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节能墙体保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模内置复合保温板。
背景技术:
我国传统建筑墙体隔热保温技术主要采用在建筑物外墙粘贴保温层的方法,这些传统的“后置式”施工工艺,使墙体与保温层相互独立、寿命不一,并且需单独施工、施工繁杂、工拉长、风险大、造价高、质量难控、安全隐患多、使用寿命短,易出现开裂、脱落、伤人事故;有机保温材料导致火灾亊故频发,人身安全受到威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而且这些保温技术还存在后期维护维修困难、更换代价大等弊端。现有技术中有将有机泡沫板或无机棉等保温材料分层复合,胶浆敷面,用作为保温模板使用,这种保温模板生产工艺复杂、水泥养护周期长、力学性能差,并且制作时水泥养护凝固需要28天方能出厂,导致生产周期长,占用厂地大,工业化生产水平低,投资和生产成本大,在应用中外敷砂浆层厚,存在有负重脱落的安全隐患;也有网架板一体化保温系统,均采用b1或b2级为保温材料,外侧需浇筑不小于5公分厚度的混凝土作为保温材料的防护层方可达到符合消防要求,5公分厚砂浆每平方米自重为120kg,大大增加了项目荷载,致使柱基,主体梁柱等钢筋及混凝土含量都要增加,施工工期长、施工难、造价高。申请公布号cn104110082a公开了外模内置复合保温板现浇砼一体化墙体结构及其制作方法中内置复合保温板均采用的是有机保温材料,达不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强制性标准要求,因此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具有轻质、低导热性能且可有效控制墙体外表面砂浆层的总体厚度,提高防开裂、防脱落、防火灾的安全性并可降低综合成本的一种外模内置复合保温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现浇混凝土基层墙体,现浇混凝土基层墙体的外侧依次设有复合保温板层、现浇混凝土模板和聚合物砂浆层,所述复合保温板层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复合保温板内防护层、有机保温材料层、缝合增强玻璃棉或岩棉板无机材料保温层,所述复合保温板内防护层、有机保温材料层、缝合增强玻璃棉或岩棉板无机材料保温层通过预埋锚固连接件与现浇混凝土基层墙体固定连接,聚合物砂浆层涂覆在缝合增强玻璃棉或岩棉板无机材料保温层的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的复合保温板内防护层的材质为水泥卷毡料或打孔打孔无纺布或压纹金属卷材,厚度为0.1mm~0.6mm。
优选地,所述的有机保温材料层的材质为改性聚氨酯硬泡或改性挤塑板,厚度为10mm~100mm;
优选地,所述的缝合增强玻璃棉或岩棉板无机材料保温层包括玻璃棉或岩棉板无机保温材料层,玻璃棉或岩棉板无机保温材料层的上表面覆有耐碱网格布或水泥卷帖或打孔打孔无纺布网层,玻璃棉或岩棉板无机保温材料层的下表面覆有耐碱网格布或打孔打孔无纺布或铝箔网层,玻璃棉或岩棉板无机保温材料层内设有支撑加强筋或支撑加强柱。
优选地,所述的缝合增强玻璃棉或岩棉板无机材料保温层的厚度为20mm~150mm。
优选地,所述的支撑加强筋或支撑加强柱的材质为金属或塑料,支撑加强柱形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直径为1mm~20mm。
优选地,所述的聚合物砂浆层的厚度为5mm~30mm。
优选地,所述的预埋锚固连接件为塑料或尼龙或带有套管的金属预埋锚固连接件,直径为60mm~120mm,长度为10mm~200mm,预埋锚固连接件盖头圆盘直径为30mm~50mm。
优选地,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模板与复合保温板层之间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导热系数小,使用厚度薄,更安全。缝合增强玻璃棉或岩棉板无机保温材料层与有机材料结合不仅提高防火性能,而且可降低导热系数,提升隔热保温效果,经权威检测,复合保温板导热系数小于0.026w/(m.k),不用靠增加保温层厚度仍可满足国家75%节能标准要求并能够达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强制性标准要求。
2、本实用新型技术彻底改变原有大模内置连接方法。本技术除去复合保温板内侧与现浇混凝土满粘凝结外,还通过连接件圆盘盖紧贴复合保温板外侧网,连接件内侧部分深入混凝土主体中,使复合保温板与现浇混凝土主体连接牢固,成为一体。
3、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层面砂浆粘结更加牢固,厚度易于控制。由于复合保温板外层面覆有网材增强措施,使墙体保温外面层砂浆粘结牢固,砂浆总体厚度易于控制,在外墙恶劣干湿冻融的环境条件下,不会发生脱落,做到百年大计万无一失。
4、缝合增强玻璃棉或岩棉板无机材料保温层内设置有支撑加强筋或支撑加强柱。无机材料保温层与改性聚氨酯硬泡或改性挤塑板结合达到优势互补、叠加增效的最佳技术效果,整体韧性提高、变形应力增强;可以大规格拼装,施工简便效率高,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5、复合保温板内防护层刚柔相济,坚守现浇混凝土侧向压力的第一道防线。复合保温板保温层内侧采用了压纹金属卷材或加厚加强水泥卷材作为内防护层,增加了复合保温板的刚性,在现浇混凝土侧向压力大,且在震捣过程中不会对保温层产生破坏,保证现浇混凝土的质量和保温效果。
