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85394发布日期:2020-10-13 07:50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檐口防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檐口就是指建筑构图中在顶部的典型地带线脚并凸的水平部件,“檐口”又被常被误作“沿口”。一般说的屋面檐口是指大屋面的最外边缘处的屋檐的上边缘,即“上口”。其特指古典建筑檐部三个部分的最上部分。

现有的建筑设计屋顶檐口上的水会顺着流到向屋面,檐口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其在防水性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下水管道容易被杂物所堵塞,导致了檐口内部产生积水,但是长时间使用后,杂质堆积在管道口上方,堵塞管道,导致雨水无法排出,造成墙体出现渗水,或者檐口出现漫水现象,雨水倒灌入墙体内部,防水性能差。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解决了杂物堵塞管道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包括收集箱、过滤装置、引流槽以及固定座,所述收集箱为内部空腔长方体结构,且收集箱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过滤装置与收集箱一侧相连,且过滤装置为内部梯形体结构,所述过滤装置与收集箱一侧活动相连,且过滤装置与引流槽一侧相连,所述过滤装置通过螺栓与引流槽一侧固定连接,且引流槽顶部开设有凹槽,凹槽延伸至引流槽前后两侧,所述引流槽一端底部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延伸至引流槽顶部开设的凹槽底部,所述固定座通过固定栓与引流槽底部相连,且固定座穿插引流槽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座顶部与引流槽底部固定相连,且固定座底部设有塑料管。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箱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以及卡扣,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为梯形结构,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成对立设置于第二挡板两端,呈c型结构,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一端分别与第二挡板两端固定相连,且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另一端分别设有卡扣,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分别通过卡扣与过滤装置一侧活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一外壳、过滤网以及卡槽,所述第一外壳为内部中空正方体结构,且第一外壳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过滤网设于第一外壳一侧开设的通孔内,且过滤网通过螺栓与第一外壳一侧固定相连,所述第一外壳一侧设有卡槽,且卡槽与卡扣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外壳通过卡槽与收集箱一侧活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槽包括包括第二外壳、支撑柱,所述第二外壳顶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延伸至第二外壳前后两侧,所述第二外壳一侧设有支撑柱,且支撑柱与第二外壳一侧固定相连,所述支撑柱与第二外壳一侧相连,呈l型结构,且l型内侧向上,所述过滤装置设置于支撑柱与第二外壳构成的l型结构内侧,且过滤装置顶部与支撑柱顶部固定相连,过滤装置底部与第二外壳顶部开设的凹槽内侧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栓包括固定夹以及螺栓,所述固定夹成c型结构,且固定夹为塑料材质,所述固定夹c型内侧与固定座底部相连,且固定夹两端分别与引流槽底部相连,所述固定夹通过螺栓与引流槽底部固定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实用新型,通过在过滤装置底部设置引流槽,引流槽将屋檐上的雨水引进管道内,再通过管道将雨水流排出,避免雨水直接流到墙体或在屋檐上长时间停留而对墙体和屋檐造成损害,通过收集箱以及过滤装置相互配合,且通过卡扣和卡槽的相互设置,及实现收集箱和过滤装置相互相连,也方便后期收集箱拆卸,维护人员可以直接向上移动收集箱,对收集箱进行拆卸,方便对收集箱内的杂物进行清理,通过对收集箱一侧设置过滤装置,雨水通过过滤装置时,过滤装置将雨水和杂物有效的分离,且由于过滤装置为斜入式,故杂物对滑落至收集箱,雨水流入引流槽,有效的降低了杂质堆积使管道出现堵塞的现象,保证了雨水有效的排除