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裙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81606发布日期:2020-09-11 21:42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物裙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建筑物裙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技术的发展,轻钢结构作为一种新的建筑形式逐渐被大众所接受。现有的轻钢建筑具有结构性能好、轻质高强、抗震性能佳等优势,而且其钢材可回收,比传统的建筑形式更为节能、环保,更便于工厂进行加工。

由于轻钢建筑结构的特殊性,按照常规工艺进行建筑的建造会出现诸多问题,尤其是在裙线的安装工艺上,现有的裙线安装工艺需采用c型钢作为固定基座,u型钢作为主体通长布置,再在外层安装硅酸钙板,但此种方案需要在u型钢和c型钢的重合处进行标识,并将记号延伸致硅酸钙板上,防止u型钢没有与线条固定连接,导致整个施工过程效率不高,且耗损人力、物力。

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安装简便、稳定性强的裙线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物裙线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项技术问题。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物裙线结构,所述裙线结构包括:

墙面结构;

龙骨,所述龙骨包括连接板、支撑结构,所述连接板与墙面结构相连接,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分别与连接板、第二支撑板相连接;

盖板,所述盖板与墙面结构相连接,设置在龙骨外部且与支撑结构相配合,并使盖板与龙骨间形成中空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裙线的整体结构安装简单,节约物料,同时也保证了裙线的强度及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盖板包括立板、搭接板,所述搭接板分别与墙面结构、立板相连接,并与龙骨的第一支撑板相接触;所述立板与龙骨的第二支撑板相接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龙骨与盖板互相支撑,起到增强裙线结构强度及稳定性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分别与连接板、第二支撑板相垂直,所述搭接板与立板相垂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龙骨与盖板的支撑力,从而增强裙线结构的强度及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墙面结构包括墙体,以及设置在墙体上的保温层,所述龙骨、盖板均设置在保温层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包含此裙线结构的墙面,保温性更好,增加建筑的宜居性。

优选地,所述裙线结构设置有表面涂层,所述表面涂层覆盖在盖板的外表面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可以防止盖板磨损,增强裙线结构的强度,另一方面可防止裙线结构在水汽的作用下腐化,影响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盖板与表面涂层间,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由第一板、第二板组成,所述第一板设置在搭接板上,第二板设置在立板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盖板与表面涂层间设置加强板,可以进一步增强表面涂层与盖板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强裙线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龙骨的中空结构中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包括第一端,第二端,所述搭接板设置有容纳槽,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撑板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所述滑动板第一端设置在第一通道中,第二端穿过第二通道设置在容纳槽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滑动板的一端设置在搭接板的容纳槽中,可以进一步地将盖板与龙骨相固定,防止盖板的松动,增加裙线结构的稳定性及结构强度。

优选地,所述滑动板第一端设置有坡状面,第二端设置有平状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坡状面的设置,有利于盖板安装时,将滑动板的第一端抵入第一通道,从而令滑动板第二端进入搭接板的容纳槽,方便了盖板的安装。

优选地,所述滑动板第一端距墙面结构的距离小于第二端距墙面结构的距离。

采用上述结构,使滑动板在中空结构中倾斜设置,更有利于滑动板在盖板的作用下进行滑动,方便盖板的安装,也使滑动板第二端可以更为容易的进入到容纳槽中。

优选地,所述滑动板在中空结构中设置有多个。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滑动板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裙线结构的稳定性及结构强度。

优选地,所述多个滑动板中,至少一个滑动板设置的方向与其他滑动板相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滑动板的第二端分别固定于相对设置的搭接板中,进一步提高盖板与龙骨的固定稳定性,增加裙线结构的强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一端与滑动板相接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起到对滑动板的限位作用,减小滑动板运行轨迹偏移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防止滑动板断裂,增强滑动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建筑物裙线结构,安装简单,节约物料,同时也保证了裙线的强度及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建筑物裙线结构,在盖板与表面涂层间设置加强板,可以进一步增强表面涂层与盖板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强裙线结构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建筑物裙线结构,通过将滑动板的一端设置在搭接板的容纳槽中,可以进一步地将盖板与龙骨相固定,防止盖板的松动,增加裙线结构的稳定性及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裙线结构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裙线结构的剖面图;

图3为图2实施例中龙骨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裙线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裙线结构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通过上述附图标记说明,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更加清楚的理解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1、龙骨;101、中空结构;102、连接板;103、第一支撑板;104、第二支撑板;11、滑动板;111、坡状面;112、平状面;13、限位板;14、第一通道;15、第二通道;2、盖板;21、立板;22、搭接板;221、容纳槽;3、保温层;4、表面涂层;5、加强板;51、第一板;52、第二板;6、填充层;7、墙板;8、胶粘层;9、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建筑物裙线结构,解决了现有建筑中,裙线的强度、稳定性不佳,且施工过程效率不高,耗损人力、物力等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项。

