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一种木模板的支撑座。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行业,对每层楼的楼层底板浇筑一般是通过铝模板浇筑和木模板浇筑两种方式,铝模板在使用时,不需要等待楼层板干透即可拆除,周转更为快捷,但是铝模板成本巨大,设计生产周期较长,只适用于标准楼层工程,对于结构复杂,变化较多的工程难以使用;因此,在常规建筑中,特别是在酒店、写字楼及大型商业体建筑工程中,木模板因其施工方便、适用性强、成本低廉而仍被广泛采用。现有技术中,在使用木模板浇筑时,需要在下层先安装较多的脚手架,然后在脚手架顶部铺设密集的木枋,然后在木枋上方铺设木模板,通过木枋来支撑木模板防止木模板变形损坏,之后在木模板上方对木模板表面进行浇筑水泥来完成楼层板的铺设,但是这种方式,木枋和木模板位于脚手架顶部被脚手架紧紧顶住,只能等楼层板干透之后跟随脚手架一起拆除,不然将导致楼层底板没有支撑从而产生崩塌,一般情况下需要十几天后才能拆除,导致使用时间较长,木枋和木模板不利于周转,导致建筑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更早的将木枋和木模板进行拆除的支撑座。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木模板的支撑座,包括:
连杆,所述连杆用于安装在脚手架顶部,所述连杆顶部设置有一顶板;
支座,所述支座设置于所述连杆上并可相对于连杆升降,所述支座的周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座;
承载梁,所述承载梁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支座上的安装座上,所述承载梁用于承载木模具;
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连杆上,所述固定机构可调节并固定支座的高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座为上设置有u型槽,所述承载梁安装于u型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座为四个,四个安装座沿环形均匀布置在支座外周,呈十字排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座底部设置有肋板,所述肋板位于相对的两个安装座底部并将其连接在一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型槽底部设置有定位孔,所述承载梁底部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活动插设于所述定位孔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销为圆锥柱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型槽一侧壁设置有保险销孔,所述承载梁上还设置有一凹孔,还包括一保险销,所述保险销同时穿过凹孔和保险销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型槽另一侧壁也设置有保险销孔,所述凹孔贯穿承载梁两侧,所述保险销同时穿过两个保险销孔和两个凹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机构为第一调节螺母,所述连杆为螺杆,所述第一调节螺母设置于螺杆上,所述第一调节螺母位于支座下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二调节螺母,第二调节螺母设置于所述螺杆上,所述第二调节螺母位于第一调节螺母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连杆顶部安装一顶板,在连杆上安装一个可沿连杆上下移动的支座,支座周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座,在连杆上设置一个用于调节支座高度并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还包括承载梁,承载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支座的安装座上,使用时,先将本产品安装在脚手架顶部,通过调节脚手架来调节连杆的高度,从而确定顶板的高度,然后通过固定机构对支座进行调节,从而确定支座的高度,然后每两个支座之间安装一承载梁,在承载梁上先铺设木枋,然后在木枋顶部铺设木模板,之后通过固定机构对支座高度进行微调,从而完成安装,之后在木模板表面浇筑混凝土,此时顶板顶在混凝土底面起到支撑作用,待混凝土干了一段时间后(通常是浇筑完成12小时后)混凝土干了一部分有了一定的强度,此时松开固定机构,然后降下支座,此时会带动承载梁一起降下,从而可以方便的拆卸木模板、木枋和承载梁,而顶板此时还顶在混凝土楼层板底部进行支撑,连杆、顶板和支座和脚手架不进行拆除,由于保留了脚手架和顶板的有效支撑,因此确保有足够的支撑力,从而不用担心没有支撑导致楼层板塌落,进而实现了木模板的快速拆卸,使木模板和木枋周转更为方便,另外,由于承载梁的作用改善了模板安装的平整度,提高了混凝土的成型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3,一种木模板的支撑座,包括:
连杆,所述连杆用于安装在脚手架顶部,所述连杆顶部设置有一顶板40;
