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燕尾卯隼结构的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64585发布日期:2020-12-29 12:46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燕尾卯隼结构的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墙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燕尾卯隼结构的保温板。



背景技术:

保温板本体作为建筑墙体的保温层,有着保温和隔音的效果,建筑物的安全防火标准场将保温板本体放置在混凝土层的中间,形成夹心结构。

在浇筑过程中,保温板本体底部浇筑的混凝土不是同时进行,常出现浇筑保温板本体的一侧然后浇筑另一侧,再者混凝土浇筑的一侧处是由有混凝土的一端流入空腔的一端,这些都会造成保温板本体的受力不均而使保温板本体发生位移、错位甚至破损,破坏墙体的内部结构。

现在的外墙保温板本体体积一般较小,在进行安装时需要工作人员完全匹配之后进行插接,但是对于3m高的建筑,需要工作人员安装脚架等,这样延长了施工的周期,同时在拼接完后,浇筑混凝土时,由于保温板本体体积较小,混凝土的产生的浮力会使保温板本体漂浮起来,导致一些位置保温板本体出现位移,从而不能使用的情况,降低使用质量;现有保温板本体的连接通常采用保温板本体四周插接的方式,四周插接处通常设置有安装槽,且安装槽不能防止保温板本体上下移动,且在防止保温板本体前后位移时,插接处容易发生折断,所以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现在的外墙保温板本体提交较少容易受外力作用从而产生移动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燕尾卯隼结构的保温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燕尾卯隼结构的保温板,包括保温板本体,保温板本体的表面设置有燕尾槽,保温板本体四周设置有燕尾卯隼结构,燕尾卯隼结构有凸燕尾和凹燕尾,凸燕尾与凹燕尾交错分布在保温板本体的四周,凸燕尾和凹燕尾上设置有孔洞。

优选的,孔洞上安装有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桥和第二连接桥;第一连接桥由三段组成,上下两段的钢筋上设有螺纹结构,且安装有对拉螺母,中间段的钢筋两端设置有螺纹结构,上下两段与中间段通过连接块连接,连接块内部设有螺纹结构,第一连接桥中间段的钢筋上设有注塑外壳a,注塑外壳a的上端设有注塑板a,下端设有注塑板b,注塑板a上设置有通孔a;第二连接桥的钢筋两端设有支撑板,钢筋上设有注塑外壳b,注塑外壳b上端设有注塑板c,下端设有注塑板d,注塑板d上设有通孔b。

优选的,保温板本体的底为900至1200mm,高度为3000mm,厚度80mm

优选的,燕尾槽为竖向均匀布置在保温板本体的表面。

优选的,燕尾槽的深度为7mm。

优选的,凸燕尾的为等腰梯形结构,其梯形上底为150mm,梯形下底为300mm,梯形高为100mm,且凸燕尾和凹燕尾的结构尺寸相同。

优选的,孔洞位置为凸燕尾和凹燕尾的等腰梯形底边的中间位置。

优选的,保温板本体有直角保温板。

优选的,直角保温板底板为600mm,高为6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燕尾卯榫结构的设计,当保温板本体四周的燕尾卯隼结构相互配合时,限制保温板本体上下和左右位移,使保温板本体相互固定。

2、连接件安装在连接桥安装槽口内,连接件可限制保温板本体的前后位移。

3、同时保温板本体表面设置燕尾槽会增加混凝土同保温板本体咬合作用,防止保温板本体与混硬土层分离或产生间隙。

4、保温墙板安装组合后,在浇筑混凝土时,保温墙板的重量大于混凝土产生的浮力,增加浇筑混凝土时保温板抗浮作用,防止在浇筑水泥或者外界其他原因时,保温墙板受力不均匀,连接处出现位移而分散的情况发生,降低使用质量,并且增加外墙保温整体性,提高保温效果,保温墙板体积较大,在安装时,插接方便,施工快捷,工作人员快速进行安装和调节,提高了安装效率,工期变短,减少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同时保温墙板表面设置燕尾槽会增加混凝土同保温墙板咬合作用,平推安装施工更好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连接件的上视图;

图2为连接件的等轴测图;

图3为第一连接桥的上视图;

图4为第二连接桥的上视图;

图5为注塑板a与注塑板c、注塑板d与注塑板b通过卡合的方式固定的示意图;

图6为保温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保温本体上燕尾卯隼结构示意图;

图8为直角保温板等轴侧示意图;

图9为保温板切割拆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保温板本体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保温板本体的上视图;

