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基坑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4955发布日期:2020-02-07 23:37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道路基坑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道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市政道路基坑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市政,是一个汉语词汇,是指城市的各项行政管理工作,也指市场贸易事务,城市管理工作,包括工商业、交通、公安、文教、环境、卫生、基本建设等,基坑,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

现有的市政道路基坑安全防护装置,往往是简单的通过一些管材进行焊接制作而成,在进行使用时,由于是直接通过焊接而成,难以对防护装置进行快速的拆卸组装,从而影响了装置的正常使用,也降低了防护装置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市政道路基坑安全防护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市政道路基坑安全防护装置,往往是简单的通过一些管材进行焊接制作而成,在进行使用时,由于是直接通过焊接而成,难以对防护装置进行快速的拆卸组装,从而影响了装置的正常使用,也降低了防护装置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市政道路基坑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和丝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架、活动支撑架、螺孔、固定螺栓和第一滑道,所述活动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端内部,所述活动支撑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螺孔开设在所述活动支撑架的前表面,所述固定螺栓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前表面,所述固定螺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滑道开设在所述活动支撑架的右表壁,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架、第二滑道、收缩杆、固定轴、定位轴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道开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右表面,所述收缩杆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右侧,所述定位轴设置在所述收缩杆一端的凹槽内,所述定位轴固定连接于所述收缩杆,所述滑动块套设在所述定位轴的外表壁,所述滑动块转动连接于所述定位轴,所述第二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后表壁,所述第二支撑架焊接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丝网组件包括横向框架、纵向支撑架和丝网,所述纵向支撑架垂直设置在所述横向框架的一侧,所述纵向支撑架的一端焊接连接于所述横向框架,所述丝网设置在所述横向框架的下侧,所述丝网固定连接于所述横向框架,所述纵向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活动支撑架的右侧,所述纵向支撑架滑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支撑架。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内部开设有可容纳所述活动支撑架的容腔,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右表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滑道横截面相同的滑槽。

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栓穿透所述活动支撑架,且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螺孔螺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还包括荧光板,所述荧光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前表面,所述荧光板嵌入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前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下端面,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架。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的数量是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相对于所述横向框架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收缩杆的数量是两个,两个所述收缩杆呈x形状设置,且两个所述收缩杆通过所述固定轴互相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动块的外侧为半圆柱体设置,且所述滑动块位于所述第二滑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纵向支撑架的外侧为半圆柱体设置,且所述纵向支撑架位于所述活动支撑架内侧开设的所述第一滑道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内侧的滑道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市政道路基坑安全防护装置,通过设置通过所述活动支撑架的右表壁开设有所述第一滑道,以及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右表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滑道横截面相同的滑槽,方便对所述丝网组件的拆卸,在使用完毕本装置后,使用者将所述横向框架向上托起,根据所述纵向支撑架外侧的半圆柱体设置,所述纵向支撑架向上滑动,从而使得整个所述丝网组件向上滑动,方便将整个所述丝网组件拆卸掉,使用者再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向中间推动,通过两个所述收缩杆的转动,使得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互相靠拢,从而的方便使用者将两个第一支撑架收起,以便再次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丝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撑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螺孔设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收缩杆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撑组件;11、第一支撑架;12、活动支撑架;13、螺孔;14、固定螺栓;15、荧光板;16、第一滑道;17、固定座;2、第二支撑组件;21、第二支撑架;22、第二滑道;23、收缩杆;24、固定轴;25、定位轴;26、滑动块;3、丝网组件;31、横向框架;32、纵向支撑架;33、丝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道路基坑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第一支撑组件1、第二支撑组件2和丝网组件3,第一支撑组件1包括第一支撑架11、活动支撑架12、螺孔13、固定螺栓14和第一滑道16,活动支撑架12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1的上端内部,活动支撑架12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架11,螺孔13开设在活动支撑架12的前表面,固定螺栓14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1的前表面,固定螺栓14可拆卸连接于第一支撑架11,第一滑道16开设在活动支撑架12的右表壁,第二支撑组件2包括第二支撑架21、第二滑道22、收缩杆23、固定轴24、定位轴25和滑动块26,第二滑道22开设在第二支撑架21的右表面,收缩杆23设置在第二支撑架21的右侧,定位轴25设置在收缩杆23一端的凹槽内,定位轴25固定连接于收缩杆23,滑动块26套设在定位轴25的外表壁,滑动块26转动连接于定位轴25,第二支撑架21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1的后表壁,第二支撑架21焊接连接于第一支撑架11,丝网组件3包括横向框架31、纵向支撑架32和丝网33,纵向支撑架32垂直设置在横向框架31的一侧,纵向支撑架32的一端焊接连接于横向框架31,丝网33设置在横向框架31的下侧,丝网33固定连接于横向框架31,纵向支撑架32设置在活动支撑架12的右侧,纵向支撑架32滑动连接于活动支撑架12。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收缩杆23,方便使用者将两个第一支撑架11收起,使用者将两个第一支撑架11向中间推动,根据收缩杆23两端的滑动块26在第二滑道22中滑动,使两个收缩杆23两端分别靠拢,从而使得两个第一支撑架11相对靠拢,从而方便使用者的携带。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活动支撑架12,方便增加本装置的高度,使用者将活动支撑架12向上提起,使一个螺孔13对准第一支撑架11前表面的通孔,使用者将固定螺栓14穿过第一支撑架11前表面的通孔并螺接入螺孔13内,从而使得活动支撑架12得以固定,通过设置第一滑道16,方便对丝网组件3的拆卸,使用者将整个丝网组件3向上托起,利用纵向支撑架32外侧的半圆柱体滑条向上滑动,使得整个丝网组件3向上滑出第一支撑架11,通过设置收缩杆23,方便使用者将两个第一支撑架11收起,使用者将两个第一支撑架11向中间推动,根据收缩杆23两端的滑动块26在第二滑道22中滑动,使两个收缩杆23两端分别靠拢,从而使得两个第一支撑架11相对靠拢,从而方便使用者的携带,且第二滑道22根据两个收缩杆23的错位相对错位,方便两个收缩杆23的收缩。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架11的内部开设可容纳活动支撑架12的容腔,第一支撑架11的右表壁开设有与第一滑道16横截面相同的滑槽。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者将纵向支撑架32的下端从活动支撑架12上端开口处滑入到第一滑道16中,纵向滑杆32会继续向下滑入到第一支撑架11的滑道内,从而方便固定整个丝网组件3。

