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建筑外墙保温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节能建筑物外墙保温结构。
背景技术:
外墙保温板是一种敷设在外墙上的板材,其具有保温、防水、装饰等功能,可以提高房屋的保温能力,且满足房屋建筑的节能需求,是一种对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的首选结构。
现有的外墙保温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外墙外保温,主要是在外墙表面依次涂覆粘接层、保温板等,保温效果最好,但是造价很高;第二种是外墙夹心保温,主要是利用混凝土保温砌块堆砌成墙体,造价比较低,制造方式简单,但是在圈梁处会产生热桥,所以保温效果有限;第三种是外墙内保温,在外墙内壁设置保温材料和饰面层等,其主要是在改造老旧建筑时使用,不但会在圈梁处产生热桥而且饰面层容易脱落,使用寿命短,保温效果也不好,占用室内使用面积。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目前的建筑外墙保温结构仅利用板材或保温层对房屋保温,保温能力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建筑外墙保温结构的保温能力,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效节能建筑物外墙保温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效节能建筑物外墙保温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节能建筑物外墙保温结构,包括若干列均匀设置在墙壁上的墙板,每列所述墙板包括若干个沿竖直方向均匀排列的墙板,位于顶层的墙板顶面设有与集水腔连通的进水孔,同列的相邻两个墙板互相朝向的端面设有纵流孔连通,同列的相邻两个所述集水腔之间通过纵流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各个墙板锚固在墙壁上后,向进水孔中加水或等待雨水注入进水孔,直至沿竖直方向排列的各个墙板中的集水腔储满水。降雨时雨水从进水孔进入集水腔,可以补充墙板中蒸发或渗漏损失的水分。白天外界环境升高时,利用集水腔中的水吸收外界环境中的热量,降低建筑内温度升高的速度;夜里外界环境降低时,集水腔中的水可以放出热量,延缓建筑内温度升高的速度。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普通的板材大,利用水对房屋保温的效果好;且水资源易于获得,相比于使用保温层,此墙板成本低且环保。综上所述,此方案具有提高建筑外墙保温结构的保温能力的效果。
优选的,位于底层的所述墙板底面上开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内螺纹连接有压力阀,所述压力阀包括出水筒,所述出水筒内滑动穿设有止水块,所述止水块的侧面开设有渗流槽,所述渗流槽的顶端与止水块的顶面连通,所述渗流槽的底端封闭,所述出水筒上设有用于驱使止水块向上滑动的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墙板中集水腔蓄水量大于预设值后,止水块受到的压力变大,克服弹簧的阻力向下滑动,直至渗流槽的底端露出出水筒的底端。此时,底层墙板中蓄积的水即可从渗流槽中流出,并由雨水补充墙板中蓄积的水。下雨时雨水不断流入进水孔,使得压力阀保持开启,即可更换墙板中蓄积的水,降低了墙板中蓄积的水变质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出水筒的顶端设有支块,所述支块上沿出水筒的轴线方向螺纹穿设有调节螺栓,所述弹簧一端与调节螺栓相连,另一端与止水块相连,弹簧为拉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整调节螺栓插入支块的长度,可以调节渗流槽从出水筒的底端露出时,弹簧所需伸长的长度,即调整压力阀打开所需的水压。可以通过调整调节螺栓插入支块的长度,以调节墙板中可以蓄积水的高度,适配于不同高度的建筑物。
