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用平面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97410发布日期:2019-10-29 21:26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建筑工程用平面模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建筑工程用平面模板。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是为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以及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也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又称建筑工作量。这部分投资额必须兴工动料,通过施工活动才能实现。

其中“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包括厂房、剧院、旅馆、商店、学校、医院和住宅等,其新建、改建或扩建必须兴工动料,通过施工活动才能实现;“附属构筑物设施”指与房屋建筑配套的水塔、自行车棚、水池等。“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指与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相配套的电气、给排水、暖通、通信、智能化、电梯等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

建筑模板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重要工具,现有的建筑模板一般包括钢模板、木模板、竹模板,现有的钢模板虽然硬度高、耐磨性好、不变形、寿命长,但是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重量大,装卸不便,成本高的问题;而木模板和竹模板容易变形,使用寿命短,且由于长度限制,拼接较多,工程量大。

在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模板工程一般占混凝土结构工程造价的20-30%,占工程用工量的30-40%,占工期的50%左右。建筑模板技术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造价和效益。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7211715U,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建筑工程用平面模板,属于建筑工程领域。本实用新型采用中空的钢制平面模板本体,并于钢制平面模板本体内部插接硬质PVC支撑架,且硬质PVC支撑架包括中空的三棱柱形架体,中空的三棱柱形架体又内接中空三棱柱芯架,硬质PVC支撑架的支撑强度足够大,且质量轻;既保证了建筑模板的强度,又不至于重量过大,而容易拆卸。另外,平面模板中的前板设有工字钢插槽,用来插接作为纵向加强筋的工字钢。但是现有的建筑工程用平面模板还存在着模板之间连接固定不方便,不具备可调节的支撑定型功能和间隔不方便的问题。

因此,发明建筑工程用平面模板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建筑工程用平面模板,以解决现有的建筑工程用平面模板模板之间连接固定不方便,不具备可调节的支撑定型功能和间隔不方便的问题。建筑工程用平面模板,包括后侧横向模板,固定插槽,左侧挡板,右侧挡板,支杆固定板,可调节的模板支撑螺杆结构,方便安装连接的模板固定板结构,方便提拉防水分隔板结构,支撑立杆,U型卡座,着地固定板,前侧横向模板,浇筑仓,定位孔和固定插销,所述的后侧横向模板横向设置在方便安装连接的模板固定板结构和方便安装连接的模板固定板结构内侧之间的上部位置;所述的固定插槽分别开设在后侧横向模板和前侧横向模板内侧左右两部位置;所述的左侧挡板纵向设置在方便安装连接的模板固定板结构和方便安装连接的模板固定板结构内侧之间的左部位置;所述的右侧挡板纵向设置在方便安装连接的模板固定板结构和方便安装连接的模板固定板结构内侧之间的右部位置;所述的支杆固定板分别螺栓连接在后侧横向模板,左侧挡板,右侧挡板和前侧横向模板的外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可调节的模板支撑螺杆结构设置在后侧横向模板和前侧横向模板之间;所述的方便提拉防水分隔板结构设置在固定插槽内;所述的支撑立杆一端轴接在支杆固定板的外侧中间位置,另一端插接在U型卡座内;所述的U型卡座焊接在着地固定板的正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前侧横向模板横向设置在方便安装连接的模板固定板结构和方便安装连接的模板固定板结构内侧之间的下部位置;所述的浇筑仓设置在后侧横向模板,左侧挡板,右侧挡板和前侧横向模板的内侧;所述的定位孔分别开设在着地固定板的正表面四角位置;所述的固定插销活动镶嵌在U型卡座内并贯穿支撑立杆的右侧位置;所述的可调节的模板支撑螺杆结构包括上部支撑螺杆,T型顶紧盘,调节螺管,工具插管,下部支撑螺杆和缓冲橡胶垫,所述的T型顶紧盘分别螺纹连接在上部支撑螺杆和下部支撑螺杆的顶端;所述的上部支撑螺杆螺纹连接在调节螺管的上端;所述的下部支撑螺杆螺纹连接在调节螺管的下端;所述的工具插管分别焊接在调节螺管的左右两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缓冲橡胶垫胶接在T型顶紧盘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的方便安装连接的模板固定板结构包括直角卡板,横向卡槽,纵向卡槽,连接杆,固定连接板和螺纹连接孔,所述的横向卡槽开设在直角卡板水平段的内部左侧位置;所述的纵向卡槽开设在直角卡板垂直段的内部下侧位置;所述的连接杆一端轴接在直角卡板的正表面右上侧,另一端螺栓连接在固定连接板的后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螺纹连接孔分别开设在固定连接板的正表面上下两部。

