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附着式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的附着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建筑施工用防护网通常是通过设置在墙体上的支撑架固定在建筑物墙体上的。随着建筑主体的施工进度,再将防护网逐层向上提升到正在施工的楼层处。
将防护网逐层向上提升时,通常采用多个电葫芦将防护网整体向上拉直至其到达预定的高度处。由于电葫芦是通过人工进行操作的,因此在提升时无法使每个电葫芦的爬升速度保持一致,这样会使得防护网的整体爬升速度缓慢且不平稳,一般情况下需要一天或者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爬升,施工时间较长。此外,该种爬升方式只能向上爬升而无法下降,施工结束后需要将爬升到建筑物顶层的防护网人工拆除,施工难度较大,施工成本也相应增加。
因此,需要一种可使防护网附着在建筑物墙体上的附着装置,从而进一步实现防护网整体自动、平稳且快速的附着式升降作业,以节省施工时间、节约施工成本并降低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附着式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的附着装置,能够使防护网附着在建筑物墙体上,从而可进一步实现防护网整体自动、平稳且快速的附着式升降作业,以达到节省施工时间、节约施工成本并降低施工难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附着式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的附着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附着支座,其包括连接法兰、悬臂梁和连接座,所述悬臂梁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法兰的上端并可在竖直方向活动,所述连接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法兰的下端并可在竖直方向活动;所述悬臂梁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贯穿孔,所述连接座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贯穿孔,第一旋转轴穿过所述第一贯穿孔和所述第二贯穿孔使所述悬臂梁的另一端和所述连接座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悬臂梁的另一端具有向下延伸的突出部;
预埋件,其设置在建筑物墙体上;所述预埋件上具有供所述附着支座伸入的开口,其底面上具有可容纳所述突出部的定位槽,以在所述附着支座伸入并被锁紧在所述预埋件中时,所述突出部固定于所述定位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连接法兰与所述悬臂梁相对的两个相对面之间还分别设置有两个弹性组件;
两个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法兰的与所述悬臂梁相对的相对面两侧,其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悬臂梁的与所述连接法兰相对的相对面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连接法兰与所述悬臂梁相对的两个相对面之间还设置有驱动电机;
所述驱动电机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法兰与所述悬臂梁相对的两个相对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连接法兰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所述连接法兰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安装部;
所述悬臂梁的一端通过第二旋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所述连接座的一端通过第三旋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连接法兰上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有至少一排支座安装孔,每排支座安装孔包括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支座安装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突出部的横截面为矩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预埋件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件和外挂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建筑物墙体内部,所述外挂件设置在建筑物墙体外部;
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外挂件均为长方体型空心结构,所述连接件的内部与所述外挂件的内部贯通;所述外挂件上远离所述连接件一侧的侧面上设置有供所述附着支座伸入的开口,其底面上设置有可容纳所述突出部的定位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连接件上远离所述外挂件一侧的侧面上设置有固定孔;
