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被动房高气密性变形缝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87814发布日期:2020-10-20 17:58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动房高气密性变形缝施工工艺,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推广,如何避免冷桥的产生和保证整体建筑的气密性是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施工的重点,被动式建筑变形缝的处理就是施工难点之一,传统建筑对此部位并没有特殊要求,而作为新兴的被动式建筑施工工艺中也没有成熟有效的施工方法可以参考,只有按照窗户密封处的气密性防水隔气膜进行密封,但市场上的防水隔气膜宽度都达不到要求,防水透气膜的耐久性效果也不理想。所以需要选用更加优良的材料,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以保证建筑物变形缝的气密性。经过与设计人员沟通,决定使用eps板作为基底,上覆盖一层自粘型防水卷材进行封堵,在后期的气密性测试中达到了优异的气密性效果,并且施工方便,费用低廉;本工法主要对被动房变形缝气密性做法特点及施工工序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被动房高气密性变形缝施工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变形缝内的基层基层应坚实、干燥、平整、无灰尘、无油污,应将基层的灰尘、砂粒等杂质清扫干净,必须时用吸尘器或高压吹尘机吹净。

(二)eps板与eps板之间,eps板与梁之间的缝隙应全部用聚氨酯发泡胶填充。

(三)所有梁底、板面或墙面的保温板的处理均应裁割,必须做到与梁底、板面或墙面形成一个平面。

(四)变形缝四周基层处理:基层表面应先作处理,使基层坚实、干净,并充分湿润,无积水。

(五)抹水泥砂浆找平层:水泥砂浆厚度一般为10mm~20mm(视基层平整情况而定),铺抹时应注意压实,木抹子抹平。在阴角处,应抹成半径为50mm的圆角。

(六)抹水泥浆粘结层:将水泥浆抹于充分湿润的基层上,厚度宜为3~5mm。

(七)揭掉自粘防水卷材下表面的隔离膜。

(八)铺自粘防水卷材:将自粘防水卷材平铺在水泥浆上。卷材与相邻卷材之间为平行对接,对接缝尽量拼严。(当采用搭接方式时,将下层卷材上表面搭接部位隔离膜及上层卷材下表面隔离膜揭除,然后搭接密实。)粘贴自粘型防水卷材,宽度每边超出变形缝10cm,卷材搭接的部位搭接长度要超过10cm。

(九)晾放:晾放24小时至48小时(具体时间视环境温度而定,一般情况下,温度愈高所需时间愈短)。

(十)对接口密封:采用附加自粘封口条密封。对接口密封时,先将卷材搭接部位表面的隔离膜揭除,再粘贴附加自粘封口条。若搭接部位被污染,需先清理干净。

(十一)自粘防水卷材在立墙上铺贴时,在卷材收口处应临时密封(可用胶带或加厚水泥浆密封),以防止立墙收头处水份过快散失。

(十二)将卷材收头直接用20mm宽金属压条与水泥钉钉在板面上或者立面墙上。

(十三)用不锈钢装饰盖板封盖,并用密封材料进行封堵。

本发明的工艺特点

1变形缝沿走廊四周填保温板,填塞深度为1米,并用聚氨酯发泡进行密封固定,防止变形缝处出现冷桥。

2变形缝沿走廊四周粘贴自粘型卷材,并用不锈钢压条进行固定;此处作用为提高建筑密闭性,防止漏气。

3走廊顶部吊顶,立面及地面部分用不锈钢装饰面板覆盖。

本发明工艺适用范围

适用于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中有变形缝并且存在走廊、通道等贯通洞口的情况。

本发明工艺原理

沿变形缝四周填塞eps聚苯板,是利用eps板的保温性能防止走廊处变形缝产生冷桥;粘贴自沾性防水卷材是利用卷材的隔气性能保证变形缝的气密性,以达到变形缝处不出现被动式建筑保温隔气薄弱环节的目的。

关键技术:

1、沿变形缝四周填塞eps聚苯板,是利用eps板的保温性能防止走廊处变形缝产生冷桥;粘贴自沾性防水卷材是利用卷材的隔气性能保证变形缝的气密性,以达到变形缝处不出现被动式建筑保温隔气薄弱环节的目的。

2、变形缝沿走廊四周填保温板,填塞深度为1米,并用聚氨酯发泡进行密封固定,防止变形缝处出现冷桥。

3、变形缝沿走廊四周粘贴自粘型卷材,并用不锈钢压条进行固定;此处作用为提高建筑密闭性,防止漏气。

4、走廊顶部吊顶,立面及地面部分用不锈钢装饰面板覆盖。

技术水平和技术难度(包括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水平比较):

随着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推广,如何避免冷桥的产生和保证整体建筑的气密性是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施工的重点,被动式建筑变形缝的处理就是施工难点之一,传统建筑对此部位并没有特殊要求,本工法使用eps板作为基底,上覆盖一层自粘型防水卷材进行封堵,在后期的气密性测试中达到了优异的气密性效果,并且施工方便,费用低廉。

