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及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结构是指以工厂化生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通过现场装配的方式设计建造的混凝土结构类房屋建筑,一般分为全装配建筑和部分装配建筑两大类:全装配建筑一般为低层或抗震设防要求较低的多层建筑;部分装配建筑的主要构件一般采用预制构件,在现场通过现浇混凝土连接,形成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建筑物,该建筑物的特点是,施工速度快,利于冬期施工,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减少了物料损耗。
现有的现有用于建设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存在使用不够灵活,且长期使用后结构不够稳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及施工工艺,实现了装配式建筑结构存在使用不够灵活,且长期使用后结构不够稳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和一些其他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及施工工艺,包括:
第一h型钢柱,以及设置在两个第一h型钢柱之间的第一横梁,两个所述第一h型钢柱与第一横梁活动连接;
第二h型钢柱,其设置在第一横梁内,且与第一横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h型钢柱内开设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第一h型开口,若干个所述第一h型开口与第一横梁形状相吻合;
第三h型钢柱,其设置在两个第一h型钢柱后端,且与第一h型钢柱焊接连接,两个所述第三h型钢柱后端设置有对称的第二横梁,两个所述第二横梁与第三h型钢柱活动连接;
第四h型钢柱,其设置两个第二横梁的后端,且与第二横梁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第四h型钢柱后端设置有对称的第五h型钢柱,两个所述第五h型钢柱与第四h型钢柱焊接连接;
第六h型钢柱,其开设在两个第五h型钢柱之间,且与第五h型钢柱活动连接,所述第六h型钢柱开设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第二h型开口,所述第二h型开口内设置有第三横梁,所述第三横梁两侧与第五h型钢柱活动连接;
隔板,其开设置第一h型钢柱、第三h型钢柱和第四h型钢柱之间,且与第一h型钢柱、第三h型钢柱和第四h型钢柱活动连接,所述隔板前后两端开设有对称的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槽内均设置有对称的第一连接板,所述隔板两侧设置有对称的第二连接板。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h型钢柱、第三h型钢柱、第四h型钢柱和第五h型钢柱内均开设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h型钢柱与第六h型钢柱内均设置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活动盖板,若干个所述活动盖板内均开设有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二h型钢柱与第六h型钢柱内均开设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第四固定孔。
优选的是,两个所述第三h型钢柱和第四h型钢柱内均开设有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第二横梁两端均设置有对称的第一滑块,四个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槽卡合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三横梁内均开设有对称的第一凹槽,四个所述第一凹槽内均设置有第一抵板,四个所述第一抵板内均设置有第一活动杆,四个所述第一活动杆与第一凹槽固定连接,四个所述第一活动杆与第一抵板活动连接,四个所述第一抵板与第一凹槽活动连接。
优选的是,两个所述第二横梁内开设有对称的第二凹槽,两个所述第二凹槽内均设置有第二抵板,两个所述第二抵板内均设置有第二活动杆,两个所述第二活动杆与第二抵板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活动杆与第二凹槽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两个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有对称的第二滑块和第三滑块,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和第三滑块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四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前端均设置有第三活动杆,四个所述第三活动杆前端设置有第一活动板,四个所述第一活动板内均开设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第五固定孔。
优选的是,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前端均设置有第四活动杆,两个所述第四活动杆前端均设置有第二活动板,两个所述第二活动板前端均开设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第六固定孔。
优选的是,所述隔板下端开设有对称的第一支撑槽和第二支撑槽。
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施工时,首先分别将适合施工的第一h型钢柱、第二h型钢柱、第三h型钢柱、第四h型钢柱、第五h型钢柱和第六h型钢柱取出根据建筑施工尺寸的需要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上,为保障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在结构的重要称重部分分别将第一h型钢柱一侧与第三h型钢柱相焊接连接,第四h型钢柱和第五h型钢柱焊接连接,简化施工工艺的同时增加结构的牢固性,再取出相应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