进一步的,固定螺栓14穿透活动支撑架12,且固定螺栓14与螺孔13螺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者将活动支撑架12调整到相应的高度,且活动支撑架12前表面的一个螺孔13对应第一支撑架前表面的通孔,使用者再将固定螺栓14穿过第一支撑架11并螺接于螺孔13内,从而将活动支撑架12固定。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组件1还包括荧光板15,荧光板15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1的前表面,荧光板15嵌入在第一支撑架11的前表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荧光板15白天时吸收光亮,晚上时便可以发光,方便警告行人不要靠近,保证了行人的安全。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组件1还包括固定座17,固定座17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1的下端面,固定座17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架11。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者将第一支撑架11放置在底面上,通过固定座17增加了第一支撑架11与地面的接触面,从而增加了本装置的稳定性,防止了本装置的倾倒。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架11的数量是两个,两个第一支撑架11相对于横向框架31对称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两个第一支撑架11,方便安装整个丝网组件3,使用者将整个丝网组件3通过纵向支撑架32滑动入第一滑道16中,方便使整个丝网组件3固定在两个第一支撑架11之间,从而起到阻拦的作用。

进一步的,收缩杆23的数量是两个,两个收缩杆23呈x形状设置,且两个收缩杆23通过固定轴24互相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收缩杆23以固定轴24为中心轴相互转动,可以改变两个第一支撑架11之间的距离,方便放置不同大小的丝网组件,增加了本装置的使用效率。

进一步的,滑动块26的外侧为半圆柱体设置,且滑动块26位于第二滑道22的内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者向中间推动或向两侧拉开两个第一支撑架11时,利用滑动块26在第二滑道22内部的滑动可以改变两个收缩杆23之间的交叉角度,从而方便两个第一支撑架11是放置和收起。

进一步的,纵向支撑架32的外侧为半圆柱体设置,且纵向支撑架32位于活动支撑架12内侧开设的第一滑道16与第一支撑架11内侧的滑道的内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拆卸丝网组件3时,根据纵向支撑架32的外侧为半圆柱体设置,使用者将整个丝网组件3向上托起,利用纵向支撑架32使得整个丝网组件3从第一支撑架11与活动支撑架12向上滑动直至滑出,方便使用者对本装置的拆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