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3884发布日期:2020-06-17 01:26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体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业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体系。



背景技术:

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板房是一种建筑工地常用的临时房屋,可方便快捷地进行组装和拆卸,实现了临时建筑的通用标准化,树立了环保节能、快捷高效的建筑理念。

申请公布号为cn10531711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包括模块化设计的建筑本体,所述建筑本体底部靠近中央位置设有向下延伸的柱承,柱承底端设置插接部;所述与柱承和插接部构成的安装部适配的衔接部设置于建筑本体顶部。但其不足之处在于,通过带动柱承端部上的插接部插接至适配部内,当将多个建筑本体用作房屋的某一面板时,建筑本体可能会沿垂直于建筑本体所在的平面的方向带动柱承和插接部与适配部之间脱离,从而造成相邻的建筑本体不在同一个平面上,降低了整个装配式建筑的强度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拼装后强度和稳定性的装配式绿色建筑体系。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体系,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框体,所述框体整体呈矩形设置,所述框体远离底板的边缘设置有顶板,所述框体包括多个相互拼接而成的拼接框,每个所述拼接框均呈矩形设置,相邻的所述拼接框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相对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朝向第二固定板的面上设置有杆体,所述杆体垂直于第一固定板设置,所述杆体远离第一固定板的端部且位于杆体的周向位置均匀设置有多个弹性杆,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开设有用于供杆体穿过的通孔,所述框体的内壁上且位于每个第一固定板所在的位置均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固定板带动杆体上的弹性杆穿过通孔的驱动件,最上部的拼接框与顶板呈一体设置,将最下部的拼接框与底板呈一体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相邻的拼接框固定至一起时,通过驱动件带动第一固定板朝向第二固定板移动,使得第一固定板带动杆体穿过第二固定板上的通孔,此时弹性杆抵抗自身的弹力通过通孔,当弹性杆通过通孔时,弹性杆可恢复原状,从而带动弹性杆抵接至第二固定板背离第一固定板的面上,使得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通过杆体和弹性杆被固定至一起,从而使得相邻的拼接框被固定至一起,防止相邻的拼接框之间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出现偏差,提高了相邻的拼接框固定至一起的固定效果,从而提高了整个框体的强度和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拼接框的内壁上且位于每个第一固定板所在的位置均设置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沿拼接框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固定条上沿固定条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的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和滑块的设置可对第一固定板的移动起到导向的效果,从而提高了第一固定板朝向第二固定板的移动效果,使得第一固定板可带动杆体与通孔相对接,提高了杆体穿过通孔的移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沿滑槽的长度方向转动连接于滑槽内的螺纹丝杠,所述滑块螺纹连接于螺纹丝杠上,所述螺纹丝杠的一端穿设且延伸至固定条外设置,所述螺纹丝杠于固定条外的端部设置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滑块于滑槽内移动时,通过把手带动螺纹丝杠转动,因滑块滑动连接于滑槽内,使得滑块不会随着螺纹丝杠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使得滑块于螺纹丝杠上移动,使得滑块带动第一固定板朝向第二固定板移动,采用螺纹丝杠的设置可使得滑块移动至螺纹丝杠上任意位置固定,从而弹性杆被固定至抵接至第二固定板背离第一固定板的面上,通过转动把手即可完成对相邻的拼接框之间的固定,固定方式方便简单,提高了相邻的拼接框之间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开设有用于供多个弹性杆同时通过的开口,所述开口与通孔连通设置,所述杆体上且位于多个弹性杆所在的位置设置有套筒,多个所述弹性杆沿套筒的周向位置设置在套筒上,所述套筒螺纹连接于杆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固定板朝向第二固定板移动时,通过带动套筒于杆体上转动,使得套筒带动弹性杆转动至开口所在的位置,此时杆体可带动弹性杆穿过开口,当弹性杆穿过开口后,通过带动套筒于杆体上转动,使得套筒带动弹性杆抵接至第二固定板背离第一固定板的面上,防止弹性杆损坏,延长了弹性杆的使用寿命,并且当需要将相邻的拼接框拆开时,方便带动弹性杆与第二固定板脱离抵接关系,从而方便对相邻的拼接框拆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固定板背离第一固定板的面上开设有用于供多个弹性杆同时卡接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位于相邻于开口的位置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弹性杆抵接至第二固定板背离第一固定板的面上时,将多个弹性杆分别卡接至每个卡接槽内,防止弹性杆于卡接槽内朝向开口所在的位置移动,提高了弹性杆与第二固定板的抵接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相邻的拼接框之间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杆体上套设且滑动连接有筒体,所述筒体与第一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杆体上,所述筒体用于与第二固定板朝向第一固定板的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固定板带动杆体上的弹性杆抵接至第二固定板上时,此时第二固定板挤压筒体,使得筒体挤压弹簧,带动筒体抵抗弹簧的弹力抵接至第二固定板上,当相邻的拼接框之间沿框体的高度方向移动时,第二固定板需要抵抗弹簧的弹力带动筒体于杆体上移动,从而进一步防止相邻的拼接框之间沿框体的高度方向脱离,进一步提高了相邻的拼接框之间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拼接框均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板体,两侧所述第一板体之间且位于第一板体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垂直于第一板体设置,所述第一板体上且位于第二板体的边缘所在的位置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沿第二板体边缘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插槽靠近顶板的端部贯穿第一板体设置,所述插槽远离顶板的端部呈封闭设置,所述第二板体上设置有插接且滑动连接于插槽内的插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槽和插条的设置可使得拼接框由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拼接而成,从而方便将拼接框拆开,方便对整个拼接框进行运输,插槽和插条的设置方便对拼接框进行拼接,将插槽远离顶板的端部呈封闭设置,进一步方便对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进行拼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槽的横截面呈燕尾形设置,所述插条与燕尾形的插槽配合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插槽的横截面设置为燕尾形,防止插条沿垂直于插槽的长度方向与插槽之间脱离,从而防止拼接框在拼接后散架,提高了拼接框拼接后的拼接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把手带动螺纹丝杠转动,使得滑块于滑槽内滑动,从而使得滑块带动第一固定板朝向第二固定板移动,带动杆体穿过通孔,此时弹性杆抵抗自身的弹力穿过通孔,当弹性杆穿过通孔后,带动弹性杆抵接至第二固定板背离第一固定板的面上,从而使得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通过杆体和弹性杆固定至一起,使得相邻的拼接框固定至一起,防止相邻的额拼接框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移动,从而提高了整个框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2.当需要带动弹性杆抵接至第二固定板背离第一固定板的面上时,通过带动套筒转动杆,使得套筒带动弹性杆移动至开口所在的位置,当弹性杆穿过开口后,套筒可带动弹性杆转动至卡接槽所在的位置,使得弹性杆抵接至卡接槽内,方便带动多个弹性杆穿过第二固定板,并且提高了弹性杆与第二固定板的抵接效果,从而提高了相邻的拼接框的固定效果;

