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封偏心调节脚结构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714373发布日期:2021-04-16 14:0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封偏心调节脚结构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装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塑封偏心调节脚结构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生活需要,以及追求更高品质和舒适空间的需求,人们对室内装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地面装饰,如实木地热地板、复合地板、强化地板的铺装,由于建筑施工在地面浇筑完成以后地面是有起伏的,地面平整度相当差,通常有1

8公分的误差甚至更大,此时如果直接铺设地板,则会出现以下问题;空响,即脚踩在地板上出现响声,空响会进一步导致锁扣处破损,从而损坏地板;冒灰,即墙角总是起灰,怎么也打扫不干净。如果地面强度不够,用脚就能踹起灰来,那么地板铺好以后,灰尘就会从墙角伸出来,打扫起来十分麻烦,也很难补救。因此在铺贴地板时,需要进行地面找平。在现有技术中有很多用于调平的工具,通过螺纹调节支撑地板的支撑部与放置于地面的底座之间的高度,实现调平的目的,但是由于该调平工具只能从正上方调节,造成被调平产品需要开孔,二次加工成本高。
2.中国专利cn210857874u、公开日2020

06

26公开了一种调平模块及调平总成。调平模块包括:石塑板,石塑板中空设置;第一支撑筋安装在石塑板的正面,第一支撑筋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贯通石塑板;调节脚包括卡接座和调节螺杆,卡接座上开设有与调节螺杆相适配的第二螺纹孔,第一支撑筋卡接在所卡接座上,调节螺杆的第一端穿设过第二螺纹孔后螺接在第一螺纹孔内,调节螺杆的第二端抵接在地面基层上,地暖管线位于石塑板上部。调平总成包括至少两个调平模块,至少两个石塑板依次排列设置,且任意相邻的两个石塑板相对接。本发明提供的调平模块及调平总成,便于地暖在使用过程中检修和维护,降低地面找平的难度,缩短施工周期,对地面有效地保温。但是该发明中的调平脚只能从正上方调节,造成被调平产品需要开孔,二次加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塑封偏心调节脚结构及使用方法,保证高度可调节的功能前提下,实现偏心调节,使操作更有空间,且无需对被调节产品进行额外开孔加工,减少了被调节产品的二次加工成本。
4.本发明提出一种塑封偏心调节脚结构,用以对置于其顶端的基板进行高度调节,包括用以支撑基板的支撑平台,螺接于支撑平台的螺杆,设置于螺杆上、用以在其转动时带动支撑平台做升降运动以调节支撑平台高度的传动齿轮,啮合于传动齿轮、用以在其转动时带动传动齿轮的主动齿轮。
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平台包括两端向上折起、用于对基板进行限位的两卡口部,中部用于支撑基板的支撑部。
6.进一步地,还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侧、用以分别容置传动齿轮和主动齿轮的容置腔,设置于壳体底端、用以密封容置腔的底座,所述主动齿轮顶端设有用以供工具插入其中带动主动齿轮的旋转口,所述壳体顶部一端设有用以供工具贯穿其中并插入旋转口内以
带动主动齿轮的操作口,所述壳体顶部另一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螺杆一端贯穿于第一通孔并螺接于支撑平台。
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底部设有与螺杆配合的螺柱,所述螺柱内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杆设有与螺柱的螺纹通孔配合的外螺纹。
8.进一步地,所述传动齿轮的一端上设有第一定位柱,所述主动齿轮的两端上均设有第二定位柱,所述底座一端设有用以供第一定位柱套接的第一定位孔,所述底座另一端设有用以供第二定位柱套接的第二定位孔。