穿墙螺栓依次穿过所述固定孔以及建筑物墙体,以使所述预埋件紧固在建筑物墙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穿墙螺栓的尾部穿过建筑物墙体后通过螺母和第一垫片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定位槽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上设置有定位孔;
固定螺栓依次穿过所述定位孔和所述突出部,以使所述突出部固定于所述定位槽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附着式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的附着装置,通过设置可伸缩的附着支座,并在建筑物墙体上设置与附着支座相适配的预埋件,附着支座可伸入对应的预埋件中并被锁紧,因此将附着支座对应设置在升降立柱上时,即可将设置在升降立柱上的防护网附着在建筑物墙体上,并且与升降立柱的升降运动相配合,可以快速实现与建筑物墙体的连接与脱开,从而进一步实现防护网整体自动、平稳且快速的附着式升降作业,从而节省了施工时间,节约了施工成本,也降低了施工难度,安全性高,施工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附着式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附着式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附着式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的附着装置中附着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附着支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附着支座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附着式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的附着装置中预埋件的三维线条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埋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埋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附着式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的附着装置中附着支座与预埋件结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升降立柱;
200、附着支座,201、连接法兰,2011、第一安装部,2012、第二安装部,2013、支座安装孔,202、悬臂梁,2021、第一贯穿孔,2022、突出部,203、连接座,2031、第二贯穿孔,204、第一旋转轴,205、第二旋转轴,206、第三旋转轴;
300、预埋件,301、连接件,3011、固定孔,3012、穿墙螺栓,3013、螺母,3014、第一垫片,302、外挂件,3021、定位槽,3022第二垫片,3023、固定螺栓;
400、主框架;
500、建筑物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对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于附着式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的附着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之前,首先对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附着装置的附着式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的概要进行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所示,附着式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主要包括升降立柱100、设置在升降立柱100背后的主框架400以及与升降立柱100相配合的附着装置。
升降立柱100沿竖直方向设置于建筑物墙体500外侧,其背后安装有用于搭设防护网的主框架400,该主框架400也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在建筑物墙体500外侧上形成整体式防护网,一般需要并排设置多个升降立柱100以横向覆盖整个建筑物墙体500,同时在各个升降立柱100上对应设置相同数量的主框架400。
各个主框架400之间铺设脚手板,组成三层脚手架,并在脚手架外侧设置安全密目网,从而形成防护网。
与升降立柱100配合的附着装置包括设置在升降立柱100的与建筑物墙体500相对的一侧的附着机构,以及设置在建筑物墙体500上且与附着机构相适配的预埋件300。
在实际应用时,该附着机构包括三排固定设置的附着支座200和两个活动设置的附着支座200。其中,三排固定设置的附着支座200沿升降立柱100的高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每排固定设置的附着支座200包括两个固定且对称设置在升降立柱100两侧的附着支座200;两个活动设置的附着支座200沿升降立柱100的高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在升降立柱100上并可沿竖直方向运动,且每个活动设置的附着支座200在竖直方向运动时可位于其中一排固定设置的附着支座200中的两个附着支座200的中间。
