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圆柱施工模具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713236发布日期:2021-04-16 14:00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圆柱施工模具及方法与流程

1.本申请涉及施工模具及方法,特别是涉及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圆柱施工模具及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公共建筑为了满足建筑物的美观和安全需要,建筑外侧采用斜圆柱与竖直圆柱相结合的方式。斜圆柱施工工艺分两种顺序,一种是先斜圆柱定位,绑扎钢筋,模板安装并加固,浇筑混凝土,然后施工上部梁板结构;另外一种是先安装梁板模板,然后斜圆柱钢筋绑扎、模板安装并加固,然后浇筑斜圆柱混凝土,一天以后再浇筑梁板混凝土。
3.对于后一种施工工艺,现有技术的斜圆柱的施工模具,分别需要设置模板和支架,而为了保证模板的稳定,支架需要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搭设,设置了支架之后,这样不利于后续的维护和养护工作,使得浇筑完成后的浇水和维护麻烦;而且,现有技术中斜圆柱施工需要的支架较多且强度较大,以防止浇筑斜圆柱时的变形和受力不均。这样,就会使得现有技术的斜圆柱的施工时,尤其是大型建筑物的斜圆柱施工,工序复杂,费时且工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圆柱施工模具及方法,其具有施工方便且维护工序少,提高施工效率的优点。
5.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圆柱施工模具,包括木模板、钢带、木枋、捆扎钢索、支撑组件以及温度感应组件;所述木模板的截面呈圆弧形,多个所述木模板依次拼接并形成圆管状的木模管;所述钢带沿所述木模管的圆周方向捆扎紧固,且多个所述钢带分别间隔布置在所述木模管上;所述木枋沿所述木模管的轴向方向安装在所述钢带外侧,沿所述木模管的周向设置有多个木枋,且该多个木枋间隔均布设置形成一组,沿所述木模管的轴线方向设置有多组所述木枋;所述捆扎钢索紧固包裹在所述木枋外侧,使得所述木枋紧贴所述钢带和所述木模板的外壁;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木模管的外侧并抵接在所述木模板上;所述温度感应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组件上,并用于检测所述木模板外壁的温度;所述木模板的左右两侧中的一侧形成有凹槽,另一侧形成有凸棱;所述木模板的上下两侧分别形成有相配合的台阶面,使得其一木模板的底面与另一木模板的顶面紧密贴合;所述木模板内设置有塑料薄膜层。
6.本申请所述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圆柱施工模具及方法,通过在木模管外壁设置钢
带,起到很好的紧固木模板的作用,使得木模板拼接紧密;通过设置木枋和捆扎钢索,使得木模管的结构强度得到加固并且保证了模具的稳定性,支撑组件一方面对搭设和模具的装配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也对木模管起到支撑的加强作用。此外,设置的木模板内有塑料薄膜层,能够起到一定的隔离和保温作用,提高了浇筑的斜圆柱外壁的保温效果,使得斜圆柱内的温度变化更趋于平稳,为防止混凝土开裂做准备,减少开裂和养护的维护工作,提高施工效率。
7.进一步地,所述木模板包括依次堆叠设置的外壁层、外木质层、所述塑料薄膜层、内木质层以及内壁层;所述外壁层、所述外木质层、所述所述塑料薄膜层、所述内木质层以及所述内壁层压合紧密;所述内壁层的内表面为光滑壁面。
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脚手架、斜向支撑杆、支撑托板以及支撑底板;所述脚手架搭设在所述木模管周围,所述斜向支撑杆的一端紧固安装有所述支撑托板,所述斜向支撑杆的另一端安装有所述支撑底板;所述支撑托板呈圆弧形且其内壁紧密抵接在所述木枋的外壁;所述温度感应组件安装在所述脚手架上。
9.进一步地,三个所述支撑托板分别设置在所述木模管圆周方向的中部和两侧,并且三个所述托板呈半包状态包覆在所述木枋外壁;三个所述支撑托板分别设置三组对应的所述斜向支撑杆和所述支撑底板。
10.进一步地,还包括拉箍连接器,该拉箍连接器的一端安装在所述钢带的一端,拉箍连接器的另一端与所述钢带的另一端紧固装配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捆扎钢索的直径大于8mm。
12.进一步地,还包括硬质胶管,该硬质胶管的一端置于所述木模管外,其另一端伸入所述木模管的底部;所述硬质胶管的表面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宽度为100mm的槽体;所述硬质胶管的直径大于120mm。
13.进一步地,所述木模管安装在预设位置时,其顶部向内倾斜10mm,使得所述木模管与地面的相对夹角变小。
14.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圆柱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安装梁板模板;进行斜圆柱的钢筋绑扎及预固定;安装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圆柱施工模具;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圆柱施工模具进行加固;浇筑斜圆柱混凝土。
