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预制墙体及其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70797发布日期:2020-08-25 19:00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预制墙体及其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预制墙体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楼房建筑逐渐由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浇筑结构向装配式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指使用工厂预制的构件在工地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它采用轻钢结构以及各类轻型材料组合房屋的各个部分。

现有技术参考申请公布号为cn108824693a的发明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墙板、墙板组件及装配式建筑,所述墙板组件包括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所述第一墙板的两个端面外部均向外凸出形成外凸部,使得所述第一墙板呈凸字形,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墙板的相对的外凸部之间通过粘结剂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墙板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第二墙板位于外凸部的内侧,所述第二墙板内设置有功能件。该发明专利申请能够有效降低维护成本,但是还存在以下不足:相邻两块墙板之间拼接处形成接缝,后期使用时接缝位置容易发生渗水起皮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墙体,其具有防止装配墙体缝隙渗水起皮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预制墙体,包括矩形板状的墙板,所述墙板的一侧固设有导向件,墙板的另一侧开设有与导向件配合的导向槽;墙板位于导向件的相邻一端固定有多个第一连接柱和至少一块止水板,墙板的另一端固定有多个能够套设于第一连接柱外的灌浆套筒和至少一个插槽,灌浆套筒与第一连接柱一一对应,止水板与插槽配合并一一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平方向相邻两个墙板之间的缝隙被导向件隔断,水难以透过导向件向室内渗透。竖直方向相邻两个墙板之间的缝隙被止水板隔断,水难以透过止水板向室内渗透,大大降低了装配式建筑墙体缝隙渗水起皮的可能。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向件包括一体连接的固定部、止水部和导向部,固定部和导向部位于止水部的两侧,固定部埋设于墙板内;导向槽包括导向孔和与导向孔连通的防脱口,导向口与止水部相配合,防脱口与导向部相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相邻两块墙板拼接时,其中一块墙板的导向槽顺畅地滑移到另一块墙板的导向部上插接固定。导向件在墙板拼装时起到导向作用,在拼装后起到止水作用。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止水板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凸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止水板一半固定于墙板内,下半部上的凸棱一方面使得止水板的表面粗糙,增加止水板与墙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使得水沿着下半部与墙板之间的缝隙渗透时,增加水的绕流路径,提高防水效果。上半部分的凸棱插入到插槽中增加了水的绕流路径,提高防水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凸棱表面和/或插槽内壁固定有弹性的密封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层使得凸棱与插槽侧壁抵压时提高密封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插槽的槽口设有宽度增大的扩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止水板插入到插槽中,减小止水板卡在插槽槽口的可能。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墙板内固定有注浆组件,注浆组件包括主管道、与主管道连通的连接管和与连接管连通的多根注浆支管,注浆支管与灌浆套筒一一对应且注浆支管的出料端伸入至灌浆套筒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块墙板上下拼接完成后,下方墙板的止水板插入到上方墙板的插槽内,下方墙板的第一连接柱插入到上方墙板中的灌浆套筒中。从主管道中注入水泥砂浆,水泥砂浆通过连接管分流到各个注浆支管内,水泥砂浆沿着注浆支管的出料端进入到灌浆套筒内,水泥砂浆填充满第一连接柱与灌浆套筒之间的空隙,同时水泥砂浆流动将上方墙板与下方墙板之间的接触面间隙填充满,待水泥砂浆凝固后,上方墙板与下方墙板固定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在水泥胶砂凝固收缩的过程中,由于注浆支管内存留有水泥砂浆,在重力作用下水泥砂浆能够对灌浆套筒进行补浆,提高灌浆套筒的密实度,这样两块墙板的连接强度大大提高。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墙板内固定有插入灌浆套筒一端的第二连接柱,第二连接柱上开设有沿轴线设置的容纳槽,注浆支管的出料端弯折并位于容纳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固定有注浆支管的第二连接柱外部轮廓直径不变,第二连接柱仍然能够伸入到灌浆套筒内。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预制墙体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楼板上根据预制墙体上的灌浆套筒间距位置预先固定定位柱;

s2:在楼板上安装第一块墙板,使得灌浆套筒插在定位柱上;然后拼装第二块墙板,将第二块墙板的导向槽与第一块墙板的导向件对齐,然后下落使得两块墙板拼接,第二块墙板的灌浆套筒套设在楼板的定位柱上;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最下层的墙板拼接完毕;

s3:重复步骤(2)在下层墙板上方依次拼装上一层墙板,直至所有墙板拼接完毕。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三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预制墙体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楼板上根据预制墙体上的灌浆套筒间距位置预先固定定位柱;

s2:在楼板上安装第一块墙板,使得灌浆套筒插在定位柱上;然后拼装第二块墙板,将第二块墙板的导向槽与第一块墙板的导向件对齐,然后下落使得两块墙板拼接,第二块墙板的灌浆套筒套设在楼板的定位柱上;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最下层的墙板拼接完毕;

s3:通过注浆组件的主管道浇注预先调配好的水泥砂浆充满灌浆套筒;

s4:待水泥砂浆凝固后,重复步骤s2和s3在下层墙板上方依次拼装上一层墙板,直至所有墙板拼接完毕。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步骤s3中,预先向灌浆套筒中注入部分砂浆,当墙板与楼板之间的缝隙有砂浆溢出后停止注浆,待砂浆初步凝固后继续加压注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完毕后的建筑墙体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墙板装配拼装完毕后,墙板之间的缝隙被止水板和导向件隔断,降低了水渗透到室内导致涂料起皮的可能;