9.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口为内六角螺纹孔。
1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第一通孔上方连接有一导柱,所述导柱中间设有与第一通孔连通、截面积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通孔截面积的第二通孔。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线、第一通孔中心线、螺柱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二通孔的截面积大于螺柱的截面积。
12.进一步地,所述导柱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螺柱的高度。
13.一种塑封偏心调节脚结构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塑封偏心调节脚结构放置于需要调平的基板下方,塑封偏心调节结构的支撑平台的支撑部与基板底部接合,支撑平台的卡口部与基板上的限位处接合;s2:将六角扳手从壳体上的操作口插入到主动齿轮的内六角螺纹孔中;s3:用六角扳手旋转主动齿轮,同时通过主动齿轮与传动齿轮的配合,带动传动齿轮转动;s4:传动齿轮的转动通过传动齿轮螺杆和支撑平台底部螺柱的配合,传递到支撑平台上,实现支撑平台上下高度的调节。
14.本发明的一种塑封偏心调节脚结构及使用方法具有以下增益效果:(1)该调节脚结构通过壳体上的操作口,将旋转工具插入到主动齿轮的旋转口中,转动旋转工具带动主动齿轮转动,通过主动齿轮与传动齿轮的配合,将动力传至传动齿轮,带动传动传动齿轮传动,然后由螺接于支撑平台的螺杆,将传动齿轮的转动转化为支撑平台的上下移动,从而实现支撑平台高度的调节,这种方式实现了支撑平台高度的偏心调节,使操作更有空间,且无需对被调节产品进行额外开孔加工,减少了被调节产品的二次加工成本。之所以采用齿轮传动,是因为齿轮传动的精度和传动的效率较高,并且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平行轴、相交轴、交错轴等空间任意两轴间的传动,这也是带传动、链传动做不到的,而在本申请中所需要的就是在平行轴之间进行传动,因此选择齿轮传动是最合适的;(2)该调节脚结构的支撑平台包括两端向上折起、用于对基板进行限位的两卡口部,中部用于支撑基板的支撑部。本调节脚结构在使用中是先将调节脚结构放置于需要调平的基板下方,支撑平台的支撑部与基板底部接合,支撑平台的卡口部与基板上的限位处接合,支撑平台对基板进行限位的同时,基板也对支撑平台的转动进行限制,所以当转动齿轮带动螺杆在支撑平台上转动时,支撑平台不会跟随其一起转动,只会随着螺纹的配合上升或下降,这种结构的好处是如果支撑平台跟随螺杆一起转动,有可能会出现当支撑平台的高度调节好了之后,支撑平台与基板之间会存在夹角,而导致支撑平台的卡口部无法与基板进行配合,而支撑平台不会跟随螺杆一起转动,支撑平台的卡口部就会永远保持与基
板的配合状态,不会随着调节支撑平台的高度而发生改变;(3)该调节脚结构的支撑部底部设有与传动齿轮的螺杆配合的螺柱,由于本调节脚结构在使用中支撑平台的支撑部上表面是与基板底部接合的,如果支撑部没有设置于传动齿轮的螺杆配合的螺柱,那么就需要在支撑部内设置与螺杆配合的螺纹,要想实现支撑平台高度的可调节,那么支撑部内部的螺纹就要有一定的深度,这就需要支撑部有一定的厚度,相比较在在支撑部内设置螺纹,支撑部底部设有与传动齿轮的螺杆配合的螺柱,要节省材料的多;(4)该调节脚结构的主动齿轮上设置供转动主动齿轮的工具插入的旋转口,通过旋转工具插入旋转口可以很轻松将主动齿轮转动,这种设置便于对主动齿轮的运动进行操作,而将供转动主动齿轮的工具插入的旋转口设于主动齿轮的一第二定位柱上,是因为主动齿轮其中一个侧面的第二定位柱需要与壳体上的操作口配合,所以此第二定位柱会伸出壳体的操作口,才能起到固定主动齿轮的目的,将旋转口设于此第二定位柱上,就可以在操作口外采用旋转工具使主动齿轮转动,而不用将旋转工具伸入到操作口内,因此这种设置是为了便于旋转工具插入到旋转口中带动主动齿轮旋转;(5)该调节脚结构的旋转口设为可供内六角扳手插入的内六角螺纹口 ,这样就可以通过六角扳手来进行支撑结构高度的调节,之所以采用内六角螺纹口是因为内六角螺纹与六角扳手之间有六个接触面,受力充分且不容易损坏,防止拧过几次之后螺纹就损坏,而六角扳手又是很常见的螺栓拆卸工具,很容易找到,所以这种方式也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15.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
