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沉淀的装配式建筑灌浆料存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98568发布日期:2020-10-30 21:00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沉淀的装配式建筑灌浆料存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沉淀的装配式建筑灌浆料存放装置。



背景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指以工厂化生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通过现场装配的方式设计建造的混凝土结构类房屋建筑。一般分为全装配建筑和部分装配建筑两大类:全装配建筑一般为低层或抗震设防要求较低的多层建筑;部分装配建筑的主要构件一般采用预制构件,在现场通过现浇混凝土浆进行连接,形成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建筑物。

但混凝土浆在由于纯度较高,在搅拌时混凝土浆容易沾附在搅拌装置的内壁,使建筑工人在使用混凝土浆进行灌缝时取出不彻底,从而造成材料的浪费,搅拌好的混凝土浆放置时容易沉淀,使水分上浮,从而造成混凝土浆纯度不够而对建筑物造成影响,在对装置清洗时通常需要人工进行冲刷,冲洗过程繁琐不便,使得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大。

因此,发明一种防沉淀的装配式建筑灌浆料存放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沉淀的装配式建筑灌浆料存放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浆取出不彻底和容易沉淀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防沉淀的装配式建筑灌浆料存放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壁中部固定连接有搅拌箱,所述搅拌箱的上表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远离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叶,所述传动杆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多根固定杆,相邻一侧的多个所述固定杆远离传动杆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搅拌箱的上表壁左侧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内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所述搅拌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下表壁与底板的上表壁固定连接,所述水箱的上表壁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两端均固定连通有水管,其中一根所述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与搅拌箱固定连通,另一根所述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与水箱固定连通;

所述搅拌箱的左侧设置有抽料泵,所述抽料泵的两端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料管和出料管,所述进料管远离抽料泵的一端与搅拌箱固定连通,所述出料管通过限位套固定在底板的上表壁。

优选的,所述搅拌箱和水箱的上表壁分别固定连接有与电机和水泵相对应的第一防护箱和第二防护箱。

优选的,两个所述刮板靠近搅拌箱内壁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块。

优选的,所述进料斗的下表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排污管延伸至底板的下表壁并固定连通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下表壁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通过在搅拌箱内设置刮板和搅拌叶,在搅拌时,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固定杆带动刮板转动,刮板紧贴搅拌箱的内壁转动,能够使混凝土浆不容易附着在搅拌箱的内壁,有效的避免了材料的浪费,通过在搅拌箱右侧设置水箱和水泵,水泵通过水箱与水管连通,当及搅拌箱使用完需要清理时,水泵将水箱内的水通过水管对搅拌箱进行冲洗,再通过刮板刮除,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升了清扫的效率;

2、通过在搅拌箱内设置搅拌叶和固定杆,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带动传动杆转动,搅拌叶和固定杆在搅拌箱内转动,一直对混凝土浆进行搅拌,使得混凝土浆不容易沉淀,提升了混凝土浆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搅拌箱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搅拌箱;3、电机;4、传动杆;5、固定杆;6、刮板;7、搅拌叶;8、进料管;9、抽料泵;10、出料管;11、水箱;12、水泵;13、水管;14、橡胶块;15、第一防护箱;16、第二防护箱;17、排污管;18、支撑腿;19、限位块;20、进料斗;21、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对实施例进行描述之前,需要对一些必要的术语进行解释。例如:

若本申请中出现使用“第一”-“第二”等术语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当由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区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因此,下文所讨论的“第一”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应当理解的是,若提及一元件“连接”或者“联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地连接或直接地联接到另一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地,当提及一元件“直接地连接”或“直接地联接”到另一元件时,则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本申请中出现的各种术语仅仅用于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意图也包括复数形式。

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和/或“包括有”时,这些术语指明了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也不排除一个以上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群组的存在和/或附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防沉淀的装配式建筑灌浆料存放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壁中部固定连接有搅拌箱2,搅拌箱2的上表壁固定连接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传动杆4,传动杆4远离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叶7,传动杆4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多根固定杆5,相邻一侧的多个固定杆5远离传动杆4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刮板6,搅拌箱2的上表壁左侧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内设置有进料斗20,进料斗20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9;

搅拌箱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水箱11,水箱11的下表壁与底板1的上表壁固定连接,水箱11的上表壁固定连接有水泵12,水泵12的两端均固定连通有水管13,其中一根水管13远离水泵12的一端与搅拌箱2固定连通,另一根水管13远离水泵12的一端与水箱11固定连通;

搅拌箱2的左侧设置有抽料泵9,抽料泵9的两端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料管8和出料管10,进料管8远离抽料泵9的一端与搅拌箱2固定连通,出料管10通过限位套固定在底板1的上表壁,进料斗20可以取出。

搅拌箱2和水箱11的上表壁分别固定连接有与电机3和水泵12相对应的第一防护箱15和第二防护箱16,第一防护箱15和第二防护箱16可以防止灰尘侵蚀电机3和水泵12。

两个刮板6靠近搅拌箱2内壁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块14,橡胶块14可以更换,从而延长刮板6的使用寿命。

进料斗20的下表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21,过滤网21可以过滤结块的水泥和粗砂,从而提高混凝土浆的纯度。

搅拌箱2的下表壁固定连通有排污管17,排污管17延伸至底板1的下表壁并固定连通有阀门,排污管17可以将清洗过装置的废水排出。

底板1的下表壁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8,支撑腿18可以使得整个装置在使用时更加的稳定。

上述防沉淀的装配式建筑灌浆料存放装置具体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在进料斗20内放入水泥等材料,打开电机3,电机3的输出轴带动传动杆4转动,传动杆4带动两侧的固定杆5转动,固定杆5带动刮板6转动,刮板6紧贴着搅拌箱2的内壁转动,将沾在搅拌箱2内侧的混凝土浆刮除,防止混凝土浆附着在搅拌箱2的内侧,传动杆4带动底端的搅拌叶7转动,搅拌叶7对混凝土浆进行搅拌,防止混凝土浆沉淀;

然后打开抽料泵9,抽料泵9通过进料管10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浆抽入,再通过出料管8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浆抽出,便于建筑工人使用;

最后当装置使用完成需要对装置进行清洗时,打开水泵12,水泵12通过水管13将水箱11中的水抽入搅拌箱2,再打开电机3进行搅拌,通过水和刮板6将搅拌箱2内的混凝土浆冲洗干净,打开排污管17上的阀门,将搅拌箱2内的污水排出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的其余技术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用以满足不同的具体实际需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组成,结构或部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限定技术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均是广义含义,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活动连接,或整体地连接,或局部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等,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即,文字语言的表达与实际技术的实施可以灵活对应,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的文字语言(包括附图)的表达不构成对权利要求的任何单一的限制性解释。

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在以上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公知的技术,例如具体的施工细节,作业条件和其他的技术条件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