基于上述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建筑物裙线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裙线结构包括:墙面结构;龙骨1,所述龙骨1包括连接板102、支撑结构,所述连接板102与墙面结构相连接,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103、第二支撑板104,所述第一支撑板103分别与连接板102、第二支撑板104相连接;盖板2,所述盖板2与墙面结构相连接,设置在龙骨1外部且与支撑结构相配合,并使盖板2与龙骨1间形成中空结构101。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龙骨1可以为钢制结构;所述盖板2可以为硅酸钙板;所述龙骨1与盖板2均沿着墙体结构延伸,龙骨1与盖板2的长度可以相同;所述墙面结构上可以设置有墙板7,所述裙线结构设置在墙板7之间,所述盖板2可以通过结构胶进一步与墙板7相固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裙线的整体结构安装简单,节约物料,同时也保证了裙线的强度及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盖板2包括立板21、搭接板22,所述搭接板22分别与墙面结构、立板21相连接,并与龙骨1的第一支撑板103相接触;所述立板21与龙骨1的第二支撑板104相接触。

在具体实施过中,所述立板21、搭接板22可以为预先固定,也可以在安装到龙骨1后再行固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龙骨1与盖板2互相支撑,起到增强裙线结构强度及稳定性的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板103分别与连接板102、第二支撑板104相垂直,所述搭接板22与立板21相垂直。

在具体实施过中,所述第一支撑板103、第二支撑板104可以设置有两组,且相对设置在连接板102的两端,使龙骨1形成c型;所述搭接板22可以设置有两组,且相对设置在立板21的两端,使盖板2形成u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龙骨1与盖板2的支撑力,从而增强裙线结构的强度及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墙面结构包括墙体9,以及设置在墙体9上的保温层3,所述龙骨1、盖板2均设置在保温层3上。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墙体9可以为轻钢建筑的墙体,所述保温层3可以选用呼吸纸。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包含此裙线结构的墙面,保温性更好,增加建筑的宜居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裙线结构设置有表面涂层4,所述表面涂层4覆盖在盖板2的外表面上。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表面涂层4可以为涂布的涂料,所述表面涂层4可以在盖板2安装完成后进行施工或涂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可以防止盖板2磨损,增强裙线结构的强度,另一方面可防止裙线结构在水汽的作用下腐化,影响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盖板2与表面涂层4间,设置有加强板5,所述加强板5由第一板51、第二板52组成,所述第一板51设置在搭接板22上,第二板52设置在立板21上。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加强板5可以为钢制、也可以为木制,所述第一板51、第二板52可以相互垂直设置;此时,立板21与表面涂层4间可以设置填充层6,所述填充层6可以为腻子粉;所述搭接板22与表面涂层4间可以设置胶粘层8,所述胶粘层8可以为结构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盖板2与表面涂层4间设置加强板5,可以进一步增强表面涂层4与盖板2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强裙线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2-图3,所述龙骨1的中空结构中设置有滑动板11,所述滑动板11包括第一端,第二端,所述搭接板22设置有容纳槽221,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撑板103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道14、第二通道15,所述滑动板11第一端设置在第一通道14中,第二端穿过第二通道15设置在容纳槽221中。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滑动板11的长度略长于连接板102,使得滑动板11一端进入容纳槽221后,另一端仍能在第一通道14中,且不会穿出第一通道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滑动板11的一端设置在搭接板22的容纳槽221中,可以进一步地将盖板2与龙骨1相固定,防止盖板2的松动,同时,滑动板贯穿于中空结构101中,也可以增加龙骨1的整体强度,从而增加裙线结构的稳定性及结构强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2-图3,所述滑动板11第一端设置有坡状面111,第二端设置有平状面112。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坡状面111靠近墙面结构的一端高于远离墙面结构的一端,形成斜面,所述斜面的角度可以在15-30°之间,以方便盖板2安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坡状面111的设置,有利于盖板2安装时,将滑动板11的第一端抵入第一通道14,从而令滑动板11第二端进入搭接板22的容纳槽221,方便盖板2的安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2-图3,所述滑动板11第一端距墙面结构的距离小于第二端距墙面结构的距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滑动板11可以与墙面结构形成夹角,所述夹角的角度可以为3-10°。采用上述结构,使滑动板11在中空结构101中倾斜设置,更有利于滑动板11在盖板2的作用下进行滑动,方便盖板2的安装,也使滑动板11第二端可以更为容易的进入到容纳槽221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2-图3,所述滑动板11在中空结构101中设置有多个。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多个滑动板11可以沿龙骨1的延伸方向设置,彼此互不接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滑动板11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裙线结构的稳定性及结构强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2-图3,所述多个滑动板11中,至少一个滑动板11设置的方向与其他滑动板11相反。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多个滑动板11可以交错设置,即相邻滑动板11的第一端可以设置在相对的第一支撑板103中,第二端设置在相对的搭接板22的容纳槽221中。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滑动板11的第二端分别固定于相对设置的搭接板22中,进一步提高盖板2与龙骨1的固定稳定性,增加裙线结构的强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5,所述第二支撑板104上设置有限位板13,所述限位板13一端与滑动板11相接触。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限位板13可以与第二支撑板104垂直设置,并与滑动板11相接触,对滑动板11进行限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起到对滑动板11的限位作用,减小滑动板11运行轨迹偏移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防止滑动板11断裂,增强滑动板11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建筑物裙线结构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安装龙骨1,将龙骨1的连接板102固定在墙面结构上;