1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塑封偏心调节脚结构及使用方法的壳体透视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塑封偏心调节脚结构及使用方法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塑封偏心调节脚结构及使用方法的支撑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塑封偏心调节脚结构及使用方法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塑封偏心调节脚结构及使用方法的传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塑封偏心调节脚结构及使用方法的主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塑封偏心调节脚结构及使用方法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平台;11、卡口部;12、支撑部;121、螺柱;122、螺纹通孔;2、传动齿轮;21、螺杆;22、第一定位柱;3、主动齿轮;31、第二定位柱;311、旋转口; 4、壳体;41、第一通孔;42、操作口;43、容置腔;44、导柱;45、第二通孔;5、底座;51、第一定位孔;52、第二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8.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塑封偏心调节脚结构,用以对置于其顶端的基板进行高度调节,包括用以支撑基板的支撑平台1,一侧面上设有螺接于支撑平台1的螺杆21的传动齿轮2,用以带动传动齿轮2转动的主动齿轮3,设有用以容纳传动齿轮2和主动齿轮3的容置腔43的壳体4,以及与壳体4的容置腔43组成密闭结构的底座5,壳体4容置主动齿轮3一端设有用以供转动主动齿轮3的工具插入的操作口42,壳体4容置传动齿轮2一端设有供传动齿轮2的螺杆21穿过的第一通孔41,主动齿轮3一侧设有供转动主动齿轮3的工具插入的旋转口311,具体效果见图1和图2。通过壳体上的操作口42,将旋转工具插入到主动齿轮3的旋转口311中,转动旋转工具带动主动齿轮3转动,通过主动齿轮3与传动齿轮2的配合,将动力传至传动齿轮2,带动传动齿轮2转动,然后由螺接于支撑平台1的螺杆21,将传动齿轮2的转动转化为支撑平台1的上下移动,从而实现支撑平台1高度的调节。这种方式实现了支撑平台1高度的偏心调节,使操作更有空间,且无需对被调节产品进行额外开孔加工,减少了被调节产品的二次加工成本。
19.在本实施例中,之所以采用齿轮传动,是因为齿轮传动的精度和传动的效率较高,并且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平行轴、相交轴、交错轴等空间任意两轴间的传动,这也是带传动、链传动做不到的,而在本申请中所需要的就是在平行轴之间进行传动,因此选择齿轮传动是最合适的。而在本申请中,传动齿轮2和主动齿轮3在壳体4的容置腔43内水平放置,就是为了保证传动齿轮2和主动齿轮3能够进行平行轴之间的传动。
20.本实施例中,支撑平台1包括两端向上折起、用于对基板进行限位的两卡口部11,中部用于支撑基板的支撑部12,具体效果见图3。本调节脚结构在使用中是先将调节脚结构放置于需要调平的基板下方,支撑平台1的支撑部12与基板底部接合,支撑平台1的卡口部11与基板上的限位处接合,支撑平台1对基板进行限位的同时,基板也对支撑平台1的转动进行限制,所以当传动齿轮2带动螺杆21在支撑平台1上转动时,支撑平台1不会跟随其一起转动,只会随着螺纹的配合上升或下降,这种结构的好处是如果支撑平台1跟随螺杆21一起转动,有可能会出现当支撑平台1的高度调节好了之后,支撑平台1与基板之间会存在夹角,而导致支撑平台1的卡口部11无法与基板进行配合,而支撑平台1不会跟随螺杆21一起转动,支撑平台1的卡口部11就会永远保持与基板的配合状态,不会随着调节支撑平台1的高度而发生改变。