2.在每一层墙板拼装后,通过注浆组件进行注浆,提高了上下两层墙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注浆组件中存留的砂浆能够对灌浆套筒内凝固收缩的部分进行补缩,提高灌浆套筒内的砂浆密实度,连接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显示墙板上的第一连接柱与止水板位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显示墙板上的灌浆套筒与插槽位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显示墙板内部结构在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图4为显示相邻两块墙板横向拼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显示注浆组件结构在图3中b-b面的剖视图;

图6为显示注浆支管出料端与连接钢筋连接结构在图3中c部的放大图;

图7为显示相邻两块墙板纵向拼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墙板拼接组成墙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板;2、导向件;21、固定部;22、止水部;23、导向部;3、导向槽;31、防脱口;32、导向孔;4、止水板;41、凸棱;5、插槽;51、扩口;6、第一连接柱;7、注浆组件;71、主管道;72、连接管;73、注浆支管;731、出料端;8、灌浆套筒;9、第二连接柱;91、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考图1和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混凝土预制墙体,包括长方体状的墙板1,墙板1的一侧预埋固定有导向件2,墙板1的另一侧开设有导向槽3;墙板1的顶端预埋固定有多个第一连接柱6和一块止水板4,墙板1的底端预埋固定有多个灌浆套筒8和一个插槽5,灌浆套筒8与第一连接柱6位置一一对应,插槽5与止水板4位置相对应。

参考图1和图2,墙板1为混凝土预制板,规格尺寸长×宽×高可以为4米×0.3米×2米。根据需要,墙板1的规格还可以设计成其他尺寸。墙板1内部设有钢筋笼。导向件2、止水板4、插槽5、第一连接柱6以及灌浆套筒8均可以与墙板1内部的钢筋笼焊接固定,以便制作时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支撑固定。为了减轻墙板1的重量,混凝土可以选择轻质混凝土。

参考图2,导向件2为金属件或者工程塑料件,具有较高的强度,此处导向件2最好选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具有较高强度的同时有良好的耐锈蚀能力。导向件2包括一体连接的固定部21、止水部22和导向部23,止水部22可以为矩形板状结构;固定部21和导向部23位于止水部22的两侧,固定部21与导向部23的横截面宽度均大于止水部22的厚度尺寸。此处固定部21的横截面可以呈t形、y形、d形、h形或o形任意一种。导向部23的表面光滑,导向部23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棱形或者等腰梯形,此处导向部23最好选用圆形截面,导向时减小对墙板1的磨损。

参考图2,导向槽3贯穿墙板1的侧端面,导向槽3包括导向孔32和与导向孔32连通的防脱口31,防脱口31的宽度与止水部22的厚度相适应,导向孔32的截面轮廓与导向部23的截面轮廓相适应,此处导向孔32的内径与导向部23的轮廓外径相同。为了减小导向槽3的磨损,导向槽3也可以为预制的金属件,使得导向槽3的内壁光滑,有利于相邻两块墙板1拼接时,其中一块墙板1的导向槽3顺畅地滑移到另一块墙板1的导向部23上插接固定。

参考图3,止水板4可以为止水钢板,止水板4横向贯穿墙板1。止水板4上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凸棱41,凸棱41的横截面可以呈三角形。止水板4分成上半部和下半部,下半部埋设固定于墙板1内部,上半部露出在墙板1外。下半部上的凸棱41一方面使得止水板4的表面粗糙,增加止水板4与墙板1之间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使得水沿着下半部与墙板1之间的缝隙渗透时,增加水的绕流路径,提高防水效果。止水板4的厚度此处可以为8-10mm。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能,凸棱41表面可以粘贴固定有弹性的密封层如橡胶层,使得凸棱41与插槽5侧壁抵压时提高密封效果。

插槽5的长度与止水板4相适应,插槽5的深度稍大于止水板4的上半部高度5-10mm,此处插槽5的深度为20cm,止水板4的上半部高度为19cm。插槽5的槽宽与止水板4的总体厚度相适应,此处插槽5的槽宽为11mm,止水板4的本体厚度为8mm,凸棱41的最大凸起高度为3mm。为了提高密封效果,插槽5的内壁也可以设置0.5-1mm厚的弹性密封层。为了便于止水板4插入到插槽5中,减小止水板4卡在插槽5槽口的可能,插槽5的槽口设有宽度增大的扩口。