此外,各个活动设置的附着支座200的间距与各排固定设置的附着支座200的间距相同,这样可使活动设置的附着支座200在沿竖直方向运动时能够与其中的两个固定且对称设置在升降立柱100两侧的附着支座200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具体设置时,三排固定设置的附着支座200分别设置于升降立柱100的顶部、中部和底部位置处。
预埋件300设置在建筑物墙体500内,分别与每排附着支座200相适配。与上述的附着支座200的排数相配合,在具体应用中,预埋件300沿建筑物墙体500在竖直方向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其间距与三排固定设置的附着支座200的间距相同。升降立柱100上的每排附着支座200可伸入对应的预埋件300中并被锁紧,从而使升降立柱100上的防护网整体附着在建筑物墙体500上。
初始时,升降立柱100上两个活动设置的附着支座200分别沿竖直方向下降到升降立柱100的中部和底部位置处,并且与升降立柱100上位于中部和底部位置处的这两排固定设置的附着支座200一起伸入到建筑物墙体500上对应的预埋件300中并被锁紧,而位于升降立柱100上顶部位置处的两个固定设置的附着支座200伸入到建筑物墙体500上对应的预埋件300中并被锁紧,从而使升降立柱100上的防护网整体附着在建筑物墙体500上。
当建筑物建筑好新的一层后,需要将防护网整体向上爬升一层。此时,每个升降立柱100上两个活动设置的附着支座200收缩使其脱离与预埋件300的联结,然后在升降立柱100的带动下沿竖直方向上升至升降立柱100的中部和顶部位置处,即分别上升至上一个楼层对应的预埋件300处,接着两个活动设置的附着支座200打开后伸入到上一个楼层对应的预埋件300中并锁紧。之后,每个升降立柱100上三排固定设置的附着支座200均收缩使其脱离与预埋件300的联结,然后在升降立柱100反向上升作用力的带动下沿竖直方向分别上升至上一个楼层对应的预埋件300处,接着这三排固定设置的附着支座200打开后伸入到上一个楼层对应的预埋件300中并锁紧,即完成防护网整体向上爬升一层的过程。
当建筑物整体施工完毕后,可采用使防护网整体逐层下降的方式,直至下降到最底下的楼层为止,方便对其进行拆除。防护网整体下降的具体过程与上述的爬升过程相反,因此可参照上述爬升过程实施,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防护网整体爬升或者下降时,各个升降立柱需保持同步动作,从而使防护网整体能够自动、平稳且快速地附着式升降作业。
本实施例中给出一种升降立柱的实施结构,该升降立柱100主要包括钢座、丝杆、滑轨和两个滑台。其中,钢座为横截面是c型的柱体结构,并具有沿高度方向设置的槽口;丝杆设置在钢座内且靠近槽口的一侧,丝杆顶部设置有驱动电机以驱动丝杆旋转;滑轨设置在钢座内且远离槽口的一侧,滑轨与钢座固定连接并与钢座等长;两个滑台设置在钢座内并沿丝杆的高度方向等间距固定连接在丝杆上,滑台还与滑轨以卡扣方式连接。
丝杆上沿其高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两个固定组件,通过该固定组件可将两个活动设置的附着支座设置在丝杆上,两个活动设置的附着支座能够从钢座的槽口伸出钢座外部。钢座外部沿其高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三排固定座,每排固定座包括对称设置在钢座两侧的两个固定座,通过该固定座可将三排固定设置的附着支座设置在钢座两侧,同时各排固定座的间距与各个固定组件的间距相同。
钢座内设置有滑轨和两个滑台后,滑轨通过螺栓与钢座远离槽口的一侧固定,滑台还与固定组件固定连接,因而在丝杆旋转时各个滑台可沿着滑轨在竖直方向运动。
钢座内的丝杆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时,两个活动设置的附着支座可随着丝杆的旋转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这两个活动设置的附着支座在沿竖直方向运动时,能够与处于其中一排上的两个固定的附着支座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接下来,对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于附着式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的附着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参照图3~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附着式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的附着装置,主要包括:
附着支座200,其包括连接法兰201、悬臂梁202和连接座203,悬臂梁202的一端连接在连接法兰201的上端并可在竖直方向活动,连接座203的一端连接在连接法兰201的下端并可在竖直方向活动;悬臂梁20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贯穿孔2021,连接座20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贯穿孔2031,第一旋转轴204穿过第一贯穿孔2021和第二贯穿孔2031使悬臂梁202的另一端和连接座203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悬臂梁202的另一端具有向下延伸的突出部2022;
预埋件300,其设置在建筑物墙体500上;预埋件300上具有供附着支座200伸入的开口,其底面上具有可容纳突出部2022的定位槽3021,以在附着支座200伸入并被锁紧在300预埋件中时,突出部2022固定于定位槽3021内。
本实施例中,该附着支座包括连接法兰、悬臂梁和连接座。其中,连接法兰竖向设置,用于与升降立柱连接。悬臂梁和连接座的一端分别设置在连接法兰的上端和下端,且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活动。悬臂梁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贯穿孔,连接座的另一端同样设置有第二贯穿孔,第一旋转轴穿过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使悬臂梁的另一端和连接座的另一端活动连接。