3.插槽和插条的设置可使得整个框体通过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至一起,从而方便将每个拼接框拆开进行运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展示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展示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展示卡接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11、框体;12、顶板;13、拼接框;14、第一固定板;141、杆体;142、弹性杆;143、套筒;144、筒体;145、弹簧;15、第二固定板;151、通孔;152、开口;153、卡接槽;16、固定条;161、滑槽;162、滑块;163、螺纹丝杠;164、把手;17、第一板体;171、第二板体;173、插槽;174、插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体系,包括底板1,底板1上设置有框体11,框体11整体呈矩形设置,框体11远离底板1的边缘设置有顶板12。

结合图1和图2,框体11包括多个相互拼接而成的拼接框13,每个拼接框13均呈矩形设置;为了将每个拼接框13拆开,从而方便对每个拼接框13运输,将每个拼接框13均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板体17,两侧第一板体17之间且位于第一板体17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板体171,第二板体171垂直于第一板体17设置。

结合图1和图2,为了将第二板体171固定至第一板体17上,在第一板体17上且位于第二板体171的边缘所在的位置开设有插槽173,插槽173沿第二板体171边缘的长度方向设置,插槽173靠近顶板12的端部贯穿第一板体17设置,插槽173远离顶板12的端部呈封闭设置,第二板体171上设置有插接且滑动连接于插槽173内的插条174。

如图2所示,为了防止插条174沿垂直于插槽173的长度方向与插槽173脱离,将插槽173的横截面呈燕尾形设置,插条174与燕尾形的插槽173配合设置。

当需要对拼接框13拼接时,将第二板体171上的插条174插接至第一板体17上的插槽173内即可,当需要将拼接框13拆开时,将第二板体171上的插条174于第一板体17上的插槽173内脱离即可。

如图1所示,为了防止框体11与顶板12和底板1之间分离,将最上部的拼接框13与顶板12呈一体设置,将最下部的拼接框13与底板1呈一体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将最上部的拼接框13与顶板12焊接,将最下部的拼接框13与底板1焊接。

结合图2和图3,为了将相邻的拼接框13固定至一起,从而提高整个框体11的强度和稳定性,在相邻的拼接框13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板14和第二固定板15,第一固定板14与第二固定板15相对且相互平行设置,第一固定板14朝向第二固定板15的面上设置有杆体141,杆体141垂直于第一固定板14设置,杆体141远离第一固定板14的端部且位于杆体141的周向位置均匀设置有多个弹性杆142,第二固定板15上开设有用于供杆体141穿过的通孔151。

