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交双向抗震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66342发布日期:2020-07-31 20:50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正交双向抗震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震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正交双向抗震阻尼器。



背景技术:

cn107022951a涉及一种连续梁桥分级控制、双向抗震的连接减震装置,其包括上滑块、下滑块、2个以上的倒f形构件以及底板;上滑块顶端固定安装在梁体底端,下滑块位于上滑块下部内,下滑块底端与底板顶端固定,下滑块底端与底板顶端之间设置摩擦层,本发明构造简单、经济耐用、便于检查与维护的新型大吨位连续梁桥减震装置。

cn108798175a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减震支座,属于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控制领域。在连接板、侧面支撑耗能钢板、端部支撑耗能钢板围成的结构的空腔内设置耗能填充材料,在围成结构内靠近侧面支撑耗能钢板和端部支撑耗能钢板的位置设置发泡铝耗能板,在围成结构内的中部设置水平摩擦耗能板,水平摩擦耗能板的两端与发泡铝耗能板连接,并且在水平摩擦耗能板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水平位移耗能板和若干弧形耗能钢板。

从上面两篇文献可以知晓,现有技术中关于建筑物抗震设计的研究,已经从单向转向双向;而现在技术中关于双向抗震的机理过于复杂,有必要研发一种更为实用的双向抗震的阻尼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正交双向抗震阻尼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正交双向抗震阻尼器,包括: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转动传动杆、第一端部轴承、第二端部轴承;第一结构物、第二结构物;

其中,所述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包括:蜗轮、中心转轴、转动叶片、粘滞阻尼液、粘滞阻尼箱;所述蜗轮设置在中心转轴上,在中心转轴的端部设置有粘滞阻尼箱,且中心转轴穿入粘滞阻尼箱中,在中心转轴的端部设置有转动叶片,粘滞阻尼箱中填充有粘滞阻尼液;所述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的蜗轮与转动传动杆相配合,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的中心转轴与转动传动杆保持垂直关系;

其中,转动传动杆的一端穿过第二端部轴承,另一端转动设置于第一端部轴承;第一端部轴承与第二端部轴承之间转动传动杆表面设置有螺旋齿段,与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的蜗轮形成蜗轮蜗杆传动;

所述转动传动杆的轴线方向称为x方向,与转动传动杆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的称为y方向;

第一结构物包括:x方向接触部、y方向接触部;

所述x方向接触部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沿着y方向延长;所述转动传动杆端部固定连接有圆形限位盘;所述圆形限位盘的半径大于转动传动杆的半径,且圆形限位盘插入到第一轨道中;

转动传动杆突出于第二端部轴承外侧的部分的表面设置有齿轮;所述y方向接触部的下表面设置有齿条,所述y方向接触部的下表面的齿条与转动传动杆突出于第二端部轴承外侧的部分的表面设置的齿轮啮合;

y方向接触部固定在x方向接触部的前侧。

进一步,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的数量为多个。

进一步,在粘滞阻尼箱上中心转轴穿入的部位设置有插孔以及在插孔的内侧设置有凸缘型密封圈。

进一步,蜗轮设置在中心转轴中部,在中心转轴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粘滞阻尼箱,且中心转轴的两个端部分别穿入两端的粘滞阻尼箱,在中心转轴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转动叶片,在中心转轴两个端部的粘滞阻尼箱中填充有粘滞阻尼液。

进一步,所述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的蜗轮设置在转动传动杆的下侧或上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耗能方式为:在x方向发生位移时,x方向接触部2-1能够推动或者拉动转动传动杆1-5沿着x方向移动,此时转动传动杆1-5的蜗杆段也沿着x方向移动,此时第一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的蜗轮、第二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1-2的蜗轮转动;在y方形发生位移时,y方向接触部带动转动传动杆1-5发生转动,此时,转动传动杆1-5的蜗杆段也会传力,使得第一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的蜗轮、第二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1-2的蜗轮转动;同时,圆形限位盘在第一轨道中绕着转动传动杆1-5的中心轴向转动(也即,圆形限位盘采用圆形,而不能采用方形),同时也沿着第一轨道发生y方向移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实施例一的一种正交双向抗震阻尼器的设计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转动传动杆、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的正面设计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转动传动杆与第一结构物的连接设计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中心转轴穿入粘滞阻尼箱的一侧设置的凸缘型密封圈的设计示意图。