支座20,所述支座20设置于所述连杆上并可相对于连杆升降,所述支座20的周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座30;
承载梁50,所述承载梁50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支座20上的安装座30上,所述承载梁50用于承载木模具;
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连杆上,所述固定机构可调节并固定支座20的高度。
通过在连杆顶部安装一顶板40,在连杆上安装一个可沿连杆上下移动的支座20,支座20周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座30,在连杆上设置一个用于调节支座20高度并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还包括承载梁50,承载梁50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支座20的安装座30上,使用时,先将本产品安装在脚手架顶部,通过调节脚手架来调节连杆的高度,从而确定顶板40的高度,然后通过固定机构对支座20进行调节,从而确定支座20的高度,然后每两个支座20之间安装一承载梁50,在承载梁50上先铺设木枋,然后在木枋顶部铺设木模板,之后通过固定机构对支座20高度进行微调,从而完成安装,之后在木模板表面浇筑混凝土,此时顶板40顶在混凝土底面起到支撑作用,待混凝土干了一段时间后(通常是浇筑完成12小时后),混凝土干了一部分有了一定的强度,此时松开固定机构,然后降下支座20,此时会带动承载梁50一起降下,从而可以方便的拆卸木模板、木枋和承载梁50,而顶板40此时还顶在混凝土楼层板底部进行支撑,连杆、顶板40和支座20不进行拆除,由于保留了脚手架和顶板40的支撑作用,从而不用担心没有支撑导致楼层板塌落,进而实现了木模板的快速拆卸,使木模板和木枋周转更为方便。在现有的施工方式中,至少需要三套木枋、三套木模板和三套脚手架才能实现向上循环施工,而通过本方案,只需要通过一套木枋、一套木模板和三套脚手架就可以向上循环周转来进行施工,效果非常显著。
在使用时,相邻的两个支撑座之间的距离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调节脚手架之间的距离来进行改变,从而更好的适应不同空间的浇筑楼层板。
为了使承载梁50能更好安装在支座20上,优选在所述安装座30为上设置有u型槽31,所述承载梁50安装于u型槽31内。
考虑到安装时,为了使承载梁50能够在支座20上向各个方向都进行安装,从而方便形成阵列来更好的布置木枋,优选所述安装座30为四个,四个安装座30沿环形均匀布置在支座20外周,呈十字排列。
为了使承载梁50安装在在u型槽31内更为稳定,优选在u型槽31底部设置有定位孔34,所述承载梁50底部设置有定位销51,所述定位销51可以插入所述定位孔34中,从而对承载梁50进行固定,防止承载梁50跑动。优选定位销51为圆锥柱状,从而使定位更为快速方便,而且可以自动找准中心。
进一步进行改进,为了使承载梁50安装更为稳定,优选在所述u型槽31一侧壁设置有保险销孔32,所述承载梁50上还设置有一凹孔52,还包括一保险销80,所述保险销80同时穿过凹孔52和保险销孔32。在将承载梁50通过定位销51安装于u型槽31内后,通过保险销80穿过保险销孔32并同步插入凹孔52内,从而完成第二维度方向上的定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改进,优选所述u型槽31另一侧壁也设置有保险销孔32,所述凹孔52贯穿承载梁50两侧,所述保险销80同时穿过两个保险销孔32和两个凹孔52。
进一步进行改进,所述固定机构多种多样,可以是在支座20侧壁设置的定位卡针,通过定位卡针穿过支座20卡入连杆表面,从而对支座20进行固定,但是优选所述固定机构为第一调节螺母60,所述连杆为螺杆10,所述第一调节螺母60设置于螺杆10上,所述第一调节螺母60位于支座20下方。在使用时,通过控制第一调节螺母60相对于螺杆10旋转从而对第一调节螺母60的高度进行调节,而支座20直接抵接在第一调节螺母60上,从而可以通过第一调节螺母60完成支座20高度的调节和固定,而且通过将连杆直接选择为螺杆10,也能够更为方便的安装于脚手架顶部。
将螺杆10安装在脚手架顶部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比如在脚手架顶部设置一个螺孔,然后螺杆10旋入螺孔内来进行安装调节,最常用的一种是直接将连杆插入脚手架立杆顶部的管内,为了能够更方便的对螺杆10的长度进行调节,优选还包括第二调节螺母70,第二调节螺母70设置于所述螺杆10上,所述第二调节螺母70位于第一调节螺母60下方。当螺杆10装入脚手架顶部时,通过第二调节螺母70抵接在脚手架上,从而可以更好的对螺杆10起固定作用,稳定顶板40的高度,通过调节第二调节螺母70即可调节螺杆10位于脚手架上部的高度,从而调节顶板40的位置。而且使第一调节螺母60可以较为方便的对支座20进行调节,不会受到脚手架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提升安装座30的强度,优选在所述安装座30底部设置有肋板33,所述肋板33位于相对的两个安装座30底部并将其连接在一起,优选相对的两个安装座30底部设置有两块肋板33,从而通过肋板33的加强作用对安装座30进行固定并增强其受力强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