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悬挑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13153发布日期:2020-08-28 15:39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悬挑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悬挑卸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的建筑技术和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物的高度也随之不断地增加,且建筑结构体型日趋复杂,为满足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施工方便以及后期建筑物的外墙装饰施工等方面的施工需求,这些都离不开搭设外墙脚手架,其中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因其各种使用性能都相对较优,故在建筑施工领域中得到较为广泛地使用。

为了确保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安全使用,在《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第3.2.1条表3.2.1中有相关规定,即在安全等级ii级的一般情况下,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得超过40m,底部设置悬挑型钢梁承力架的钢管脚手架搭设高度不超过20m,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大约每隔18m就需要重新设置一道悬挑型钢梁承力架。悬挑型钢梁承力架即为传统的卸料平台,其用于材料的周转而在施工现场临时性搭设的操作台和操作架。

卸料平台一般使用三个u型预埋件锚固在楼面板和楼面梁上。伸入室内的型钢梁布局复杂,妨碍室内建筑垃圾清理及施工人员行走。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型钢穿过墙体,这样能够避免妨碍室内建筑垃圾清理及施工人员行走的问题,但型钢容易破坏混凝土梁、板构件,引起楼面渗水漏水,还增加了施工时间。

再者,伸入室内的固定长度不应小于室外悬挑段的1.25倍,所以通常情况下,需要用≥3m的型钢梁,拐角处的型钢梁则需4m~5m。一次性投入的钢材多,卸料平台的整体重量大。一根3m~5m的工字钢安装、拆除过程全程依赖塔吊,在起吊过程中存在盲区,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型悬挑卸料装置,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新型悬挑卸料装置,其结构合理,使用安全,摒弃了传统的悬挑卸料装置伸入建筑物内的结构,减轻了整体的重量,提高了安装效率;同时,该装置可循环使用多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成本,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悬挑卸料装置,其包括悬挑架,卸料斗及卸荷拉杆;所述悬挑架成对设置,其通过穿墙固定件水平固定于结构梁;所述悬挑架的上部设置有限位柱及卸荷槽,所述卸料斗设置于悬挑架的上表面,所述卸料斗的底面匹配设置有安装孔,所述限位柱及卸荷槽穿过底面的安装孔由紧固件锁紧;所述卸荷拉杆的一端与卸荷槽连接,其另一端与位于卸料斗上部的结构梁预埋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挑架为工字钢,其一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工字钢与固定板的交接处设置有加强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型悬挑卸料装置还包括长条型垫片,所述穿墙固定件穿过固定板上的固定孔及结构梁;所述长条型垫片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长条型垫片穿过穿墙固定件的突出段并由锁紧件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柱及卸荷槽成对设置,所述限位柱与卸荷槽间隔分布于悬挑架的上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卸料斗为横杆及纵杆拼接形成矩形支撑体,其包括底面、位于底面侧部的侧面及正面,所述正面位于卸料斗长度方向的最外端,所述正面上设置有矩形凹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包括圆形安装孔及矩形安装孔,所述圆形安装孔与悬挑架的限位柱位置相对,所述矩形安装孔与悬挑架的卸荷槽位置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卸荷拉杆由拉杆主体及位于拉杆主体的固定环组成,所述固定环与卸荷槽及结构梁预埋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结构梁预埋件与所述悬挑架的数量相匹配,其位于悬挑架固定点的正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结构梁预埋件包括u型的连接体及位于连接体端部的连接槽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结构梁预埋件的连接槽口竖向预埋于结构梁。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悬挑卸料装置,其结构合理,使用安全,摒弃了传统的悬挑卸料装置伸入建筑物内的结构,减轻了整体的重量,提高了安装效率;同时,该装置可循环使用多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悬挑卸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新型悬挑卸料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悬挑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卸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卸料斗底面上的安装孔的布局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卸荷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结构梁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限位柱固定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长条型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1.悬挑梁;1-1.限位柱;1-2.卸荷槽;1-3.固定板;1-4.加强筋;2.卸料斗;2-1.底面;2-2.安装孔;2-2-1.圆形安装孔;2-2-2.矩形安装孔;2-3.侧面;2-4.正面;2-4-1.矩形凹口;3.卸荷拉杆;3-1.拉杆主体;3-2.固定环;4.结构梁预埋件;4-1.连接体;4-2.连接槽口;5.穿墙固定件;6.限位柱固定垫片;7.长条型垫片;8.结构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9是本申请所述一种新型悬挑卸料装置的相关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本申请所述一种新型悬挑卸料装置的相关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新型悬挑卸料装置包括悬挑架1,卸料斗2及卸荷拉杆3;所述悬挑架1成对设置,其通过穿墙固定件5水平固定于结构梁8;所述悬挑架1的上部设置有限位柱1-1及卸荷槽1-2,如图3所示,所述卸料斗2设置于悬挑架1的上表面,所述卸料斗2的底面2-1匹配设置有安装孔2-2,在图5中示出,所述限位柱1-1及卸荷槽1-2穿过底面2-1的安装孔2-2由紧固件锁紧;所述卸荷拉杆3的一端与卸荷槽1-2连接,其另一端与位于卸料斗2上部的结构梁预埋件4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悬挑架1为工字钢,其一端设置有固定板1-3,所述工字钢与固定板1-3的交接处设置有加强筋1-4。本实用新型中,悬挑梁1端部的固定板1-3通过穿墙固定件5水平安装在结构梁8,避免了传统技术方案中悬挑梁深入建筑物内的情形,有效减少了悬挑梁的使用长度,减轻了悬挑卸料装置的重量,悬挑卸料装置的安装可以不依赖塔吊,有效提高了安装及拆卸的便捷性,提升了安装的效率。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新型悬挑卸料装置还包括长条型垫片7,所述穿墙固定件5穿过固定板1-3上的固定孔及结构梁8;所述长条型垫片7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长条型垫片7穿过穿墙固定件5的突出段并由锁紧件固定。长条型垫片7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其上设置有两个长条的固定孔,以便与悬挑梁1的固定板1-3上的固定孔的位置相对,提高穿墙固定件5安装的便捷性,同时,提高了悬挑梁1固定的可靠性。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悬挑梁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限位柱1-1及卸荷槽1-2成对设置,所述限位柱1-1与卸荷槽12间隔分布于悬挑架1的上表面。本实施例中,限位柱1-1为圆柱形结构,卸荷槽1-2由两件平行设置的竖板相邻设置而成;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柱1-1及卸荷槽1-2的数量皆为两件,可以理解的是,其也可以为其他数量。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柱1-1及卸荷槽1-2也可以不成对设置,只需与卸料斗2上的安札孔2-2匹配设置即可。