图5为图1的a-a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一种正交双向抗震阻尼器,包括:第一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1-1、第二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1-2;转动传动杆1-5、第一端部轴承1-3、第二端部轴承1-4;第一结构物2、第二结构物3;

所述第二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1-2包括:蜗轮1-2-1、中心转轴1-2-2、转动叶片1-2-3、粘滞阻尼液1-2-4、粘滞阻尼箱;

所述蜗轮1-2-1设置在中心转轴1-2-2上,在中心转轴1-2-2的端部设置有粘滞阻尼箱,且中心转轴1-2-2穿入粘滞阻尼箱中,在中心转轴1-2-2的端部设置有转动叶片1-2-3,粘滞阻尼箱中填充有粘滞阻尼液;

所述第一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1-1与第二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1-2的结构相同;

所述第二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1-2的蜗轮以及第一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1-1的蜗轮均与转动传动杆1-5相配合(第二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1-2的中心转轴、第一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1-1的中心转轴,与转动传动杆保持垂直关系);

转动传动杆1-5的一端穿过第二端部轴承1-4,另一端转动设置于第一端部轴承1-3,通过第一端部轴承1-3、第二端部轴承1-4对转动传动杆1-5进行支撑;

第二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1-2的蜗轮以及第一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1-1的蜗轮均设置在第一端部轴承1-3与第二端部轴承1-4之间。

第一端部轴承1-3、第二端部轴承1-4、以及第二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1-2、第一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1-1的粘滞阻尼箱均与第二结构物3相固定;

第一端部轴承1-3与第二端部轴承1-4之间转动传动杆1-5表面设置有螺旋齿段,与第一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1-1与第二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1-2的蜗轮形成蜗轮蜗杆传动。

所述转动传动杆1-5的轴线方向称为x方向,与转动传动杆1-5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的称为y方向;

第一结构物2包括:x方向接触部2-1、y方向接触部2-2;

所述x方向接触部2-1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轨道2-1-1;所述第一轨道2-1-1沿着y方向延长;所述转动传动杆1-5端部固定连接有圆形限位盘;所述圆形限位盘的半径大于转动传动杆1-5的半径,且圆形限位盘插入到第一轨道2-1-1中;

转动传动杆突出于第二端部轴承1-4外侧的部分的表面设置有齿轮;所述y方向接触部2-2的下表面设置有齿条,所述y方向接触部2-2的下表面的齿条与转动传动杆突出于第二端部轴承1-4外侧的部分的表面设置的齿轮啮合;

y方向接触部2-2固定在x方向接触部2-1的前侧。

进一步,在粘滞阻尼箱上中心转轴1-2-2穿入的部位设置有插孔以及在插孔的内侧设置有凸缘型密封圈(如图4所示)。

进一步,蜗轮1-2-1设置在中心转轴1-2-2中部,在中心转轴1-2-2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粘滞阻尼箱,且中心转轴1-2-2的两个端部分别穿入两端的粘滞阻尼箱,在中心转轴1-2-2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转动叶片1-2-3,在中心转轴1-2-2两个端部的粘滞阻尼箱中填充有粘滞阻尼液。

进一步,第二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1-2的蜗轮1-2-1设置在转动传动杆1-5的下侧;第一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1-1的蜗轮设置在转动传动杆1-5的上侧。

本申请的耗能方式为:在x方向发生位移时,x方向接触部2-1能够推动或者拉动转动传动杆1-5沿着x方向移动,此时转动传动杆1-5的蜗杆段也沿着x方向移动,此时第一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的蜗轮、第二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1-2的蜗轮转动;

在y方形发生位移时,y方向接触部带动转动传动杆1-5发生转动,此时,转动传动杆1-5的蜗杆段也会传力,使得第一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的蜗轮、第二转动式粘滞阻尼单元1-2的蜗轮转动;同时,圆形限位盘在第一轨道中绕着转动传动杆1-5的中心轴向转动(也即,圆形限位盘采用圆形,而不能采用方形),同时也沿着第一轨道发生y方向移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