优选的,相邻列的相邻两个墙板互相朝向的侧面设有横流孔,相邻列的两个相邻集水腔之间通过横流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相邻列的墙板互相朝向的侧面设置横流孔连通,使得不同列的墙板的集水腔互相连通,当任意一个集水腔堵塞后,所在列蓄积的水可以流入相邻列的集水腔中,降低了集水腔被堵塞而导致蓄积的水变质的可能性。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替换压力阀的密封块,所述密封块与出水孔螺纹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若干列墙板的底端设置密封块,可以减少压力阀的使用量,降低使用成本。
优选的,位于顶层的所述墙板顶面上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与进水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集水槽可以提高对雨水的收集效率,可以在下雨时加速墙板内蓄积水的更新。
优选的,所述进水孔的内壁顶端设有过滤环,所述过滤环上设有弧形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外凸圆弧面朝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过滤网,可以降低杂物落入进水孔的可能性,进而降低集水腔被堵塞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墙板包括开设有集水腔的基块和盖设在基块上的盖板,所述盖板与基块贴合,且盖板与基块栓接,所述基块朝向盖板的侧面环绕集水腔设有密封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墙板设置为基块和盖板,可以简化墙板的生产工艺。墙板内部堵塞后,可以将墙板拆开进行清理,方便维护。设置密封环,可以保证盖板与基块之间的密封性。
优选的,所述墙板的顶面与底面均倾斜设置,所述墙板的顶面和底面背向墙壁的边沿均低于朝向墙壁的边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墙板的顶面与底面倾斜设置,当墙板中蓄积的水从同列的相邻墙板之间渗出时,会向墙板背向墙壁的一侧流动,进而降低墙壁被打湿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带有集水腔、进水孔和纵流孔的墙板,可以起到提高建筑外墙保温结构的保温能力的效果;
2.通过设置出水孔和压力阀,可以起到降低墙板中蓄积的水变质的可能性的效果;
3.通过设置过滤网,可以起到降低集水腔堵塞的可能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顶层墙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底层墙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压力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墙板;11、基块;111、集水腔;112、容纳槽;113、密封环;114、外墙锚固钉;115、横流孔;116、纵流孔;12、盖板;121、连接螺栓;2、集水槽;21、进水孔;22、过滤环;23、过滤网;3、出水孔;31、密封块;32、压力阀;321、出水筒;322、支块;323、支杆;324、调节螺栓;325、定位板;326、弹簧;327、止水块;328、渗流槽;4、墙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高效节能建筑物外墙保温结构。参照图1,高效节能建筑物外墙保温结构包括三列锚固在墙壁4上的墙板1,三列墙板1沿墙壁4的宽度方向均匀排列,同列的四个墙板1沿竖直方向均匀排列,且相邻的墙板1互相贴合。实际使用时,墙板1的列数和同列的墙板1数量根据墙板1的宽度均可以调整。每个墙板1中均蓄积有水,可以利用水吸收或放出热量,对房屋建筑起到保温的作用。
参照图1,墙板1的顶面和底面均倾斜设置,墙板1的顶面背向墙壁4的边沿低于墙板1顶面朝向墙壁4的边沿,墙板1的底面背向墙壁4的边沿低于墙板1底面朝向墙壁4的边沿。当同列的墙板1安装完成后,同列的相邻两个墙板1朝向的侧面互相贴合。
参照图1和图2,每个墙板1均包括设有集水腔111的基块11和盖设在基块11上的盖板12,集水腔111开设在基块11背向墙壁4的一侧,集水腔111的形状为圆盘状,且集水腔111的轴线平行于基块11的厚度方向。基块11朝向盖板12的一侧环绕集水腔111开设有环形的容纳槽112,容纳槽112内嵌设有密封环113,密封环113为橡胶环。
