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坡度坡屋面浇筑用溜槽。
背景技术:
土木工程行业中混凝土施工一直占有很大比重,混凝土施工中关于混凝土输送方法传统方式主要采用塔吊罐输送或者泵送,这些传统方法共同的缺点是设备布置、建设周期长、施工成本高,而且受到施工场地的严格限制,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混凝土方量较小以及坡度较缓的小型工程,且没有专项施工预案,不能满足对于混凝土方量较大以及坡度相对较陡的大型上工程。
平顶山焦庄水厂位于平顶山市新城区,平顶山市西北,郑尧高速东南侧的军队专用铁路与长安大道交叉口西南侧,平宝快速通道西侧,为新建净水厂,服务范围为整个平顶山市区,近期建设规模为供水10万立方米/天,远期20万立方米/天,为平顶山市重点工程。
本项目工程中大部分屋面采用徽派建筑风格为混凝土坡屋面形式的工业建筑,单层施工高度较大,屋面跨度较大,屋面下梁柱构件截面较大,造型复杂,节点部位钢筋稠密,容易造成混凝土离析,梁柱节点部位造成大面积蜂窝麻面。坡屋面下表面容易出现大面积质量缺陷,上表面平整度很难控制,整体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大坡度坡屋面导致混凝土浇筑困难,在浇筑过程中通常用溜槽将混凝土进行传送,由于混凝土的粘性较大,在排完混凝土后总会出现混凝土残留在溜槽内的情况,残留的混凝土堆积形成厚厚的混凝土层,而混凝土层的表面具有较大的摩擦力,易影响混凝土的放料速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大坡度坡屋面浇筑用溜槽,该装置能有效清除溜槽本体内残留混凝土、提高混凝土出料效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坡度坡屋面浇筑用溜槽,包括下料斗和溜槽机构,所述溜槽机构倾斜的安装在所述下料斗的下方,所述溜槽机构包括溜槽本体及刮板机构,所述溜槽本体包括底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垂直并对称的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侧,所述底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共同围成u型槽状结构,所述左侧板的上表面上沿所述左侧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导轨ⅰ,所述右侧板的上表面上沿所述右侧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导轨ⅱ,所述导轨ⅰ的上方设置有可沿导轨ⅰ进行滑动的移动块ⅰ,所述导轨ⅱ的上方设置有可沿导轨ⅰ进行滑动的移动块ⅱ;
所述刮板机构包括电机ⅲ、转轴及刮板,所述电机ⅲ安装在所述移动块ⅱ的外侧,所述转轴的一端和所述电机ⅲ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移动块ⅱ后安装在所述移动块ⅰ上,所述刮板安装在所述移动块ⅱ和所述移动块ⅰ之间的转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外壁上设置有振动器。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ⅰ的最高端设置有电机ⅰ,所述电机ⅰ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ⅰ与丝杠ⅰ相连,所述丝杠ⅰ安装在所述导轨ⅰ内,所述丝杠ⅰ上连接有滑块ⅰ且所述滑块ⅰ与所述导轨ⅰ滑动连接,所述滑块ⅰ的上方设置有移动块ⅰ。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ⅰ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丝杠ⅰ相匹配的丝杠螺母ⅰ。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ⅱ的最高端设置有电机ⅱ,所述电机ⅱ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ⅱ与丝杠ⅱ相连,所述丝杠ⅱ安装在所述导轨ⅱ内,所述丝杠ⅱ上连接有滑块ⅱ且所述滑块ⅱ与所述导轨ⅱ滑动连接,所述滑块ⅱ的上方设置有移动块ⅱ。