6、本实用新型力学结构合理,综合性能更优。通过采取设置增筋、缝合增强、等措施,使复合保温板拉伸粘结强度经检测大于0.25mpa,拉伸粘结强度较规定标准提高一倍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缝合增强玻璃棉或岩棉板无机材料保温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缝合增强玻璃棉或岩棉板无机材料保温层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外模内置复合保温板,包括现浇混凝土基层墙体1,现浇混凝土基层墙体1的外侧依次设有复合保温板层2、现浇混凝土模板3和聚合物砂浆层4,所述复合保温板层2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复合保温板内防护层13、有机保温材料层5、缝合增强玻璃棉或岩棉板无机材料保温层6,所述复合保温板内防护层13、有机保温材料层5、缝合增强玻璃棉或岩棉板无机材料保温层6通过预埋锚固连接件7与现浇混凝土基层墙体1固定连接,聚合物砂浆层4涂覆在缝合增强玻璃棉或岩棉板无机材料保温层6的外表面。所述的复合保温板内防护层13的材质为水泥卷毡料或打孔打孔无纺布或压纹金属卷材,厚度为0.1mm~0.6mm。所述的有机保温材料层5的材质为改性聚氨酯硬泡或改性挤塑板,厚度为10mm~100mm;所述的缝合增强玻璃棉或岩棉板无机材料保温层6包括玻璃棉或岩棉板无机保温材料层8,玻璃棉或岩棉板无机保温材料层8的上表面覆有耐碱网格布或水泥卷帖或打孔打孔无纺布网层9,玻璃棉或岩棉板无机保温材料层8的下表面覆有耐碱网格布或打孔打孔无纺布或铝箔网层10,玻璃棉或岩棉板无机保温材料层8内设有支撑加强筋11或支撑加强柱12。所述的缝合增强玻璃棉或岩棉板无机材料保温层6的厚度为20mm~150mm。所述的支撑加强筋11或支撑加强柱12的材质为金属或塑料,支撑加强柱12形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直径为1mm~20mm。所述的聚合物砂浆层4的厚度为5mm~30mm。所述的预埋锚固连接件7为塑料或尼龙或带有套管的金属预埋锚固连接件,直径为60mm~120mm,长度为10mm~200mm,预埋锚固连接件盖头圆盘直径为30mm~50mm。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模板3与复合保温板层2之间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有机保温材料与无机保温材料薄抹灰保温系统的区别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模内置复合保温板,可使建筑墙体保温节能与围护结构一体化同步形成,省略繁杂的保温工程单独施工,节省工期。现有建筑墙体保温节能技术大多都是在建筑主体工程结束后,另行保温工程单独施工,包括所有的有机保温材料和无机保温材料薄抹灰保温系统,也包括网维和网织增强岩棉保温系统,这些薄抹灰保温技术,使施工工期延长1~2个月时间,而本实用新型技术是在建筑外墙结构系统构成的同时,同步、一次性形成了外墙保温系统,无需任何外墙保温二次施工,大大缩短施工工期。
2、该保温系统避免了主体工程和保温工程的分离,安全可靠,与建筑主体同寿命。现有保温材料薄抹灰保温系统,由于是外贴“后置式”施工工艺,施工工序多,施工繁杂,工期长、寿命短,易出现开裂、脱落伤人亊故,而本实用新型是“前置式”的,它与现浇混凝土自然凝结和预埋锚固件连接,同梁、柱、剪力墙混凝土主体紧密融为一体,构筑于建筑主体之中,因此可与建筑主体同寿命,对比“保温层后固定、外附式薄抹灰工艺”更加牢固安全,也避免了保温层火灾、开裂、脱落事故,绿色环保、无任何隐患之忧。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模内置复合保温板精心设计、构造独特、性能优异。技术产品可以达到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强制性标准要求。
它的构成分为内防护层与有机保温材料和无机保温材料复合,辅之加强措施,达到了刚柔相济、优势互补、叠加增效的最佳效果。
4、本实用新型产品是通过连续流水线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技术产品生产不但工业化水平高连续流水线作业,并且产品无养护周期,占用场地小和辅助设备少,生产投资小、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经济实用、绿色环保、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温板层2紧贴现浇混凝土模板3内侧,现浇混凝土模板3在现浇混凝土工序完成后直接拆除,然后在缝合增强玻璃棉或岩棉板无机材料保温层6的外部涂抹聚合物砂浆层4即可。
下表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结果:
试验例:
试验产品:下表中各保温系统中材料属市面可购材料。
各保温系统优缺点对比表
本实用新型的外模内置复合保温板,该复合保温板也可作为保温装饰一体板保温层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