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铝模板支撑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稳定性的用于铝模板墙体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铝模板被得到广泛应用,铝模板全称为建筑用铝合金模板系统,是继竹木模板、钢模板之后出现的一代新型模板支撑系统,铝模板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提高了建筑行业的整体施工效率,铝模板精专用设备挤压后制作而成,由铝面板、支架和连接件三部分系统所组成的具有完整的配套使用的通用配件,能组合拼装呈不同尺寸的外形复杂的整体模架。
现有的可参考公开号为cn109281469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铝模板支撑结构,包括铝模板,铝模板一侧底部的两端设置有三角块,铝模板靠近三角块一侧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的一侧固定有第一螺杆,铝模板靠近三角块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座,连接座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轴,支撑座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螺杆相对应的第二螺杆,且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的螺纹方向相反,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之间通过套筒连接,套筒的内侧设置有与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相互配合的内螺纹,支撑座上铰接有倾斜的支撑板,支撑板的顶端与铝模板铰接相连,拧动套筒,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在套筒的内部向外伸长或向内伸缩,带动支撑座进行运动,从而可以调整铝模板的倾斜角度。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支撑结构在调整铝模板的倾斜角度时,转动套筒,套筒带动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在套筒的内部向内伸缩时,第一螺杆带动铝模板的底部移动,从而使得支撑板和铝模板之间的角度变化从而能够调整铝模板的角度,但是铝模板的角度变化只能通过铝模板的底部移动来实现,当需要铝模板的底部保持不动时,上述支撑结构则无法适用,适用范围较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扩大适用范围的高稳定性的用于铝合金模板墙体的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稳定性的用于铝模板墙体的支撑结构,包括与地面相对固定的支撑座,支撑座朝向铝模板的一侧设置有水平设置的第一调节组件,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套筒以及螺纹连接于第一套筒两端的第一螺杆,且位于第一套筒两端的两个第一螺杆的螺纹方向相反,靠近支撑座一侧的第一螺杆与支撑座铰接相连,所述支撑座上还设有第二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向着朝向铝模板的一侧倾斜朝上,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套筒以及螺纹连接于第二套筒两端的第二螺杆,且位于第二套筒两端的两个第二螺杆的螺纹方向相反,靠近支撑座一侧的第二螺杆与支撑座铰接相连,远离支撑座的第一螺杆以及第二螺杆的端部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与铝模板相对固定,且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与支撑杆均铰接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铝模板支好之后,首先将第一螺杆以及第二螺杆与支撑杆形成铰接相连,然后将支撑杆竖直固定连接于铝模板需要支撑的一侧,并且支撑座对应地固定在地面上,此时铝模板得到了初步的支撑,支撑杆的设置使得铝模板的受力面积变大,铝模板不会轻易发生晃动,稳定性较强;当需要对铝模板的倾斜角度进行微调时,可以转动第二套筒,第二套筒会带动两端的第二螺杆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从而从铝模板的底部位置处对铝模板倾斜角度进行调节,调节后通过螺纹的自锁形成固定,但是仅仅依靠第二螺杆来调整铝模板的倾斜角度很容易使得铝模板的稳定性较差,容易晃动,因此初步调整好角度后可以继续转动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带动两端的第一螺杆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从而使得铝模板的顶端以及底端位置处都能够调节角度,支撑时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还能形成三角支撑,使得铝模板的稳定性更高。