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屋檐防水能力,从而实现避免杂物堆积影响雨水的排放,从而提高了檐口的防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收集箱和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收集箱;2、过滤装置;3、引流槽;4、固定座;5、塑料管;6、第一挡板;7、第二挡板;8、第三挡板;9、卡扣;10、第一外壳;11、过滤网;12、卡槽;13、第二外壳;14、支撑柱;15、螺栓;16、固定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看图1-3: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包括收集箱1、过滤装置2、引流槽3以及固定座4,所述收集箱1为内部空腔长方体结构,且收集箱1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过滤装置2与收集箱1一侧相连,且过滤装置2为内部梯形体结构,所述过滤装置2与收集箱1一侧活动相连,且过滤装置2与引流槽3一侧相连,所述收集箱1包括第一挡板6、第二挡板7、第三挡板8以及卡扣9,第一挡板6和第三挡板8为梯形结构,所述第一挡板6和第三挡板8成对立设置于第二挡板7两端,呈c型结构,所述第一挡板6和第三挡板8一端分别与第二挡板7两端固定相连,且第一挡板6和第三挡板8另一端分别设有卡扣9,所述第一挡板6和第三挡板8分别通过卡扣9与过滤装置2一侧活动相连,所述过滤装置2通过螺栓15与引流槽3一侧固定连接,且引流槽3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过滤装置2包括第一外壳10、过滤网11以及卡槽12,所述第一外壳10为内部中空正方体结构,且第一外壳10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过滤网11设于第一外壳10一侧开设的通孔内,且过滤网11通过螺栓15与第一外壳10一侧固定相连,所述第一外壳10一侧设有卡槽12,且卡槽12与卡扣9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外壳10通过卡槽12与收集箱1一侧活动相连,凹槽延伸至引流槽3前后两侧,所述引流槽3一端底部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延伸至引流槽3顶部开设的凹槽底部,所述引流槽3包括包括第二外壳13、支撑柱14,所述第二外壳13顶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延伸至第二外壳13前后两侧,所述第二外壳13一侧设有支撑柱14,且支撑柱14与第二外壳13一侧固定相连,所述支撑柱14与第二外壳13一侧相连,呈l型结构,且l型内侧向上,所述过滤装置2设置于支撑柱14与第二外壳13构成的l型结构内侧,且过滤装置2顶部与支撑柱14顶部固定相连,过滤装置2底部与第二外壳13顶部开设的凹槽内侧相连,所述固定座4通过固定栓与引流槽3底部相连,且固定座4穿插引流槽3底部开设有通孔,通过收集箱1以及过滤装置2相互配合,且通过卡扣9和卡槽12的相互设置,及实现收集箱1和过滤装置2相互相连,也方便后期收集箱1拆卸,维护人员可以直接向上移动收集箱1,对收集箱1进行拆卸,方便对收集箱1内的杂物进行清理,通过对收集箱1一侧设置过滤装置2,雨水通过过滤装置2时,过滤装置2将雨水和杂物有效的分离,且由于过滤装置2为斜入式,故杂物对滑落至收集箱1,雨水流入引流槽3,有效的降低了杂质堆积使管道出现堵塞的现象,保证了雨水有效的排除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屋檐防水能力,从而实现避免杂物堆积影响雨水的排放,从而提高了檐口的防水性,所述固定栓包括固定夹16以及螺栓15,所述固定夹16成c型结构,且固定夹16为塑料材质,所述固定夹16c型内侧与固定座4底部相连,且固定夹16两端分别与引流槽3底部相连,所述固定夹16通过螺栓15与引流槽3底部固定相连,所述固定座4顶部与引流槽3底部固定相连,且固定座4底部设有塑料管5,通过在过滤装置2底部设置引流槽3,引流槽3将屋檐上的雨水引进管道内,再通过管道将雨水流排出,避免雨水直接流到墙体或在屋檐上长时间停留而对墙体和屋檐造成损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在过滤装置2底部设置引流槽3,引流槽3将屋檐上的雨水引进管道内,再通过管道将雨水流排出,避免雨水直接流到墙体或在屋檐上长时间停留而对墙体和屋檐造成损害,通过收集箱1以及过滤装置2相互配合,且通过卡扣9和卡槽12的相互设置,及实现收集箱1和过滤装置2相互相连,也方便后期收集箱1拆卸,维护人员可以直接向上移动收集箱1,对收集箱1进行拆卸,方便对收集箱1内的杂物进行清理,通过对收集箱1一侧设置过滤装置2,雨水通过过滤装置2时,过滤装置2将雨水和杂物有效的分离,且由于过滤装置2为斜入式,故杂物对滑落至收集箱1,雨水流入引流槽3,有效的降低了杂质堆积使管道出现堵塞的现象,保证了雨水有效的排除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屋檐防水能力,从而实现避免杂物堆积影响雨水的排放,从而提高了檐口的防水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