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顶绿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8796发布日期:2020-08-07 17:25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屋顶绿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顶绿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屋顶绿化结构。



背景技术:

屋顶绿化对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日趋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空间;改善过度砍伐自然森林,各种废气污染而形成的城市热岛效应,沙尘暴等对人类的危害;开拓人类绿化空间,建造田园城市,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对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效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公告号为cn20496015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屋顶绿化轻质种植载体,包括依次设于建筑屋顶的隔热结构面之上的防水层、隔离层、双层无纺布层、蓄排水层、过滤层、混合基质层;混合基质层采用腐熟堆肥与珍珠岩混合制成的土壤层,腐熟堆肥采用园林绿化废弃物与生活污泥混合制成的堆肥;轻质种植载体每平方米面积净重20~30kg。

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屋顶绿化轻质种植载体,其能够设置于屋顶的混凝土结构层上,然后在混合基质层上进行不同植物的种植,实现绿化效果。而混合基质层多为铺平的土壤层,由于不同的植物对土壤层的高度要求不同,若以最高的土壤层高度去设计虽然能满足大多数植物的种植,但是会造成土壤层厚度过高,导致屋顶承重较大,且会导致土壤浪费,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屋顶绿化结构,其具有能够适用不同植物对土壤层厚度的需求,减少土壤浪费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屋顶绿化结构,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在屋顶结构层上的防水层、蓄水排水层、无纺布层和土壤层,绿化植物种植于土壤层上,所述土壤层上设置有围框,所述围框的下端插接于土壤层内,所述围框延伸出土壤层的上表面,所述围框内设置有土壤加厚层,所述土壤层与土壤加厚层混合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土壤层内设置围框,并在围框内填入与土壤层混合连通在一起的土壤加厚层,使得设有围框位置的土壤厚度变高,进而能够用于种植一些对土壤厚度要求较高的植物,而不需要将整个土壤层铺设的过高;且围框的位置和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调节,将围框插接在土壤层上需要的位置即可进行使用,使用方便,实现能够适用不同植物对土壤层厚度的需求,减少土壤浪费,并减小屋顶承重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围框包括上下相互套设的上框和下框,所述围框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围框整体高度的调节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上框和下框组成的围框,并通过设置调节机构,能够对围框的高度进行调节,根据绿化植物需要的土壤厚度进行调节围框的高度,提高围框的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上框和下框外壁上的通孔、同时穿过上框和下框上的通孔的螺柱、以及螺纹连接在螺柱两端且位于围框内外两侧的锁紧螺母,所述上框和下框上的通孔相互对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滑移调节好上框和下框之间的位置后,使得上框和下框围成的高度满足绿化植物的土壤厚度要求后,将螺柱穿过上框和下框的通孔重合的部分,然后通过两个锁紧螺母进行锁紧,使得上框和下框的两者之间的位置固定,进而实现对围框高度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围框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调节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两个调节机构,能够加强上框和下框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上框和下框之间高度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层的一侧上设置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与屋顶的排水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雨天或者浇水过多时,过多的水能够一直向下渗到防水层上,再从防水层流到排水沟内,最后从排水管排走,方便屋顶的排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层与蓄水排水层之间设置有架空隔热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架空隔热层,使得防水层上方的绿化种植结构与屋顶结构之间形成通风的间隙,避免热量直接传递到屋顶结构上,方便将防水层蓄水排水层之间的热量带走,起到隔热和散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架空隔热层包括多个位于防水层上表面的支撑柱、以及设置在多个支撑柱上端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蓄水排水层的下表面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支撑柱和支撑板的配合,支撑柱起到用于支撑支撑板的作用,并在支撑板与防水层之间形成通风的间隙,避免蓄水排水层直接与防水层接触,起到隔热和方便散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围框的下端设置有多个插杆,所述插杆的外壁上沿着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加强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插杆,可以将插杆快速插接在土壤层内,方便围框的下端与土壤层固定,也方便对围框的位置进行调整;且通过加强板能够提高立杆与土壤层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围框与土壤层的连接强度,避免围框发生倾斜或者与土壤层脱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围框和土壤加厚层之间的配合,能够增加土壤层上围框范围内的土壤厚度,用于种植一些对土壤厚度要求较高绿化植物,使用方便,起到适用不同植物对土壤层厚度的需求,减少土壤浪费,并减小屋顶承重的效果;

(2)通过设置调节机构,能够对围框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得围框能够适用于不同土壤厚度要求的植物种植,提高围框适用性的效果;