参照图2,相邻列的相邻基块11互相朝向的侧面互相贴合,且相邻列的相邻基块11互相朝向的侧面上均开设有横流孔115,相邻列的相邻集水腔111之间通过横流孔115连通。同列的相邻两个基块11互相朝向的端面上均开设有纵流孔116,同列的相邻集水腔111之间通过纵流孔116连通。
参照图1和图2,基块11上沿自身厚度方向穿设有四个外墙锚固钉114,四个外墙锚固钉114分别位于基块11的四角。外墙锚固钉114的钉体穿过基块11,并插入墙壁4中。基块11背向墙壁4的一侧还开设有四个用于容纳外墙锚固钉114的头部的凹槽,保证外墙锚固钉114连接后不突出基块11背向墙壁4的侧面。
参照图1和图2,盖板12盖设在基块11背向墙壁4的一侧,当盖板12与基块11互相贴合,盖板12同时与密封环113抵紧。盖板12上穿设有用于连接盖板12与基块11的四个连接螺栓121,四个连接螺栓121分别位于盖板12的四角。
参照图2,位于顶层的墙板1顶面上开设有集水槽2,相邻两列的集水槽2互相连通,且位于两侧的两个集水槽2互相背向的一端封闭设置。每个集水槽2的底面均沿水平方向设置,且每个集水槽2的底面上均开设有进水孔21。下雨时,雨水落在集水槽2中,并经过进水孔21流入墙板1中,并通过纵流孔116和横流孔115流入各个集水腔111内,补充墙板1中蓄积的水。
参照图2和图3,进水孔21为螺纹孔,且进水孔21的内壁顶端螺纹连接有过滤环22,过滤环22的轴线与进水孔21的轴线重合。过滤环22的内壁顶端焊接有过滤网23,过滤网23的形状为外凸圆弧面。过滤网23可以对雨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进而降低进水孔21、集水腔111被堵塞的可能性。
参照图4,位于底层的墙板1底端开设有出水孔3,出水孔3为螺纹孔。位于两侧的两列墙板1通过出水孔3螺纹连接有密封块31,密封块31的形状为螺柱,利用密封块31可以将出水孔3封闭。实际使用时,密封块31的数量可以调整。当需要对墙板1中蓄积的水进行更换时,只需要密封块31拆下,即可将墙板1中的水排出。
参照图1和图4,位于中间列的墙板1通过出水孔3螺纹连接有压力阀32。当墙板1中蓄积的水位变高时,压力阀32受到的水压变大,使得压力阀32打开,将位于底层墙板1中蓄积的水排出。
当墙板1锚固在墙壁4上后,下雨时,雨水持续对墙板1中蓄积的水分进行补充。随着墙板1内水位的增高,压力阀32会打开,并将底层墙板1中蓄积的水排出,可以在下雨期间更新墙板1中蓄积的水,降低墙板1中的水变质的可能性,减少此墙板1使用时产生的异味。
参照图5,压力阀32包括设有外螺纹的出水筒321,出水筒321与出水孔3螺纹配合。出水筒321的内壁顶端设有一个支块322,支块322的板面垂直于出水筒321的轴线。支块322的四周还设置有六个支杆323与出水筒321的内壁连接,六个支杆323沿出水筒321的周向均匀排列,且每个支杆323与出水筒321、支块322均焊接固定。
参照图5,支块322上螺纹穿设有一个调节螺栓324,调节螺栓324的轴线与出水筒321的轴线重合,调节螺栓324的钉体朝下,且调节螺栓324的钉体底端焊接有一个圆形的定位板325,定位板325的底面上焊接有一个弹簧326,弹簧326为拉簧。弹簧326的一端与定位板325的底面连接,另一端焊接有一个止水块327,止水块327的形状为圆柱体。
参照图4和图5,止水块327的轴线与出水筒321的轴线重合,且止水块327的外侧壁与出水筒321的内壁滑动配合。止水块327的侧面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一个渗流槽328,渗流槽328的顶端与止水块327的顶端连通,底端封闭设置。当止水块327受到的水压变大时,会克服弹簧326的拉力向下滑动。当渗流槽328的底端低于出水筒321的底端时,墙板1中蓄积的水从渗流槽328与出水筒321的缝隙中流出。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高效节能建筑物外墙保温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将墙板1锚固在墙壁4上后,向进水孔21中加水或等待雨水注入进水孔21,利用墙板1中蓄积的水可以提高墙板1对房屋建筑的保温能力。降雨时雨水从进水孔21进入集水腔111,可以补充墙板1中蒸发或渗漏损失的水分;同时底层墙板1中蓄积的水会从压力阀32中逐渐流出,从而对墙板1中蓄积的水进行更新。此方案具有提高建筑外墙保温结构的保温能力的效果,且利用雨水更新墙板1中蓄积的水,便于维护。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