15.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梁板模板之后,还包括步骤,分别搭设顶板、梁模板支撑。
16.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圆柱施工模具的主视图;
图2为本申请示例性的斜向支撑杆与支撑托板的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的另一种示例性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圆柱施工模具的主视图;图4为本申请示例性的木模管、钢带以及木枋的装配结构俯视图;图5为本申请示例性的木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示例性的木模板的俯视图;图7为本申请示例性的木模板的剖视图;图8为本申请示例性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圆柱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19.图1为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圆柱施工模具的主视图;图2为本申请示例性的斜向支撑杆与支撑托板的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的另一种示例性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圆柱施工模具的主视图;图4为本申请示例性的木模管、钢带以及木枋的装配结构俯视图;图5为本申请示例性的木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示例性的木模板的俯视图;图7为本申请示例性的木模板的剖视图;图8为本申请示例性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圆柱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20.参阅图1

图8,本申请示例性的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圆柱施工模具,包括木模板40、钢带(图中未标示)、木枋12、捆扎钢索13、支撑组件以及温度感应组件;所述木模板40的截面呈圆弧形,多个所述木模板40依次拼接并形成圆管状的木模管11;所述钢带沿所述木模管11的圆周方向捆扎紧固,且多个所述钢带分别间隔布置在所述木模管11上;所述木枋12沿所述木模管11的轴向方向安装在所述钢带外侧,沿所述木模管11的周向设置有多个木枋12,且该多个木枋12间隔均布设置形成一组,沿所述木模管11的轴线方向设置有多组所述木枋12;所述捆扎钢索13紧固包裹在所述木枋12外侧,使得所述木枋12紧贴所述钢带和所述木模板40的外壁;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木模管11的外侧并抵接在所述木模板40上;所述温度感应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组件上,并用于检测所述木模板40外壁的温度;所述木模板40的左右两侧中的一侧形成有凹槽42,另一侧形成有凸棱41;所述木模板40的上下两侧分别形成有相配合的台阶面43,使得其一木模板40的底面与另一木模板40的顶面紧密贴合;所述木模板40内设置有塑料薄膜层。木模板40的凹槽42与凸棱41的配合设置,使得拼接更能紧密结合,防止跑桨、漏桨,使混凝土脱模既快又美观,同时又有稳定加固的作用。
21.另外,通过使用木模板40,加工出来的斜圆柱不但光滑而且成型好,视觉及手感极佳。木模板40还具有可重复使用,且容易保存的优点。
22.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木模板40包括依次堆叠设置的外壁层、外木质层、所述塑料薄膜层、内木质层以及内壁层;所述外壁层、所述外木质层、所述所述塑料薄膜层、所述内木质层以及所述内壁层压合紧密;所述内壁层的内表面为光滑壁面。
23.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脚手架、斜向支撑杆22、支撑托板21以及支撑底板(图未示);所述脚手架搭设在所述木模管11周围,所述斜向支撑杆22的一端紧固安装有所述支撑托板21,所述斜向支撑杆22的另一端安装有所述支撑底板;所述支撑托板21呈圆弧形且其内壁紧密抵接在所述木枋12的外壁;所述温度感应组件安装在所述脚手架上。脚手架包括竖架杆32和横架杆31,竖架杆32与横架杆31垂直设置并相互连接。
24.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三个所述支撑托板21分别设置在所述木模管11圆周方向的中部和两侧,并且三个所述托板呈半包状态包覆在所述木枋12外壁;三个所述支撑托板21分别设置三组对应的所述斜向支撑杆22和所述支撑底板。
25.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拉箍连接器(未图示),该拉箍连接器的一端安装在所述钢带的一端,拉箍连接器的另一端与所述钢带的另一端紧固装配连接。
26.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捆扎钢索13的直径大于8mm。
27.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硬质胶管,该硬质胶管的一端置于所述木模管11外,其另一端伸入所述木模管11的底部;所述硬质胶管的表面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宽度为100mm的槽体;所述硬质胶管的直径大于120mm。
28.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木模管11安装在预设位置时,其顶部向内倾斜10mm,使得所述木模管11与地面的相对夹角变小。
