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循环综合农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59477发布日期:2020-06-12 13:40阅读:661来源:国知局
生态循环综合农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农场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生态循环综合农场。



背景技术:

土地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它不仅是任何物质生产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也是人类生存和必需的物质条件,土地利用方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发展的前途。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然会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紧缺与严重浪费土地而出现人地矛盾,如何破解这个难题,积极探索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实际耕地面积约1.33亿公顷,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均耕地只有0.11公顷,不及世界人均耕地0.25公顷的44%。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决定了只有挖掘土地内部潜力,走土地内涵开发模式的集约化利用道路。目前由于农场主的能力,很多农场忽略了保持生态平衡。经过数年的经营,农场或农场周边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环境也受到的极大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态循环综合农场,主要为了解决土地资源紧张和普通农场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的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态循环综合农场,所述农场包括蓄水池、生态区、储藏区、家畜区、沼气池,所述蓄水池与生态区一端经输水管道相连,所述生态区另一端与储藏区和沼气池相连通,储藏区和沼气池与家畜区相连通;所述生态区与家畜区设有模拟阳光(uvb5.0全光谱),所述蓄水池内设有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池底部设有出水孔,且出水孔设有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生态区用第一隔板分为水域区和果园区,水域区设有入水楼梯,水域区设有上部出口使水域区与储藏区的上部空间相连通,第一隔板设有下水孔与果园区的灌溉系统相连通,果园区设有通道,果园区设有下部出口与储藏区的下部空间相连通,且设有果园出料口与沼气池的发酵池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果园区的土壤底部可用来饲养蚯蚓。

进一步地,所述储藏区使用第二隔板分为上下两部分,第二隔板设有楼梯口,下部空间设有上下楼梯,下部空间设有进出口使储藏区的下部空间与家畜区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家畜区经第三隔板分为鸡舍和猪舍,第三隔板底部设有连通口,猪舍侧边设有猪舍出料口与发酵池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沼气池经第四隔板分为发酵池和沼渣池,沼气池的第四隔板设有沼渣清理口,且沼气池倾斜设置有1%~3%的坡度,沼渣池侧边设有沼渣出口与果园区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农场为地下农场,生态区、储藏区、家畜区、沼气池整体经墙体围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充分开发地下资源,有效缓解土地资源压力,并有效解决普通农场破坏生态环境、产量底下、资源浪费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生态循环综合农场的剖切图;

图2为图1的1-1剖面图;

图3为图1的2-2的剖面图;

图中:1为地面;2为蓄水池;2-1为出水孔;2-2为盖板;2-3为阀门;3为生态区;3-1为水域区;3-2为入水楼梯;3-3为休息平台;3-4为上部出口;3-5为果园区;3-6为下部出口;3-7为进水孔;3-8为通道;3-9为种植区;3-10为灌溉系统;3-11为第一隔板;3-12为果园出料口;3-13为下水孔;4为储藏区;4-1为上部空间;4-2第二隔板;4-3为下部空间;4-4为上下楼梯;4-5为进出口;4-6为楼梯口;5为家畜区;5-1为第三隔板;5-2为鸡舍;5-3为猪舍;5-4为连通口;5-5为猪舍出料口;6为沼气池;6-1为发酵池;6-2为沼渣池;6-3为沼渣清理口;6-4为沼渣出口;6-5为第四隔板;7为模拟阳光;8为输水管道;9为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生态循环综合农场,包括地面1、蓄水池2、出水孔2-1、盖板2-2、阀门2-3、生态区3、水域区3-1、入水楼梯3-2、休息平台3-3、上部出口3-4、果园区3-5、下部出口3-6、进水孔3-7、通道3-8、种植区3-9、灌溉系统3-10、第一隔板3-11、果园进料口3-12、下水孔3-13、储藏区4、上部空间4-1、第二隔板4-2、下部空间4-3、上下楼梯4-4、进出口4-5、楼梯口4-6、家畜区5、第三隔板5-1、鸡舍5-2、猪舍5-3、连通口5-4、猪舍出料口5-5、沼气池6、发酵池6-1、沼渣池6-2、沼渣清理口6-3、沼渣出口6-4、第四隔板6-5、模拟阳光(uvb5.0全光谱)7、输水管道8、墙体9。所述蓄水池2底部设有出水孔2-1,且出水孔2-1设有阀门2-3控制水流,蓄水池2可用来收集雨水、水渠、污水,出水口处设有过滤网或过滤材料,经过过滤后通过输水管道8进入水域区3-1,生态区3和家畜区5均设有模拟阳光7,生态区3用第一隔板3-11分为上部水域区3-1和下部果园区3-5,水域区3-1设有入水楼梯3-2可供鸭进入休息平台3-3,且可让工作人员进入水中捕鱼,水域区3-1设有上部出口3-4使水域区3-1与储藏区4的上部空间4-1相连通,第一隔板3-11设有下水孔3-13与果园区3-5的灌溉系统3-10相连通,所述灌溉系统为现有技术。所述上部水域区3-1和下部果园区3-5分别设有模拟阳光7,所述模拟阳光7为uvb5.0全光谱。所述果园区3-5设有通道3-8供工作人员行走施肥,果园区3-5设有下部出口3-6与储藏区4的下部空间4-3相连通,且设有果园出料口3-12与沼气池6的发酵池6-1相连,使植物残体可进入沼气池6,且果园区3-5的土壤底部可用来饲养蚯蚓。