与附着支座相配合的预埋件,其上具有供附着支座伸入的开口,其底面上具有可容纳突出部的定位槽。当附着支座伸入并被锁紧在预埋件中时,突出部刚好能固定于该定位槽内。
因此,在附着支座伸入到对应的预埋件中并被锁紧时,连接座处于与连接法兰垂直的水平状态,悬臂梁处于倾斜下垂状态,此时悬臂梁另一端上向下延伸的突出部伸入到预埋件中,使附着支座锁紧在预埋件中。
当升降立柱向上运动时,带动附着支座整体向上运动,此时悬臂梁与预埋件接触并使预埋件产生向下按压悬臂梁的力,使悬臂梁的另一端围绕其设置在连接法兰上的一端向下运动,此时第一旋转轴沿着第二贯穿孔从连接座的另一端向其与连接法兰连接的一端滑动,使连接座的另一端也围绕其设置在连接法兰上的一端向下运动,从而完成附着支座的收缩。
各个附着支座到达对应的预埋件处时,需操作人员手动打开各个附着支座,即向上推连接座和悬臂梁,使连接座与连接法兰垂直,这样附着支座就能够伸入到对应的预埋件中并被锁紧。
附着支座和预埋件与升降立柱相配合,能够使防护网整体附着在建筑物墙体上,可以快速实现与建筑物墙体的连接与脱开,并能够很好地配合升降立柱的上升和下降,最终实现防护网整体自动、平稳且快速的附着式升降作业,使操作过程更加方便。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连接法兰201与悬臂梁202相对的两个相对面之间还分别设置有两个弹性组件;两个弹性组件的一端分别连接在连接法兰201的与悬臂梁202相对的相对面两侧,其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在悬臂梁202的与连接法兰201相对的相对面两侧。
本实施例中,由于上述结构的附着支座在收缩后需要人工操作才能打开使其伸入到预埋件中并被锁紧,操作过程稍有不便,因此提出了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可以实现附着支座的自动打开。
在附着支座的连接法兰与悬臂梁相对的两个面之间分别设置两个弹性组件,例如弹簧。在附着支座处于压缩状态跟随升降立柱到达对应的预埋件处时,此时预埋件不与悬臂梁接触,因此也不会对悬臂梁产生向下的力。悬臂梁在连接法兰与悬臂梁之间设置的弹性组件的弹力作用下,悬臂梁的另一端围绕其设置在连接法兰上的一端向上运动,第一旋转轴沿着第二贯穿孔从连接座的与连接法兰连接的一端向另一端滑动,使连接座的另一端也围绕其设置在连接法兰上的一端向上运动,从而使连接座与连接法兰垂直,附着支座自动打开,这样附着支座就能够伸入到对应的预埋件中并被锁紧。
在不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并实施该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附图中并未具体示出该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其他附图以及说明书中的记载能够实施该技术方案并达到对应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连接法兰201与悬臂梁202相对的两个相对面之间还设置有电机;电机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连接法兰201与悬臂梁202相对的两个相对面上。
本实施例中,由于前述结构的附着支座在收缩后需要人工操作才能打开使其伸入到预埋件中并被锁紧,操作过程稍有不便,因此在除上述增加弹性组件的实施方案外,又提出了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同样可以实现附着支座的自动打开。
在附着支座的连接法兰与悬臂梁相对的两个面之间设置电机,可以是微型电机。在附着支座处于压缩状态跟随升降立柱到达对应的预埋件处时,此时预埋件不与悬臂梁接触,因此也不会对悬臂梁产生向下的力。悬臂梁在连接法兰与悬臂梁之间设置的电机输出的作用力下,悬臂梁的另一端围绕其设置在连接法兰上的一端向上运动,第一旋转轴沿着第二贯穿孔从连接座的与连接法兰连接的一端向另一端滑动,使连接座的另一端也围绕其设置在连接法兰上的一端向上运动,从而使连接座与连接法兰垂直,附着支座自动打开,这样附着支座就能够伸入到对应的预埋件中并被锁紧。
同样地,在不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并实施该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附图中并未具体示出该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其他附图以及说明书中的记载能够实施该技术方案并达到对应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连接法兰20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安装部2011,连接法兰201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安装部2012;悬臂梁202的一端通过第二旋转轴205连接在第一安装部2011上,连接座203的一端通过第三旋转轴206连接在第二安装部2012上。
本实施例中,连接法兰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延伸出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通过两个旋转轴分别安装悬臂梁和连接座的一端,这样使得悬臂梁和连接座的一端在竖直方向更容易活动,活动时不会触碰到连接法兰,受到的阻力小,方便附着支座的收缩。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连接法兰201上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有至少一排支座安装孔2013,每排支座安装孔2013包括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支座安装孔2013。