最为重要的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只能通过铝模板的底部位置移动来调整角度,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转动第二套筒带动模板的顶端位置移动来调整角度,扩大了该支撑结构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的顶端相对的两侧以及底端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包括相互连通的定位槽和引导槽,引导槽自定位槽开始向着靠近支撑座的方向贯穿支撑杆的侧边,且位于支撑杆顶端的引导槽倾斜向下设置,位于支撑杆底端的引导槽倾斜向上设置,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靠近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设置有铰接螺柱,铰接螺柱插设于定位槽内且铰接螺柱的端部拧紧有固定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螺杆以及第二螺杆安装于支撑杆上时,可以先将铰接螺柱穿过第一螺杆或第二螺杆的端部,然后将铰接螺柱从引导槽内滑入,使得铰接螺柱最终位于定位槽内,然后再拧紧固定螺母,引导槽贯穿支撑杆的侧边使得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安装于支撑杆上时更加方便,另一方面,将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拆卸时也只需拧松固定螺母,然后将铰接螺柱通过引导槽内滑动取出即可,拆卸过程也更便利;并且位于支撑杆顶端的定位槽在引导槽的顶部,位于支撑杆底端的定位槽在引导槽的底部,使得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调整后与支撑杆之间的受力更加稳定,不会从引导槽内滑出,提高了铝模板的支撑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套筒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设置有一对第一把手,第二套筒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设置有一对第二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设置使得第一套筒以及第二套筒的转动更加方便,提高了铝模板角度调整时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呈c字形,安装槽开设于支撑杆c字形相对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呈c字形,强度较高,对于铝模板的固定支撑能力较强,并且安装槽开设于支撑杆c字形相对的两侧,因此使得铰接螺柱的安装更加便利、没有干涉,间接提高了铝模板角度调整的顺畅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与铝模板抵接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减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重孔的设置使得支撑杆的重量降低、用料减少,安装以及拆卸时不会太沉,更加便捷,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套筒在靠近第一螺杆的端部以及第二套筒在靠近第二螺杆的端部均开设有注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注油孔可以往第一套筒以及第二套筒内注入润滑油,润滑油可以对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相对第一套筒以及第二套筒的转动更加顺畅,防止出现卡顿现象,从而使得铝模板的角度调整更加省力便捷,效率也更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油孔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为向着远离第一套筒或第二套筒的中心一侧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油孔朝着远离第一套筒或第二套筒中心的一侧倾斜,因此在往注油孔内注入润滑油时,润滑油会流向第一套筒或第二套筒的端部,因此润滑油能够更好地对第一螺杆以及第二螺杆进行润滑,提高润滑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油孔从外到内为逐渐缩口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油孔从外到内为逐渐缩口设置,因此在注入润滑油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润滑油从注油孔内的溢出量,提高润滑油进入第一套筒或第二套筒内的量,进而提高润滑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使得铝模板的倾斜角度调整可使用范围更广,调整后稳定性更高;