(3)通过设置插杆和加强板之间的配合,能够便于将围框插接固定在土壤层内,且提高围框与土壤层连接强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屋顶结构层;2、防水层;3、蓄水排水层;4、无纺布层;5、土壤层;6、围边;7、围框;71、上框;72、下框;8、插杆;9、加强板;10、调节机构;101、通孔;102、螺柱;103、锁紧螺母;11、排水沟;12、架空隔热层;121、支撑柱;122、支撑板;13、土壤加厚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种屋顶绿化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在屋顶结构层1上的防水层2、蓄水排水层3、无纺布层4和土壤层5,绿化植物种植于土壤层5上,在防水层2上方设置有将蓄水排水层3、无纺布层4和土壤层5围起来的围边6,围边6可由砖头砌成,用于防止土壤四散;在土壤层5上可拆卸设置有围框7,围框7的下端插接于土壤层5内,使得围框7固定在土壤城内,围框7延伸出土壤层5的上表面,且在围框7内填充有土壤加厚层13,土壤层5与土壤加厚层13混合连通。

其中,防水层2可采用聚乙烯炳纶制成高环保型材料,蓄水排水层3为蓄水排水板,围框7可以根据需要制成方形或者圆形,且围框7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在围框7内填入土壤加厚层13,围框7可对土壤进行限位,使得土壤加厚层13保持一定的高度,进而增加围框7范围内土壤的深度,可用于种植一些对土壤厚度要求较高的绿化植物,而对土壤厚度要求较低的植物直接种植在土壤层5上使用方便;因此不需要将整个土壤层5铺设的过厚,实现能够适用不同植物对土壤层5厚度的需求,减少土壤浪费,并减小屋顶承重的效果。

如图2、3所示,在围框7的下端外壁固定有多根用于插接在土壤层5内的插杆8,方便围框7与土壤层5的快速拆卸连接,且围框7可以根据位置需要插接固定在土壤层5上的任意位置;在插杆8的外壁上沿着其长度方向固定有至少两个加强板9,能够提高围框7与土壤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围框7与土壤层5的连接强度,避免围框7发生倾倒或者脱离土壤层5。

围框7包括上下相互套设的上框71和下框72,在围框7上开设有用于调节围框7整体高度的调节机构10,使得围框7内能够设置不同厚度的土壤加厚层13,以适用对土壤厚度要求不同绿化植物,提高围框7的适用性。

其中,调节机构10包括竖直开设在上框71和下框72外壁上的通孔101、同时穿过上框71和下框72上的通孔101的螺柱102、以及螺纹连接在螺柱102两端且分别位于围框7内外两侧的锁紧螺母103;上框71和下框72上的通孔101相互对应设置,将上框71和下框72的通孔101置于同一竖直线上,然后调节好上框71和下框72的上下位置,将螺柱102穿过上框71和下框72的通孔101重叠的部分,最后通过两个锁紧螺母103进行锁紧固定,实现上框71和下框72的位置固定,进而实现对围框7整体高度的调节;且在围框7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调节机构10,能够提高上框71与下框72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防水层2的一侧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排水沟11,排水沟11与屋顶的排水管连通,在雨天或者浇水过多时,多余的水能够在流到防水层2上后,再从排水沟11流到排水管,实现屋顶的排水。

在防水层2与蓄水排水层3之间设置有架空隔热层12,架空隔热层12能够将位于防水层2上方的绿化结构部分与屋顶结构层1分隔开,起到通风隔热的效果;其中,架空隔热层12包括多个设置于防水层2上表面的支撑柱121、以及设置在多个支撑柱121上端的支撑板122,支撑柱121可由砖头砌成,支撑板122可由多块浇筑的混凝土板拼接形成,支撑板122与蓄水排水层3的下表面贴合,支撑板122的下表面与防水层2之间形成用于通风隔热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有益效果如下:

使用时,可将对土壤厚度要求较低的植物直接种植在土壤层5上,根据不同植物对土壤厚度的要求,通过调节机构10调节围框7的高度,然后将围框7插接在土壤层5上;插杆8和加强板9能够方便围框7与土壤层5进行固定,且提高围框7与土壤层5的连接强度;最后在围框7内加入土壤加厚层13,围框7能够对土壤加厚层13进行限位,使得土壤加厚层13保持一定的高度,因此使得围框7范围内的土壤厚度增加,可用于种植一些对土壤厚度要求较高的绿化植物,使用方便,实现能够适用不同植物对土壤层5厚度的需求,减少土壤浪费,并减小屋顶承重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