本实施例中,连接法兰上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有多排支座安装孔,通过该支座安装孔可以将整个附着支座安装在升降立柱上。同样地,在升降立柱上设置的用于安装附着支座的支座连接部上也对应平行设置有多排立柱安装孔,从而在安装附着支座时,能够根据预埋件的实际位置对附着支座的安装位置进行适量调整,可以选择附着支座的连接法兰上的其中一排支座安装孔与升降立柱上的支座连接部上的其中一排立柱安装孔对齐,然后通过螺栓连接使附着支座安装在升降立柱上,同时还能确保附着支座能够深入到对应的预埋件中并被锁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突出部2022的横截面为矩形。
本实施例中,在附着支座伸入并被锁紧在预埋件中时,突出部刚好位于预埋件中的定位槽内,将突出部的横截面设置为矩形,能够使突出部和定位槽的接触面为竖直面,从而使突出部不易从该定位槽中滑脱,更易使附着支座被预埋件锁紧,提高了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预埋件300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件301和外挂件302,连接件301设置在建筑物墙体500内部,外挂件302设置在建筑物墙体500外部;连接件301和外挂件302均为长方体型空心结构,连接件301的内部与外挂件302的内部贯通;外挂件302上远离连接件301一侧的侧面上设置有供附着支座200伸入的开口,其底面上设置有可容纳突出部2022的定位槽3021。
本实施例中,预埋件为由相互连接的连接件和外挂件组成的一端开口的空心结构。其中,连接件和外挂件均为长方体型空心结构,连接件的内部与外挂件的内部贯通。外挂件上远离连接件一侧的侧面上设置有供附着支座伸入的开口,其底面上设置有可容纳突出部的定位槽。
预埋件在建筑物主体结构施工时,即预先设置在建筑物墙体上,并使其开口向外,以供附着支座伸入。具体地,将连接件设置在建筑物墙体内部,而使外挂件设置在建筑物墙体外部,外挂件上的开口朝向附着支座,供附着支座伸入。
在具体实施时,外挂件与连接件连接的四个面均向连接件一端延伸,并延伸入连接件内部,这样能够使外挂件和连接件的连接更加牢固。
定位槽的横截面也设置为与附着支座上的突出部相适配的形状,以在附着支座伸入预埋件中时,定位槽能够完全容纳该突出部,这样能够使预埋件将附着支座锁紧,进一步使升降立柱达到预设的承重能力。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将定位槽的横截面设置为矩形,能够使突出部和定位槽的接触面为竖直面,从而使突出部不易从该定位槽中滑脱,更易使附着支座被预埋件锁紧,提高了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连接件301上远离外挂件302一侧的侧面上设置有固定孔3011;穿墙螺栓3012依次穿过固定孔302以及建筑物墙体500,以使预埋件300紧固在建筑物墙体500上。
本实施例中,在连接件上远离外挂件一侧的侧面上设置了一个固定孔,这样可通过穿墙螺栓依次穿过固定孔以及建筑物墙体,从而将整个预埋件进一步紧固在建筑物墙体上。
当附着支座伸入到预埋件中并被锁紧后,与附着支座相连接的升降立柱背后安装的主框架会附着在建筑物墙体上。由于升降立柱和主框架的自身重量都比较大,附着支座与预埋件势必会收到向下的拉力。通过穿墙螺栓将预埋件进行紧固后,会增大建筑物墙体对预埋件的固定力,使预埋件不易松动,提高了预埋件的承重能力,安全性能更好。
优选地,穿墙螺栓3012的尾部穿过建筑物墙体500后通过螺母3013和第一垫片3014固定。
具体地,采用穿墙螺栓将预埋件紧固在建筑物墙体上时,穿墙螺栓的尾部依次穿过连接件上的固定孔和建筑物墙体,其头部卡接在连接件与外挂件的连接处。
穿墙螺栓的尾部穿过建筑物墙体后,将螺母旋紧在穿墙螺栓上。进一步地,在螺母和建筑物墙体之间还设置了第一垫片,可以使连接更加牢固。该第一垫片采用刚性材料制作,其比固定孔的尺寸略大,可以覆盖在固定孔上,起到固定穿墙螺栓的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定位槽3021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垫片3022,第二垫片3022上设置有定位孔;固定螺栓3023依次穿过定位孔和突出部2022,以使突出部2022固定于定位槽3021内。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附着支座上的突出部紧固在定位槽内,进一步在各个定位槽的底面上设置了第二垫片,第二垫片上还设置有定位孔。当突出部位于定位槽内后,将固定螺栓依次穿过定位孔和突出部,从而使突出部固定于定位槽内。该第二垫片采用刚性材料制作,其比定位槽的尺寸略大,可以覆盖在定位槽上,起到防止附着支座缩回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附着支座与预埋件之间的连接牢固性,从而能够提高整体的承重能力,也提高了安全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附着式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的附着装置,通过设置可伸缩的附着支座,并在建筑物墙体上设置与附着支座相适配的预埋件,附着支座可伸入对应的预埋件中并被锁紧,因此将附着支座设置在升降立柱上时,即可将设置在升降立柱上的防护网附着在建筑物墙体上,并且与升降立柱的升降运动相配合,可以快速实现与建筑物墙体的连接与脱开,从而进一步实现防护网整体自动、平稳且快速的附着式升降作业,从而节省了施工时间,节约了施工成本,也降低了施工难度,安全性高,施工操作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