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ⅱ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丝杠ⅱ相匹配的丝杠螺母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设置振动器,溜槽本体在振动器的作用下将混凝土从屋面输送到屋面板下部框架梁柱,当溜槽本体的底板上残留混凝土时,当移动块ⅰ和移动块ⅱ分别对应的位于导轨ⅰ和导轨ⅱ的最高端时,通过电机ⅲ带动转轴旋转到刮板的底面,刮板的两侧边分别与左侧板和右侧板接触且与底板的内表面接触且刮板与底板成30~45°角时,电机ⅰ和电机ⅱ同步工作分别对应的驱动移动块ⅰ和移动块ⅱ向下同步直线运动,将底板和左侧板和右侧板上残留混凝土刮下来、提高混凝土的出料效率,解决了屋面板下部大跨度梁柱施工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溜槽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溜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下料斗,2、底板,3、左侧板,301、电机ⅰ,302、联轴器ⅰ,303、导轨ⅰ,304、滑块ⅰ,305、丝杠ⅰ,306、移动块ⅰ,4、右侧板,401、电机ⅱ,402、联轴器ⅱ,403、导轨ⅱ,404、滑块ⅱ,405、丝杠ⅱ,406、移动块ⅱ,5、电机ⅲ,6、转轴,7、刮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根据附图可知,一种大坡度坡屋面浇筑用溜槽,包括下料斗1和溜槽机构,所述溜槽机构倾斜的安装在所述下料斗1的下方,所述溜槽机构包括溜槽本体及刮板机构,所述溜槽本体包括底板2、左侧板3和右侧板4,所述底板2的外壁上设置有振动器,所述左侧板3和所述右侧板4垂直并对称的设置在所述底板2的两侧,所述底板2、所述左侧板3和所述右侧板4共同围成u型槽状结构,下料斗1位于u型槽状结构的正上方,从下料斗1下落的混凝土可以全部流进底板2、左侧板3和右侧板4共同围成u型槽状结构中,
所述左侧板3的上表面上沿所述左侧板3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导轨ⅰ303,所述右侧板4的上表面上沿所述右侧板4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导轨ⅱ403,所述导轨ⅰ303的上方设置有可沿导轨ⅰ303进行滑动的移动块ⅰ306,所述导轨ⅰ303的最高端设置有电机ⅰ301,所述电机ⅰ30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ⅰ302与丝杠ⅰ305相连,所述丝杠ⅰ305安装在所述导轨ⅰ303内,所述丝杠ⅰ305上连接有滑块ⅰ304且所述滑块ⅰ304与所述导轨ⅰ303滑动连接,所述滑块ⅰ304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丝杠ⅰ305相匹配的丝杠螺母ⅰ,所述滑块ⅰ304的上方设置有移动块ⅰ306,移动块ⅰ306随滑块ⅰ304同步运动;这样可以通过电机ⅰ301可以实现滑块ⅰ304沿着导轨ⅰ303进行直线滑动;
所述导轨ⅱ403的上方设置有可沿导轨ⅰ303进行滑动的移动块ⅱ406;所述导轨ⅱ403的最高端设置有电机ⅱ401,所述电机ⅱ40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ⅱ402与丝杠ⅱ405相连,所述丝杠ⅱ405安装在所述导轨ⅱ403内,所述丝杠ⅱ405上连接有滑块ⅱ404且所述滑块ⅱ404与所述导轨ⅱ403滑动连接,所述滑块ⅱ404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丝杠ⅱ405相匹配的丝杠螺母ⅱ,所述滑块ⅱ404的上方设置有移动块ⅱ406,移动块ⅱ406随着滑块ⅱ404同步运动,这样可以通过电机ⅱ401可以实现滑块ⅱ404沿着导轨ⅱ403进行直线滑动;
所述刮板机构包括电机ⅲ5、转轴6及刮板7,所述电机ⅲ5安装在所述移动块ⅱ406的外侧,所述转轴6的一端和所述电机ⅲ5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转轴6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移动块ⅱ406后安装在所述移动块ⅰ306上,所述刮板7安装在所述移动块ⅱ406和所述移动块ⅰ306之间的转轴6上,刮板7的宽度为底板2、左侧板3和右侧板4共同围成u型槽状结构的宽度。
工作过程:混凝土从下料斗1下落到底板2、所述左侧板3和所述右侧板4共同围成u型槽状结构中,开启振动器,溜槽本体在振动器的作用下将混凝土从屋面输送到屋面板下部框架梁柱,当溜槽本体的底板2上残留混凝土时,可开启电机ⅰ301和电机ⅱ401,使电机ⅰ301和电机ⅱ401同步工作,通过电机ⅰ301可以实现滑块ⅰ304沿着导轨ⅰ303进行直线滑动,移动块ⅰ306随滑块ⅰ304同步运动,
通过电机ⅱ401可以实现滑块ⅱ404沿着导轨ⅱ403进行直线滑动,移动块ⅱ406随着滑块ⅱ404同步运动,移动块ⅰ306和移动块ⅱ406带动刮板机构进行同步运动,当移动块ⅰ306和移动块ⅱ406分别对应的位于导轨ⅰ303和导轨ⅱ403的最高端时,通过电机ⅲ5带动转轴6旋转到刮板7的底面,刮板7的两侧边分别与左侧板3和右侧板4接触且与底板2的内表面接触且刮板7与底板2成30~45°角时,电机ⅰ301和电机ⅱ401同步工作分别对应的驱动移动块ⅰ306和移动块ⅱ406向下同步直线运动,将底板2和左侧板3和右侧板4上残留混凝土刮下来、提高混凝土的出料效率,解决了屋面板下部大跨度梁柱施工难的问题。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ⅰ、ⅱ、ⅲ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