29.参阅图2,本申请示例性的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圆柱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0、安装梁板模板。
30.s20、进行斜圆柱的钢筋绑扎及预固定。
31.s30、安装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圆柱施工模具。
32.s31、其中,木模板40分段设计并在工厂制造后,分段运输到现场。通过钢带对拼接好的木模管11进行捆扎和固定,钢带可根据设置和计算的结果,确定具体的长度。钢带的两端通过拉箍连接器固定紧固,多个拉箍连接器分别固定在木模管11的不同高度位置处。
33.因浇筑斜圆柱混凝土时,木模板40周围受到的侧压力大小不一致。因此,在钢带安装好以后,为了防止木模板40局部变形过大,需要沿斜圆柱长度方向,在木模板40周围密排木枋12,并用直径不小于8mm的钢筋捆扎,对木模板40作加强处理,使木模板40的受力形成整体,尽可能减少木模板40的变形。
34.s32、之后进行电脑翻样。通过cad图纸,确定斜圆柱的倾斜度、长度,以及平面、立面的定位,钢筋翻样、定位等,对施工中斜圆柱交叉点部位进行钢筋排版,模板交叉节点计
算等,预先确定斜圆柱的尺寸定位。
35.s33、再然后,平面线位及空间线位施测。在已经浇筑好的混凝土结构板面根据电脑放样尺寸,进行平面线位施测。对斜圆柱的柱底部进行定位,每条斜圆柱相交的梁板位置放线定位,以控制模板支架位置。
36.s34、搭设顶板、梁模板支撑。
37.s341、搭设顶板、梁模板支撑,并搭设斜圆柱与内部竖向结构间支撑至框架梁的梁底,以梁底模的长度控制斜柱上部的空间位置。
38.s342、斜圆柱支撑体系采用在结构外侧搭设满堂脚手架,立杆纵、横向间距均为900m,横杆步距为1500m,架体底部纵、横向设扫地杆。为保证架子整体稳定性,纵、横向每三跨设置一道垂直剪刀撑。斜柱下方除垂直立杆外,与水平线成50
°
~90
°
设置斜向支撑杆22,斜向支撑杆22的间距≤900mm,并将水平杆与垂直杆连成整体。绑扎斜柱钢筋后,安装木模板40,并安装柱箍。最后用脚手钢管在斜柱侧面搭设斜向支撑杆22,斜向支撑杆22固定在整体外架上,以保证斜柱侧向整体稳定性。并在斜柱下方沿斜柱长度方向加设斜支撑,间距600mm。在保证斜圆柱整体尺寸和倾斜度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斜圆柱整体向内侧倾斜10mm,以抵消斜圆柱由于混凝土自重产生的部分变形。
39.s40、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圆柱施工模具进行加固。
40.s41、加固斜圆柱的木模板40,在斜圆柱钢筋周围设置保护层垫块,以确保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斜圆柱的模板顶模部分分为三段,每段留置一个100
×
100的孔口,用于振捣混凝土,待本段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将本段孔口封堵严密,再开始浇筑上一段混凝土。
41.此外,还需要进行检查。s42、对斜圆柱的支撑体系再次检查,复核斜圆柱的平面位置尺寸和倾斜度是否满足图纸要求,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42.s50、浇筑斜圆柱混凝土。
43.s51、浇筑混凝土前,在斜圆柱内插一根直径为150mm的硬质胶管,并在胶管表面沿长度方向开一宽度为100mm的槽,将振捣棒放在槽内,随浇筑混凝土,随提升振捣棒,随提升胶管,保持振捣棒始终在胶管内。同时胶管作为串筒,向下输送座底砂浆和底部混凝土。
44.s52、选用作用半径较大的直径70mm的混凝土振捣棒,浇筑混凝土前,将振捣棒和胶管先插入斜柱中。振捣混凝土时,应快插慢拔,每振捣点停留时间控制在20s~30s,振捣间距不大于50cm,振捣棒应插入下一层50mm深。随浇筑混凝土,随提升振捣棒和胶管,每根斜柱一次浇筑完成。
45.s53、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和扩展度,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在210mm~230mm,扩展度在370mm~450mm,在每根斜柱混凝土浇筑前,均应检测坍落度和扩展度,符合要求的混凝土才允许进行浇筑。
46.s54、拆模时,依次把加固在模板外面的钢管、木枋12、钢带拆除,此时模板自然脱模张开,如有个别没有自然张开的模板,只需要在凸凹槽42接口位置用木枋12敲击震动一下,模板便可自然脱模(严禁用工具撬开)。
47.s60、养护和拆卸模具。斜柱混凝土浇筑完毕,洒水覆膜养护不少于14d。浇筑混凝土时,除留置标准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外,尚应留置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斜柱模板。
48.本申请示例性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圆柱施工模具及方法,在斜圆柱施工的过程中,为确保斜圆柱的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对斜圆柱施工工艺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研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施工工艺,经过多次的成功工程实践检验,该施工工法正确、可靠,可有效地保证斜圆柱的工程质量。
4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