沿变形缝四周填塞eps聚苯板,是利用eps板的保温性能防止走廊处变形缝产生冷桥;粘贴自沾性防水卷材是利用卷材的隔气性能保证变形缝的气密性,以达到变形缝处不出现被动式建筑保温隔气薄弱环节的目的。

综上所述,该工法工艺合理,技术成熟,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关键技术有创新,关键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工法应用情况及推广应用前景: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在如何避免冷桥的产生和保证整体建筑的气密性是施工的重点,被动式建筑变形缝的处理是施工难点之一,传统建筑对此部位并没有特殊要求,本工法使用eps板作为基底,上覆盖一层自粘型防水卷材进行封堵,在后期的气密性测试中达到了优异的气密性效果,并且施工方便,费用低廉。

本工法现已成功应用于东营市模型桩试验基地4#楼、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技术经济效果明显,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施工成本。因此,本工法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有益效果:

经济效益:被动房高气密性变形缝施工工法使用eps板作为基底,上覆盖一层自粘型防水卷材进行封堵,在后期的气密性测试中达到了优异的气密性效果,并且施工方便,费用低廉。

社会效益: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在如何避免冷桥的产生和保证整体建筑的气密性是施工的重点,被动式建筑变形缝的处理是施工难点之一,传统建筑对此部位并没有特殊要求,本工法进行积极攻关,利用eps板作为基底,上覆盖一层自粘型防水卷材进行封堵的做法,使被动房变形缝达到了高气密性的要求,成功避免冷桥的产生,保证整体建筑的气密性,对有气密性要求的建筑提供了一种新型且费用低廉的做法,社会效益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被动房高气密性变形缝施工工艺,包括下列步骤:

(一)变形缝内的基层基层应坚实、干燥、平整、无灰尘、无油污,应将基层的灰尘、砂粒等杂质清扫干净,必须时用吸尘器或高压吹尘机吹净。

(二)eps板与eps板之间,eps板与梁之间的缝隙应全部用聚氨酯发泡胶填充。

(三)所有梁底、板面或墙面的保温板的处理均应裁割,必须做到与梁底、板面或墙面形成一个平面。

(四)变形缝四周基层处理:基层表面应先作处理,使基层坚实、干净,并充分湿润,无积水。

(五)抹水泥砂浆找平层:水泥砂浆厚度一般为10mm~20mm(视基层平整情况而定),铺抹时应注意压实,木抹子抹平。在阴角处,应抹成半径为50mm的圆角。

(六)抹水泥浆粘结层:将水泥浆抹于充分湿润的基层上,厚度宜为3~5mm。

(七)揭掉自粘防水卷材下表面的隔离膜。

(八)铺自粘防水卷材:将自粘防水卷材平铺在水泥浆上。卷材与相邻卷材之间为平行对接,对接缝尽量拼严。(当采用搭接方式时,将下层卷材上表面搭接部位隔离膜及上层卷材下表面隔离膜揭除,然后搭接密实。)粘贴自粘型防水卷材,宽度每边超出变形缝10cm,卷材搭接的部位搭接长度要超过10cm。

(九)晾放:晾放24小时至48小时(具体时间视环境温度而定,一般情况下,温度愈高所需时间愈短)。

(十)对接口密封:采用附加自粘封口条密封。对接口密封时,先将卷材搭接部位表面的隔离膜揭除,再粘贴附加自粘封口条。若搭接部位被污染,需先清理干净。

(十一)自粘防水卷材在立墙上铺贴时,在卷材收口处应临时密封(可用胶带或加厚水泥浆密封),以防止立墙收头处水份过快散失。

(十二)将卷材收头直接用20mm宽金属压条与水泥钉钉在板面上或者立面墙上。

(十三)用不锈钢装饰盖板封盖,并用密封材料进行封堵。

实施例2应用实例

1东营市模型桩试验基地4#楼、围墙及门卫房工程

东营市模型桩试验基地4#楼、围墙及门卫房工程,总建筑面积3707㎡平方米,是东营市第一栋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该工程存在的变形缝是气密性的薄弱环节,采用自粘型型防水卷材粘贴施工。从材料进场的验收检测、施工工艺、质量验收几个阶段评定该工法在工效、工期及质量保证方面都得到了建设、监理、质监等单位的肯定。通过采用此种工法,加快了施工速度(提前20天)、降低了成本,而且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2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位于青岛市市北区南京路393号,拜泉路延长线南,东面为临时空地,西临南京路主干道,南临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北临拜泉路延长线。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31453.77㎡,框架、核心筒结构,地下二层,地上十七层,建筑总高度74.00米,裙房高度为14.8米。该项目部分实验室需要保证良好的气密性,采用本工法施工,减少了现场返工和工期,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缩短了工期,有效的保证了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