优选的,所述的方便提拉防水分隔板结构包括间隔板,万向球杆,吊挂环,防水层,手提柄和防滑套,所述的万向球杆分别活动镶嵌在间隔板的正表面上下两部;所述的吊挂环焊接在万向球杆的顶端;所述的防水层涂抹在间隔板的外表面;所述的手提柄轴接在间隔板的正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滑套套接在手提柄的外表面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插槽具体采用长方形凹槽;所述的固定插槽和固定插槽相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缓冲橡胶垫的厚度设置为五毫米至十毫米;所述的缓冲橡胶垫分别与后侧横向模板和前侧横向模板的内表面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的后侧横向模板和前侧横向模板分别卡接在横向卡槽内;所述的左侧挡板和右侧挡板分别卡接在纵向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的手提柄具体采用U型的不锈钢杆手柄;所述的防滑套具体采用圆柱形的硅胶套;所述的防水层具体采用聚氨酯防水漆层。

优选的,所述的间隔板采用厚度设置为十毫米至二十毫米的柳木复合板;所述的间隔板插接在固定插槽内。

优选的,所述的着地固定板具体采用长方形的不锈钢板;所述的定位孔具体采用圆形的内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立杆具体采用不锈钢杆;所述的支撑立杆与后侧横向模板,左侧挡板,右侧挡板和前侧横向模板的夹角角度设置在三十度至六十度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上部支撑螺杆,T型顶紧盘,调节螺管,下部支撑螺杆和缓冲橡胶垫的设置,有利于起到支撑定型的作用,将后侧横向模板和前侧横向模板支撑开来。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工具插管的设置,有利于插接外部钎杆,节省调节时的力气。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直角卡板结构,横向卡槽和纵向卡槽的设置,有利于对建筑工程用平面模板进行卡接固定,方便模板的拆装固定。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杆,固定连接板和螺纹连接孔的设置,有利于将相邻的两块模板进行连接。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防水层具体采用聚氨酯防水漆层,有利于起到防水的作用。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万向球杆,吊挂环,手提柄和防滑套的设置,有利于对间隔板进行吊装和拆卸,提高操作效率。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后侧横向模板,左侧挡板,右侧挡板和前侧横向模板的设置,有利于起到定型的作用,方便建筑工程施工操作的进行。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立杆与后侧横向模板,左侧挡板,右侧挡板和前侧横向模板的夹角角度设置在三十度至六十度之间的设置,有利于起到支撑定型的作用,保证平面模板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的模板支撑螺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方便安装连接的模板固定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方便提拉防水分隔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后侧横向模板;2、固定插槽;3、左侧挡板;4、右侧挡板;5、支杆固定板;6、可调节的模板支撑螺杆结构;61、上部支撑螺杆;62、T型顶紧盘;63、调节螺管;64、工具插管;65、下部支撑螺杆;66、缓冲橡胶垫;7、方便安装连接的模板固定板结构;71、直角卡板;72、横向卡槽;73、纵向卡槽;74、连接杆;75、固定连接板;76、螺纹连接孔;8、方便提拉防水分隔板结构;81、间隔板;82、万向球杆;83、吊挂环;84、防水层;85、手提柄;86、防滑套;9、支撑立杆;10、U型卡座;11、着地固定板;12、前侧横向模板;13、浇筑仓;14、定位孔;15、固定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建筑工程用平面模板,包括后侧横向模板1,固定插槽2,左侧挡板3,右侧挡板4,支杆固定板5,可调节的模板支撑螺杆结构6,方便安装连接的模板固定板结构7,方便提拉防水分隔板结构8,支撑立杆9,U型卡座10,着地固定板11,前侧横向模板12,浇筑仓13,定位孔14和固定插销15,所述的后侧横向模板1横向设置在方便安装连接的模板固定板结构7和方便安装连接的模板固定板结构7内侧之间的上部位置;所述的固定插槽2分别开设在后侧横向模板1和前侧横向模板12内侧左右两部位置;所述的左侧挡板3纵向设置在方便安装连接的模板固定板结构7和方便安装连接的模板固定板结构7内侧之间的左部位置;所述的右侧挡板4纵向设置在方便安装连接的模板固定板结构7和方便安装连接的模板固定板结构7内侧之间的右部位置;所述的支杆固定板5分别螺栓连接在后侧横向模板1,左侧挡板3,右侧挡板4和前侧横向模板12的外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可调节的模板支撑螺杆结构6设置在后侧横向模板1和前侧横向模板12之间;所述的方便提拉防水分隔板结构8设置在固定插槽2内;所述的支撑立杆9一端轴接在支杆固定板5的外侧中间位置,另一端插接在U型卡座10内;所述的U型卡座10焊接在着地固定板11的正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前侧横向模板12横向设置在方便安装连接的模板固定板结构7和方便安装连接的模板固定板结构7内侧之间的下部位置;所述的浇筑仓13设置在后侧横向模板1,左侧挡板3,右侧挡板4和前侧横向模板12的内侧;所述的定位孔14分别开设在着地固定板11的正表面四角位置;所述的固定插销15活动镶嵌在U型卡座10内并贯穿支撑立杆9的右侧位置;所述的可调节的模板支撑螺杆结构6包括上部支撑螺杆61,T型顶紧盘62,调节螺管63,工具插管64,下部支撑螺杆65和缓冲橡胶垫66,所述的T型顶紧盘62分别螺纹连接在上部支撑螺杆61和下部支撑螺杆65的顶端;所述的上部支撑螺杆61螺纹连接在调节螺管63的上端;所述的下部支撑螺杆65螺纹连接在调节螺管63的下端;所述的工具插管64分别焊接在调节螺管63的左右两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缓冲橡胶垫66胶接在T型顶紧盘62的顶端;分别将建筑工程用的后侧横向模板1和前侧横向模板12卡接在横向卡槽72内,将左侧挡板3和右侧挡板4卡接在纵向卡槽73内;然后,根据左侧挡板3和右侧挡板4的宽度,顺时针拧动调节螺管63,调节上部支撑螺杆61和下部支撑螺杆65的距离,从而带动T型顶紧盘62进行移动,将缓冲橡胶垫66顶紧在后侧横向模板1和前侧横向模板12的表面,从而起到支撑定型的作用。