图12为保温板本体的抹灰层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安装连接件的保温板本体拼装示意图;

图14为未浇筑混凝土的保温墙体框架示意图;

图15为浇筑混凝土的保温墙体框架示意图;

图16为混凝土凝固后的墙体加工示意图。

1、保温板本体,11、凹燕尾,12、凸燕尾11,13、孔洞,14、燕尾槽,15、第一抹灰层,121、梯形下底,122、梯形上底,123、梯形高;

2、连接件,21、第一连接桥,211、注塑外壳a,212、注塑板a,213、注塑板b,214、连接块,215、通孔a,22、第二连接桥,221、注塑外壳b,222、注塑板c,223、注塑外板d,224、支撑板,225、通孔b,23、钢筋,24、对拉锚栓,241、螺纹结构,242、对拉螺母;

3、混凝土剪力墙;

4、混凝土保护层;

5、模板,51、通孔c;

6、钢筋网;

7、铁管。

具体实施方式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保温板连接件2,包括钢筋23、对拉锚栓24,包括第一连接桥21和第二连接桥22;

第一连接桥21由三段组成,上下两段的钢筋23上设有螺纹结构241,且安装有对拉螺母242,中间段的钢筋23两端设置有螺纹结构241,上下两段与中间段通过连接块214连接,连接块214内部设有螺纹结构241,第一连接桥21中间段的钢筋23上设有注塑外壳a211,注塑外壳a211的上端设有注塑板a212,下端设有注塑板b213,注塑板a212上设置有通孔a215,上端连接块214距注塑外壳a211的上端160mm~200mm,下端连接块距注塑外壳a211下端的距离50mm;

第二连接桥22的钢筋23两端设有支撑板224,钢筋23上设有注塑外壳b221,注塑外壳b221上端设有注塑板c222,下端设有注塑板d223,注塑板d223上设有通孔b225,上端支撑板距注塑外壳b222上端160mm~200mm,下端支撑板224距注塑外壳b221下端50mm;

注塑外壳a211和注塑外壳b221安装在保温板本体1四周的孔洞13上,第二连接桥22插入至第一连接桥21中,通孔b225穿过下端连接块215,上端支撑板224穿过通孔a215,注塑板b221贴靠在注塑板d223上,注塑板c222贴靠在注塑板a212上;钢筋23的直径为8mm,注塑板a212、注塑板b213、注塑板c222、注塑板d223和支撑板224的厚度为8mm,连接块214能够穿过通孔b225,且注塑板b213不能穿过通孔b225,支撑板224能够穿过通孔a215,注塑板c222不能穿过通孔a215。通孔a215和通孔b225的截面为边长为40mm的正方形或半径为20mm的圆,注塑板b213和注塑板c222截面为边长为60mm的正方形或半径为30mm的圆,支撑板224和连接块214的截面为边长40mm的正方形或半径为30mm的圆,注塑外壳a211安装在保温板本体1的上侧和左侧的孔洞13上,注塑外壳b221安装在保温板本体1的下侧和右侧,或是注塑外壳b221安装在保温板本体1的上侧和左侧的孔洞13上,注塑外壳a221安装在保温板本体1的下侧和右侧,注塑外壳a211和注塑外壳b221的长度较保温板本体1的厚度小2mm,保温板本体1的厚度为80mm~100mm,注塑板a212与注塑板c222、注塑板d223与注塑板b213可通过卡扣的方式固定。

连接件2在推入配合后,如图12所示的下方箭头方向为保温板本体1的推入方向,在完成配合后推入方向进行了限位,但推入方向的反方向还能够进行移动,可以通过卡合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固定,如图4所示的注塑板a212与注塑板c222、注塑板d223与注塑板b213可通过卡合的方式固定,例如图4所示。

参照图6-12,保温板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燕尾槽14,保温板本体1四周设置有燕尾卯隼结构,燕尾卯隼结构有凸燕尾11和凹燕尾12,凸燕尾11与凹燕尾12交错分布在保温板本体的四周,凸燕尾11和凹燕尾12的设置有孔洞13。

