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隔热一体式屋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9029发布日期:2019-11-27 18:53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防水隔热一体式屋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屋顶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水隔热一体式屋顶结构。



背景技术:

无论是高层楼房或是平房,屋顶防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目前对平屋顶的防水主要由两种方法,一种是刚性防水,是以依靠结构件自身的密实性或采用刚性材料做防水层以达到建筑物防水的目的;另一种是柔性防水,多采用沥青类卷材、高分子类卷材或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等铺设和粘结或以高分子合成材料为主体的材料涂布于防水面形成防水层。实际使用中,刚性防水是以水泥、砂石为原材料,或其内掺入少量外加剂、高分子聚合物等材料配制成的具有一定抗身体能力的水泥砂浆混凝土类防水材料,故由于温差应变,容易产生裂缝和渗漏水;而柔性防水材料由于拉伸强度高,拉伸率大,故质量轻,施工方便,但操作技术要求较严,耐穿刺性较差,且柔性材料多为沥青、油毡等有机材料,易老化,寿命较短,一般5年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水,需要小修,10年必须要大修。同时,为更加适宜居住,屋顶还需要铺设隔热层,而隔热层和防水层目前均是分别设置的,隔热层设在最外层,向下依次为保护层、防水层、结合层、找平层、结构层和顶棚层,如图1所示,结构及施工均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隔热一体式屋顶结构,该屋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使用寿命长,且防水隔热效果更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隔热一体式屋顶结构,包括铺设在屋顶找平层上方的防水隔热层,所述防水隔热层包括间隔铺设的上、下玻璃板层,在所述上、下玻璃板层之间均衡排布有多个支撑墩。

所述支撑墩由多块玻璃片叠置而成,所述支撑墩的高度自屋顶分水线向天沟方向依次降低,使上玻璃板层形成斜坡结构。

所述上玻璃板层和下玻璃板层均是由多块玻璃板条拼接而成。

所述每块玻璃板条的两侧边均带有一体式结构的连接扣边,相邻两块玻璃板条的连接扣边相互咬合,使上玻璃板层和下玻璃板层的断面均呈凸凹状齿槽结构。

所述支撑墩沿玻璃板条的连接扣边间隔布设。

所述每块玻璃板条的厚度为8~15mm,宽度为1000~3000mm。

所述每块玻璃板条两侧的连接扣边为直扣式结构或回字嵌入式结构。

所述相邻两块玻璃板条的咬合面上涂覆有粘合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层次较少,施工方便。采用玻璃取代传统的屋面材料(沥青卷材或混凝土隔热板等),不易老化,温度稳定性好,变形小,使用寿命长;整体屋顶节省了找坡层、结合层和保护层等,施工工序简单,工期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房屋屋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屋顶的俯视图。

图4、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用单块玻璃板条的端面放大图。

图6、图7是多块玻璃板条之间的拼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隔热一体式屋顶结构,包括铺设在房屋外墙之间的结构层101、找平层102;在找平层102上方铺设本实用新型的防水隔热层,该防水隔热层包括间隔铺设的上玻璃板层1和下玻璃板层2,在上、下玻璃板层之间均衡排布有多个支撑墩3,空气可在上、下玻璃板层之间流动,形成效果良好的隔热层;支撑墩3由多块玻璃片叠置而成,支撑墩3采用同材质的玻璃,可保持相同的变形率(支撑墩也可采用气砼块,但效果较玻璃墩稍差);为方便排水,支撑墩3的高度自分水线104向屋顶天沟103方向依次降低,使上玻璃板层1形成斜坡结构(具体坡度可按建筑工程设计规程执行,一般为2~5%)。

为节约材料成本,上玻璃板层1和下玻璃板层2均是由多块玻璃板条拼接而成,每块玻璃板条的两侧边均带有一体式结构的连接扣边,玻璃板条两侧的连接扣边可设计成直扣式结构(如图4所示),多块连接时连接扣边相互扣合后的结构如图6所示;也可以设计成回字嵌入式结构(如图5所示),多块连接时连接扣边相互扣合后的结构如图7所示。带有连接扣边的玻璃板条可直接定制,一般情况下,每块玻璃板条的厚度为8~15mm,宽度为1000~3000mm即可满足屋顶的强度要求(实际施工时,具体尺寸也可根据建筑物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为保证整体屋顶的防漏效果,相邻两块玻璃板条的结合面上涂覆有粘合胶4(粘合胶可采用硅酮胶等),使上玻璃板层1和下玻璃板层2的断面均呈凸凹状齿槽结构,其中的凹槽形成水流通道(如图3所示),保证了雨水的及时排出,避免屋顶渗水或漏水;为提高其支撑力,支撑墩3沿玻璃板条的连接扣边间隔布设。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体式结构屋顶的施工方法为:

1、房屋建造至顶棚层后,按常规施工方法吊装混凝土预制板,形成结构层101;

2、在结构层101上铺设水泥砂浆,形成找平层102;找平后,顶棚层和结构层101、找平层102一起构成坚固而平整的基层;

3、在找平层102上水平铺设下玻璃板层2,两块玻璃板条之间的扣合面用硅酮胶等进行粘合;

4、沿两块玻璃板条的连接扣边间隔布设支撑墩3,支撑墩3的高度自分水线104向屋顶天沟103方向依次降低;

5、在支撑墩3上铺设上玻璃板层1,完成后的上玻璃板层1带有2~5%的斜坡,即屋顶的中间高,两侧低,便于排水和通风。施工完毕的房屋屋顶如图2、3所示。

由于施工完毕的屋顶(上玻璃板层1)表面呈凸凹状齿槽结构,凹槽自然形成排水沟,排水沟底部与房屋两侧的天沟103相连通,雨水从排水沟流向天沟103,再导入墙外落水管106流至地面,形成了有组织排水,保证了屋顶和墙体的防水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