上述的楼层构件单元组合件预制件,其中,若干所述第二u形钢筋分别与若干所述第一u形钢筋一一对应。
上述的楼层构件单元组合件预制件,其中,所述第二u形钢筋与对应的所述第一u形钢筋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00mm-250mm。
上述的楼层构件单元组合件预制件,其中,相邻所述第一u形钢筋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50mm-300mm。
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一u形钢筋、第二u形钢筋、第三u形钢筋和第四u形钢筋,第一预制楼板的第一u形钢筋的端面与第二预制楼板的第二u形钢筋的端面相对设置,第一u形钢筋与第二u形钢筋交错配合,第三u形钢筋与第一u形钢筋焊接,第四u形钢筋与第二u形钢筋焊接,第一预制楼板与第二预制楼板通过浇筑层连接,第一u形钢筋与第二u形钢筋之间存在公共区域,第三u形钢筋和第四u形钢筋位于公共区域的两侧,增加了第一预制楼板与第二预制楼板连接时的锚固长度,从而提高了浇筑层的强度,防止第一预制楼板与第二预制楼板的连接处开裂。
(2)本实用新型中第三u形钢筋与第二u形钢筋搭接,第四u形钢筋与第一u形钢筋搭接,提高了连接强度,进一步防止第一预制楼板与第二预制楼板的连接处开裂。
(3)本实用新型设置若干插筋,若干插筋穿过第一u形钢筋与第二u形钢筋的公共区域,第一插筋分别与第一u形钢筋的第二u形钢筋的一侧交错配合,第二插筋分别与第一u形钢筋的第二u形钢筋的另一侧交错配合,第三插筋分别与第二u形钢筋和第三u形钢筋交错配合,第四插筋分别与第一u形钢筋和第四u形钢筋交错配合,在提高连接强度的同时,在第一预制楼板与第二预制楼板在断开时,能够使第一u形钢筋、第二u形钢筋、第三u形钢筋和第四u形钢筋受到插筋的阻拦力,从而防止第一预制楼板与第二预制楼板断开,进一步提高了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楼层构件单元组合件预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楼层构件单元组合件预制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第一预制楼板;2、第二预制楼板;3、浇筑层;4、第一u形钢筋;5、第二u形钢筋;6、第三u形钢筋;7、第四u形钢筋;8、第一插筋;9、第二插筋;10、第三插筋;11、第四插筋;12、公共区域;13、第一直线部;14、第一连接部;15、第二直线部;16、第三连接部;17、第四直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楼层构件单元组合件预制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楼层构件单元组合件预制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楼层构件单元组合件预制件,包括:第一预制楼板1和第二预制楼板2,第一预制楼板1与第二预制楼板2之间设置有浇筑层3。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楼层构件单元组合件预制件还包括:至少一第一u形钢筋4,第一u形钢筋4设置于第一预制楼板1的侧面上,第一u形钢筋4包括两第一直线部13和一第一连接部14,两第一直线部13的一端分别与第一预制楼板1的侧面连接,两第一直线部1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4的两端连接。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楼层构件单元组合件预制件还包括:至少一第二u形钢筋5,第二u形钢筋5设置于第二预制楼板2的侧面上,第一u形钢筋4与第二u形钢筋5交错配合,第二u形钢筋5包括两第二直线部15和一第二连接部,两第二直线部15的一端分别与第二预制楼板2的侧面连接,两第二直线部15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连接部的两端连接。优选地,两第一直线部13的一端分别伸入第一预制楼板1,两第二直线部15的一端分别伸入第二预制楼板2。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楼层构件单元组合件预制件还包括:至少一第三u形钢筋6,第三u形钢筋6包括两第三直线部和一第三连接部16,两第三直线部的一端分别与两第一直线部13的中部焊接,两第三直线部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连接部16的两端连接,第三连接部16与第二连接部叠合,第三u形钢筋6位于第一u形钢筋4与相对应的第二u形钢筋5之间。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楼层构件单元组合件预制件还包括:至少一第四u形钢筋7,第四u形钢筋7包括两第四直线部17和一第四连接部,两第四直线部17的一端分别与两第二直线部15的中部焊接,两第四直线部17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连接部的两端连接,第四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14叠合,第四u形钢筋7位于第一u形钢筋4与相对应的第二u形钢筋5之间。