如附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方便安装连接的模板固定板结构7包括直角卡板71,横向卡槽72,纵向卡槽73,连接杆74,固定连接板75和螺纹连接孔76,所述的横向卡槽72开设在直角卡板71水平段的内部左侧位置;所述的纵向卡槽73开设在直角卡板71垂直段的内部下侧位置;所述的连接杆74一端轴接在直角卡板71的正表面右上侧,另一端螺栓连接在固定连接板75的后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螺纹连接孔76分别开设在固定连接板75的正表面上下两部;根据建筑物面积的大小,用螺栓贯穿螺纹连接孔76将相邻的固定连接板75进行连接固定;掰动支撑立杆9使得支撑立杆9在U型卡座10内转动,进行角度的调节,使得着地固定板11与支撑地面接触,然后用地脚螺栓贯穿定位孔14进行定型操作。

如附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方便提拉防水分隔板结构8包括间隔板81,万向球杆82,吊挂环83,防水层84,手提柄85和防滑套86,所述的万向球杆82分别活动镶嵌在间隔板81的正表面上下两部;所述的吊挂环83焊接在万向球杆82的顶端;所述的防水层84涂抹在间隔板81的外表面;所述的手提柄85轴接在间隔板81的正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滑套86套接在手提柄85的外表面中间位置;手握防滑套86和手提柄85将间隔板81插入固定插槽2内,进行间隔操作,将建筑混凝土注入到浇筑仓13内进行定型操作即可,定型完毕后将起到设备挂钩钩住吊挂环83方便进行拆装。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插槽2具体采用长方形凹槽;所述的固定插槽2和固定插槽2相对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缓冲橡胶垫66的厚度设置为五毫米至十毫米;所述的缓冲橡胶垫66分别与后侧横向模板1和前侧横向模板12的内表面相接触。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后侧横向模板1和前侧横向模板12分别卡接在横向卡槽72内;所述的左侧挡板3和右侧挡板4分别卡接在纵向卡槽73内。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手提柄85具体采用U型的不锈钢杆手柄;所述的防滑套86具体采用圆柱形的硅胶套。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间隔板81采用厚度设置为十毫米至二十毫米的柳木复合板;所述的间隔板81插接在固定插槽2内;所述的防水层84具体采用聚氨酯防水漆层。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着地固定板11具体采用长方形的不锈钢板;所述的定位孔14具体采用圆形的内螺纹孔。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支撑立杆9具体采用不锈钢杆;所述的支撑立杆9与后侧横向模板1,左侧挡板3,右侧挡板4和前侧横向模板12的夹角角度设置在三十度至六十度之间。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分别将建筑工程用的后侧横向模板1和前侧横向模板12卡接在横向卡槽72内,将左侧挡板3和右侧挡板4卡接在纵向卡槽73内;然后,根据左侧挡板3和右侧挡板4的宽度,顺时针拧动调节螺管63,调节上部支撑螺杆61和下部支撑螺杆65的距离,从而带动T型顶紧盘62进行移动,将缓冲橡胶垫66顶紧在后侧横向模板1和前侧横向模板12的表面,从而起到支撑定型的作用;根据建筑物面积的大小,用螺栓贯穿螺纹连接孔76将相邻的固定连接板75进行连接固定;掰动支撑立杆9使得支撑立杆9在U型卡座10内转动,进行角度的调节,使得着地固定板11与支撑地面接触,然后用地脚螺栓贯穿定位孔14进行定型操作;手握防滑套86和手提柄85将间隔板81插入固定插槽2内,进行间隔操作,将建筑混凝土注入到浇筑仓13内进行定型操作即可,定型完毕后将起到设备挂钩钩住吊挂环83方便进行拆装。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