图4及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卸料斗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卸料斗2为横杆及纵杆拼接形成矩形支撑体,矩形支撑体的上部焊接有钢板以形成一侧开口,其他侧面封堵的结构,卸料斗2包括底面2-1、位于底面2-1侧部的侧面2-3及正面2-4,所述正面2-4位于卸料斗2长度方向的最外端,所述正面2-4上设置有矩形凹口2-4-1。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卸料斗2的底面2-1的高度低于结构梁8上的楼板的高度,以方便施工人员周转物料。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卸料斗2的底面2-1的高度也可以与结构梁8上的楼板的高度平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2-2包括圆形安装孔2-2-1及矩形安装孔2-2-2,如图5所示,所述圆形安装孔2-2-1与悬挑架1的限位柱1-1位置相对,所述矩形安装孔2-2-1与悬挑架1的卸荷槽1-2位置相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新型悬挑卸料装置还包括限位柱固定垫片6,如图8所示,当悬挑梁1上的限位柱1-1穿过卸料斗2上的圆形安装孔2-2-1时,为了提高固定的可靠性,在限位柱1-1与紧固件之间安装限位柱固定垫片6,所述限位柱固定垫片6的外形为矩形,其中部为与限位柱1-1的外径匹配设置的圆形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卸荷拉杆3由拉杆主体3-1及位于拉杆主体3-1的固定环3-2组成,如图6所示,所述固定环3-2与卸荷槽1-2及结构梁预埋件4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结构梁预埋件4的连接槽口4-2竖向预埋于结构梁8,悬挑梁1水平设置在结构梁8的外部,因而卸荷拉杆3斜向设置于结构梁预埋件4与悬挑梁1上的卸荷槽1-2之间。卸荷拉杆3的设置有效提高了新型悬挑卸料装置的结构强度,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结构梁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结构梁预埋件4包括u型的连接体4-1及位于连接体4-1端部的连接槽口4-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结构梁预埋件4与所述悬挑架1的数量相匹配,如图1及图2所示,结构梁预埋件4位于悬挑架1固定点的正上方,其数量都为两个,即结构梁预埋件4竖向预埋于结构梁8的内部,其上的连接插口4-2探出结构梁8并沿竖直方向分布,悬挑梁1上的卸荷槽1-2分别与连接插口4-2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悬挑卸料装置,其可以便捷拆卸,周转多次使用,即在该建筑工地或建筑物上使用后,还可以周转至其他建筑工地或建筑物,有效提升了装置的利用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述新型一种悬挑卸料装置,其结构合理,使用安全,摒弃了传统的悬挑卸料装置伸入建筑物内的结构,减轻了整体的重量,提高了安装效率;同时,该装置可循环使用多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