2.通过设置与第一螺杆以及第二螺杆铰接相连的支撑杆,使得铝模板的支撑受力面积更大,支撑更稳定;
3.通过在第一套筒上设置第一把手,在第二套筒上设置第二把手,使得第一套筒以及第二套筒的转动更顺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隐藏铝模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第一调节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第一调节组件旨在强调注油孔的剖视图;
图7为第一套筒旨在强调注油孔倾斜角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座;2、第一调节组件;21、第一套筒;211、第一把手;22、第一螺杆;3、第二调节组件;31、第二套筒;311、第二把手;32、第二螺杆;4、支撑杆;41、安装槽;411、定位槽;412、引导槽;42、铰接螺柱;43、固定螺母;44、减重孔;5、注油孔;51、转杆;52、闭合盖;53、锁止条;54、锁止块;55、磁铁;6、除锈组件;61、安装环;611、固定台;612、紧固螺柱;613、紧固螺母;614、密封片;62、除锈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高稳定性的用于铝合金模板墙体的支撑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竖直固定设置在铝模板表面的支撑杆4,支撑杆4的底端铰接设置有第一调节组件2,支撑杆4的顶端位置处铰接设置有第二调节组件3,地面上固定设置有支撑座1,第一调节组件2和第二调节组件3远离铝模板的一端均与支撑座1铰接相连。将铝模板支好之后,令第一调节组件2和第二调节组件3与支撑杆4的对应位置铰接,再将支撑杆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铝模板上,最后将第一调节组件2以及第二调节组件3远离铝模板的一端与支撑座1铰接相连,则可以通过第一调节组件2和第二调节组件3来调整铝模板的倾斜角度。
如图1所示,支撑座1与地面之间采用地脚螺栓固定连接,固定稳定,拆卸方便。
如图1所示,第一调节组件2包括第一套筒21以及与第一套筒21的两端螺纹连接的两个第一螺杆22,两个第一螺杆22的螺纹旋向相反,且靠近支撑杆4一端的第一螺杆22与支撑杆4铰接相连,靠近支撑座1一端的第一螺杆22与支撑座1铰接相连,第一套筒21的中间位置的表面固定设置有一对第一把手211,需要调节铝模板的倾斜角度时,可以握住第一把手211并转动第一套筒21,第一套筒21带动两个第一螺杆22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带动铝模板的底部向着靠近支撑座1或远离支撑座1的方向平移,进而调整铝模板的倾斜角度。
如图2所示,第二调节组件3包括第二套筒31以及与第二套筒31的两端螺纹连接的两个第二螺杆32,两个第二螺杆32的螺纹旋向相反,第二套筒31以及第二螺杆32向着靠近铝模板的方向倾斜向上设置,且靠近支撑杆4一端的第二螺杆32与支撑杆4铰接相连,靠近支撑座1一端的第二螺杆32与支撑座1铰接相连,第二套筒31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设置有一对第二把手311;调节铝模板的倾斜角度时,也可以握住第二把手311并转动第二套筒31,第二套筒31带动两个第二螺杆32相互靠近或相互分离,从而带动铝模板的顶端位置进行平移微调,达到铝模板倾斜角度的调节效果。并且第一调节组件2和第二调节组件3能够形成稳定的三角支撑,支撑杆4又增大了铝模板被抵紧时的受力面积,使得铝模板在调整后的稳定性更高,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利用第一调节组件2和第二调节组件3来配合调整铝合金模板的倾斜角度,使得铝模板的倾斜角度调整更加灵活。
如图2所示,支撑杆4的截面为c字形,且支撑杆4朝向铝模板的侧面上开设有多个减重孔44,多个减重孔44沿着支撑杆4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使得整个支撑杆4的质量降低,制造成本减少。
结合图2和图3,支撑杆4的两个相互正对的侧面上开设有安装槽41,且安装槽41设置有两组,分别设置在支撑杆4的两端位置处,安装槽41用于铰接安装第一螺杆22以及第二螺杆32。安装槽41包括相互连通的定位槽411和引导槽412,其中,引导槽412与支撑杆4的侧边背离铝模板的一侧贯通,位于支撑杆4底部的引导槽412向着靠近铝模板的方向从上至下倾斜设置,位于支撑杆4顶部的引导槽412向着靠近铝模板的方向从下到上倾斜设置,且定位槽411设置于引导槽412靠近铝模板的一侧,定位槽411内插设有铰接螺柱42,铰接螺柱42的两端均水平穿过支撑杆4,铰接螺柱42的端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43,第一螺杆22和第二螺杆32与铰接螺柱42转动连接。在安装时,可以将铰接螺柱42从引导槽412内滑入安装槽41,再拧紧固定螺母43,使得安装过程较为便捷,拆卸时只需要将固定螺母43拧松,然后将铰接螺柱42从引导槽412内滑出,而不必将固定螺母43完全脱离铰接螺柱42,防止固定螺母43丢失,拆卸过程进一步优化。
如图4所示,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31的两端位置处均开设有注油孔5,通过注油孔5可以注入润滑油,使得第一螺杆22相对第一套筒21的转动、第二螺杆32相对第二套筒31的转动更加顺畅,提高了铝模板的倾斜角度的调整的顺畅性。