步骤2:根据固定地基的坡度来进行调整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之间的角度,在调整时,第二活动杆通过第一滑杆在第一支撑杆内的第一滑槽上下滑动,第一活动杆通过第二滑杆两侧的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内滑动,由于第一滑杆与第二活动杆和第二滑杆与第一活动杆均为活动连接,因此更加便于调整角度,在调整好角度后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之间通过限位杆调整角度,需要固定时则可以取出固定件分别从第二活动杆的两个的第一限位孔穿过第二限位孔,而将第二活动杆固定则可以通过固定件在相对应的第三限位孔并穿过使其与第一滑杆相固定,而第一活动杆则可以使固定件穿过第四限位孔与第二滑杆相固定,由此起到将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固定的作用,使其更加便捷使用,使结构更加具有灵活性,且适应性较强;
步骤3:将第一横梁穿进第二h型钢柱内合适的第一h型开口,而开设的第一h型开口可以便于根据不同楼层的高度进行调整第二h型钢柱的高度,便于再将第一横梁的两侧与两个第一h型钢柱相连接,取出合适的固定零部件穿进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进行焊接,将第一横梁固定住,再将两个第二横梁通过第一滑块前后在第二滑槽内根据第一横梁的高度进行调整高度,调整好后用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进行焊接固定,此时再将第三横梁穿过第六h型钢柱内合适高度的的第二h型开口,随后两侧分别与第五h型钢柱焊接连接,而第五h型钢柱分别与第四h型钢柱焊接连接,由此施工工艺和方式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步骤4:为确保隔板长期使用的稳定性,在第一横梁和第三横梁内侧开设的第一抵板分别向上转动抵住隔板的第一支撑槽以形成支撑架构,再将第二横梁内侧的第二抵板向上抵住第二支撑槽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的第二h型钢柱和第六h型钢柱可以使第一横梁和第三横梁分别根据实际需求穿过相对应的第一h型开口和第二h型开口,增加结构的灵活度同时在第一h型钢柱和第四h型钢柱之间起到增加支撑力的作用确保长期使用后结构的稳定性,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可以增加隔板与第一h型钢柱、第三h型钢柱和第四h型钢柱之间的稳定性,通过在第二h型钢柱与第六h型钢柱设置的活动盖板可以在一部分第一h型开口和第二h型开口不使用时将其通过第四固定孔遮挡住,使用时再打开即可,增加结构的灵活使用。
2、通过在第三h型钢柱和第四h型钢柱内开设的第二滑槽,可以使第二横梁可以根据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高度进行滑动调整,保障结构的平衡同时也可以根据建筑的设计需要进行调整个性化的角度,增加结构的灵活度,在第一横梁和第三横梁内侧设置第一抵板,可以通过第一活动杆向上转动与其他结构相结合形成一个支撑力,确保整体装配式结构长期使用后依然具有较好的支撑力和稳定性。
3、通过设置的第二滑块和第三滑块可以使第一连接板根据固定位置需要进行调整,同时第一活动板可以通过第三活动杆分别与第一横梁与第三横梁进行固定,增加结构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及施工工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及施工工艺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及施工工艺隔板剖面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及施工工艺隔板底面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及施工工艺底面的h型钢柱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参阅本说明书后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5所示,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及施工工艺,包括:第一h型钢柱1,以及设置在两个第一h型钢柱1之间的第一横梁2,两个第一h型钢柱1与第一横梁2活动连接;
第二h型钢柱3,其设置在第一横梁2内,且与第一横梁2滑动连接,第二h型钢柱3内开设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第一h型开口4,若干个第一h型开口4与第一横梁2形状相吻合;
第三h型钢柱5,其设置在两个第一h型钢柱1后端,且与第一h型钢柱1焊接连接,两个第三h型钢柱5后端设置有对称的第二横梁6,两个第二横梁6与第三h型钢柱5活动连接;
第四h型钢柱7,其设置两个第二横梁6的后端,且与第二横梁6活动连接,两个第四h型钢柱7后端设置有对称的第五h型钢柱8,两个第五h型钢柱8与第四h型钢柱7焊接连接;
第六h型钢柱9,其开设在两个第五h型钢柱8之间,且与第五h型钢柱8活动连接,第六h型钢柱9开设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第二h型开口10,第二h型开口10内设置有第三横梁11,第三横梁11两侧与第五h型钢柱8活动连接;
隔板12,其开设置第一h型钢柱1、第三h型钢柱5和第四h型钢柱7之间,且与第一h型钢柱1、第三h型钢柱5和第四h型钢柱7活动连接,隔板12前后两端开设有对称的第一滑槽13,两个第一滑槽13内均设置有对称的第一连接板14,隔板12两侧设置有对称的第二连接板15。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的第二h型钢柱和第六h型钢柱可以使第一横梁和第三横梁分别根据实际需求穿过相对应的第一h型开口和第二h型开口,增加结构的灵活度同时在第一h型钢柱和第四h型钢柱之间起到增加支撑力的作用确保长期使用后结构的稳定性,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可以增加隔板与第一h型钢柱、第三h型钢柱和第四h型钢柱之间的稳定性。