所述储藏区4使用第二隔板4-2分为上下两部分,第二隔板4-2设有楼梯口4-6,下部空间4-3设有上下楼梯4-4方便工作人员上下,下部空间4-3设有进出口4-5使得储藏区4的下部空间4-3与家畜区5相连通,且上下空间可做临时储藏用。

所述的家畜区5分为鸡舍5-2和猪舍5-3第三隔板5-1底部设有连通口5-4使得鸡粪可进入猪舍5-3,猪舍5-3侧边设有猪舍出料口5-5与发酵池6-1相连通。

所述沼气池6分为发酵池6-1和沼渣池6-2,沼气池6的第四隔板6-5设有沼渣清理口6-3,且沼气池6倾斜设置有1%~3%的坡度,方便对沼渣进行清理,沼气池6的沼气经过净化后可供附近居民使用。

所述沼渣池6-2侧边设有沼渣出口6-4与果园区3-5相连通,使得沼渣可做为肥料进入果园区3-5,且果园区3-5底部土壤可用来养殖蚯蚓。

实施例2

一种生态循环综合农场,包括蓄水池、出水孔、进水管道、进水孔、水域区、入水楼梯、上部出口、果园区、下部出口、灌溉系统、通道、进料口、出料口、储藏区、上部空间、下部空间、隔板、上下楼梯、楼梯口、家畜区、左侧鸡舍、右侧猪舍、连通口、分隔板、猪舍进料口、沼气池、沼气沼气池隔板、沼渣出料口,所述蓄水池收集雨水、水渠、污水,经过过滤通过底部的出水孔和进水管道进入水域区,水域区的水可通过出水管道对果园区进行灌溉,且水域区的淤泥可用作果园的肥料,水域区设有入水楼梯,鸭子可以通过入水楼梯上到休息平台,工作人员也可通过入水楼梯进入水域对鱼进行捕捉,水域区和果园区均设有与储藏区相对应的出入门,果园区设有灌溉系统和通道,储藏区设有上下两层,分别与水域区和果园区相适应,储藏区设有上下楼梯,且上下空间可用来临时储藏。家畜区设有隔板,将鸡舍区和猪舍区分隔开,鸡舍区可进行多层设置,隔板底部设有连通口,可将鸡粪收入猪舍,并与猪粪一起通过猪舍的进料口进入沼气池进行发酵,沼气池分为发酵池和沼渣池,沼气池倾斜设置,便于对沼渣进行清理,沼气可经过净化后供给农户使用,沼渣可作为肥料通过沼渣出料口进入果园,且果园的底部可用于蚯蚓养殖。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