结合图2和图3,为了驱动第一固定板14朝向第二固定板15移动,使得第一顶板12带动杆体141上的弹性杆142穿过第二固定板15上的通孔151,使得弹性杆142抵接至第二固定板15背离第一固定板14的面上,从而使得相邻的拼接框13通过杆体141和弹性杆142固定至一起,在拼接框13的内壁上且位于每个第一固定板14所在的位置均设置有固定条16,固定条16沿拼接框13的高度方向设置,固定条16上沿固定条16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161,第一固定板14上设置有滑动连接于滑槽161内的滑块162。

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带动滑块162于滑槽161内滑动,将滑槽161的横截面设置为“u”形,将滑块162与“u”形的滑槽161配合设置。

如图3所示,为了驱动滑块162于滑槽161内移动,使得滑块162带动杆体141上的弹性杆142穿过通孔151,在滑槽161内沿滑槽161的长度方向转动连接有螺纹丝杠163,滑块162螺纹连接于螺纹丝杠163上,螺纹丝杠163的一端穿设且延伸至固定条16外设置,螺纹丝杠163于固定条16外的端部设置有把手164。

当需要对相邻的拼接框13固定时,通过把手164带动螺纹丝杠163转动,因滑块162滑动连接于滑槽161内,使得滑块162不会随着螺纹丝杠163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使得滑块162带动第一固定板14朝向第二固定板15移动,使得第一固定板14带动上的弹性杆142穿过开口152,此时弹性杆142可抵接至第二固定板15背离第一固定板14的面上,从而使得杆体141通过弹性杆142被固定至第二固定板15上,使得第一固定板14和第二固定板15之间被固定,从而使得相邻的拼接框13之间固定,防止相邻的拼接框13之间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之间移动,提高了整个框体11的强度和稳定性。

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杆体141带动多个弹性杆142穿过第二固定板15,在第二固定板15上开设有用于供多个弹性杆142同时通过的开口152,开口152与通孔151连通设置,杆体141上且位于多个弹性杆142所在的位置设置有套筒143,多个弹性杆142沿套筒143的周向位置设置在套筒143上,套筒143螺纹连接于杆体141上。

当需要带动多个弹性杆142穿过第二固定板15时,带动套筒143于杆体141上转动,使得杆体141带动弹性杆142转动至开口152所在的位置,使得杆体141带动弹性杆142穿过开口152,此时再次带动套筒143转动,使得套筒143带动弹性杆142抵接至第二固定板15背离第一固定板14的面上,方便带动弹性杆142穿过第二固定板15,从而方便对相邻的拼接框13固定和分离。

结合图3和图4,为了防止弹性杆142在抵接至第二固定板15上时朝向开口152所在的位置移动,在第二固定板15背离第一固定板14的面上开设有用于供多个弹性杆142同时卡接的卡接槽153,卡接槽153位于相邻于开口152的位置设置。

如图3所示,为了在弹性杆142抵接至第二固定板15上时,防止相邻的拼接框13沿竖直方向移动带动第二固定杆于杆体141上移动,在杆体141上套设且滑动连接有筒体144,筒体144与第一固定板14之间设置有弹簧145,弹簧145套设于杆体141上,筒体144用于与第二固定板15朝向第一固定板14的面抵接。

当相邻的拼接框13之间沿框体11的高度方向移动时,拼接框13需要抵抗弹簧145的弹力带动第二固定板15于杆体141上移动,从而提高了相邻的拼接框13之间的固定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整个框体11的强度和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安装装配式建筑时,首先将第二板体171上的插条174插接至第一板体17上的插槽173内,完成多个拼接框13的拼装,将相邻的拼接框13拼接至一起,带动第一固定板14和第二固定板15相对设置,此时通过把手164带动螺纹丝杠163转动,使得滑块162于滑槽161内移动,从而使得滑块162带动第一固定板14朝向第二固定板15移动,通过带动套筒143于杆体141上转动,使得套筒143带动弹性杆142转动至开口152所在的位置,杆体141可带动弹性杆142穿过开口152,当弹性杆142穿过开口152后,带动套筒143于杆体141上转动,使得套筒143带动弹性杆142抵接至卡接槽153内,此时第二固定板15挤压筒体144于杆体141上移动,使得筒体144抵抗弹簧145的弹力抵接至第二固定板15上,从而使得第一固定板14和第二固定板15固定至一起,使得相邻的拼接框13固定至一起,防止相邻的拼接框13之间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移动或脱离,提高了整个框体11的强度和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