参考图3和图4,第一连接柱6可以为直径30mm的螺纹钢,第一连接柱6平行于止水板4并垂直于墙板1的端面设置,第一连接柱6的一半预埋固定到墙板1内且另一半露出。

灌浆套筒8为两端敞口的圆管,灌浆套筒8的一端内径逐渐减小形成缩口结构,灌浆套筒8可以采用不锈钢制作,灌浆套筒8的内壁设有螺纹。灌浆套筒8带有缩口的一端插接或者螺纹连接有第二连接柱9,第二连接柱9可以为螺纹钢。灌浆套筒8与第二连接柱9共同埋设固定于墙板1内,灌浆套筒8远离缩口的一端露出。灌浆套筒8的内径略大于第一连接柱6的外径,灌浆套筒8与第一连接柱6的位置一一对应,以便墙板1上下拼接时,灌浆套筒8能够套设在第一连接柱6上。

参考图3和图5,为了向灌浆套筒8内注入水泥砂浆,使得第二连接柱9与灌浆套筒8固定连接在一起,墙板1内预埋固定有注浆组件7。注浆组件7包括主管道71、与主管道71连通的连接管72和与连接管72连通的多根注浆支管73,主管道71与连接管72之间、连接管72与注浆支管73之间均可以通过三通接头连通或焊接固定。主管道71可以采用直径φ50的钢管,连接管72可以采用直径φ30的钢管,注浆支管73可以采用直径φ12的钢管,注浆组件7与墙板1内的钢筋笼可以焊接固定为一体。主管道71的一端露出在墙板1位于第一连接柱6的一面。

参考图6,注浆支管73的出料端伸入至灌浆套筒8处,在第二连接柱9与灌浆套筒8连接的一端沿轴线方向开有容纳槽91,容纳槽91可以为矩形槽,注浆支管73的出料端弯折并位于容纳槽91内,弯折部位呈z形结构,使得固定有注浆支管73的第二连接柱9外部轮廓直径不变,第二连接柱9仍然能够伸入到灌浆套筒8内。

参考图5和图7,当两块墙板1上下拼接完成后,下方墙板1的止水板4插入到上方墙板1的插槽5内,下方墙板1的第一连接柱6插入到上方墙板1中的灌浆套筒8中。从主管道71中注入水泥砂浆,水泥砂浆通过连接管72分流到各个注浆支管73内,水泥砂浆沿着注浆支管73的出料端进入到灌浆套筒8内,水泥砂浆填充满第一连接柱6与灌浆套筒8之间的空隙,同时水泥砂浆流动将上方墙板1与下方墙板1之间的接触面间隙填充满,待水泥砂浆凝固后,上方墙板1与下方墙板1固定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在水泥胶砂凝固收缩的过程中,由于注浆支管73内存留有水泥砂浆,在重力作用下水泥砂浆能够对灌浆套筒8进行补浆,提高灌浆套筒8的密实度,这样两块墙板1的连接强度大大提高。

此外,在预制墙板1的过程中,注浆组件7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加强钢筋笼的作用。由于注浆支管73的影响,在第二连接柱9处混凝土可能存在填充不密实的状态。通过注浆支管73注浆时,当灌浆套筒8内注满砂浆后,砂浆沿着第二连接柱9的容纳槽91向外溢出,相当于对第二连接柱9端部的混凝土造成劈裂并填充到此部位的缝隙中,进一步加强了第二连接柱9和墙板1之间的连接强度。

该混凝土预制墙体的施工工艺如下:

(1)根据墙板1上灌浆套筒8的位置分布,在楼板上通过膨胀螺栓等间距固定钢筋作为定位柱,钢筋与膨胀螺栓可以焊接。

(2)如图8所示,将墙板1使用吊运工具移动到定位柱上方,然后将墙板1的灌浆套筒8与定位柱一一对应,止水板4位于室内一侧;在第一块墙板1安装后,第二块墙板1安装时,将第二块墙板1的导向槽3与第一块墙板1的导向件2对齐,然后下落使得两块墙板1拼接,第二块墙板1的灌浆套筒8套设在楼板的定位柱上;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最下层的墙板1拼接完毕。

(3)通过注浆组件7的主管道71浇注预先调配好的水泥砂浆,当墙板1与楼板之间的缝隙有砂浆溢出后停止注浆,此时灌浆套筒8内部只有底部有部分砂浆,待砂浆初步凝固后将灌浆套筒8的底部封住,继续注浆并施加一定压力,压力可以为0.8-1mpa。

(4)待水泥砂浆凝固后,重复步骤(2)和在下层墙板1上方拼装上一层墙板1,直至所有墙板1拼接完毕。

由于水平方向相邻两个墙板1之间的缝隙被导向件2隔断,水难以透过导向件2向室内渗透。竖直方向相邻两个墙板1之间的缝隙被止水板4隔断,水难以透过止水板4向室内渗透,大大降低了装配式建筑墙体缝隙渗水起皮的可能。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