21.支撑部12底部设有与传动齿轮2的螺杆21配合的螺柱121,具体效果见图3。由于本调节脚结构在使用中支撑平台1的支撑部12上表面是与基板底部接合的,如果支撑部12没有设置与传动齿轮2的螺杆21配合的螺柱121,那么就需要在支撑部12内设置与螺杆21配合的螺纹,要想实现支撑平台1高度的可调节,那么支撑部12内部的螺纹就要有一定的深度,这就需要支撑部12有一定的厚度,相比较在在支撑部12内设置螺纹,支撑部12底部设有与传动齿轮2的螺杆21配合的螺柱121,要节省材料的多。
22.在本实施例中,螺柱121内设有螺纹通孔122,螺杆21设有与螺柱121的螺纹通孔
122配合的外螺纹,具体效果见图1。由于螺杆21是固定在传动齿轮2上,而螺柱121是固定在支撑平台1上,通过螺柱121上的螺纹通孔122与螺杆21的外螺纹的配合,就可以实现支撑平台1在螺杆21上的移动,从而改变支撑平台1与传动齿轮2之间的距离。
23.在本实施例中,传动齿轮2一端上设有第一定位柱22,具体效果见图5,主动齿轮3的两端上均设有第二定位柱31,具体效果见图6,而底座5一端设有用以供第一定位柱22套接的第一定位孔51,另一端设有用以供第二定位柱31套接的第二定位孔52,具体效果见图7。通过传动齿轮2一侧穿过壳体4上第一通孔41的螺杆21以及与底座5上的第一定位孔51配合的第一定位柱22,对传动齿轮2进行位置限定,通过主动齿轮两侧的第二定位柱31分别与壳体4上的操作口42、底座5上的第二定位孔52进行配合,对主动齿轮3进行位置限定。但是由于传动齿轮2和主动齿轮3与壳体4和底座5之间的配合均为间隙配合,所以主动齿轮3和传动齿轮2可以在壳体4和底座5组成的密闭结构内进行转动。
24.在主动齿轮3上设置供转动主动齿轮3的工具插入的旋转口311,具体效果见图6。通过旋转工具插入旋转口311可以很轻松将主动齿轮3转动,这种设置便于对主动齿轮3的运动进行操作,而将供转动主动齿轮3的工具插入的旋转口311设于主动齿轮3的一第二定位柱31上,是因为主动齿轮3其中一个侧面的第二定位柱31需要与壳体4上的操作口42配合,所以此第二定位柱31会伸出壳体4的操作口42,才能起到固定主动齿轮3的目的,将旋转口311设于此第二定位柱31上,就可以在操作口42外采用旋转工具使主动齿轮3转动,而不用将旋转工具伸入到操作口42内,因此这种设置是为了便于旋转工具插入到旋转口311中带动主动齿轮3旋转。
25.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口311设为可供内六角扳手插入的内六角螺纹口,这样就可以通过六角扳手来进行支撑结构高度的调节,之所以采用内六角螺纹口是因为内六角螺纹与六角扳手之间有六个接触面,受力充分且不容易损坏,防止拧过几次之后螺纹就损坏,而六角扳手又是很常见的螺栓拆卸工具,很容易找到,所以这种方式也易于实施。
26.在本实施例中,壳体4的第一通孔41上方连接有一导柱44,导柱中部设有与第一通孔41连通的第二通孔45,第二通孔45的截面积大于螺杆21和螺柱121的截面积,第二通孔45的中心线、第一通孔41中心线、螺柱121的中心线重合,具体效果见图4。在壳体4上设置导柱44的目的,让螺杆21和螺柱121的配合在导柱44内的第二通孔45中进行,这种设置可以加强系统的稳定性,使螺柱121与螺杆21的配合更加可靠,因此第二通孔45的截面积要稍大于螺杆21和螺柱121的截面积。因为螺杆21与传动齿轮2连接,且穿过第一通孔41与螺柱121配合,所以导柱44中部设置的第二通孔45要与第一通孔41连通,且第二通孔45设置于导柱44的正中心,导柱44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螺杆21的高度,才能使螺杆21和螺柱121的配合在导柱44内的第二通孔45中进行。
27.一种塑封偏心调节脚结构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塑封偏心调节脚结构放置于需要调平的基板下方,塑封偏心调节结构的支撑平台的支撑部与基板底部接合,支撑平台的卡口部与基板上的限位处接合;s2:将六角扳手从壳体上的操作口插入到主动齿轮的内六角螺纹孔中;s3:用六角扳手旋转主动齿轮,同时通过主动齿轮与传动齿轮的配合,带动传动齿轮转动;s4:传动齿轮的转动通过传动齿轮螺杆和支撑平台底部螺柱的配合,传递到支撑
平台上,实现支撑平台上下高度的调节。
28.上面描述的内容可以单独地或者以各种方式组合起来实施,而这些变型方式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含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