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楼层构件单元组合件预制件还包括:至少一插筋,插筋设置于第一u形钢筋与第二u形钢筋的公共区域12内。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u形钢筋4、第二u形钢筋5、第三u形钢筋6、第四u形钢筋7和插筋均位于浇筑层3内。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插筋包括第一插筋8、第二插筋9、第三插筋10和第四插筋11,第一插筋8分别与第一u形钢筋4的第二u形钢筋5的一侧交错配合,第二插筋9分别与第一u形钢筋4的第二u形钢筋5的另一侧交错配合,第三插筋10分别与第二u形钢筋5和第三u形钢筋6交错配合,第四插筋11分别与第一u形钢筋4和第四u形钢筋11交错配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图2所示,第一插筋8、第二插筋9、第三插筋10和第四插筋11均设置于第一u形钢筋4与第二u形钢筋5的公共区域内,第一插筋8、第二插筋9、第三插筋10和第四插筋11均位于浇筑层3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插筋沿竖直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u形钢筋4、第二u形钢筋5、第三u形钢筋6和第四u形钢筋7的数量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二u形钢筋5与第三u形钢筋6一一对应搭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u形钢筋4与第四u形钢筋7一一对应搭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若干第二u形钢筋5分别与若干第一u形钢筋4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二u形钢筋5与对应的第一u形钢筋4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00mm-250mm。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相邻第一u形钢筋4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50mm-300mm。
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一u形钢筋4、第二u形钢筋5、第三u形钢筋6和第四u形钢筋7,第一预制楼板1的第一u形钢筋4的端面与第二预制楼板2的第二u形钢筋5的端面相对设置,第一u形钢筋4与第二u形钢筋5交错配合,第三u形钢筋6与第一u形钢筋4焊接,第四u形钢筋7与第二u形钢筋5焊接,第一预制楼板1与第二预制楼板2通过浇筑层3连接,第一u形钢筋4与第二u形钢筋5之间存在公共区域12,第三u形钢筋6和第四u形钢筋7位于公共区域12的两侧,增加了第一预制楼板1与第二预制楼板2连接时的锚固长度,从而提高了浇筑层3的强度,防止第一预制楼板1与第二预制楼板2的连接处开裂。
本实用新型中第三u形钢筋6与第二u形钢筋5搭接,第四u形钢筋7与第一u形钢筋4搭接,提高了连接强度,进一步防止第一预制楼板1与第二预制楼板2的连接处开裂。
本实用新型设置若干插筋,若干插筋穿过第一u形钢筋4与第二u形钢筋5的公共区域,第一插筋8分别与第一u形钢筋4的第二u形钢筋5的一侧交错配合,第二插筋9分别与第一u形钢筋4的第二u形钢筋5的另一侧交错配合,第三插筋10分别与第二u形钢筋5和第三u形钢筋6交错配合,第四插筋11分别与第一u形钢筋4和第四u形钢筋7交错配合,在提高连接强度的同时,在第一预制楼板1与第二预制楼板2在断开时,能够使第一u形钢筋4、第二u形钢筋5、第三u形钢筋6和第四u形钢筋7受到插筋的阻拦力,从而防止第一预制楼板1与第二预制楼板2断开,进一步提高了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u形钢筋4、第二u形钢筋5、第三u形钢筋6、第四u形钢筋7与插筋的配合,提高第一预制楼板1与第二预制楼板2的连接强度,能够减小现浇段,进而降低湿作业量。
本实用新型在第一u形钢筋4上增加第三u形钢筋6,在第二u形钢筋5上增加第四u形钢筋7,再通过第三u形钢筋6与第二u形钢筋5搭接,第四u形钢筋7与第一u形钢筋4搭接,实现第一u形钢筋4、第二u形钢筋5、第三u形钢筋6和第四u形钢筋7之间的连接强度,设置第一插筋8、第二插筋9、第三插筋10和第四插筋11,且分别穿过公共区域12,进一步提高第一u形钢筋4、第二u形钢筋5、第三u形钢筋6和第四u形钢筋7之间的连接强度,能够防止预制楼板连接开裂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