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41739发布日期:2020-11-25 14:53阅读:80来源:国知局
建筑施工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建筑施工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正处于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过渡阶段,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的推动下,我国建筑业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在建筑行业施工时,由于建筑工人自身身高有限,对建筑内部许多建筑工人够不到的场所进行施工时都需要用到建筑施工支架。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建筑施工支架在建筑工人使用时,没有自动将其本身固定的装置或者有固定装置但是需要人为主动将其固定,建筑工人施工时常常遗忘这一步骤导致建筑施工支架在为建筑工人提供支撑时移动,造成建筑工人施工不稳甚至是从建筑施工支架表面跌落,因此市面上急需一种建筑工人使用的自动进行固定的建筑施工支架。为此,我们提出建筑施工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建筑施工支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建筑施工支架,包括建筑施工支撑平台,所述建筑施工支撑平台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建筑施工支撑平台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位于建筑施工支撑平台的四周且防护网向上垂直于建筑施工支撑平台,所述建筑施工支撑平台的底面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支撑腿由金属制成,所述支撑腿的内部是中空的,所述支撑腿的剖面为倒u形结构,所述支撑腿共有四组,四组所述支撑腿分别位于建筑施工支撑平台的底面四角位置,相邻两组支撑腿之间均设置有建筑施工架踏板,所述建筑施工架踏板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建筑施工架踏板由金属制成,所述建筑施工架踏板的内部是中空的,所述建筑施工架踏板为于支撑腿的底端,所述支撑腿的底端开设有踏板移动槽,所述踏板移动槽为长方形结构,每组所述支撑腿的底面均固定安装有两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为长方体结构,每组支撑腿底面的两组固定块分别位于支撑腿的底面前后端中间位置,所述固定块向下垂直于支撑腿的底面,位于每组支撑腿底面的两组固定块之间均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为圆盘状结构,所述滚轮的圆心处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内圆处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滚轮外圆处开设有防滑槽,位于支撑腿底面的两组固定块之间均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为圆柱体结构,所述转轴的外圆处中间位置与位于固定孔内圆处的轴承的内圆处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腿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形的孔,所述支撑腿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杆。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杆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移动杆的内部是实心的,所述建筑施工架踏板通过开设于支撑腿底端的踏板移动槽与位于支撑腿内部的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通过开设于支撑腿上表面的圆孔与建筑施工支撑平台的底面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杆的上端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与建筑施工支撑平台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底端与支撑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内凹卡块。

作为优选,所述内凹卡块由橡胶制成,所述内凹卡块的底面为弧形结构,所述内凹卡块位于滚轮的正上方,所述内凹卡块的底面内凹处固定安装有防滑凸块。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建筑施工支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建筑施工支架,使用者通过在支撑腿底部设置的滚轮的旋转将本建筑施工架移动到合适位置,此时使用者将一只脚踩在建筑施工架踏板的上表面爬到建筑施工支撑平台的正上方,当使用者来到建筑施工支撑平台的上表面时,使用者的体重压迫建筑施工支撑平台使得建筑施工支撑平台带动移动杆向下移动,此时与移动杆的底面固定连接的内凹卡块向下移动至滚轮的正上方与滚轮的上表面紧紧贴合,达到了使用者进行使用时自动将本建筑施工支架进行固定的效果。

(2)、该建筑施工支架,使用者通过在支撑腿底部设置的滚轮的旋转将本建筑施工架移动到合适位置,此时使用者将一只脚踩在建筑施工架踏板的上表面爬到建筑施工支撑平台的正上方,当使用者来到建筑施工支撑平台的上表面时,使用者的体重压迫建筑施工支撑平台使得建筑施工支撑平台带动移动杆向下移动,此时与移动杆的底面固定连接的内凹卡块向下移动至滚轮的正上方与滚轮的上表面紧紧贴合,由于滚轮的表面开设有防滑槽,内凹卡块的内凹面也固定安装有防滑凸块,内凹卡块与滚轮紧紧贴合时开设于滚轮表面的防滑槽与防滑凸块加大了内凹卡块与滚轮的表面摩擦系数,使得建筑施工支架在施工人员施工时卡接的更为紧密,确保了施工人员施工时滚轮不会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凹卡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滚轮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建筑施工支撑平台、2防护网、3支撑腿、31踏板移动槽、4建筑施工架踏板、5固定块、6滚轮、61固定孔、62轴承、63防滑槽、7转轴、8移动杆、9弹簧、10内凹卡块、11防滑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建筑施工支架,如图1-图4所示,包括建筑施工支撑平台1,所述建筑施工支撑平台1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建筑施工支撑平台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防护网2,所述防护网2位于建筑施工支撑平台1的四周且防护网2向上垂直于建筑施工支撑平台1,所述建筑施工支撑平台1的底面设置有支撑腿3,所述支撑腿3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支撑腿3由金属制成,所述支撑腿3的内部是中空的,所述支撑腿3的剖面为倒u形结构,所述支撑腿3共有四组,四组所述支撑腿3分别位于建筑施工支撑平台1的底面四角位置,相邻两组支撑腿3之间均设置有建筑施工架踏板4,所述建筑施工架踏板4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建筑施工架踏板4由金属制成,所述建筑施工架踏板4的内部是中空的,所述建筑施工架踏板4为于支撑腿3的底端,所述支撑腿3的底端开设有踏板移动槽31,所述踏板移动槽31为长方形结构,每组所述支撑腿3的底面均固定安装有两组固定块5,所述固定块5为长方体结构,每组支撑腿3底面的两组固定块5分别位于支撑腿3的底面前后端中间位置,所述固定块5向下垂直于支撑腿3的底面,位于每组支撑腿3底面的两组固定块5之间均设置有滚轮6,所述滚轮6为圆盘状结构,所述6的圆心处开设有固定孔61,所述固定孔61的内圆处固定安装有轴承62,所述6外圆处开设有防滑槽63,位于支撑腿3底面的两组固定块5之间均固定安装有转轴7,所述转轴7为圆柱体结构,所述转轴7的外圆处中间位置与位于固定孔61内圆处的轴承62的内圆处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腿3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形的孔,所述支撑腿3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杆8,所述移动杆8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移动杆8的内部是实心的,所述建筑施工架踏板4通过开设于支撑腿3底端的踏板移动槽31与位于支撑腿3内部的移动杆8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8通过开设于支撑腿3上表面的圆孔与建筑施工支撑平台1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8的上端套接有弹簧9,所述弹簧9的上端与建筑施工支撑平台1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9的底端与支撑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8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内凹卡块10,所述内凹卡块10由橡胶制成,所述内凹卡块10的底面为弧形结构,所述内凹卡块10位于滚轮6的正上方,所述内凹卡块10的底面内凹处固定安装有防滑凸块1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在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在支撑腿3底部设置的滚轮6的旋转将本建筑施工架移动到合适位置,此时使用者将一只脚踩在建筑施工架踏板4的上表面爬到建筑施工支撑平台1的正上方,当使用者来到建筑施工支撑平台1的上表面时,使用者的体重压迫建筑施工支撑平台1使得建筑施工支撑平台1带动移动杆8向下移动,此时与移动杆8的底面固定连接的内凹卡块10向下移动至滚轮6的正上方与滚轮6的上表面紧紧贴合。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