保温板本体1的高为2.5-3m,宽为0.9-1.2m,保温板本体1的重量相当于现在的3-4倍,在浇筑混凝土时,保温板本体1的重量大于混凝土产生的浮力,保温板本体1的四个侧壁上均等间距设有多个燕尾卯隼结构,保温板本体1的四个侧壁上设有和凹燕尾12对应的凸燕尾11,根据保温板本体1的高度和长度的设置,凸燕尾11梯形下底121长度为30cm,梯形上底122长度为15cm,且凸燕尾11的长度和凹燕尾12的形状尺寸对应,当保温板本体1连接后,左右的力会被抵消,使保温板本体1连接牢固,不会产生位移,保证了使用时的质量,凹燕尾12和凸燕尾11的数量需要根据保温板本体1的高和宽度进行设置,保温板本体1的两侧均设有燕尾槽14,保温板本体1表面设置燕尾槽14会增加混凝土同保温板咬合作用,平推安装施工更好操作,当安装完保温板本体1或者保温板本体1后,还差一点距离到墙边时,根据保温板本体1距离墙体一侧的长度,如图9所示将一侧切割,之后进行燕尾卯隼结构连接,不会产生缝隙。

使凸燕尾11移动到保温板本体1上的凹燕尾12中,依次安装,当安装完保温板本体1或者保温板本体后,还差一点距离到墙边时,根据保温板本体1将一侧切割,如图5所示,使凸燕尾11和凹燕尾12对应,在安装完其余步骤后,浇筑混凝土,由于保温板本体1的重量大于平常小型的保温板本体1,浇筑时,不会使保温板本体1向上漂浮,同时由于凹燕尾12和凸燕尾11的作用,当受到左右两侧的力时,也不会出现分离的现象。

直角保温板应用在墙角安装,在墙角安装时不采用将一侧切割,之后进行燕尾卯隼结构连接诶的方式,而是直接制造有如图13所示的直角保温板的简易上视图,附图中没有表现保温板本体1表面的燕尾槽14,其直角的两边为600mm。

燕尾卯隼结构的孔洞13上安装有连接件2,该连接件2能够防止保温板本体1安装完成后的前后方位的移动。

如图12所示,保温板本体1由右向左进行拼装,首先将保温板本体1多余部分锯掉,锯掉部分为图示的a部分,a部分处的左侧壁的燕尾卯隼结构处的孔洞13与第二连接桥22的注塑外壳b221配合,b部分的保温板本体1的右侧壁的燕尾卯隼结构的孔洞13与第一连接桥21的注塑外壳a211配合,将b部分的保温板本体1推入,与a部分的保温板本体1进行燕尾卯隼结构的配合和进行连接桥的配合;同理在b部分的左侧壁的燕尾卯隼结构处的孔洞13与第二连接桥22的注塑外壳b221配合,c部分的保温板本体1的右侧壁的燕尾卯隼结构的孔洞13第一连接桥21的注塑外壳a211配合,将c部分的保温板本体1推入,与b部分的保温板本体1进行燕尾卯隼结构的配合和进行连接桥的配合,直至保温板本体1拼装至指定位置,锯掉多余的燕尾卯隼结构,如果指定位置为墙角,则放入直角保温板进行拼装;

同理保温板本体1也可以从左向右进行拼装,则最左侧的保温板本体1的右侧墙壁上安装第二连接桥22,即注塑外壳b221安装在右侧墙壁燕尾卯隼结构的孔洞13上,插入的墙壁的左侧燕尾卯隼结构上安装注塑外壳a211,第一连接桥21与第二连接桥22配合,凹燕尾11与凸燕尾12配合,从左向右依次安装,直至保温板本体1拼装至指定位置,锯掉多余的燕尾卯隼结构,如果指定位置为墙角,则放入直角保温板进行拼装;

例如在a部分的保温板本体1完成了与b部分的保温板本体1的拼装后,在保温板本体1一侧的混凝土剪力墙3空腔内加固钢筋网6,在连接件2的两端放置模板5,对拉锚栓242上的螺纹结构241穿过模板5上的通孔c51旋入连接块内,在对拉锚栓与模板之间放置方管,旋紧对拉螺母,如图14所示,旋紧后的构架中,连接块和支撑板的上下端面对模板内面有这沿钢筋向外的作用力,上下两端的对拉锚栓预紧,作用在铁管上,铁管对模板表面有沿钢筋向内的作用力;如图11所示的保温板本体1,在完成插接后,燕尾卯隼结构能够限制上下、左右的位移。

如图15所示,在混凝土保护层4空腔内和混凝土剪力墙3空腔内浇筑混凝土至其凝固。

如图16所示,旋松对拉螺母,拆除钢管,将对拉锚栓从连接块中旋出,拆下两侧模板,上述拆除部分皆可重复利用;

如图16所示,用发泡剂将连接块处的孔洞填堵,在混凝土层两端涂抹抹灰层。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