一个优选方案中,第一h型钢柱1、第三h型钢柱5、第四h型钢柱7和第五h型钢柱8内均开设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第一固定孔16和第二固定孔17,第二h型钢柱3与第六h型钢柱9内均设置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活动盖板18,若干个活动盖板18内均开设有第三固定孔19,第二h型钢柱3与第六h型钢柱9内均开设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第四固定孔20。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第二h型钢柱与第六h型钢柱设置的活动盖板可以在一部分第一h型开口和第二h型开口不使用时将其通过第四固定孔遮挡住,使用时再打开即可,增加结构的灵活使用。
一个优选方案中,两个第三h型钢柱5和第四h型钢柱7内均开设有第二滑槽21,两个第二横梁6两端均设置有对称的第一滑块22,四个第一滑块22与第二滑槽21卡合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第三h型钢柱和第四h型钢柱内开设的第二滑槽,可以使第二横梁可以根据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高度进行滑动调整,保障结构的平衡同时也可以根据建筑的设计需要进行调整个性化的角度,增加结构的灵活度。
一个优选方案中,第一横梁2和第三横梁11内均开设有对称的第一凹槽23,四个第一凹槽23内均设置有第一抵板24,四个第一抵板24内均设置有第一活动杆25,四个第一活动杆25与第一凹槽23固定连接,四个第一活动杆25与第一抵板24活动连接,四个第一抵板24与第一凹槽23活动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第一横梁和第三横梁内侧设置第一抵板,可以通过第一活动杆向上转动与其他结构相结合形成一个支撑力,确保整体装配式结构长期使用后依然具有较好的支撑力和稳定性。
一个优选方案中,两个第二横梁6内开设有对称的第二凹槽26,两个第二凹槽26内均设置有第二抵板27,两个第二抵板27内均设置有第二活动杆28,两个第二活动杆28与第二抵板27活动连接,两个第二活动杆28与第二凹槽26固定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第二横梁内设置的第二抵板可以通过其结构增加支撑力的稳定性。
一个优选方案中,两个第一滑槽13内设置有对称的第二滑块29和第三滑块30,两个第二滑块29和第三滑块30与第一连接板14固定连接,四个第一连接板14前端均设置有第三活动杆31,四个第三活动杆31前端设置有第一活动板32,四个第一活动板32内均开设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第五固定孔33。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的第二滑块和第三滑块可以使第一连接板根据固定位置需要进行调整,同时第一活动板可以通过第三活动杆分别与第一横梁与第三横梁进行固定,增加结构的稳定。
一个优选方案中,两个第二连接板15前端均设置有第四活动杆34,两个第四活动杆34前端均设置有第二活动板35,两个第二活动板35前端均开设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第六固定孔36。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第四活动杆使设置的第二活动板在固定时向下内扣住第二横梁,增加隔板与第二横梁之间的稳定度。
一个优选方案中,隔板12下端开设有对称的第一支撑槽37和第二支撑槽38。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的第一支撑槽和第二支撑槽可以使第二活动板和第一活动板分别抵住相对应处,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
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施工时,首先分别将适合施工的第一h型钢柱1、第二h型钢柱3、第三h型钢柱5、第四h型钢柱7、第五h型钢柱8和第六h型钢柱9取出根据建筑施工尺寸的需要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上,为保障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在结构的重要称重部分分别将第一h型钢柱1一侧与第三h型钢柱5相焊接连接,第四h型钢柱7和第五h型钢柱8焊接连接,简化施工工艺的同时增加结构的牢固性,再取出相应的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6和第三横梁11;
步骤2:将第一横梁2穿进第二h型钢柱3内合适的第一h型开口4,而开设的第一h型开口4可以便于根据不同楼层的高度进行调整第二h型钢柱3的高度,便于再将第一横梁2的两侧与两个第一h型钢柱1相连接,取出合适的固定零部件穿进第一固定孔16和第二固定孔17进行焊接,将第一横梁2固定住,再将两个第二横梁6通过第一滑块22前后在第二滑槽21内根据第一横梁2的高度进行调整高度,调整好后用过第一固定孔16和第二固定孔17进行焊接固定,此时再将第三横梁11穿过第六h型钢柱9内合适高度的的第二h型开口10,随后两侧分别与第五h型钢柱8焊接连接,而第五h型钢柱8分别与第四h型钢柱7焊接连接,由此施工工艺和方式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步骤3:将第一横梁2穿进第二h型钢柱3内合适的第一h型开口4,而开设的第一h型开口4可以便于根据不同楼层的高度进行调整第二h型钢柱3的高度,便于再将第一横梁2的两侧与两个第一h型钢柱1相连接,取出合适的固定零部件穿进第一固定孔16和第二固定孔17进行焊接,将第一横梁2固定住,再将两个第二横梁6通过第一滑块22前后在第二滑槽21内根据第一横梁2的高度进行调整高度,调整好后用过第一固定孔16和第二固定孔17进行焊接固定,此时再将第三横梁11穿过第六h型钢柱9内合适高度的的第二h型开口10,随后两侧分别与第五h型钢柱8焊接连接,而第五h型钢柱8分别与第四h型钢柱7焊接连接,由此施工工艺和方式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步骤4:为确保隔板12长期使用的稳定性,在第一横梁2和第三横梁11内侧开设的第一抵板24分别向上转动抵住隔板12的第一支撑槽37以形成支撑架构,再将第二横梁6内侧的第二抵板27向上抵住第二支撑槽38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所示出与描述的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