结合图4和图7,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31在靠近注油孔5的位置处设置有闭合组件,闭合组件包括与注油孔5相适配的闭合盖52,闭合盖5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杆51,转杆51相对第一套筒21或第二套筒31转动连接,闭合盖52背离转杆5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锁止条53,锁止条53为可被磁化材质的锁止条53,本实施例中优选为铁质锁止条53,注油孔5远离第一套筒21或第二套筒31的中心位置一侧固定设置有一对锁止块54,锁止块54为尼龙材质,且当闭合盖52盖住注油孔5时,锁止条53位于一对锁止块54之间,且锁止条53的两侧与一对锁止块54相对的一侧抵接,使得闭合盖52能够稳定盖住注油孔5,有效减少从注油孔5内溢出的润滑油量,同时减少空气中的灰尘杂质通过注油孔5进入第一套筒21或第二套筒31内部,保障第一套筒21以及第二套筒31内部的清洁程度,从而使得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31的转动更顺畅,铝模板的倾斜角度调节也更顺利。
结合图6和图7,注油孔5背离锁止块54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磁铁55,当锁止条53从一对锁止块54之间转动180度时,锁止条53的端部能够被吸附在磁铁55上,使得注入润滑油时闭合盖52不会自动关闭,减少注油时受到的干扰。
如图7所示,在第一套筒21上的注油孔5向着远离第一套筒21中心的一侧倾斜设置,在第二套筒31上的注油孔5向着远离第二套筒31中心的一侧倾斜设置,使得注入润滑油时,润滑油可以对第一螺杆22与第一套筒21的转动配合区域以及第二螺杆32与第二套筒31的转动配合区域得到充分润滑,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31的转动顺畅性。
如图6所示,注油孔5从内到位为逐渐敞口状,因此在注入润滑油时更顺畅,有效减少在注油时润滑油从注油孔5内的溢出量。
回看图4,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31的两端位置处均固定设置有除锈组件6,以下以第一套筒21为例进行介绍。
结合图4和图5,除锈组件6包括安装环61和除锈球62,安装环61设置有相互正对的两个,安装环61的截面为半圆环状,且两个安装环61的外径与第一套筒21的外径相等,两个安装环61与第一套筒21的端部铰接相连,除锈球62采用表面较为粗造、耐磨性能较好的材质,如钢丝球,且除锈球62设置有两个,两个除锈球62分别位于对应的两个安装环61内,当两个安装环61闭合时,除锈球62与第一螺杆22的表面接触。安装环61远离第一套筒21的中心位置处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台611,且固定台611设置有两组,分设于安装环61相对的两侧,每组固定台611包括相互正对的两个,固定台611上开设有螺纹孔,当两个安装环61闭合后,固定台611的螺纹孔相互正对并插设有紧固螺柱612,紧固螺柱612的端部拧紧有紧固螺母613,使得除锈球62被卡紧在安装环61内,第一螺杆22在转动的同时不断地被打磨,减少第一螺杆22表面的锈迹进入第一套筒21内的含量,进一步使得第一套筒21与第一螺杆22的相对螺纹转动更顺畅。
如图4所示,安装环61远离第一套筒21中心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密封片614,密封片614呈半圆状且中心开设有半圆形的转动孔,两个安装环61拼合后,两个密封片614能够封住安装环61远离第一套筒21一端的端口,且两个转动孔拼合形成与第一螺杆22相适配的圆孔,密封片614能够防止第一螺杆22在转动时将除锈球62带出,提高了除锈球62的除锈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铝模板支好之后,首先将第一螺杆22和第二螺杆32的端部铰接安装在安装槽41内,然后将第一螺杆22和第二螺杆32远离铝模板的一端铰接安装于支撑座1上,再将支撑座1固定在地面上,需要调整铝模板的倾斜角度时,可以转动第一套筒21或第二套筒31,从而对铝模板的角度进行微调,调整过程中铝模板的支撑稳定性较高,调整的灵活度也较高;随着时间的延长,可以打开闭合盖52,使得闭合盖52和转杆51一起转动180度,令锁止块54吸附在磁铁55上,然后通过注油孔5注入润滑油,润滑油能够进入第一套筒21或第二套筒31内部进行润滑,注油结束后重新转动闭合盖52,使得闭合盖52盖住注油孔5,同时锁止条53卡在一对锁止块54内,使得闭合盖52能够稳定盖住注油孔5,减少注油孔5内的润滑油溢出,同时减少空气中的灰尘进入注油孔5内,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31的转动顺畅性;而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31在转动的同时,会使得第一螺杆22和第二螺杆32与除锈球62不断摩擦接触,从而将第一螺杆22和第二螺杆32表面的锈迹去除,然后定期打开安装环61以将安装环61内的锈迹排出,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31的转动顺畅性,使得铝模板倾斜角度的调整更加顺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