安装盖板2,将盖板2固定在龙骨1外部,与支撑结构相配合,并使盖板2与龙骨1间形成中空结构101。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先根据建筑图纸所示确定安装位置并在墙面结构上用墨斗弹出清晰的墨线;所述龙骨1可以用自攻螺丝沿墨线固定在墙面结构上;所述盖板2可以预先组装好,也可以在现场安装;所述墙面结构上可以设置有墙板7,所述裙线结构设置在墙板7之间,所述盖板2可以通过结构胶进一步与墙板7相固定。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使裙线的整体结构安装简单,节约物料,同时也保证了裙线的强度及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龙骨1包括连接板102、支撑结构,所述连接板102与墙面结构相连接,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103、第二支撑板104,所述第一支撑板103分别与连接板102、第二支撑板104相连接;所述盖板2包括立板21、搭接板22,所述搭接板22分别与墙面结构、立板21相连接,并与龙骨1的第一支撑板103相接触;所述立板21与龙骨1的第二支撑板104相接触;所述第一支撑板103分别与连接板102、第二支撑板104相垂直,所述搭接板22与立板21相垂直。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需要在现场安装盖板2,则安装方法可以为:所述搭接板22需要压住立板21,以v字打钉的方式固定,打钉的间距可以为100-200mm,优选为150mm。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墙面结构包括墙体9,以及设置在墙体9上的保温层3,所述龙骨1、盖板2均设置在保温层3上。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墙体9可以为轻钢建筑的墙体,所述保温层3可以选用呼吸纸。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包含此裙线结构的墙面,保温性更好,增加建筑的宜居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建筑物裙线结构的安装方法,还包括步骤:

设置涂层,将盖板2的外表面设置表面涂层4。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先将盖板2的基层进行清理、打磨,然后使用腻子粉进行打底找平,待腻子粉干后,进行质感涂料的施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可以防止盖板2磨损,增强裙线结构的强度,另一方面可防止裙线结构在水汽的作用下腐化,影响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设置涂层的步骤,还包括:

安装加强板5,所述加强板由第一板51、第二板52组成,所述第一板51设置在搭接板22上,第二板设置在立板21上。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加强板5可以为钢制、也可以为木制,所述第一板51、第二板52可以相互垂直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盖板2与表面涂层4间设置加强板5,可以进一步增强表面涂层4与盖板2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强裙线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2-图4,所述安装龙骨1的步骤,还包括:

安装滑动板11,所述滑动板11包括第一端,第二端,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撑板103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道14、第二通道15,将所述滑动板11贯穿设置于第一通道14,并使其第一端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03外部,将所述滑动板11第二端设置在第二通道内15;

所述安装盖板2的步骤,还包括:

推动盖板2,将盖板2沿龙骨1第一支撑板103的方向,推向墙面结构,使搭接板将滑动板11的第一端抵入第一通道14,进而使滑动板11第二端进入搭接板22的容纳槽221中。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滑动板11设置在龙骨1上相对的两个通道间,并在一端露出龙骨1外侧,可以使盖板2在向墙面结构滑动时,将滑动板11抵入容纳槽221,进行固定;通过将滑动板11的一端设置在搭接板22的容纳槽221中,可以进一步地将盖板2与龙骨1相固定,防止盖板2的松动,增加裙线结构的稳定性及结构强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滑动板11第一端设置有坡状面111,第二端设置有平状面112。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坡状面111靠近墙面结构的一端高于远离墙面结构的一端,形成斜面,所述斜面的角度可以在15-30°之间,以方便盖板2安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坡状面111的设置,有利于盖板2安装时,将滑动板11的第一端抵入第一通道14,从而令滑动板11第二端进入搭接板22的容纳槽221,方便盖板2的安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滑动板11第一端距墙面结构的距离小于第二端距墙面结构的距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滑动板11可以与墙面结构形成夹角,所述夹角的角度可以为3-10°。采用上述结构,使滑动板11在中空结构101中倾斜设置,更有利于滑动板11在盖板2的作用下进行滑动,方便盖板2的安装,也使滑动板11第二端可以更为容易的进入到容纳槽221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滑动板11在中空结构101中设置有多个。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多个滑动板11可以沿龙骨1的延伸方向设置,彼此互不接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滑动板11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裙线结构的稳定性及结构强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多个滑动板11中,至少一个滑动板11设置的方向与其他滑动板11相反。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多个滑动板11可以交错设置,即相邻滑动板11的第一端可以设置在相对的第一支撑板103中,第二端设置在相对的搭接板22的容纳槽221中。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滑动板11的第二端分别固定于相对设置的搭接板22中,进一步提高盖板2与龙骨1的固定稳定性,增加裙线结构的强度。

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